1 ) 为邵音音表演点赞,对朱婆婆角色说“该”
当李碧华联手安乐公司推出鬼魅系列时,众恐怖片迷奔走相告,大呼老式经典鬼片又回来了。怪谈啊,三段式结构啊,夹杂着各种民俗传统的都市传说啊,爱恨嗔痴恩怨情仇。六位导演,六段风流。
六个故事,六种风格,要排个先后,说难也难。
《赃物》任达华小人物演的到位,导演处女作却太追求意识流,枝蔓太多,线索没有串起来,各种解释不清,好像一张张得过大的网,收不起来。
《放手》神棍神婆搭档联手卖萌,而且遇上的还是一个能讲道理的鬼。不阴森,非常卡通化的都市传奇小故事。感觉都能单独做成一个系列,就起名《何哥兰姐工作事件簿》神马的。梁家辉老戏骨真心而恳切地对人说话时,常让我直接想起“真心人”。至于Kelly,眼睛已经大得不能再大,还顺便黑了美瞳一把。
《惊蛰》最惊艳的片子。各种细节,前面有铺垫,后面就有解释。后面有镜头,倒回前面,就会发现前面原来此地还有伏笔。诸多线头最后能阴差阳错都收拢。就这点而言,《赃物》远远不及。烟火气最浓厚,配乐也极好。
《枕妖》画面极其清晰唯美,韩片风。故事倒是古典聊斋式的,并不新鲜,类似故事早年《阴阳路之红噹噹》就讲过。有些细节没有解释和处理,但大体能自圆其说。在《奇幻夜》里这节故事莫非主打“情欲”?裸戏床戏如此多。
《迷藏》典型脑残扎堆鬼屋找死型故事。恐怖桥段也有,多不新鲜。实话实说,受过香港过去二十年恐怖片洗礼的,大概不会觉得这片有多吓人,实在是各种桥段用烂了。而且no zuo no die的主角,真心让人烦。
《黑伞》线索散乱,最后的警示语也不知所云,跟故事主线没一毛钱关系好吧。完全就是为了突出最后一个血腥大反转么?最后妖性大发时,他也不是靠伞制服敌人的啊。估计在《奇幻夜》里这节故事主打“血腥”。
我的感觉是《惊蛰》>《放手》>《枕妖》>《赃物》>《迷藏》>《黑伞》,《奇幻夜》整体比《迷离夜》低一档,影片本身也更三级。
再来细说我最爱的《惊蛰》。作为三段式鬼片的压轴之作,果子陈的《惊蛰》火候功力比当初拍《饺子》时又进步了。将香港的民俗展现得淋漓尽致,光怪陆离的大都会里却保留着最传统的诸多习俗。长镜头和群戏非常自然,仿若纪录片。细节设置也极其到位,比如拾荒为主业,打小人为副业的朱婆婆,用的手机不过是七八年前的老款诺基亚1110——对比《赃物》中落魄的老关用的还是触屏智能机,是说明老关虽然穷,但也赶时髦么?原著中有关惊蛰的介绍,这里转化为阔太拿到的鹅颈桥惊蛰宣传单。由阔太车上默念有关惊蛰和打小人民俗的来源演化,搭配鬼妹妹果决的复仇,再好不过的旁白效果(虽然“魇胜”并不仅仅是“打小人”这么简单)。
在故事情节反转前,朱婆婆这个角色更是让人大爱,邵音音把一个精明市侩自私护犊子的小市民母亲演的活灵活现。跟客户的讨价还价,打小人时的妙语连珠,跟临街卖报阿婆的对骂,(那阿婆看到朱婆婆儿子死在自家摊旁的门上,第一反应不是惊恐,而是咒骂母子两人都跟她过不去,当妈的常把米撒她身上,当儿子的平日不干正经事,如今死在这里让她以后怎么做生意,实在让人喷饭。得给那阿婆演员也点一个赞) 发现女鬼本来面目时的惊恐,回忆起往事后的百感交集,惦记着儿子安危的焦急,倒在车下看到儿子尸身的绝望,挺有血有肉的一个角色吧。但我给邵音音的表演点赞,不耽误我对朱婆婆这个角色说“该”啊。
有网友看完此片,觉得她“见死不救还隐瞒不报,本是罪有应得,但却原来是母亲为了保护儿子,她的行为虽然不对,但是甘愿代替儿子而死的伟大母爱却令人不能不感动。” 可惜,我半点没觉得感动。当年看了部《全民目击》,总算见识到了一个当爹的是能爱女儿爱到什么程度。这片某种角度上看,说的是一个当妈的能爱儿子爱到什么程度么?
让我们回到故事开始。人声鼎沸的鹅颈桥下,朱婆婆的同行说她来晚了,再晚连位置都没了。老太太怎么说的呢?她喜滋滋地说来晚了,是因为儿子回来吃饭——就跟普天下任何一个盼着成年后的子女常回家看看的老人一样,殷殷慈母心。打了一晚上小人,既累且乏,准备收摊时,却碰上一个坚持要她接买卖的姑娘。朱婆婆本想拒绝,无意中发现女孩一只脚赤足时,却恍若雷击,立马答应。那时观众大概也只会觉得这打小人的果然第六感雷达惊人,看到客户光了一只脚,就知道是鬼。再后来闪回她读少女遭奸杀弃尸荒野的配图新闻,才知道这姑娘已死的消息全港皆知。她理解姑娘含冤而死心有不甘,甚至递上她在目击姑娘遭劫持时捡到的球鞋,让她打小人。那时我以为她见死不救知情不报,是怕得罪本地小混混,就像原著设定那样“她看见一个少女,被四个年轻的古惑仔截劫,并以刀威胁上了一辆车。自己怕事,不敢做声”。老太太虽然选择明哲保身没能救下姑娘,但至少心存怜悯和慈悲。可随着姑娘打小人的节奏越来越快,老太太明显越来越不自在,神情凝重,听着街上喧嚣,救护车消防车一辆辆出动,呼啸而过,开始原地团团转。看着点着的线香一根根熄灭,更是意识到什么,终于掏出手机给凶手之一示警,最后更是恨不能以身代之。这时观众才恍然大悟,艾玛,原来故事开始,朱婆婆所谓的回家吃饭的儿子,就是当初奸杀少女的凶手之一。这时才能理解,为啥混混们行凶被朱婆婆撞见,不是大骂“老不死的滚开”“识相的一边去”这类恐吓之话,相反,司机微微把眼转开,不愿面对——这是做坏事却恰巧撞见母亲的不自在。为什么朱婆婆在女孩打小人时,如此心神不宁——这是做了亏心事,就怕鬼上门的最好例证。
既然是母子,当初的朱婆婆还是一个必须明哲保身,只能“见死不救”的角色么?难道还怕坏了儿子的好事,儿子报复她?如果她拦下车,另两个小混混会不给哥们的老娘几分薄面么?也许女孩的命运就能就此被改变。可是没有如果。她就那么走开了。
警察调查情况时,她选择隐瞒不报,当然是为了儿子不入狱。“本是罪有应得,但却原来是母亲为了保护儿子”——凭什么“母亲为了保护儿子”就突然高大上了呢?最见不得这种母爱论。你家孩子的命是命,别人家孩子的命就不是命?自家孩子做了恶事,当妈的某种程度助纣为虐了,也没见你做啥补救,人家一条命都送了,你儿子牢都不能坐?最后惩罚上门了,才想起来求情,情愿代死,你早干嘛去了?连求情时都半句没提“是我儿子对不起你”,一句话的道歉都没有。相反,只是说“我是安仔的妈妈,你让我代替他死吧。这个是我的儿子,你千万别让他死,让他坐一辈子牢。求求你,别杀他了”——瞧瞧,遇上报仇的厉鬼了,就觉得不如让儿子坐牢了。要没这鬼复仇呢,牢都不用坐。
问题是,要代死早死啊,怎么没见她在看到报纸报导女孩遇害案后,在圆滑地应付了警察问案后,羞愧地自杀,代替儿子以死谢罪?等人家有本事复仇了才想到代死,人家没本事复仇时你在干嘛?还不是欺软怕硬。那“甘愿代替儿子而死的伟大母爱”,不过是看到女鬼不放过儿子要来报仇了,没办法了,才愿意一命换一命,代替儿子去死。可笑的是,本来这位好妈妈就是人家要索命的三男一女中的女啊(这个包袱甩得真好,在车砸向朱婆婆前,怎么也没想到一女指的是朱婆婆,还以为另有一太妹帮凶呢)。你一个本来就是要被索命的人,有什么资格代替另一个要被索命的人?车都砸你头上了,你还当自己是无辜路人甲呢,想代死?你有这资格吗?真是划算好买卖。
电影1:36'18''-1:36'21''时给了朱婆婆一组仰拍的特写镜头,伴随着鬼妹妹狠狠地拿鞋底打小人,一旁的朱婆婆神情严肃,投给女孩一个意味深长的默默凝视,接着垂下眼帘,皱眉转头,再看时眼神甚至带有几分狠厉。简直让人相信,如果不是少女已经死得不能再死,她甚至能让她再死一遍,不要骚扰她儿子。
想起多年前网上看到的一则简笔漫画,某人幼时杀了自己的妹妹,扔到了井里。第二天去看尸体,尸体不见了。5年后因为和朋友吵架,杀了他,然后把尸体扔进了井里。第二天去看时,尸体又消失了。10年后杀了一个很讨厌的同事,尸体又扔进了井里。第二天去看尸体,又不见了。20年后杀掉了年纪过大,不能自理的母亲,尸体还是扔进了那个井里。第二天去看时,这次尸体没有消失。第三天第四天,尸体也没有消失。第九天第十天,尸体也没有消失。最后一幅图写的是,“因为处理尸体的妈妈已经不在了”。这是何等的母爱!讽刺么?哦,肯定是会有人感动于这伟大的母爱的。多少网友大呼感动,母爱无价啊。但炮灰掉的那些人就没有母亲疼,没有孩子爱么?就你家儿子是儿子,你家母爱算母爱?养儿不教,养虎终为患,你自己死了是咎由自取,可怜了别的受害人。
谢天谢地,鬼妹妹最后没有圣母,真的如伟大母亲所愿,让她一命换一命。虽然这柔软心肠的好姑娘,最后放过了她一命。但让她眼睁睁看着儿子死在眼前,也许是比让她死更大的惩罚。谁知道呢。往后多少日日日夜夜,她是不是会悔不当初,一千遍一万遍地想,如果当初她拦了车,救下了女孩,如今儿子就不会惨死。
《惊蛰》片尾的警示语跟其他几则故事比,没有那么小清新,那么形而上,非常现实:“血债一定要血偿。但报仇后,只剩一片虚空”——这话说得没错。但再虚空,总不能怕了最后的虚空,前头的血债就不要血偿了。凭什么白让恶人逍遥人间。人间的法律主持不了正义时,亏得有这个魑魅魍魉的世界,让鬼魂来复仇。外国的轮奸复仇片,喜欢设定女主虽饱受凌辱,但最后一定没死,满血复活,直接血腥复仇。而亚洲的鬼片喜欢设定被强暴的女子一定也被杀害了,化为女鬼再来复仇。甭管两者谁更假,谁更理想化,血债血偿都是必须的啊。帮凶也是一样。就跟那个孕妇骗少女上楼,供丈夫猥亵,再联手杀害少女的案子一样,孕妇简直跟那个丈夫一样该死。
回到鬼魅系列。来看是听了人推荐,且把《奇幻夜》排在《迷离夜》之上。所以我先看的《奇幻夜》,看完虽不能说大失所望,但也觉得有些盛名难副,尤其是最后的《黑伞》,鬼片不像鬼片,倒像纯恶心血浆片,那么多脏器特写,纯靠恶心打动人么?再看《迷离夜》,心想还不如《奇幻夜》,估计更差。任达华的处女作《赃物》,开始还有几分期待,结果情节乱七八糟,枝枝蔓蔓,太多地方不能自圆其说。看到《放手》出现梁家辉一阵惊喜,待陈慧琳出场,更是笑料频出,以为这就算是本片最佳段落了,相当于《鬼4虐》《鬼5虐》中班庄·比辛达拿刚拍的段子一样。没想到最后还有陈果的《惊蛰》等着,尤其当这片对比李碧华原著,只好不坏时——二合一的陈太周太,儿媳二奶一起打,儿子丈夫分别被两个女人夺走了,自然比只被夺走一个的阔太更怨怼;横空出世的梁震婴自认“我帮香港消灾”,自然比买卖不顺的生意人更引人遐想;而女鬼要打的四男变成三男一女,打小人打到自家头上,还有比这更反讽的么?
2 ) 《迷离夜》最后一个故事《惊蛰》
《迷离夜》最后一个故事《惊蛰》果然是个荡气回肠的故事,故事由陈果导演,邵音音主演,在看故事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个习俗:打小人。
相传惊蛰之日,也叫白虎日,惊雷四起,万物逢春,蛇虫鼠蚁妖魔鬼怪都苏醒了,所以小人多作怪,当天靠着白虎神威震慑四方,打小人会事半功倍,所以在惊蛰当日,会出现很多老太太,手持鞋底板,在湾仔鹅颈桥下聚集打小人。这些打手来自香港个个角落,大家都有一套自己的口号,一边打一边念,比如:打你个小人嘴,让你有东西不能吃;打你个小人肚,让你肠穿又肚烂;打你个小人脚,让你有鞋不能穿……,这种咒语是自创的,也有代代相传的,总之能有多毒辣就多毒辣,能有多犀利就多犀利,反正每个打手都有一套自己的FreeStyle。
那么有人问,这打小人到底有没有用,非常难说,这种打小人的习俗其实在不同的地方会演变成不同的方式,比如将讨厌的人的生辰八字,嵌入纸人用针的压胜之术;日本的用钉子钉在树上;也有人说是东南亚的蛊术。更多的时候这是一种解恨和宣泄,打过小人之后,看到讨厌的人受伤或者生病,都会联想到是打小人作祟,当然这也可能只是一种心理暗示而已。
我们的故事正式开始,邵音音演的角色叫朱婆婆,她平时捡捡破烂,在惊蛰这天,会去鹅颈桥下打小人,打一次50元,全套300,而且要花很大的力气,可以说是非常辛苦,一晚上只要你肯花力气,那么赚的钱比捡几个月的垃圾要赚的多,这一天朱婆婆来晚了,因为她的儿子带着孙子难得回来吃饭。
朱婆婆摆摊没多久,就来了一位富婆,富婆原本要打二奶,以及二奶的肚子,后来转念一想既然开打了,那就连她的媳妇一起打。在她的眼里,儿子娶了这个女人,就目中无娘了,现在夫妻两人撂下孩子又出去旅游了,大小老婆都要打,富婆还贴心的把结婚照上儿子的那一半扯去,让朱婆婆看准了打。
打完之后照片不能烧,富婆要拿回去压在香炉底下,压满一年,再烧,真是又狠又阴毒,富婆走了之后,正好和一个女孩擦身而过,但是回头这个女孩就不见了。
富婆走后,朱婆婆撒了一些米去晦气,正好撒到了隔壁的老婆婆,还引来了警察,最后给了点钱息事宁人,邵音音把一个斤斤计较的市井老太太演的十分到位。
朱婆婆第二个客人是卢海鹏演的黑社会大哥大梁震婴,朱婆婆笑了他的名字(我理解的这个梗是和粤语林正英发音相同),他想打那些阻碍他上位的小人,他嫌弃朱婆婆力气太小了,自己打,越用力越好。
差不多夜已深,朱婆婆也准备收摊了,她发现有个女孩子坐在她的摊位前,她奉劝女孩早点回去,她已经很累了不再做生意了。那个女孩也没有想要走的意思,朱婆婆一回头,发现这个女孩子披头散发,只穿了一只鞋,她心里一惊,赶紧坐下来,做完她的生意再走。
女孩子要打四个人,三男一女,不知名小人,而且要亲自打。朱婆婆看着女孩打小人,回到箱子里,拿出一只染血的白布鞋,告诉女孩,穿上鞋,上奈何桥会舒服一些。女孩接过鞋子,没有穿,而是狠狠的打起来了。
随着女孩每一次敲击小人,往事历历呈现在朱婆婆面前。当天晚上,她亲眼看到这个女孩被三个男生劫持上了一辆轿车,也是亲自在车下捡到这只带血的鞋子,几天后报纸上赫然印着女子疑似被人奸杀,就是这个女孩子的脸。
朱婆婆不敢发声,只能静静的看着女孩子打小人,小人已经打烂了,当年劫持她的三个人,第一个在按摩院血溅当场。第二个在天台打麻将,突然起身开始了他的表演,纵身一跃从天台下去了。
朱婆婆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心里十分恐慌,她赶紧打电话给她儿子。她儿子,孙子还有媳妇一起坐电梯出大厦,但是电梯到达底楼后,媳妇和孙子动弹不得,儿子一人接听朱婆婆的电话走了出去,高架上发生了一起车祸,高架碎片直接插入朱婆婆儿子的胸膛。
朱婆婆看到儿子的惨状,她后悔当初不该放任儿子犯下弥天大错,当天就是看到儿子参与了这场劫持,所以默不作声,现在追悔已经来不及了,女孩还在打小人,三男一女,现在就剩下个女的了,只见一辆车突然行驶到朱婆婆面前翻车,把她压在了车下,其实细想一下,助纣为虐的人更可怕。
朱婆婆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定死在眼前,但是无能为力,她只有不断的念叨着是自己不对,用自己的命去换儿子的命,女孩终于停下手中的鞋子,流泪不止,原本熄灭的蜡烛重新燃烧起来了,朱婆婆被人从车底拽了出来,她虽然大难不死,但是心如刀割!
这个故事讲完了,我不由的重新去找了一下导演的作品,原来他就是《三更饺子》的导演,早期还拍过很多各种电影,戏路也十分宽广,这部电影和原著区别蛮大的,原著内朱婆婆和犯人没有任何关系,她只是因为害怕而没有举报,最后只能看着女孩惨死,她留了一只鞋,等女孩回来取,相比原著,无脑护犊的电影版朱婆婆更有冲击力。
其实在上一个故事,我就很希望陈小婷能干掉渣男老师,但是最终用释怀来结束。这个故事的女鬼,我真是由衷的佩服,给个赞字,她报仇的干净利落,绝不伤及无辜,朱婆婆媳妇和孙子,被她定在了电梯里,真的是好鬼啊!三个故事都讲完了,最后一个《惊蛰》比另外两个故事更为完整,而且情节铺垫自然,人物演绎的也很有张力,属于本场最佳。
3 ) 奇幻迷离的李碧华
作为李碧华的老粉,一直只见其文,不见其人。除了她所有出版的作品,拍成的电影,就是她的博客了。虽未谋面,但一直喜欢李碧华的机锋,李碧华的寂寞,李碧华的市井,还有李碧华的小心思。在她的笔下,世俗的人与鬼分界模糊。奇异的情与缘欲说还休。好像在香港又好像不在香港,好像柔情满腹又好像冰冷出世。
最早看到她编剧的电影已经足够惊世骇俗,是梁家辉王祖贤等等明角主演的文革背景僵尸片,仿佛导演是刘镇伟,王家卫也在后勤演职员之列。最知名的虽然是霸王别姬,但个人一直以为梅艳芳的如花最让人肝肠寸断,黎小田邓景生的主题曲更是推波助澜,还有关锦鹏、张国荣让这部电影成为我心目中港片的标签。近年的影视作品好像不多,比起盛产的90年代,看到的仅有前年内地改编连续剧生死桥了。出版物则是一水的迷你小说和散文结集,掺拌着各式辛辣、爽落、诡异、迷离的世态杂评。如同中、澳、台、日的各色小吃,万千滋味,万种风情,万佛朝宗,万籁俱寂。
个人最爱的就是灵异小说类。因此,看到她精彩的短篇被搬上银幕,期待之情自是不言而喻。”奇幻“”迷离“两夜看下来,觉得迷离夜是最具代表性的了,无论气氛还是表演都颇似读书时的幻想,且更具香港(其实是中国)味道。而奇幻夜更类似日本的《世界奇妙物语》,无非是都市怪谈而已,放在任何疆域都不核突,泰迪罗宾的那一段,除了莫绮雯的旗袍,仿佛更有欧美风格。
两部相同点除了都是分段叙事的怪谈之外,就是”烂馅儿“了,中间段落都最弱。奇幻夜中间的迷藏,本应是凸显恐怖主题的一段,却因为堆砌的大量滥俗恐怖桥段、化妆、音乐,加上拙劣的表演,让人昏昏欲睡。要不是最后泰迪罗宾压阵,还有莫绮雯的曼妙身材,“奇幻”就完全沦为“平淡”了。
相比之下,“迷离夜”就回到了原汁原味的贴着香港标签的李碧华地带,更别提还有“香港制造”的陈果和完全能胜任香港演员代表人物的“任达华”。好的先不提,梁家辉、陈慧琳那一段就好象吐司的四边一样,要做好吃的三明治一定要切掉。在大部分作品中,梁家辉的演在一些时段还是能看的,但总会有那么个“爆发点”,丫会把装了半天的郁闷或者犀利或者轻浮突然撕扯掉,硬是要给你露出点层次,生怕你看不出来他能演,好似三陪女的低腰裤,沉醉在性感时突然看到底裤上的山寨“花花公子、梦特娇“商标,绝对是一件很倒胃口的事。陈慧琳呢,顶着个天后的名头估计就是为了抢角色方便,甚至生捏个角色出来,那个蒙古人种吉普赛巫女,完全是与电影进程无干的高级装饰品。而李志毅则把一段有望打造成迷你版”胭脂扣“的故事拍成了无线肥皂剧。
几乎与梁家辉相反的是,任达华的演就是完全忠于故事忠于剧本的,这种着力于根基的扎实表演,让他几乎每一个角色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既担纲执导,名字又出现在演职员表摄影师后面,也不足为奇了。陈果的回归应该是香港影坛的好消息,打小人这篇记不得是收在一辑的了,但邵音音完全就是想象中那个市侩、卑小的婆娘头脸。陈果后半部分,有些港版”死神来了“的痕迹。让人有点小失望,但“因果报应不爽”的拍法可能选择也不多。
总之,两部电影有惊喜也有失望,想象永远比影像有色彩,这正是文字的魅力,也是改编电影永远的遗憾。不管手段如何高超,把奇幻迷离的文字变成影像,总会失落许多色彩。唯一不变的就是李碧华这个似梦迷离的市井小女人。
4 ) 迷离夜之惊蛰——中年女人
自己感觉,其实真正“打小人”的高手是那个中年女人。
片中开头,中年女人下车后,看见了一个光着右脚的女孩儿,应该不是巧合,或者她能与这个女孩儿沟通。
当她拿着一张“儿子”的结婚照去找“打小人”的老太婆时,撕掉了照片中“儿子”的头像,又说要把相片压在香炉底下。老太婆说她是个高手。试问谁会狠心去害自己的儿媳和儿子,而且还故意撕去“儿子”的头像。由此看出,中年女人就是想让“儿子”死相那么惨的。或许她知道害死女孩儿的人就是他,女孩儿可能是她的女儿。片中提到,她的儿子和儿媳去旅行,而断头死的那个男人根本就在香港和朋友打牌。
片尾结束,中年女人诡异的一笑,突然让我明白了,中年女人一手策划了这场惨剧。为自己惨死的女儿(猜测)报仇。
5 ) 极具香港本土特色鬼片
此电影应该系唔会进入内地,算系本土化作品渗入了不少港人自嘲的风格,其中有比较多的内容系有讽刺时弊的内容,或者比较熟悉香港环境的人一眼就可以看穿个中的奥妙,但系本意都系导人向善的。
影片开始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有好多大家都觉得无聊的镜头,其中周围走没人收留的小女孩的鬼魂,有个阿婆做衫给一个小女孩的鬼魂,以及餐厅里面一边吃一边吐的饱死鬼(林雪),呢三个角色已经代表了香港社会的现状。由于香港土地贵,寸金尺土,一个墓地,甚至一个骨灰格都系非常贵的,(一个电影里面的骨灰格估计都要7-8万),所以就造成了,有钱人死得起,没钱人自然连死了都没地方放骨灰的情况。这里周围走求收留的女孩代表的就是没地方安放骨灰的灵魂,而有人做衣服的女孩就是有地方安放骨灰的灵魂。而(林雪)的出现跟这段小故事结尾部分是有联系的,容后再解释。整个小故事一直都在贯穿的棺材房,正在起的地盘,就系香港这地方的贫富悬殊。当任达华穷途末路的时候翻开报纸,看到一则新闻《富商老婆骨灰被盗遭勒索》其实是真有其事的,那个富商就是李嘉诚。结尾使元秋在掌刮林雪,其实林雪这个角色是含沙射影李嘉诚的。香港导演的讽刺手法也只能在电影里面小露一手,确实系值得深思
这是本人对第一个故事的小小理解,文笔较差,请勿见怪。
6 ) 安静,有鬼出没
港味纯正,有鬼不忽悠。
较之《阴阳路》等旧作硬件上的粗糙,本作借助时代的优势精致了不少。
任达华的篇章比较拧巴,但也是最具惊悚气息的一章,华哥“羔羊医生”的那股子让人恨却又让人怜的病态气息再次上身,成功挽救了故事的超载。
李志毅的篇章偏向喜剧风格,梁家辉的角色如果再设定成盲人的话直接就是一部压缩版的《盲探》了。
陈果的终章没有彰显出自己的个性,全靠邵音音朴实的表演与动人的原著作为支撑,尾收的略显无力。
因久违的感官而继续期待《奇幻夜》。
7 ) 少吃路边摊
《赃物》
无感,唯一觉得分镜很中意:
将要遇到的接触的伤害的人,从来都在某个转角相遇过。
(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 一代宗师)
——————————————————————————
《放手》
演女学生的颜卓灵有点汤唯和薛凯琪的味道有木有!!!看好她!!!
演男老师的李雨阳,阳光帅气各种既视感……(其实莫名想起来柯震东……)
结尾喜感轻松~
另,在此询问《放手》的原篇……
——————————————————————————
《惊蛰》
觉得《惊蛰》是这系列里拍的最好的故事,改编很圆满。
在看电影之前补了几篇短故事正好看过惊蛰,阅原篇的时候就觉得女鬼为什么没有计较朱婆婆没帮她(但凡惨死,在事发之初还被袖手旁观无论对方是老弱病残,怨怼之心不能避免吧),后来想来朱婆婆留着那只鞋也是为了见证因果有报。
故事前部分就让人觉得朱婆婆高还原。
后面结局改的非常棒!!!重点提一些细节:
在原篇里伤害少女的是四个古惑仔,朱婆婆保留鞋子出自善和愧,女鬼对朱婆婆还鞋一举是感激的(女鬼向她深深的鞠个躬)。
而在电影改编的剧情里,结局更为丰满无遗漏↓↓↓
伤害少女的人是三男一女,其中一男一女为朱婆婆和她的儿子(太妙了这点),特意比较了原篇与电影的细节,原篇里朱婆婆打累后把鞋递给少女让她自己打,而电影里女鬼首先提出了自己打,朱婆婆听到“一女”的时候还没反应过来(我看不出什么),如果自知的话怕是女鬼也不放心她自打吧……(总之这个情节是为了附和结局)
原篇里朱婆婆“她看见一个少女,被四个年轻的古惑仔截劫,并以刀威胁上了一辆车”,电影里朱婆婆目睹此事的时候他们已经准备开车了,于是朱婆婆袖手旁观没敢做声不止因为胆小怕事,还因为看到车座上还有她的儿子,震惊之余各种懦弱心虚和挣扎,加上护子之心,因此在警察询问的时候有心隐瞒,无形中成为帮凶,将“小人”坐实。
朱婆婆思及此处心虚或愧疚的看着女鬼,担忧起了儿子安仔,安仔的死也触发结局的G点,大家了然剩下的两个遭报复的小人是谁。当朱婆婆为儿子求女鬼的时候,女鬼怕也在想“我帮你的儿子,谁来帮我呢”也许是念及朱婆婆还鞋之愧,女鬼让最后一只代表朱婆婆的香灭而复燃,也算是恩怨分明,非一味的报复,真真是因果有道,善恶到头终有报。
还有其它一些小细节呐,比如赔给阿婆20块(原篇为50块);打小人的梁震婴(小改动应和时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c55176dd0101e1s3.html);最后纷飞的纸片中被阔太太掐掉的(儿子的头像)照片一角一晃而过,接着画面是阔太太慰藉(?)的笑意与箴言结合有隐喻。
故事最后的箴言是→
“血债一定要血偿,但报仇后,只剩一片虚空。”
另,也很看好演女鬼的陈静~
——————————————————————————
配乐:川井宪次
总结一句忠告:路边摊少吃啊,小心跳楼者的头弹到你锅里来~
连陈果都一般,气氛全靠音效。
部分一没看懂,后两个故事挺不错的。话说陈静真漂亮。
老几位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原汁原味的港式灵异片了!《赃物》任达华当导演果然还是生手,乱七八糟的,不知道要讲什么?《放手》李志毅好陌生又熟悉的导演,梁家辉的演技没说的,和许久不见的陈慧琳联手卖萌让这个故事充满了温情的喜剧元素!《惊蛰》陈果,果然是恐怖片老手,气氛血浆表演完美的融合······
观影@NYAFF开幕影片:非常风格化的作品。果然还是老导演比较有,2段3段是比1段高出几个段位的。李志毅的《放手》完成度最高,梁家辉陈慧琳合作卖萌~陈果的第三段故事最好,有回味~任达华表演没得说,导演嘛,还是新人常犯的错来着。没想到是都市怪谈类的作品,香港能一直拍酱紫的小故事也不错~
湖4底0群4魂4怨气深,地4安0门4广4场0打小人,习4哥0上4位4长久久,盛4世0一片橐橐声
剧情还不错啊,就是还可以拍得再恐怖点
《惊蛰》不错,邵音音,姜是老的辣;《放手》尚可,颜卓灵,姑娘是嫩的香;《脏物》略差,任达华初执导筒,稍逊风骚。
看这部戏前音音跟我讲,“快让我女儿给你讲一下《赃物》那一段的剧情,不然你肯定看不懂任达华在干什么”
赃物、简直就成了任达华的独角戏,故事阅读性不高,林雪吃货的存在也没必要。放手、能被抱住的鬼,倒是别出创意,手心中的爱更是独特。惊蛰、打小人,这是喜剧,没错的
好久不见的港鬼。任达华首次执导差强人意。第二个故事完成度最高,还不错看。
李碧华这一系列还是不错的,有种老香港时期的鬼片风格,风俗人情冷暖。
还不错
风格太正统李碧华了,一点走味都没有,神到位,就是那种不让人讨厌的卖弄玄虚。最喜欢第二个故事,做作的成分最低。
3>2>1,陈果的《惊蛰》看得好凄凉!“打爆你个死人头”,邵音音演神婆太有戏,念念有词,比彭氏那边稳多了。李志毅的《放手》更像爱情+喜剧,尤其是陈慧琳,带美瞳会看到鬼……任达华在搞什么我也不知道,iPhone的软广告?
《放手》算是在故事上让我最认同的一个。《惊蛰》陈果的剧本,特别是台词很有趣。颜卓灵确实有点宅男女神的模样,不知道那颗虎牙会否成为她职业生涯的障碍。
《惊蛰》是最直接明白的,《放手》更为简单,而任达华的《赃物》其实是很抽象的,三个都中规中矩。宣扬迷信报复的内容太多。6.2
我覺得很好看哎。很少會喜歡港式恐怖片 要麼就是結局無厘頭亂來到死 要麼就是怪力亂神到完全不知道在說甚麼。尤其喜歡第二個故事。本來一直對李碧華無感的 覺得她的故事都未免有些用力過猛 不過這力道用在鬼片上倒是剛剛好。
最喜欢「惊蛰」打小人,邵音音演的真好啊
一般吧,任达华那个没怎么看懂,其实也不是没看懂,只是感觉剪辑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