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司之神
前几年在国内,“寿司之神”这股风刮得颇猛。
我第一次听说这片子,是很久之前,朋友约我出去吃火锅。
他夹一块脑花抿入口中,又喝一口西瓜汁,然后眯起眼睛感慨,这就是二郎所说的“旨味”。
后来看了纪录片,所谓“职人精神”,整部片子对寿司这事,充斥着一股近于执拗的气息。
卖鲔鱼的老板,每天去筑地市场看货,放话说:“只有一条鱼是最好吃的。” 卖米的老板,挽着二郎的手说:“有的米是只有二郎可以煮。二郎说卖掉,我才可以卖给别人。” 卖虾的老板,一天只有三斤虾可以卖给二郎。
在正主儿二郎和贞一父子两个人这里,事情就更麻烦。
大徒弟仅仅做厚蛋烧,就做了至少二百个失败品。 毛巾是用手准备的,学徒需要先学会用手拧热毛巾。 没学会用刀就不可能碰鱼,洗鱼十年才能学习煎蛋。
小野二郎自己的心得是,“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
“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人家敬重的关键。”
老爷子对着镜头郑重其事,一群小中产看得热泪盈眶,思想升华。
弹幕豆瓣飞过N句灵魂拷问,“中国人有这样的专注吗?”
“中国人就只知道赚钱,开加盟店,完全不懂得怎样将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吓得我吃了一大把大樱桃压惊,幸亏中国人没有这样的专注。
以小野二郎为代表,你张开眼睛看看现在的日本,已经堕落到了怎样的地步!
造神秘诀
想要成为一名“寿司之神”,重要的根本就不是做出最好吃的寿司。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所谓“最好吃的寿司”。 海货这种东西,贵在鲜活甜美。只要用料足够新鲜,烹饪又不太过分,都能做到好吃。给章鱼按摩,令肉质更松软,也许是合理的做法。但说整个市场只有一条能用的鲔鱼,说是夸大其词,已经是客气的评价了。 更重要的是,人的口味,本就各不相同。米饭的软硬干湿,鱼肉肥瘦熟度,都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也许二郎认为的完美,样样不合你的口味。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所谓“最好吃的寿司”。 通观全片,寿司之神、大米之神、鲔鱼之神、厚蛋烧之神、烤海苔之神们只做了一件事情:在各种莫名其妙的地方讲究莫名其妙的细节,树立莫名其妙的规矩,并营造出一种“我最内行最专业”的气氛。 店铺内一定要只容得下十个人,没有饮料没有小菜。不能点单,预约要至少一个月后。吃寿司的速度是一个接一个,十五分钟之内顾客就会被成功塞饱。
这本都是些可有可无的讲究。厚蛋烧的火候大了一点,那就大了一点好了。但是谁没有按照这些“内行做法”,装模作样摇头晃脑地宣称自己尝出了二郎寿司的美妙之处,立刻会被扣上“不懂鉴赏”的帽子。 而最有意思的是,因为所有规矩都是“可有可无,若有若无”,非常玄学,你甚至根本吃不出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了寿司的风味。所以“鉴赏门槛”更高,被唬得一愣一愣的吃客们,绝不会有自信认为,是寿司的味道有问题,而是会认真反思,这微妙的差别一定存在,只是自己没吃出来。
众志成城
“摸象的盲人”讲,中国传统武术的气功与内力,很多其实带有表演性的成分。所谓一掌毙命,则是用毒的结果。
那么练武为什么如此讲究“师承门派”,总是先要徒弟耗上几年,扎马步挑水呢?
一方面,可以强化徒弟的服从性,筛选出最任劳任怨的人。
另一方面,当徒弟最宝贵的青春,用来干了几年毫无意义的事情之后,他就付出了巨大的沉没成本,从此没有退路。
如果不弘扬本门派的“武林绝学”,他的人生就成了一个被坑被骗的大笑话。
“洗鱼十年,才能开始煎蛋。”
煎蛋二百个,才得到师父一句表扬。
对于学徒来说,洗鱼这么无厘头的事情,都已经重复做了十年了。
如果突然要求你承认,自己十年青春没有任何意义,那不是太难以承受了吗?
还不如编个故事,告诉你“洗鱼十年,才能锻炼出煎蛋所需的手部稳定性”。从此皆大欢喜。
吃客这边,同样如此。
且不说寿司这东西,再怎么样也只是鱼片包米饭;大多数人的舌头,原本就不值得信任。
以大多数人的舌头之驽钝,还完全轮不到他们来评价食物的好坏。
不信你做个双盲测试,大多数人怕是连籼米粳米,都吃不出区别。还谈什么“只有寿司之神能烹饪的大米”。
保罗·福赛尔早就吐槽过,中产阶级最喜欢的聚餐地点,是装饰精美,音乐动听的连锁餐厅。
哪怕食物是中央厨房配送的半成品,微波炉热一下就能上桌,只要提供给他们足够的氛围,他们一样会觉得满意。
如果你真的跟风去吃过网红餐厅,你基本上会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
因为吃进嘴里的和别人描述的,根本就是两回事。
可是无论是专程预约米其林三星的老饕,还是排队三小时只为打卡的小妹妹,都不太可能甘心承认自己白跑了一趟。
更不要提很多人,原本就有利益的纠缠。
今天戳破牛油果的谎言,明天就没有奇亚籽的代言。
如果你坚持“一肚子不合时宜”,不停撕下别人的遮羞布,最后就只好培养出一堆“垃圾粉”,除了五常大米,连枸杞汁都不买。
导致的结果,是商业社会,大家众志成城,守护同一个谎言。
牛油果,奇亚籽,瑜伽课。吃不出味道的食物,扭曲身体关节的体操。
却要为了面子,一边付出高昂的费用,一边绞尽脑汁说服所有人这钱没白花。
中产之虚伪,正在于此。
野蛮人
“爱自己的工作,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这就是堕落的开始。
日本人的堕落,正在于强调他们引以为傲的专注与奉献。
纠结于无意义的小事,为了完美主义浪费了宝贵的生命。整个社会都在为无意义的努力寻找意义,齐心协力不肯戳破巨大的谎言。
中国的小白领,也越来越沉迷于“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套说辞,因为这种“细枝末节技能树的打磨”,太符合他们每天按部就班重复工作的常态。
没有电算化时,老会计找平一分钱,可以得到一个刻着“优秀员工”的保温杯。
为了“找平一分钱”的娴熟技能,而度过了毫无意义的一生。只有用“精益求精”这借口,给个安慰奖了。
因此,事情真正的分界线,就在于对待“精进”这事的态度。
为了莫名其妙的、表演性质的“精益求精”埋单,那是社畜的决策。
礼失而求诸野。我们真正需要珍惜的,是另外一群“野蛮人”。
他们根本无视“寿司之神”奇奇怪怪的讲究,只跟随自己的口味选择最爱的餐厅。
管你松露需要怎样刨出来切成细片,不好吃就是不好吃。不好吃的东西,就不配我为它付出金钱和时间。
“野蛮人”不会被外界的说法,动摇自己的意志。他评价万物的尺度,绝不会交给别人。
“野蛮人”极度稀少,却总是能令人开心得眯起眼睛。
无他,就是因为,他们是唯一敢于戳破皇帝新衣的孩子。
社畜只会跟随皮鞭,中产无力跳出命运的陷阱。
只有“野蛮人”,是净化我们社会的利器。
人生和寿司一样,下一道可以更美味
或许可以挖得更深入,但真是看得人垂涎欲滴啊。一颗(汗,不知如何用词)好的寿司从选鱼 切片 烹米 手握,每道工序都成了科学啊!日本人的固执和严谨也在这一家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过真是馋啊,必须吃一次!以前自己吃的那都是神马玩意儿啊。。。
寿司大师爷爷!给您敬个礼!
“现在的人只想要轻松的工作,然后要有很多空闲时间,还要很有钱,但他们都没想到要培养自己的技能。你在二郎寿司这样的地方工作,就是一辈子投入这一行。”这部作品与其说是寿司纪录片,更不如说是一部职人精神的纪录片。推荐给所有尚未决定职业的人看。
职人的精神就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并且把这件事做到极致。
一间干净整洁的食屋,一个精神矍铄的耄耋老头,一案赏心悦目的精巧美食;我跟你讲啊,本国若有这样的地方,吃不起我也要没事去那看看,饿了就去对面超市泡碗面。
すきやばし 次郎(銀座店) 地址:東京都中央区銀座4-2-15 塚本ビルB1楼 电话:-35353600
除了二郎这个人物有趣,纪录片导演David Gelb对素材的组织和对视觉手法的运用都相当出色,他采取了音乐节奏的起伏手法来展现二郎本身及他与周围人物、环境的关系,在有限的小空间与人物中拍出了大乾坤。
必须提前一个月预定,最低消费2386.1413人民币元
SCA的校友很给力 交响配乐搭配寿司制作真让人心情澎湃 7:00 p.m. Feb.17, 2012 @SCA 112
仪式主义的狂欢,偏执狂的完胜。
有机会能亲自去尝试一下就好了~~国宝级寿司~交响做配乐真棒!让镜头和主人公本身去讲故事才更有感召力呀
完全用匠人之心来面对一种食物,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仪式感引人入胜
其实涉及到他儿子时,话题略沉重,但因为配乐而有一种轻盈的透明感。关于筑地鱼市场那部分其实是被低估的戏码,结合日本的食鱼文化,简直有文献价值。另,亲历者说:http://www.quora.com/Tokyo/What-is-it-like-to-eat-at-Sukiyabashi-Jiro
大和民族真是一个认真到让人害怕的民族,这种简单、极致与近乎苛刻的严谨或许就是他们民族精神的一种缩影。
好吧,当我们以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傲视群雄,并纷纷对身在水深火热中的日韩人民流下同情的泪水时候,尼哄人民绝地反击了:精益求精的精神+最顶级的鱼获,成就了寿司的纯粹味觉。(八过对俺这种不热爱生食的土鳖来说,再生鲜的寿司说穿了其实就是个饭团嘛,so 继续流下同情的泪水。
极道的意义就在于 不仅你生来拥有天赋 不仅每天都比其它人更努力些 而且能够坚持足够长的时间 甚至至死都不停止 天赋的层次是不一样的 比如米其林法厨的嗅觉和味觉 可能确实在二郎之上好几个层次 但所谓滴水穿石之功 长久磨砺之后 同样是可以超越五感限制的 极致的实际存在 是最能给予年轻人以希望之事
职业的达人首先要全身心的投入,说来说去还是“迷”这一重要因素。认真与坚持以成就自己。不过影片用了很多内容在儿子上,或者是为了以旁人的变化和感受去烘托主角吧。不过总有种帮下一代打广告的感觉
按中国人的思维,出了名,该是赶紧开分店,自己退居幕后做老板——『终于熬出头了』。但别人不是的,上午领了大奖,晚上就回店捏寿司。这就是日本人值得尊敬,也该我们学习的地方。
感觉始终都是在展示,展示一种精神,一种人生,但本期待会有更深入的挖掘和探讨。自己以前吃的寿司真都是垃圾食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