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瞧!月亮上的那个人!
影片结尾,克隆人Sam-6被悄悄地弹回宇宙,犹如一袋垃圾似抛向地球。一刹那的孤独令我辛酸。Sam-5说这里狭小得连拉屎的地方都没有。病重的他宁可死,也不愿意杀死Sam-7——这就是人性最闪亮的地方。而Sam-7此刻正在苏醒,等待他的是另一个崭新的三年雇佣期,未来对于下一个Sam来说永远是充满希望的,至少在厄运降临之前,在他看过了那些陈旧得不知重复播放了多少次关于Tess的视频之后,他依然拥有起码的人性。而在焚化炉前那一段看似温情的“公司饯行的视频”里却充满了有史以来最邪恶的善意,它的实质就是——利润高于一切。我不知道Lunar Industries的董事会是怎么想到使用克隆人降低运输成本的,这一定在当时是个绝妙的主意。没错!就效能来说,一群拥有相同技能的重复个体对于完成枯燥的开采任务的目的完全吻合,这与今天老板们的做派一模一样,他们表面上含情脉脉,实际上只需要职员们工作、工作、不停地工作,创造财富,这才他的是真正目的,培养一个Sam对于提高附加值完全没有任何帮助,那么,怎样才可以不投资也能挤出大量的附加值呢?很简单——造人——“人”在“利润的要求”面前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了。Sam-2到Sam-N的地位甚至连Gerty都不如,Gerty至少是基地程序的一部分,克隆人作为随时可以替代的“东西”仅仅是一个临时存在的螺丝钉而已,可笑的“三年合同”可以帮助财团无限循环出可观的现实价值——这才是本质。可是,有情感的观众谁都知道真正的Sam其实就是一个人,一个有记忆、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无论他是不是复制品,是人就有性欲、有愤怒、有悲伤,有孤独,包括他个体的独特记忆。作为同类,我们必须尊重这一点。但在电影中,当四周的干扰发射塔竖起来时,人类社会最后剩下的一点点良知也没有了——“人死了”,一切正如那冰冷的月球表面。本片触摸到了当今社会最难以启齿又无所不在的“异化”现象……早晨,当你坐在地铁里看见沙丁鱼罐头般贴在一起的上班族们你就会明白,其实每一个人都有成为Sam-N的可能,这与克隆不克隆无关,而是真正的“身份缺失”——“我是谁?”,这也许是人类今后所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它涉及到我们的灵魂,也涉及到经济危机的实质。我们存在的“全部意义”难道只是为了“公司”吗?!我们到底是在为谁创造财富?!我们自己又是谁的财富呢?!
2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山姆本来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人,他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原本在月球上服务满三年之后就可以回家了,但是发生了一件意外却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他原来是一个克隆人。不仅仅是他,在他生活的基地下面,有着数不清楚的山姆,而他记忆中的那个美满的家庭,却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知道真相的Sam ,他知道他是克隆人,他知道苔丝不是他老婆,eva也不是他的孩子,他三年来对着的通话视频是个假象,所有的所有都是不属于自己的,然后还有成千上万的Sam也要继续重复去做这件事情,他是痛苦的。
原来你没有与那颗蓝色星球上的任何人有过深刻的关系。你爱过的人,喜欢做的事情,所有的回忆都成了一个留不住的梦。你的存在成了毫无必要的事,曾经的活下去的理由被捏碎了。孤单的就像寂静空旷的月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和楚门是一样的人,然而楚门走了出来,他却被生活困在了里面。
3 ) “他们”的悲鸣
如果说,《第九区》表现的是一种自然法则下,人类社会体系构造的族群隔阂和冲突的话,那么《月球》则反映的是人类科技进步下,失去道德和人性束缚的一种“变态”,我们可以在现实中制造“他们”,更能凭空制造生来不平等的“他们”,我们以一种叫做“克隆”的技术,制造相同的个体,给了他们鲜活的记忆,又可以随时将其夺去。《第九区》节奏快速,讽刺辛辣,矛盾激烈;而《月球》则节奏舒缓,情感内敛,矛盾暗含。如果说《第九区》是激荡的金属乐,那么《月球》就是哀婉的悲情诗,但是不同的节奏下,表现的是相同的精神内核,只是《月球》表现的更伤感,更惆怅,更让人心痛,也更让人为“他们”面对的创伤而心生同情。
《月球》的剧情在开始阶段带着一层浅浅的悬念,山姆独自在月球为月能公司工作,他的工作时间即将到期,心怀回到地球与妻女见面的憧憬。一日,山姆驾车出外勤时,遭遇意外,昏厥过去,醒来时,发现自己回到了基地。影片一直到这里,都是很生活化的感觉,没有什么波澜,就是讲述一个月球蓝领的生活,包括他和智能机器人戈蒂的交流。但是从山姆在车祸后,发现一些怪异的迹象,对戈蒂连蒙带骗得以外出后,在一辆遇险的车内救出一人,回到基地却发现,这人竟然跟他一摸一样,从外形到记忆,都是山姆。故事到了这里,开始有些波澜,这是平行宇宙?还是濒死体验?或是克隆人?我因这浅浅的悬念,被进一步代入这部电影,这部电影的节奏感很好,成梯级的逐步深入,从开始的平淡生活铺垫,到后面的悬念丛生,最后,终于揭开,两个山姆不过是克隆人山姆5和山姆6时,才引发了后面的情感高潮和内敛的思考。
影片在已经揭示这是个克隆人问题,又尚未揭开两人身份时,两人处于一种有趣的身份争辩局面,即两人起初都争辩说自己是本体,对方是克隆,表现的还是一种“我们”和“他们”的问题。双方都认为自己是人类,是批量创造对方的人类的“我们”,没谁愿意自认是被制造而成的“他们”,人类给了克隆人记忆,其中也包含了对人类本体的高度认同和对克隆人的工具化理解,所以,两人的争辩和后来真相的揭示是充满讽刺效果的。而当两人都认识到了自己的身份时,当两人在基地地下室发现与自己相同的大批量的等待被激活的同类时,那种冲击也带来了爆发性的情感升华,尤其在其中引入儿女情长之后。作为观众来讲,一开始是带着对山姆的人类认知开始的,看着他对自己妻子的想念,对女儿的爱,而伴随着两位山姆身份的揭示,观众的认知也迅速转到对克隆人的认识上,于是,我们发现了,这些“产品”也有着那么真实的感情,但是残酷的是,这感情,这家庭的记忆也不过是被利用来让他们更高效工作的工具,这种赤裸裸的,残忍的感情欺骗显然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强烈共鸣,而山姆5号与本体的女儿实时通话的场面更加深了这种痛苦的共鸣,一个克隆人,即使发现自己的身份后,仍然表现出了对那份记忆的珍视,一种发自内心对“家人”的爱,然而,“家人”们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他注定孤独,这份深入骨髓的孤独感正是本片最震撼我的场面,山姆5号最后寂寞的死在月球上,永远的无法回到地球,回到“家人”身边,那一幕,伴随凄楚的钢琴曲,感人肺腑,诱发了我发自内心的感动与悲伤。
可以说,山姆5号越真情,他的孤独和悲剧性就越深刻,越沉重,而同时对以月能集团为代表的一些人的抨击就越强烈。克隆人是这些工业集团造出的孽债,从物质到精神,他们与人类本无特别大的区别,也是活生生的生命,然而,连农场饲养的牲畜们这些大自然的产物都可以被随意处置,何况完全被“生产”出来的克隆人了。克隆人们有个尴尬的身份,本质上他们与人更接近,但产生方式上,他们与人又很遥远,是与汽车、飞船一样的生产线产物,而那时的“我们”显得对此好像认为理所当然,对效率、成本、收益的迷恋,可以让我们对活生生的肉体无视,将其工具化,然后对其的肉体杀戮和情感折磨也就显得充满了合法性,这样的逻辑和《第九区》对待外星人的逻辑是一致的,和纳粹屠杀犹太人的逻辑也是趋同的。甚至,在《第九区》中,外星人还有自己的社会体系、真情实感,而《月球》中,山姆们的情感和记忆竟然也可以被剥夺,这部电影中,没有《第九区》那么激烈的矛盾、快节奏的追杀和逃亡,但是,其悲其痛却更加深刻,而片中唯一对山姆们这样的“贱民”充满同情的竟然是机器人戈蒂,两相对比,可见号称充满情感的“人类”中的一些人已经变得冷血到如何丧心病狂的地步了?而本作为克隆人监管者的戈蒂的“反水”也可以看作一种希望,面对这种不公与歧视、虐待与杀戮,连机器人都心生同情和支持,何况“人类”中还有那么多具有情感和人性的公民们,山姆6号回归地球后对月能公司的控诉,影片巧妙的用新闻播报的声音,寥寥术语,却又很有深意的带过,留给我五味杂陈的感觉。
常常,“我们”会忽视“他们”正在承受的不公,“我们”认为“他们”本该如此,本该处于如此境地,本该做这些事儿,本该承受种种悲哀。而常常,这一切,又是因为生活环境中,信息的不对称造成,我们有时候是不知道,有时候知道的是偏颇的“真相”,而长期下来最大的悲哀在于,我们慢慢的不愿去知道真相,不愿去质疑,我们甚至无法承受真相,无法承受目睹“他们”真正的处境,直到有一天,山姆5的牺牲,山姆6的勇气,部分敢言媒体引发的舆论潮流才可能让我们有安全感的顺着潮流,去了解真相,又可能走向新的认知歧路。山姆5的悲鸣常常不是在离月球那么远的地方,它可能离我们很近,需要的只是,我们真正以人的情感,超越社会舆论大流制造的屏障,去感受那份孤独,去感受“你”、“我”和“他”的平等和共鸣。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04e7b10e215155ec37d122c4.html 4 ) 林若宁偶尔也会创造奇迹的。
虽然我一直不怎么care林若宁但是……这个07年搞出来的词真的穿越了,剧透了,预言帝了,太惊悚了。没神马影评好写了,这就完全是影评来的。= =
——————————————————————————————
月球上的人
詞/林若寧
無須要快樂 反正你一早枯死
如果有眼淚 只不過生理分泌
就算淚水多得 可灌溉整片濕地
蒲公英不會飛 陵墓裡伴你於一起
如果有再會 恐怕已經一世紀
回憶哄騙我但凡失去也是美
用你一分鐘 都足夠我生醉夢死
如懷念也是有它限期 明日我便記不起
從未來再見 遺憾舊時不太會戀愛
願我永遠記不得我正身處現在
從月球觀看 難辨地球相愛跟錯愛
三世書不會記載 情繫我這半生的最愛
三世書不會記載 誰為某某歎息感慨
時空太過大 超脫我的喜與悲
能戀愛過後 自然參透到命理
就算一雙手 只擁抱你的紀念碑
流離在某日某天某地 仍自覺共你一起
再見 仍舊未能跟你再戀愛
但你與我有過的過去 牽涉後代
從未來觀看 潛伏萬年的野史記載
不理它小愛與大愛 人類太過渺小的最愛
5 ) 《月球》背面不为人知的故事--剧透,慎之又慎
这个片,只要一句话说的不小心,就整个剧透完。所以,如果你还没被其他没有“公德心”的影评剧透过,请不要再看下去了。
一场精彩的独角戏。Sam Rockwell自己跟自己演戏。
带着浓重的《2001》气质。但不像《2001》那样发散。《月球》有典型的戏剧冲突。一个特定情境,一段规定的时间,几个角色的互动,产生动人的戏剧。人虽然很少,少到几乎没有,各自的性格还是很鲜明。
一台亲切的电脑,不像HAL那样吓人。笑容图案很可爱。甚至还有流泪的图案。
特技回返前电脑时代。月球表面的外景是模型拍摄,在看片的时候就觉察出来了。月球基地内部设计也朴实无华。《阿凡达》时代的《月球》,就象有私家车却每日心安理得搭巴士上班,让人觉得自信踏实无比。有人诟病说重力不应该是那样正常的。我认为基地内部设有人工地球重力。Sam到基地外面时表现的仍是月球重力。
一次性饭盒、一次性毛巾、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针头。。。给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也造成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那么,一次性人类,到底有何利弊?看了《月球》,自己去想。
导演Duncan Jones是David Bowie的儿子。David Bowie的儿子居然这么正经,真是“不肖”。幸亏不肖。
结尾最后一句话其实不必要。公司被揭发与否,受到惩罚与否,其实跟片子的重点没有大关联。公司其实代表整个人类。幸好只是一句话,瑕不掩瑜。
好喜欢这部片子。的确是好片子。
——————————————————————
第二天补记:
刚刚看了看花絮,发现有些影迷讨论个不休的“三年期限”问题,导演早就给出过官方答案。
影迷们争论的焦点是:克隆人的三年合约为什么是三年?接近三年的时候,克隆人基本上都出现落发、咳嗽、体弱等现象,是他们的寿命只有三年,还是月球上这份工作有核辐射危害,导致他们只能活三年?
仔细看电影,会发现核辐射这种猜想不成立。因为真正的Sam后来回去地球,好好地活着呢。如果有核辐射,那么Sam本尊也会受到危害,回去的小日子就不能过得丁丁当当了。
那么,是不是因为克隆人的身体(基因)有缺陷,使他们只能健康存活三年呢?有可能。片中没有给出答案。
然后,哲学出身的导演在NASA的试片会上回答问题时,明确说了:三年合约,是从管理学心理学的角度来定的。只定三年,可以让员工觉得这是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应该尽力完成工作。于是可以发挥最大的生产力。换言之,可以最大限度地压榨出劳动力的价值。
于是在三年的孤独幽闭辛勤工作的岁月里,一个好好的人就弄坏了。然后就被处理掉了。Evil!
6 ) 英式太空歌剧(暂名)
我真想不到自己最近竟然会迷上硬科幻。虽然一直也算是《Doctor Who》的忠实影迷,但我更感兴趣的还是比较表面化的时空旅行,重现的历史事件,以及BBC的明星阵容。当然,我也喜欢平行宇宙的概念,加来道雄那本介绍超空间的《超越时空》令我入迷。但我向来无法达到科幻迷们对《星战》和《星际迷航》之类太空歌剧的狂热,我离那样的Sci-fi Geek们还有好几个星系远呢。
太空歌剧(Space Opera)是以太空旅行为主题的科幻文学流派,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诞生,七十年代的时候由一些英国作家发扬光大。1964年,年轻的伦敦作家Michael Moorcock出任科幻杂志《新世界》主编,带领一批同时代作者,将战后从美国传入欧洲的科幻小说改头换面。充满悲剧色彩的凡人主角代替了乐观向上的美式英雄形象,作品中也充满当时流行的象征主义,心理,社会学等要素,常常描写个人在灾难前的渺小和无奈。
1968年,这些科幻作品定名为“新浪潮(New Wave)”结集出版。虽然新浪潮运动时间很短,但它在现有科幻文学的基础中加入更多人性与哲学的思考,将其引入更加广阔深入的范畴,同时也在当时的英国掀起了一阵科幻狂潮。
一年之后,在看过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那部伟大的科幻电影之后,22岁的大卫.鲍伊(原名叫大卫.琼斯)受到启发写了首歌,名字都是从《太空漫游》来的,只是把“Odyssey”改成了“Oddity”——《太空奇事》(Space Oddity)。
去年一部或了无数大奖的太空歌剧《月球》,导演是邓肯.琼斯,大卫.鲍伊的儿子。影片开篇就和《2001太空漫游》很像(浩瀚星空中美丽的地表与冰冷的寂静),内容也采取了与“木星计划”类似的情节,用从不出错的电脑系统欺瞒宇航员——在这一点上,同为英国导演的丹尼.博伊尔前两年的《太阳浩劫》其实也是同样的桥段,再加上宇航员离开飞船之后的粗重喘息,还有无法成功进入母船的情节等等。
丹尼.博伊尔是我最爱的导演之一,虽然08年凭着《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一举夺下奥斯卡,但我更加钟情于他早期的《浅坟》和《猜火车》,那才是英国电影的精髓所在。
回到《月球》。采矿工山姆是月球基地上的唯一员工,眼看三年合同期将满,他即将回到地球和家人相聚,却在意外中发现自己不过是以前员工的克隆。为了节省资金,公司克隆了无数个山姆并把他们冷冻起来,每一个都保留着原先的记忆,然后一个个怀着愉悦的心情,在三年期满的“回程飞船”中被毁尸灭迹。
看到最后,其实这部片子还真不是一般的惊悚。山姆的那种寂寞和无奈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加上飞船内部的80年代装修,让人感觉它不像是一部“现代”科幻电影,而是典型“新浪潮”影响下的太空歌剧。这种传承也许和鲍伊的那首歌有关。
《太空奇事》歌词中描述了一位和地面失去联系的宇航员(Major Tom),描写他的孤独,最后不受控制地在太空中越飘越远。这首歌在电台中放出10天之后,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当时BBC在报道整个事件的时候,用这首歌做了背景乐。此外,歌词中还有宇航员挂念妻子的情节,以及对月球的隐喻——所有这些都可以在《月球》中找到映射。
在新浪潮运动的影响下,写下歌曲《太空奇事》三年后的大卫.鲍伊,染红头发,用惊世骇俗的妆容摇身一变成为太空摇滚巨星“Ziggy Stardust”,带领一支名为“来自火星的蜘蛛”的华丽摇滚乐队,成功登上了历史舞台。
看过电影《天鹅绒金矿》的人多少会了解他一些。“变色龙”大卫.鲍伊,音乐人眼中最具乐坛影响力的艺人,70年代华丽摇滚的领军人物,时尚流行的代表。 他写过500多首歌,他组过十几个乐队,他为无数知名音乐人制作专辑,他会演奏几十种乐器。七年前我为某杂志介绍他的时候,曾写到,“他的儿子邓肯在念电影学院。”
七年后,邓肯为我们带来了这一部《月球》。
也许《月球》并不算是严格的科幻电影,其中并没有出现任何让Sci-fi Geek们兴奋莫名的太空理论和严格的科幻设定,但对普通大众却是一场怀旧的70年代新浪潮飨宴。
恒殊
《环球》2010年18期
谁能想到克隆之后人类更加的孤独
你问我孤独有多深 月亮代表我的心
真正的孤独是别人根本不知道你的存在, 而你一直以为你在他们之中。
09真正的最佳电影,没有之一。一切都如同斯坦利老头回魂,08年让人最震撼的演技是《饥饿》里的Michael Fassbender,今年毫无疑问是《月球》里的Sam Rockwell
Choke之后Sam Rockwell又被克隆了一次。导演Duncan Jones是David Bowie的儿子,我觉得最后飞向地球那个场景如果配上Life On Mars,那简直就绝了!片中那俩韩文据说是“爱”的意思。
由帝国主义的抠门引出的人性礼赞
真正的末世情怀不是什么传奇,而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
我唯一的朋友是一个又一个自己,静观他们短暂的灿烂,目睹他们暴毙于面前
lunar公司很不怕麻烦,不仅在克隆人中植入记忆芯片,还要签三年合同。这是该公司股价下跌的根本原因。
嫦娥还有人想她。真正的孤独是别人根本不知道你的存在,而你一直以为你在他们之中。
我们不是程序 我们是人
克隆6号果断坚决,克隆5号温柔敏感。可见就算是克隆,你也不再是你,哪怕记忆是一样的。
3星半,还不够神作,剧本不算惊艳。重大萌点是,Kevin Spacey的声线完全cos了《2001太空漫游》里的HAL 9000啊……没办法!我就是对这种慵懒的小腔调完全没有抵抗力啊啊啊……
好想要一套Gerty表情包 ><
片子最好的地方在前半部分,营造的孤独氛围,味道很赞,2009媲美《第九区》的又一部科幻神作。一开始一直以为机器人会是大反派,结果被它感动坏了。 “Gerty,谢谢你一直陪伴” 2009爱丁堡国际电影节最佳英国电影(去年摘得这个奖项的是《苏默斯小镇》) 。
孤独始终是一个人的 爱情却是可以克隆的
肉身即塵埃
好了他们两人一机一点奸情都没有三观党你们满足了没。
这才是好的科幻片。虽然场景简单,角色寥落,却充满了悬念和对未来技术下人道主义的思考。有点像一出舞台剧,仅用有限的舞台空间就能展示意味深长的主题。
Sam应该把基地里的所有克隆人都激活,然后……《克隆人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