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5 & EP6 改编自爱手艺,The Dreams in the Witch House & Pickman's Model
//www.hplovecraft.com/writings/texts/fiction/dwh.aspx
The Dreams in Witch-House 魔女屋中之梦 - 知乎 (zhihu.com)
//www.hplovecraft.com/writings/texts/fiction/pm.aspx
译文:《皮克曼的模特》——H·P·洛夫克拉夫特 - 哔哩哔哩 (bilibili.com)
EP2改编自同名短篇 The Graveyard Rats by Henry Kuttner
//en.wikisource.org/wiki/The_Graveyard_Rats
EP3改编自中篇小说The Autopsy by Michael Shea
//www.lightspeedmagazine.com/wp-content/uploads/2014/03/Lightspeed_47_April_2014.pdf
EP4改编自漫画Some Other Animal's Meat by Emily Carroll
http://www.emcarroll.com/comics/meat/
EP1& EP8创意来自Guillermo del Toro本人
Happy Halloween ^__^
鉴赏,广义来说是对作品或物品的感受、理解和评论。
对于评论,吉尔莫有他的见解:
“评论会给人一种通过验尸的方式参与到创作活动中的错觉。只要评论还在为认可和证实而战斗,这种参与感就一直存在着、活动着,并向你挑战。一个人会很容易觉得自己比他正在分析的作品更聪明,好像这样会使你变得比这个作品更优秀。其实就在你真真正正地提供了帮助的那些时刻,才是你得到回报最多的时候。”
第七个故事就是关于评论和品鉴的故事,是本剧中唯一的原创剧本。
第七个故事《鉴赏会》是帕诺斯·科斯马图斯和亚伦·斯图尔特-安两位编剧合写的故事。
这俩人在2018年伙同尼古拉斯·凯奇弄了一部邪典《曼蒂》
《鉴赏会》的视觉风格算是延续了《曼蒂》。
大特写、精致的布光、叠化转场的手法、铺满环境的浓色,复古未来风格的气质和背景乐。
以下有剧透,慎点!慎拉!慎滑!
但其实这一集真是没啥可剧透的,因为和故事相比,更像聊天综艺(并不是)
四位素不相识的男女受邀参加一场神秘的鉴赏会,从对话中可知,这四位都在各自领域算是出类拔萃,一位天体物理学家、一位音乐人、一位灵媒、一位作家。
张罗这场鉴赏会的老爷子是个神秘人物,靠着二战期间倒卖铀发家致富。而他的藏品都是绝无仅有单独为他打造的物件,其中包括无形的创造力——人。
同时在场的还有一位私人医生和司机。
一顿神侃之后,老爷子分别对四位客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在提问与回答之间,藏着讽刺、迷惘、辩证的思路、虚实难辨的真相。唇舌之间也流露出智慧。
也不能光聊天啊,于是老爷子拿出上等货,几个人就开始High,High过了之后,老爷子道出邀请他们来的原因。
因为他们有熟悉的特殊领域和得天独厚的才能,很可能会对他的藏品带来独特高深的见解。
展品不一般,像一个风干的……
不说了,感兴趣的去看吧。
这一集是风格最独特且强烈的,复古的合成器音色一出来,就带着一股Cult味儿。
也是解读空间最大的,这像极了当代艺术。
四位参观者看到展品的时候,都从自身的领域想去解读这件展品。
对于未知,自身的主观性限制了对他者的感知和判断。
这种主观性包括很多客观因素,必须学识、思惟方式、性格等等。
科学家开始思考各种科学方式企图破解谜团,灵媒说感到物件里面蕴藏了巨大的能量、小说家吐槽铺垫了这么多就看这么个玩意?而音乐人呢?——在抽烟。(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看到这里,莫名戳到了我的笑点。我认识几位音乐人,一犯愁的时候也是抽烟)
再结合吉尔莫对于评论的态度——所有评论者都会觉得自己比作品更聪明——反观剧中人物的对于展品未知性的探讨之后——他们死了……这简直是最黑的黑色幽默了。
这个故事开放性很高,再加上风格上的另类,叙事节奏缓慢,每一条都在挑战观众。
创作者无意陈述事件的来龙去脉和牵强附会的解释,比如这藏品到底从哪里来?那东西到底是个什么玩意?最后那玩意的结局如何?
创作者似乎用这种方式表达出一种纯粹的未知和神秘。就是这种未知才会形成高度的开放性。
比如,我可以编出这样一个背景故事:
“金主老爷子年轻时倒卖放射性矿物质,在接触纳粹的时候,了解到了一种通过放射性实验制造生化武器的组织。德国宣布投降后,二战结束。但有一些余党偷偷转移了实验室里的东西,其中一个就是那块石头。老爷子高价收买,并为之深深着迷。多年来百思不得其解,因为长时间接触放射物质,老爷子身患癌症,靠着极端的药物续命。这个谜题一只室老爷子心中的一块石头,于是找来了这么几位想要破解这东西到底是什么的谜团。”
但当你拿着这个答案去询问作者,他最多笑笑然后不置可否。
这和当代艺术确实很像,当作品创作出来之后,参观者也成了塑造作品的一部分。
人无法全知全能,但人可以明白这个道理。
剧中有一句话我很喜欢。
“人都有两个人生,第二人生就是在我们意识到人只有一次人生那一刻开始。”
意思等于YOLO=You Only Live Once。
但换成这种说法似乎就更有力量了。
(自己弄了一个公号,叫“电影药”,欢迎随手关注)
如果给我一个机会让走进这个世界上一个人的脑袋里,我可能会犹豫,但我最终很可能会旋转这位——吉尔莫·德尔·陀螺。粉丝昵称陀螺。
了解吉尔莫的人一定很清楚,他的故事如果不黑暗那就只有一种情况——如果你被绑架了就眨眨眼。
吉尔莫在他的书中明确表示他对黑暗的迷恋,他对恐惧、疯狂、扭曲、鲜血同样保有热情。
在他的《变种DNA》剪辑权被夺走之后(幸好之后出了导演剪辑版),他曾暗自发誓不去迎合他人喜好,而是更加努力的表达自我,去吸引和遇见和他有同样喜好的人。
幸亏他坚持了他的决定,否则电影艺术少了他暗黑的色调会很遗憾。
这部以他名字命名的系列剧无疑是走进吉尔莫世界共邀盛宴的入场券。
整个系列剧由八个诡奇的故事组成,虽然题材各异,时代各异,但气质都是黑色的,惊悚的,发人思考的。
先说第一个。
以下含剧透!未看过的慎点、慎滑、慎拉!
第一个故事《36号拍卖品》
改编自吉尔莫的短篇故事
猝死的老人租赁的一间仓库被拍卖,一位负债的“寻宝猎人”拍下了这件仓库。所谓“寻宝猎人”说得好听,其实就是通过拍卖捡漏占便宜的,但再仔细想想哪个有钱人会把贵重物品放进仓库啊,都是底层人的杂物而已。
在仓库的租赁顾客离世或者欠租金的时候,,仓库有权在发出清退通知无反馈的情况下整仓拍卖仓库里的物品。
但也会出现失误,仓库的管理人就被一位曾经的女顾客找上门,来补缴之前的仓库保管费用。管理员懵B了——因为他为了收点小贿赂,已经把那件仓库拍卖掉了。
他把甩锅到男主身上,说是男主拍下了她的仓库,东西都在他手上。于是女客人去找男主交涉,说仓库中有她重要亲人的照片和书信,对别人毫无价值,但对她很重要。但女顾客并没有回馈到丝毫的同情,相反它收到的是愤怒和冷嘲热讽,和一把被剪断的仓库旧门锁。女顾客诅咒男主下地狱。
故事的背景音里,电台,电视一直在透漏关于海湾战争的信息,关于战争、种族和移民的看法。
从对话中透露,男主曾经参加过越战,并因此失聪。在仓库寻找值钱东西的时候,老照片影集揭露了猝死的那位原主人的身份,曾经是一位纳粹的支持者。
债主来讨债,让男主不得不抓紧时间出手货品,他连夜去拜访买家。一张降灵桌引起了注意,桌面机关被触发,出现了几本诡异的书籍,买家立即联系一位专家,之后在专家说出了书籍的来历和用途,最重要的是他开了个高昂的价码,可惜男主缺了最重要的一本,不成套系,价格会更加打折扣。
男主拉上专家决定再次返回仓库寻找第四本书籍,这样能让他狠赚一笔。在仓库隐藏的暗间内他们看见了被饲养的恶魔……
善恶的因果寓言,这故事的结尾很有善恶因果报应的意味,在最后一刻男主需求帮助的时候,门外出现白天他恶语相向的女顾客,她用那把男主送他的旧锁挂在锁扣之上,男主因此而丧命。一个在短时间内结下的梁子很快就遭到报应了。
表面上看是一个有猎奇、有寓意的一个故事,但其内核被隐藏的很深,这是吉尔莫的习惯之一——我只说出50%——他曾经在书中这么说到。
这个被隐藏的控诉,就是战争,而且其罪恶甚至直追到二战。那个被饲养的恶魔就是战争遗留下来的恶意,一直被小心的藏在最深处的暗间之内,在等待被释放的时机。
这个故事暗中串联起来的三场战争,二战,越战和海湾战争,它们都不同程度造成了人性上的扭曲和身体上的伤害——对他者仇视,缺少共情的同理心。
有两处隐喻我会觉得设计的非常巧妙,原因是一方面它切合神秘学和战争事实,另一方面它兼容、延展出更多象征的含义。
恶魔占有人类的躯壳被饲养,这种设定本身就刮掉了比喻的修辞成分,作恶者就会被称作恶魔。那到底是人被恶魔寄宿,还是人本身就是恶魔成了一个模棱两可的论题。可能有人会认为这个被占有身体的妹妹可能是一位无辜者。的确有这种可能,这是另一个层面的话题了。我记得德国战败时,城池已被攻破,德国军官劝说希特勒投降,这样就可以避免伤害到柏林城中的无辜百姓。希特勒说——是他们选出了我,他们要为他们的选择负责——而拒绝投降。二战胜利时,德国总理下跪道歉,说出——我们选出了一个恶魔。
盲从有时也有盲从的悲哀,但后果和责任总会如影随形。受害者被扭曲成了加害者,男主亦是如此。
男主因为越战而听力失聪,他是战争的受害者,但因为战争他扭曲成了麻木冷漠残忍的加害者。这种失聪既是生理上的,也是心里上的,当你听不到外界声音的时候,那么你只能武断,只能任性,只能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大有一种——我特么都这么惨了谁管管我了?剧中设定很有趣,男主一只耳朵失聪而另一只好使,是不是也在说——我只想听我认为正确的事情?(也许并不是)
和角色们相对的是那些画外音,他们夸夸其谈,粉饰美好,将罪行正义化,引导话题节奏。从某种意义上,他们也受到了扭曲。
这特别像仓库的管理员,在发生失误之后,责任明明在于他,但他却将责任重点引向了男主,也把追究责任这件事转化成了——你赶紧去挽回点自己的损失比较重要。这种感觉就像避重就轻,牵强附会去讨论某些话题带节奏一样。
盲从就会容易被带跑偏,独立思考很重要。
还有饲养恶魔的老头在仓库门前总要蹦几下,猜测可能是纯粹的仪式。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老头子跳的方式,脚几乎也是拖拉着地面的,会破坏魔法阵,不太像锻炼步伐。出来之后也会反方向跳几下,更像是用这种仪式感的方式进入到恶魔的世界,然后再回来。以减轻恶魔对自己的伤害?
我之前还琢磨了许久这个动作的含义,如果这段无意义那为什么要放进来。后来我想清楚了,正是因为这种行为的未知感,才会让其显得更加神秘而可信。动作有时和语言起到一样的作用,通过某种动作和语言形成壁垒,阻隔团体之外的人,不泄漏机密,谨防外人窥见真相。就像大夫的处方你永远看不懂(并不是)
除了这些,我还想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我看到关于人死后仓库被拍卖忽然想到的。
生活在数字时代的我们,如果有一天网站平台破产、黄铺子了,那么那些我们未备份的数字信息是不是就永久的消失了?(我的虾米APP……)就像剧中的那位女顾客一样,永远失去了她深爱之人的物品和念想。
如果有一天我们也离开了,数字空间的遗产会不会被拍卖?据说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人承认自己是内容创作者。那么当这些人离开世界的时候,会不会出现一群“寻宝猎人”去挖出他们的数字遗物,拿去变卖?
这个想法似乎能发展出一部科幻小说,我可以仔细琢磨一下。
(弄了一个公号,叫“电影药”,喜欢的朋友欢迎随手关注)
2023年6月15日21:37:32
《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奇思妙想》是由吉尔莫·德尔·托罗参与制作的电视剧。
该剧策划为8个令人毛骨悚然的邪恶故事合集,在本片中包括8个著名恐怖片导演的独立恐怖故事,譬如《鬼书(The Babadook)》《人兽杂交(Splice)》《曼蒂(Mandy)》的导演都参与其中
说到底,恐怖类型的观众期待复杂多样、众口难调,《奇思妙想》虽说从本意上就是为应对这种问题而制作出来的,但实际上看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每个观众都只被少数一两集吸引,剩下剧集于他们而言则如同鸡肋,总体评价也就无法尽如人意。其次是小说改编或编剧环节确实存在一定问题。《奇思妙想》的八集当中,绝大部分都带有寓言性质,因此很难摆脱直白的说教,比如改编自洛夫克拉夫特的《皮克曼的模特》和《女巫之家的梦境》,虽然托罗确实借此机会挖掘出了几个一直以来被忽视的恐怖类型文本,但这些小说在表达上几乎可以用陈旧来形容,很难达到观众的预期。而有些集中涉及当下热门的种族议题、女性议题,但改编者的处理仍显刻板,人物往往陷入到某种不甚可信的单一情绪状态,继而让人物成为创作者表达某种道理的操纵物,很难给人带来真实的、切身的感受。从这个角度上说,真正称得上“奇思妙想”的其实是《爱死机》,而《奇思妙想》却往往给人一种总是死气沉沉的机械感 [6] 。
这部剧集的八个故事分别是《墓中鼠》《尸检》《外侧》《观赏》,还有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原创故事《拍品36》《呢喃》。以及洛夫克拉夫特短篇改编的《魔女屋中之梦》和《皮克曼的模特》
有种爱死机的感觉
也就23集有意思,第四集可堪一看,其他都不知道在讲些什么!
第四集《外在》真的回味十足。
一开始就让人想到一些跟容貌焦虑+女性主角+想换脸有关的韩漫,但又不是同一个路数的。
整个过程中扑面而来的是女主角身上的焦灼,和整洁温馨的家庭影像背后萦绕的不安,不得不说导演的镜头语言跟构图能力真的很棒很突出——而比起变美欲望的表现,更厉害的是对成年人的人际关系中,那份微妙、模糊的感觉的把控。
整集里女主角和女同事共处的情节一共有三处,除去最后一处,其他都让我抓耳挠腮身临其境…
在变美前的那两处戏中,女主角永远是站在圈外和边上的。银行里,光鲜亮丽的同事们站成一排,快速抛接着话题:外在打扮、别人家的八卦秘事、sex与老公……边上的女主角很想加入,但又无所适从,所幸也没人抛给她话题,不必让我们看她进一步手足无措的窘态。
如果说工作场合的社交只是让她靠边变隐形人,那Gina的party的那一场戏可以说是残酷地暴露了女主角的突兀。众同事围聚在一起,通过镜头角度和镜头变形,夸张地把在后头的女主角变得很小,而同事们人人打扮得入时又轻盈,连一只涂好指甲油的手都仿佛比女主大很多、灵活很多、抢眼很多。女主角还是无法参与话题,也没人在意她想不想参与,但她仍然会配合着话题,做出一些社交生涩的人特有的忸怩的、小幅度的表态:点点头、动一动手、视线追随,屏幕外的我看得尴尬又痛苦。
而女同事们讨论拉皮、填充的手术时的绘声绘色、手舞足蹈,也和女主角独自一人切割鸭子、取出皮下组织、填入物块、缝合的镜头相映成趣。她们就像美丽的标本,女主角是做标本的人,可她想的是变得她们一样。
而时髦女同事们对她,也不是像高中拉拉队长霸凌nerd女孩那样的态度——大家都是成年人,现充显然更好地掌握了社交的距离和礼仪。众人的中心、女主角的憧憬之人Gina,party上碰杯也不忘扭身和圈外的女主角也碰一碰;拆出了礼物盒中的野鸭标本,虽然不喜欢杀生而来的礼物,却也能尴尬地处理这一切;给女主角送上和别人一样的昂贵护肤品;送过敏的女主角到门口,客气地招呼完,便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
导演将这种“不熟但体面”的中年人际关系拿捏得如此刺痛而诱人——这些感受同样也是女主角感受到的,那么这些镜头语言的夸张也可以说是女主角的视角下产生的。
“关系”刺激着女主角,而电视成为了一个窗口,一个早就放置在那里的窗口。
回到女主角的家庭。
一眼看去,她的家仿佛是用爱好、日常和安定点缀而成的。
有一个不怎么做爱但是工作稳定的police husband,家里的墙上点缀着美丽的生灵,地下室是她一人的爱好仓库。她可以在家门口狩猎,回家在客厅旁边的桌子上剖野鸭。
丈夫似乎也像一个好男人。面对她一点一点加重的羡慕和焦虑,他每一次都轻声安抚:你这样就很好了,你不需要改变。甚至女主角执着地用烂脸护肤品时,他也听从了她、支持她。
看上去是这样的,但随着次数增加,我越发察觉出违和感。
(只是个人意见,不要当真,不要争执)
丈夫是真心爱她支持她,还是其实和其他人一样并不在乎呢?
回到这一集的开头,兔子一样的女主角因为家里的响动而觉得不安,但丈夫的态度却表明她已经有很多次觉得不安,可他也决定敷衍地对待这一切。他挂掉了她的电话。
其实从剧情里可以看出,女主角既会打枪,又能使斧头,丈夫也称赞过她的能力,或许他真心觉得她的担心杞人忧天吧。
后来,女主角一次次被电视吸引,一次次做出自毁举动,丈夫看似尊重,实际上一次也没有做成实质性的干涉——就像开头的段落一样,丈夫在她的家里,是一个会说话的对象,一个从不造成任何影响的对象。他的安慰是真心,抑或是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倘若妻子偏执到影响身体的地步,不是应该强行介入就医吗?
在他被杀死前的那一场戏,妻子带着严重的皮肤问题从楼上下来,他劝说无果,便回避了争执,转而劝妻子“吃个面包”,他是在迂回地尝试接近妻子吗?又或者是觉得自己有劝解便已经尽了人事?
他一直在回避切入问题,敷衍地得过且过,像很多家庭一样。
他得过且过着,直到妻子的样子让他不能容忍,才一下子大声起来,凶巴巴地禁止她这么做。他诉说着他认为的妻子的优点,那些做标本的很酷的爱好,但妻子想要的是变成标本的丈夫和像标本一样美丽的自己。
原本用来抵御看不见的入侵者的斧子,劈死了家里的丈夫。她便不再担心家里有入侵者了。
—————————————
虽然镜头语言、角色关系、对白等似乎充满象征和隐喻,但我更喜欢直接看待这个故事,直面它的疯狂,像脚踩油门加速到底一样一路前进的毁灭,以及意想不到的“重生”。女主角的蜕变给故事增添了更为妖异和有趣的色彩,否则若单看前面,就只是像精神病人的痛苦挣扎。
整体水平有参差,这应该也是大部分观众有点失望的地方,主要是因为每个导演有自己的叙事风格,这就导致看下来符合大部分观众口味的集数比较统一,比如第三集。
我个人看完最喜欢的是最后一集《Murmuration》。
murmuration中文翻译比较直接的意思是“ 椋鸟群飞 ”,正如影片中呈现的这样:
这是一种自然现象, 成千上万只鸟儿成群飞过傍晚的天空,旋转、俯冲,宛若一场高度同步的芭蕾,许多人都为之着迷,本文中这一对主角夫妇也不例外。两人为了研究鸟类想尽办法寻找资助者,他们的成就也被许多人注意到,因而也有了住进这所宅子的机会。
椋鸟群飞这个现象在本故事当中起到的是什么作用呢?我个人认为是对女主角内心的隐喻,正如她所说的,她喜欢鸟类是喜欢那种“freedom”的感觉。
在她所处的时代,她作为一位女性科学家,一定付出了很多,可是在人群里,身为男性的丈夫仍然还是受到最多关注的那一个,好像所有人都默认妻子只能是助手,是科学界的边缘人物,而不是与丈夫处在平等地位的科学家。女主脸上多次出现的失望和落寞都反映出她的无奈和疲惫,加上心爱的孩子夭折,后来当她住进死过人的老宅子里看见幻象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我觉得女主能看见那对母子,一方面是体质或者磁场(瞎猜的哈哈哈哈 ,毕竟古宅老友记里面就是妻子能看到鬼),另一方面是她上楼梯看到照片时第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孩子,这跟自己内心刚刚失去女儿正好对上,她对照片中的母子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也是因为自身的经历让她产生了同感,所以看见刺绣的时候她才会那么激动,因为她能感知到宅子里的这位母亲同样也不自由。有时候不自由的不仅是身体,更是内心,宅子里的原女主人很明显是遭受了背叛,受刺激后变得精神不稳定,女主几乎是完整地做到了“同感”,同样是母亲,她对她的心情体悟得分毫不差。
多次出现的鸟群也是对自由的隐喻,这座宅子困着不自由的灵魂,就像自由的鸟群栖息在人的住宅中,最后鸟群围绕着女主应该也是说明她通过与小男孩鬼魂的短暂对话解放了他被困的灵魂,也打开了自己的心门,她也获得了自由(感觉女主就跟小男孩说了几句话就发生转变,这块拍的太仓促了)
我一直都很喜欢大自然,所以很喜欢这一集,像纪录片一样!这也是我对整部剧比较喜欢的地方,画质很高,像电影,观感确实好。最后一集也能算标准古宅闹鬼惊悚片,但是又加入了鸟群的镜头,所以二者碰撞出了非常奇妙的火花,我最喜欢的一集!
补充:有朋友提到女主的孩子是她自己杀死的,我承认第一遍看的时候忽略了一些细节,二刷时发现,孩子的死应该是跟她有关,但我还没看到完全能说明是她亲手杀死的证据,但孩子的死应该是跟女主有关的。
一些小猜想:
1.十分半左右的鸟鸣声中依稀夹杂着婴儿的哭声(不知道是不是我听错了?),女主的脸色也不对劲,她应该是在孩子死后多次幻听婴儿哭声
2.女主对着丈夫的神情总是感觉带着一些愧疚,也拒绝更亲密的行为,当然这一举动可以理解成丧女之后的无法释怀,也可以解释她对丈夫不知道孩子真正死因的愧疚
3.女鬼的那句what have you done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女主对自己内心的拷问?
4.吵架时丈夫说“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女儿会死掉”是不是也说明孩子死得突然?
也许女主为了继续自己的事业而选择牺牲孩子,这也是有可能的……
八集怎么够?我要八十集!
前两集血源怪物再就业,月神、下水道大耗子。鼠群是隔壁瘟疫传说来跑龙套的🤣
鼠鼠我啊
看完了,质素不是很齐整。验尸官的故事我最喜欢,《呢喃》作为女性题材放在这个类目里可惜了。最差的是《鉴赏会》,烘托气氛没烘托好,就是又臭又长。总体上说,可以一看。3.5星我觉得比较合适,三星过分了,四星过誉了。
恐怖版的《爱死机》,故事很有创意跟想象力,在有条不紊的叙述中轻松就能沉静其中,结局让人意犹未尽。台词非常精致,镜头没有电视剧的廉价感,感觉跟电影一样精致。最后说句公道话,其他恐怖剧集跟这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就这种东西也称得上奇思妙想?第二集还算凑活,第一集这拍的什么啊?陀螺你平时构思故事是先想一堆完全没用的铺垫,再在脑子里突然蹦出来一个怪物把快想睡着的自己吓醒吗?居然比美恐还要水,剧情还要无味,概念还要没创意我是没想到的。而且章鱼人,鼠王和僵尸这有什么可新奇的吗,就这网飞还放到万圣节播,哥们你上街看看那都扮的比你有创意,你这个级别的故事我拿到幼儿园班上娃们都得喊无聊。鉴于第二集各别场景设计和色彩还称得上有但不多的设计,多给一星。
谁说第八集好的,看了个寂寞,纯浪费时间。最好的是第三集。
E01开篇选的不好,感觉像凑数的,好在E02力挽狂澜,不然真是白期待大半年。
陀螺的《聊斋》。八个道德训诫小故事,分别应对着不同的状态:绝望,贪婪,牺牲,自卑,动摇,执念,狂妄,愧疚。有黑暗到底,也有救赎希望。大都有头没尾,制作挺精良,但也至多只能算是万圣节档期的甜点。顺便感慨一下,爱手艺的小说真是不适合改编,他小说的成功在于语言的暧昧和混沌,所谓他经常写的“难以名状”之可怖,一旦视觉化,而且准确形象化,可怖就瞬间被瓦解了。
好难受,第三集医生太伟大了,但是为什么好人没有好结局!!😩
I'm leaving this recording for you alone…竟然有点泪目了,看完整季后又把E3过了一遍,叙事最高效、跨类型最成功的一集,完成度好到将这1小时单独扩充成8集也问题不大,相比之下剩下几集确实更像是金玉其外的“华丽”把戏了,阅后即忘。
第一集没啥意思啊 套了个邪教的壳其实就是个遭报应的故事啊啊啊 那个大触手不及潘神里眼珠子怪万分之一可怕
第三个故事封神!
那些给四星以上的,应该是没看过什么恐怖片(甚至电影)吧。
良莠不齐,平均应该是3星多的,4星纯为鼓励惊悚恐怖小连续剧 1. 仓库淘宝王与邪典的故事。与人方便才是与己方便 3.5分 2. 贪婪可以让人在困境中依旧猪油蒙心。老鼠恐惧症患者的噩梦,可惜只有巨鼠,没有万众一体。4分 3. 异形寄生。困境中的反杀,Wow,如果我是法医,不可能做得比他更好 5分 4.化妆邪术。这集挺无聊的。仿六七十年代虽然成功,但奇异恐怖感全无。2.5分 5.邪画,故事一般,有趣的是选了演过《道林格雷》的本·巴恩斯做男主,也是邪画的故事 3分 6.双胞胎打破生死界的故事。又见罗恩。 3分 7. 收藏家炫了一通富后秀出了可以变外星人的石头 2分 8.虽然有点冗长,但挺温馨治愈的一个鬼故事 4分
只能说道具很精致,故事很老土,单集片长很短,观感上很不尽兴,那么精致的道具没能物尽其用。平静无奇三星片,又鸡肋了。
除了第三集,其他的要么无聊要么恶心,要么恶心又无聊
看了两集 没法看 弃了。
第三集至少让我觉得人类在未知面前不再那么渺小
适合当下的娱乐。活在当下很难,既无法整天面对痛苦的现状,也无法无视这些苦难,这个剧的黑暗和幽默感,算是在当下能提供娱乐又没有完全脱离现实的一个缓冲区,矿工、移民、盗墓贼。。。人类再作下去,克总出来把大家都收了算了。似乎整体看下来,讨论了一种异化,人被一种非人的东西,超自然的东西,或者是怪物、外星生命或者其他给占有了,异化了,失去人性。比起恶魔附体、驱魔那种嚣张的方式,这里面的异化更为隐秘和低调,更像是周围就会可能发生的情况,遭遇变故,性情大变,被金钱或者悲惨境遇腐蚀人性,最后异化成另类存在。人性的基石已经腐烂。远古的残忍天性正在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