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亚《八十年代:那一场诗的疾风暴雨》:
虽然尴尬与交锋,偶尔在变形的师生之间出现。但浩劫之后,同病相怜的人们在课堂上却上演了一幕幕心领神会的交融。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个令我难忘的关键词“牛马走”。是吉林大学的王孙贻教授,以一个饱受苦难的优秀右/派身份,通过对司马迁《报任安书》的讲解,向未来的青年才俊们悄悄传输了一种格外痛切的信息。两千多年前一次政/治/迫/害与肉体之辱,被王教授阐释得身心俱焚、意味深长。当时大量政/治/术/语尚未解除禁忌,于是,一种若有所指、又似有似无的话语,加倍了含沙射影的效果。课堂古文教育的目标已退居次席,昔日的“牛马走”们之间,在象征、暗喻中洋溢地享受着无限宽广的心有灵犀、会心一笑、眉目传神……那种暗号式的讲授与特殊反馈,后世几乎不可重复。
古人早已指出,《报任安书》不仅仅是写给狱中故友的,更是太史公倾尽心血留给后人的解题钥匙:“识得此书,便识得《史记》,盖一生心事,尽泄于此也。”他用一介残躯换来了完整的史书,这样的功勋,值得世世代代敬仰。
1997年,杨洁导演的《司马迁》历经八年坎坷,终于上映。其中大量情节,一看就是当/代/史的影射。比如司马迁因李陵一案获罪,未完成的书稿全被抄没。他的弟子郭穰立刻上书,与老师划/清/界/限,因而得以入宫侍奉。而这种光天化日之下的背叛,掩藏了一桩更深的忤逆:他要在汉武帝眼皮子底下,替老师保存书稿。这点小伎俩当然瞒不过汉武帝。有趣的是,他竟然很欣赏郭穰的胆略,留着年轻人在身边,仿佛发掘出了第二个司马迁。剧中无论司马迁本人,弟子郭穰,独女书儿,都把传史看作比生命还重要的事。为此身受刑辱,背负骂名,舍弃了一生的幸福。
还有一个设计,我特别喜欢。汉武帝经历巫蛊之乱后,极度凄凉。半夜三更走访司马迁家,正看到他在写《今上本纪》。司马迁本着史官的原则,不让陛下看。汉武帝倒也没发怒,反而向中书令提起了罪己的打算。司马迁深受感动,俯身一拜。镜头一转,郭穰和书儿在黄河边交谈。书儿说父亲很高兴,想把陛下这些举措都写进去。郭穰却说,陛下最近心情不好,你要让老师小心。果然,后来《报任安书》呈上,汉武帝怒极,再次抄没了司马迁的书稿,并且下令焚毁。从主人公的美好憧憬中,可以看出当代知识分子对掌权者的天真。
剧中饰演汉武帝的许还山,他年轻时候被错划为右/派,在新疆劳/改了十几年,八十年代登上影坛。他自称对过去虽有怨气,但理性让他不后悔:“我始终有一个观念,这是一句很有名的话。真正强者不是压倒一切,是不被一切压倒……2000多年来,历代有那么多的忠臣壮士,哪一个是轻轻松松过来的?司马迁,他要不是一个不被一切压倒的,他还能写《史记》?……我最佩服的就是他。”可以说,他领悟到了太史公的心志。许还山来找杨导时,原本就是请缨演司马迁。杨导说这部戏要从司马迁年轻时候拍起,你的年纪演汉武帝更合适。许还山欣然应允,并且将自己对司马迁的理解注入了汉武帝的言行,使得这版君臣关系格外微妙。惜才是真的,雄猜也是真的。汉武帝痛恨司马迁自身难保还为李陵全家求情,却又对他不能限期交出赎金而自请宫刑深感错愕。在其它同题材的作品中,很难看到这样充满人文精神的演绎。
司马迁年轻时,曾赴沅湘考察,望空拜谒三闾大夫。此剧因此加入了许多屈原的元素。第一次书稿被抄没,郭穰在宫中偷偷录下,被汉武帝发现的那篇,正是《屈贾列传》。任安得知赎金不足,只能选择宫刑代死,愤而给老友送去一瓶毒药。司马迁知情后万般痛苦。这时屈原的魂魄如皓月照临监狱:“子长,你肩负重任,为何想轻生逃脱呢?”司马迁自承士可杀不可辱,要受天下人耻笑而活太难了。屈原解劝:“子长,笑你的人哪个有你高洁?何必把他们放在眼里?”最后,汉武帝自知寿终,暗示司马迁为他殉葬。杜周奉王命前往,听见司马迁在河伯庙中高诵《离骚》。当他得知《太史公书》尚有副本在人间后,心愿已了,选择了与先贤一样的死法,自投黄河。
2018-2023年
转载自://www.weidianyuedu.com/content/3417639036200.html
司马迁的仗义执言,虽然体现了其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的高尚品格,但不仅对于李陵事件的处理于事无补,而且对于汉武帝更是火上浇油,更加重了对李陵的处罚,从这一方面可以说是司马迁害了李陵。这就是说话的艺术,有时正话需要反着说,反话可以正着说!
不过对于我们后人来说,幸运的是司马迁面对死刑和奇耻大辱最终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创作出了一部可以引以为豪的历史文学巨著!
今天是2017.11.30,我在合肥大剧院看了北京人艺的话剧司马迁。说实话大多数人都是冲着冯远征去的。以前我倒是看过很多冯远征演过的电视剧,但是都没什么太大印象,第一次注意到他还是他和陈数的话剧日出。
不得不说北京人艺的演员演技是很棒,尤其是这种又正又专的历史剧,我觉得很难演,既要把古代人的感觉演出来,又要不那么的假,确实很难!唯一让我出戏的演员就是饰演司马迁妻子的那位,她的声音一出,又尖又细像唱戏的一样,而且行动看着都很难受,反应也不是很真实。其次不得不说北京人艺是有钱,舞台设计、道具布置、灯光音效都没得说。音乐在合适的时候一出,顿时就有历史剧那种浑厚又庄严的氛围了。但是说了那么多的优点,不满意的地方也有很多,比如剧情的改编。编剧貌似想加上搞笑的成分,可是有些搞笑的地方又略显尴尬。而且尤其到了后面司马迁要求皇帝赐死的地方我觉得很拖沓又不好看!而且拔剑自杀的时候总觉得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
总体还是很牛逼的。但是不好意思我总是偏爱小而感动的故事,对历史剧实在不感冒。
高中某个暑假和表妹一起看的。还记得剧中司马公受刑之后为了不变声坚持不懈每日长啸以及最后似乎是投身瀑布的结尾。
把司马迁赎出来是多么地戏剧性哇!小时候和妈妈一起在央视一套看的。据杨洁导演说,这部戏在央视只播了两次就再没重播过,网上看到的版本是日本人买去制作的: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6170892.html 后来有杨洁导演提供的八集原版: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9428720.html
服饰、台词都很不错,只是找不到清晰的片源,優酷上标注的高清其实并非高清!
本片里面的舞蹈戏是一个亮点,配上汉宫音乐真是让人赏心悦目,片中人物的服装、道具估计都是从《三国演义》的片场直接拿过来用的,连士兵的服装颜色都是分了三色的,有些剧情有生拉硬凑之嫌,比如叙述年轻时候的司马迁的那几集,为了给之后作铺垫,但又显得格外的生硬,不过对于司马迁的风骨刻画得不错
西游记的班底,三国演义的道具
这部剧我小时候看的,印象很深,这么多年来,仇永力的形象和我心中司马迁的形象重叠在一起了。
许还山的配音太差,浪费老师演技(后来才知道是原声。。。)
《西游》主创+《三国》服化道。
难得的舍不得看太快的剧。仇永力叔叔在这个时代真的已经是籍籍无名了吧,可他的孙膑和司马迁都是最好的,妥帖合适又富有魅力,让人回味无穷。
水平 演技 意义都属上乘的这一部剧,缺落到如此境地,无人问津。试问有多少付出自己心血的好作品在这可笑的社会上得不到认可,得不到它应得的赞誉,而石沉大海。又有多少粗制滥造之物冲蚀人们的思想 精神,受无思想无见识的浅薄之众追捧。给满分,并不因为这部作品完美无缺,而是天平已严重偏向那些歌功颂德 荒诞取宠的庸脂俗粉了,给的是天下欠好作品 好演员 好导演的那份公道。
应该名为汉武帝与司马迁才对 太史公寻访名山大川的戏份少了点 纵观汉武帝一朝 奸佞宵小众多 前有田蚡 惜因是太后外戚没有灭族 后有江充、李广利、刘屈釐 正是汉武帝的好大喜功 才有了大破匈奴 但也有了佞臣的生存空间 如司马迁正直善良的臣子太少
还没有变成球叔的仇叔XD想重温一遍剧了……
服化道都好,编舞是汉唐舞教授孙颖,非常良心,尊重历史到有些沉重压抑。可惜中方不重视,版权卖给了日本
既为司马迁的才华所倾倒,更为他的人格所震撼!很多次都看得潸然泪下。这才是古代真正的士,不是一个“文人”或者“史学家”这样的称呼所能涵盖!
仇永力真是演技派,司马迁跟孙膑演得都很好!
虽然情节上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单单认真二字,也足以告慰太史公,足以滋养我可怜的华夏受众,感谢杨洁导演,感谢仇永力先生感人的表演!
只记得司马迁的女儿在早朝前递给父亲一枚铜钱,让他含在嘴里,以免祸从口出。
仇永力演的司马迁和孙膑都是我的爱
相较于西游,杨洁真正倾注心血的其实更多是这部,无奈经历投资方与审查机构的各种阻扰,全网至今只有一套未修复的日语字幕版。如果说反派形象塑造从武帝转向杜周,简化汉初政治斗争乃至对情感戏份的着墨是一种折中妥协;那么对圣君帝王的质疑,官宦暗斗的批判以及历史记述的反思则充分还原了文艺工作者的底色。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当结尾处的太史公矗立于壶口岸崖之上,眺望着血色夕阳下的群山,也许那亦是杨导演一生心境的写照吧。(ps 孙膑、公孙贾、司马迁;难道仇永力老师命中注定与这种身残志坚的角色挂钩?)
这片子生不逢时,人物传记类型片的高峰是80到90年代初,和当时关注知识分子生存状态,喜欢借古讽今的大气候有关,要是杨导能按原阵容在80年代以简洁凝炼的电影形式拍完效果会更好(原定的司马迁是演过李白曹雪芹的文人专业户石维坚,有坚毅也有智慧通达的气质,不会一味苦情,气场或许能与汉武帝双峰并峙,戏会好看些)。结果经历八年才于95年拍完,又被央视压了两年没放,97年播出时台词表演摄影节奏各方面已大大落后于同期电视剧,仍停留在80年代的舞台剧水平,被埋没也是有原因的。由于时长增加为吸引收视也掺入不少狗血雷点(司马迁除了要扮嫩撒娇身手敏捷,还要加上两个暗恋者,其中一个为他行刺大反派廷尉杜周反被搞死),不过剧里徒弟郭穰为保存老师心血忍辱负重背负骂名的叙事线还是蛮好的。为杨导的坚韧不拔和片头片尾歌曲加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