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在一起2001

    喜剧片其它2001

    主演:Lisa Lindgren  迈克尔·恩奎斯特  Emma Samuelsson  Sam Kessel  古斯塔夫·汉马斯顿  安佳·伦德克维斯特  Jessica Liedberg  奥拉·拉佩斯  Axel Zuber  沙汀·罗尼  奥尔·萨里  Cecilia Frode  Lars Frode  Emil Moodysson  亨里克·伦德斯特伦  

    导演:鲁卡斯·穆迪森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在一起2001 剧照 NO.1在一起2001 剧照 NO.2在一起2001 剧照 NO.3在一起2001 剧照 NO.4在一起2001 剧照 NO.5在一起2001 剧照 NO.6在一起2001 剧照 NO.13在一起2001 剧照 NO.14在一起2001 剧照 NO.15在一起2001 剧照 NO.16在一起2001 剧照 NO.17在一起2001 剧照 NO.18在一起2001 剧照 NO.19在一起2001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26 12:38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70年代的斯德哥尔摩。伊丽莎白的丈夫洛夫是个粗暴的酒鬼。在他第N次揍那可怜的妻子后,她终于无法忍受,带着两个孩子爱娃和斯蒂凡离家出走,投奔哥哥葛兰。  葛兰和他的一群嬉皮士朋友组成了一个小小的团体名为“TOGETHER”,尽管风云变幻的60年代已经过去,曾经是嬉皮运动和学生运动中心的大城市早已平静下来,但在偏远的斯堪地那维亚,真正的“伍德斯托克(Woodstock)一代”才刚刚成长起来。葛兰和他的朋友就正在实践着建立原始的聚居公社的理想,他们像一个大家庭一般生活在一起。在这个“家”里,形形色色的人试图和睦相处。他们中间有愤世嫉俗的犬儒主义者,宣扬环保至上的素食主义者,激进的社会党人,女同性恋者,变性者,暴动分子等等。他们拒绝资本主义制度,排斥电视机和禽肉,宣扬社会主义和自由的爱,整天讨论他们内心中并不怎么相信的理论,沉迷于开放的性关系和改变世界的空想中。

     长篇影评

     1 ) 《一个屋檐下》那个最坏、也最好的年代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颜色、自己的风采,但没有一个时代像20世纪的六0和七0年代那样,离我们这么近又这么远。那是迷失与混乱、破坏与毁灭的年代,许多传统被崩解、许多美德被毁坏,游走其间的人们被称为垮掉的一代。那是最坏的年代,却也是最好的年代,众多美好从荒芜中破土而出、蔓生大地。站在此刻,我们既批判那个时代,也由衷怀念那个时代。

    记忆中的20世纪六、七0年代是迷乱和疯狂的,太多模糊不清的名词专属于那个时代,越战、古巴革命、以及巴黎的五月风暴,嬉皮、摇滚、迷幻药、性解放、以及波西米亚风与普普风,在这之中,还夹杂着肯尼迪与金恩博士遇刺,以及人类登陆月球。那个年代里,每个年轻人都高声呼喊着民权、解放和自由,但比起要什么,他们更清楚的其实是自己不要什么。

    尽管这是个破坏和混乱的时代,是迷失和垮掉的一代,但时代的巨轮却在他们的疯狂推动下,向前快速滚动和跳跃。在这个时代之前,黑人不能和白人平起平坐、女人不能和男人同进同出、穷人不能和富人称兄道弟。但这那个时代之后,藩篱被打破、距离被消弭、公平与自由被落实。虽然不能说世界就此完美,歧视与压迫还是无处不在,但真的比从前要好得太多太多。

    描绘那个时代的电影作品数量很多,切入的视角也是各型各式。例如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就透过思想单纯的阿甘来看待这个巨变的时代,看到的是一场不知所以的越战、以及年轻人沸腾、呐喊着走出传统却又不知何去何从。面对这个价值崩解的时代,单纯如阿甘也只能在路上没命奔跑、寻找着连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目标。当阿甘奔跑在迷失的路上、身后跟来一大群同样迷失的人时,他突然醒悟,生命的答案不在他方,而在平凡却真实的生活当中。

    在《戏梦巴黎》当中,导演贝托鲁奇将则视角直接切入时代漩涡的中心,透过镜头呈现出置身五月风暴里的年轻人的诉求与状态,传递出的是一股思想模糊但激情狂热的氛围,所有人在热情的推动下,为解放而解放,为抗争而抗争,于是解放最终走向道德崩溃,抗争走向暴力伤害。另外还有一部较近期的法国电影《刺猬与女王》,则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那个时代,在这当中,一群不懂得为生命负责的年轻人却呐喊张扬着正确的生活方式,结果公平对等的口号变成自私懒惰的借口,自由解放的宣言变成贪欲放纵的托词。

    尽管这类型的电影各有各的切入视角,但大多数是站在批判立场上来看待那个时代,以理念模糊、狂热激越和糜烂堕落来形容那个时代的人。相形之下,瑞典导演卢卡斯-穆迪森的《一个屋檐下》便显得有些与众不同。推出于2000年的《一个屋檐下》只是一个幽默小品,里头没有时代的巨变、也没有激烈的抗争,有的只是一群年轻人同住在一个房子里所产生的笑料与矛盾。但这部作品却在轻松和宽容的态度中,将那个时代的诉求、产生的问题、以及最终的出路有条理地呈现出来。

    ■《一个屋檐下》的故事发生在七0年代中、一个被称为“欢聚公社”的公寓里头,这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公寓,但里头住着的是一群志同道合、笃信共产理念的年轻人。他们不仅共享彼此的财产、一同商议决策大小事情,还不吃肉、不买电视、不买礼物、不过宗教节庆,以此表彰对抗资本主义和威权主义的决心。除了这个反映共产主义的主要理念之外,里头的人还有各自的特殊诉求,例如其中一个女人诉求性解放,要求男友和自己在保持爱人关系之余,各自保留与他人随意上床的自由。还有一个女人诉求男女平等,不仅主张女人应该像男人一样留腋毛、像男人一样裸露身体,还主张女人应该像男人一样爱女人。另外还有一个男人则诉求以激进和暴力方式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理念。

    这群人在共同的理念之外虽然有歧异之处,但总体来说都还能抱持相互尊重与忍让的态度,在吵吵闹闹的生活里异中求同。然而,当其中一人的姐姐因为家暴而带着一双儿女搬进来后,公社里的平衡便因为这三个“志不同、道不合”的人而渐渐被打破,许多矛盾逐一浮现并被放大。例如,搬进来的十三岁女孩坚持要有自己的房间、保有自己的隐私,这便和公社里共享互信的信条矛盾。而成长中的孩子们要求吃肉、看电视、过圣诞节,也抵触了公社里反资本主义和反威权主义的主张。

    这种理念上的矛盾不仅发生在欢聚公社的原始住户与新进住户之间,也连带地引出公社原始住户之间的矛盾。当性解放女爬到公社里别的男人床上、事后还仔细描述自己的感受时,她的男友不得不感受到一阵阵的心痛和恶心。当女权主义者拼命勾引受到家暴的母亲并向她灌输各种男女平等的主张时,却发现自己同居的前夫才是最大的理念受益者—他和别的男人上床还非常享受这种特别的感觉。而当受到家暴的母亲终于感染到女性独立的精神、将登门道歉的丈夫赶出门时,性解放女的男友却彻底放弃对“性解放”的追求,决定跟随自己真实的感受而将女友扫地出门。

    对于那个时代的理想,《一个屋檐下》里头透过那个十三岁女孩的观察,有个特别好的总结:我不知道他们究竟要什么,不过他们明确地反对现有的一切,他们因为反对资本主义、于是支持共产主义,他们因为反对一夫一妻制、于是支持两性解放,他们因为反对异性恋、于是要搞同性恋。这些内容与对话虽然讽刺逗趣,却也深刻地描绘出20世纪六、七0年代所面对的混乱状态和问题症结:理想背后没有明晰和统一的思想,只是建立在“反对现况”的基础上,但所谓的“现况”本身其实有好有坏,于是这种不管不顾地推翻一切的信念,自然会引发种种矛盾,包括理想与理想之间、理想与人性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尽管这是个理想模糊、矛盾重重的时代,不仅引发种种的政治和社会冲突,最终也没能达到一个具体的目标,但是这种挑战传统思想、追求人际平等、解脱无谓束缚的生活态度却产生巨大的影响,加速各种歧视、不公与封建思想的瓦解。在影片的结局里,坚定的反资本主义者、激进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以及反对专一关系的性解放者都选择搬出欢聚公社,而愿意尊重两性平权、摆脱传统夫妻不对等关系的人则搬进来。这当中呈现的不是理想状态的到达,而是理想、现实与人性彼此磨合、折冲、寻找平衡点的过程。

    ■20世纪六、七0年代就是这么样一个疯狂而奇怪的时代,有的年轻人穿上波西米亚风的披巾、抽着大麻、过着男女混居的杂乱生活,有的年轻人手执棍棒、石头、汽油弹走上街头抗争,也有的年轻人离开社会、与志同道合的人搬进远离人群、自给自足、共享一切的集体公社。虽然每个人的选择不同,但最终都不得不面对理想里的种种矛盾:为了反抗资本主义,便必须牺牲生活的需求和期待;为了争取彻底的性解放,便必须牺牲对感情专一、彼此忠贞的人性倾向;女性为了争取男女平等而刻意寻求女权或女性自主时,又未必能接受自己的男友带有女性色彩或与其他男人上床;而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与自己理念不同的人时,便不得不牺牲自己对理念的坚持和追求。

    那个功败垂成的激情年代彻底改变了今日的生活面貌,而它的影响还在持续发酵当中。今日主要国家的领导人物,几乎都参与过那个时代,各自带着曾经的理想与清醒后的伤痕,一步步走上权力的殿堂,他们在那个时代所经历的、学到的、相信的、和坚持的,将决定眼前这个世界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的前进方向和方式。站在此刻,我们庆幸曾经有过这么一个时代,为今日的自由、平等和解放打下基础,但也庆幸那些与现实和人性发生严重冲突和矛盾的理想和文化革命,没在西方世界被贯彻下来,否则造就的就不是垮掉的一代,而是毁掉的一代。


    P.S.那个时代、那些事情,影片的主配乐当然是ABBA。

     2 ) 我喜欢这个结尾

    虽然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是一个政治味道很浓的影片
    但是看到最后,觉得充满了温暖
    虽然是在雪中的足球比赛
    但是没有一个人感到寒冷

     短评

    温暖而混乱的大家庭

    3分钟前
  • 茉琉
  • 还行
  • 我比较诚实,看不懂就说看不懂。

    5分钟前
  • 还行
  •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6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 无字幕真累...

    11分钟前
  • 水曜日君
  • 还行
  • #pcc 怎么这么好笑我一天天都在看什么北欧嬉皮爱情故事lesbian万岁

    15分钟前
  • 黑色性感
  • 还行
  • 人民公社的殒落。其实没什么大感觉,不是个人喜欢的故事而且快速推镜总有种廉价的感觉,倒是两个眼镜小孩真是太抢眼,4星给他们齁。另外为选了ABBA的歌点赞

    17分钟前
  • Evilly ☣
  • 推荐
  • 有一搭无一搭的,看的不太认真。没想到瑞典人这么没溜儿。。。

    18分钟前
  • 彌張
  • 还行
  • 中国达人秀第3季第8场(完整版):http://www.iqiyi.com/zongyi/20120109/73adfc9bef0d2cc1.html

    23分钟前
  • 地极象
  • 还行
  • 一家是嬉皮大家庭,看似和谐,暗藏冲突;一家是体面的三口之家,每个人都在蠢蠢欲动;还有一家濒临破碎,主妇带着儿女加入嬉皮乌托邦,投奔女权主义。看的过程中一直在怀疑,这样的乌托邦是否能长久?后来发现并非大家都有圆满的结局,不是每个人都能“在一起”。

    26分钟前
  • 唐小万
  • 力荐
  • 我们原本是燕麦片,渺小,干燥,脆弱,孤独,但我们和其他燕麦片煮在一起,就变软了,我们紧紧靠在一起,不会分开,我们几乎溶化了,在一起成为燕麦粥,温暖,美味,有营养,也很好看,我们不再渺小和孤独,变得温暖,柔软,粘在一起,变得比自身更强大——有时生活就像一碗粥。这段碎碎念好感人

    29分钟前
  • Daisy cat
  • 推荐
  • 三星半,全片洋溢着一种无奈又搞笑的氛围,最后Rolf把女友扔出去的时候真是高潮。配着瑞典语字幕能看懂,要是撤了字幕全靠听还是有点悬。

    33分钟前
  • 桃花岛闭嘴岛主
  • 还行
  • 離開的默然離去,進來的卻又狂喜,有點搞不清楚的價值觀。

    38分钟前
  • 徐江屏
  • 还行
  • 喜欢啊喜欢,黑色幽默~有点反乌托邦的意味,但其实反了很多又不反很多。。。

    42分钟前
  • junepig
  • 推荐
  • 混乱的人际关系,紊乱的主张立场,全因同住一个屋檐下而变成和谐,好像既是庇护所又是天堂。孤独的人都找到同伴,干燥的燕麦一同浸泡融化变软,生活和社会都像是这样一锅又粘稠又柔软又温热又潮湿的燕麦粥。大多数时候确实很营养,可是凉了也挺恶心的。同一空间的多线叙事,角色多,话题杂,很絮叨。

    43分钟前
  • KitajimaJunko
  • 还行
  • Lukas Moodysson的才华可能就只在讲故事本身,把公社拍成去政治化人畜无害的feel good drama,对我来说实在是太不够poignant了。

    44分钟前
  • Trillian
  • 还行
  • Kids say all adults are idiots, while they will finally be like them.

    49分钟前
  • 考拉先生
  • 还行
  • 很棒的概念,可是人物關係處理得也太「隨意」,雖然足夠有趣,可是卻像是爲了突顯有趣和主體的嬉皮而如此處理人物之間的關係,太過強調手持的推拉和剪輯的跳躍,也令作品的「電視感」放大了

    51分钟前
  • 阿树
  • 较差
  • 如果社会主义的最高形式就是这种混居的大派对,大家在一起喝喝酒,跳跳舞,劈劈腿,搞搞基,关键还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那么社会主义还是很有乐趣的。所以,和谐社会需要很多个这样的party,而不是一个party。

    52分钟前
  • 苏莫
  • 推荐
  • 又是一部看不下去的话痨电影

    57分钟前
  • 壹面壹缘
  • 较差
  • 脏乱简陋的手持摄影大概受到了此时风头正盛的Dogma95影响(应该可以直接指向冯提尔的《白痴》),远谈不上赏心悦目,但这种影像确实是属于无产阶级的。政治、社会层面的野心并不大,却比后来温特博格的《公社》更有深度,相比从小资视角出发的温特博格,穆迪森的态度更多是共情,而非嘲笑,所以才能拍出如此生动的群像,让原本不讨喜的人物都变得可爱起来。

    1小时前
  • 字母君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