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过把瘾就死 剧照 NO.1过把瘾就死 剧照 NO.2过把瘾就死 剧照 NO.3过把瘾就死 剧照 NO.4过把瘾就死 剧照 NO.5过把瘾就死 剧照 NO.6过把瘾就死 剧照 NO.13过把瘾就死 剧照 NO.14过把瘾就死 剧照 NO.15过把瘾就死 剧照 NO.16过把瘾就死 剧照 NO.17过把瘾就死 剧照 NO.18过把瘾就死 剧照 NO.19过把瘾就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1:26

    详细剧情

      米歇尔(让·雨果·安格拉德 Jean-Hugues Anglade 饰)是一名心理医生,一天,一个名叫奥佳(伊莲娜·德·芙吉霍尔 Hélène de Fougerolles 饰)的女病人出现在他的面前。奥佳是嫁入豪门的阔太太,却有着偷窃的癖好,并且对于性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个人喜好。  在治疗奥佳的同时,米歇尔发现自己逐渐的被对方带偏了节奏。米歇尔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他和奥佳享受了一场极致的性爱,当米歇尔醒来之时,却发现自己竟然将奥佳掐死在了诊疗椅上。慌忙之中,米歇尔藏起了奥佳的尸体,之后,奥佳的丈夫和警方接连找上门来打听奥佳的下落,米歇尔的女友也因为男友最近诡异的行踪和态度对他产生了怀疑。

     长篇影评

     1 ) 那个时代的爱情剧

    对这部剧真的是太惊喜了,最近在看天道,然后就很喜欢剧里王志文那个角色,于是就开始搜了搜他以前拍的电视剧,很无意的选中了过把瘾,就看了看,看到12分钟的时候,演着演着石静就跳楼了。。这让对影视嗅觉敏锐的我立刻察觉出这是一部很不一样很有意思的剧,就那一刻真的是太吸引了,这么决绝,不拖泥带水,太给人心理冲击了。于是这就是个引子,男女主相遇了。相遇后试探了三次吧,台词简直不要太搞笑啊~!也很有剧情,杜梅的小心思都好可爱。然后火速结婚,但拿了证后男主觉得太没仪式感,就抱怨了下,这下杜梅心里不舒服了。开始闹小别扭,也一下子道出了杜梅的真实心理,小心眼。其实很多女生都这样啊,只是电视剧稍稍放大,但那些作的语言和问题,我想了想,其实很多女生也会问的。

    所以啊,就觉得以前的电视剧充满了生活味,语言艺术,真的可以引领探索更深人性。光靠听那些台词都有意思,每个情节都耐人寻味。而现在的呢,除掉华丽的服饰,亮丽的布景,和大多数长的没有特色美感的小鲜肉,就没剩什么了。白开水一样的台词,空洞无物没有一点想要探索更深的人性的剧情。如果我国电视剧都能按这个标准走下去,那全世界肯定是哈中风,只可惜往后我们开始哈韩,就开始泛滥了的狗血爱情时代。走向毫无突破可言的平庸深渊。。。剧作家有时还是同一个剧作家,但感觉好像却不一样了

    好希望以后的电视剧每部甚至每集心里拍的时候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不必明显指出,能领会就行,不是每集每个剧都只在展示着傻白甜真善美富贵公子爱上我,只带来动作上的小甜美和悸动。而没有任何语言和思想魅力。而且啊希望可以涉及生活各个领域的人和事,不必要都是金融叱咤红人,空洞的白领,我觉得台剧很多细节也挺好。比如荼靡里是卖泡面的,命中注定我爱你里是卖肥皂的。。然后剧情上可以带领观众思考。而且电视路拍短点好不好,动辄五六十集,真是看不下去。。。

     2 ) 王朔之后再无王朔

    这两天断断续续在看徐舜英的《我不是一本型录》,里面讲到了很多lifestyle、品味、sense等等的问题,我对其中第一篇在讲到一家由来已久的蛋糕店时印象非常深刻,许说,真正有品质的东西是会长期留存下来的,这才是品质的题中之义。今天再看赵宝刚导演江珊和王志文主演的《过把瘾》突然联想到了许舜英说的这句话,无疑这部电视剧是相当有品质的一部,在这部之后,我不觉得赵宝刚有超越之作,而王志文和江珊也在这部剧中有超常发挥,演透了一对夫妻间的浓烈情愫。

    王朔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作家,读书期间我曾密集性地看完了他的所有作品,以后就再没有翻过。不是因为不想再看而不翻,而是不敢再看。我觉得我还没有收拾好心情看第二遍。

    王朔是当代文学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后来很多人都在笔法上学王朔,但没有一个人是真正学到精髓的,更多的都是在语言表述上学些皮毛而已,而王朔式的表述方式是建立在他自己的整套美学体系之上的,没有精研他的里子,而只是学个面子,难免贻笑大方。但王朔的里子还真不是可以拿来学的,那是他自娘胎里带来的。

    所以不管是《过把瘾》还是《编辑部的故事》,都能在看似贫了吧唧的表象下窥探出世俗生活的精髓,这是一种有支撑的贫,而不是毫无内容的耍嘴皮子。王朔笔下的世俗生活是有传统传承的,所以虽然看似贫得不行,但却很好看。

    我到现在都记得当初看《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时候的震撼,那份透彻骨髓的阅读体验我只有在看王朔的时候才有过。


    PS.《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是王朔。

     3 ) 往事重温

    忘不了地一幕一幕, 却留不住往日的温度。意念中的热热乎乎, 是真是假是甜还是苦。这,就是爱说也说不清楚,这,就是爱糊理又糊涂。这,就是爱它尝尽人间的烦恼,这,就是爱 它保存着不同的温度。

    能唱出这首歌是不是说明我老了,但是这个电视剧的情景却一幕一幕的出现在我脑海里。方言和杜梅为了爱义无返顾地走到一起,为了爱,他们又一次分道扬镳,然而,命运的捉弄,把两人重新牵引到了一起,真可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4 ) 经典之作的其中之一

    台词经典:

    "都那么大岁数了'
    "我哪么大岁数了?'

    "整天跟防贼似的,生怕我不爱你"'
    "别把全楼的人吵醒了.'
    "刚才全楼的人已经醒了!'

    "被窝里多舒服啊,可是有的同志就是想不通,喜欢站着.'

    "对她这人吧,我还是有点发言权的.总的来说还一好同志...模样也还行,可就因为这样,有时候耍点小性子.女人嘛.'

    "我夸谁就得娶谁啊?我还夸肯德基呢!'

    "你说这女人和女人在一块还不讨论整男人的方法啊?'
    "这我到不怕.'
    "那你怕什么?'
    "比恩爱,赛幸福'

    "瞧这中国人当的,"真有趣儿'四声都不准了!'



    如果方言和杜梅没有交集,没有结婚,没有曾经。杜梅和钱康,方言和贾玲,应该是挺好的搭配

     5 ) 为什么我说《过把瘾》是国产爱情第一剧

    把这部二十多年前的老剧找出来看了。这剧特别短,才八集,两天就撸完了。而大概撸到第四集的时候,我心里就情不自禁地冒出一堆惊叹号:台词绝了!人物可爱!节奏利落!审美高级!这绝对是我看过的最牛X的国产爱情剧!!!怎么早点没看呢?

    这剧首播的时候我才上小学,没赶上趟,只听过主题歌《糊涂的爱》,是叔叔阿姨们在唱K时打情骂俏的必选曲之一。王志文和江珊因此剧爆红后相继出了个人单曲——《想说爱你不容易》和《梦里水乡》,我那时候都挺喜欢的,《梦里水乡》更是我儿童时期心目中的首本神曲。可是这部剧后来我却一直没想到要补,大概是被太有年代感的片名给误导了,想当然觉得肯定过时,而且王志文那张脸也实在欠缺吸引力。我的爱情剧启蒙是世纪末的《将爱情进行到底》,更偶像化,更有青春感。

    可是现在我必须要说,有些开创者真是会让后来者绝望的,就像《西游记》之于名著改编剧,《我爱我家》之于中式情景喜剧,《过把瘾》之于国产爱情剧也是一样,开始即是巅峰,后人只能高山仰止。

    经典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经典过了这么多年再看,不但不过时,还依然明显好过现在的绝大多数作品。

    而《过把瘾》的好,就在于不落俗套,方方面面都和一般剧不一样,甚至背道而驰。

    首先光是戏剧节奏上,《过把瘾》就能吊打现在那些兑水剧了。短短八集,比现在好多八十集的剧容量都大,几乎没有废戏,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地方让我有按快进的冲动,恰恰相反,无数次我都倒回去重看某一个片段,生怕漏掉一句台词。

    这剧的剧情紧凑到什么地步呢?第一集,方言和杜梅认识并开始恋爱。第二集,俩人就结婚了。然后到第四集,俩人火速离婚。后来一半都是他们离婚后继续纠缠的故事。

    快,但并不突兀,起承转合都有交待,人物行为都有充分的理由。

    简而言之,这部剧想表达的就是,相爱容易相处难。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后却发现他们存在无法调和的性格冲突,于是爱就在日常生活中被不停消磨,可是又并不消失,一直缠绕着两人,让他们相爱相杀,吵吵闹闹过一生。

    对于爱情故事来说,这太反其道而行之了。我们听过的古往今来的绝大部分爱情故事,都是以“在一起”为结局,为了在一起,两个人共同克服外界的种种阻碍,最后终成眷属。至于在一起之后怎样,故事总是疏于交代。

    《过把瘾》没有落入这个俗套,“在一起”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始而已,真正的考验,是在一起之后。

    更绝的是,男女主角之间,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外界的阻碍。

    没有家长反对。俩人的父母甚至压根就没出面,从恋爱到结婚,一气呵成。

    没有第三者,也没有出轨。杜梅的闺蜜贾玲(这名字真有喜感),也是个大美女,比杜梅更性感艳丽,而且对男主角方言明显有好感,可他们偏偏自始至终都没有越轨半步,保持着纯洁的友谊。

    没有贫富和阶级问题。男女主角都是城市平民,杜梅是医院护士,方言是文化馆职员,按照后来的标准,这样的职业根本没资格成为偶像剧主角吧。他们结婚的时候只能住进一间由教室改造的破房子里,可杜梅一点也不嫌弃方言无钱无势,死心塌地爱他。刚搬新房的时候方言感叹教室太空旷,说:“这得多少家具才能填满啊!”杜梅的回答是:“只要你爱我,有张床就够了。”

    爱情故事的种种套路,全都被破掉了,最后就是特别纯粹的状态: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与他人无关,与世界无关,仅仅只是这两个人内部的反应。所谓“纯爱”,还有比这更极致的吗?

    所有的矛盾,就来自于两人的性格。方言冷静,杜梅炽热。方言嘴上油腔滑调,但内心羞赧,不好意思直接表达爱意。而杜梅呢,就喜欢直来直去的表达,要把“我爱你”天天挂嘴边,听不到就不依不饶。剧中最经典的一幕,就是杜梅把方言整个包粽子一样捆床上,然后拿把刀抵在他脖子上,逼问方言到底爱不爱自己。

    杜梅一直都是主动方,事端几乎都由她挑起,她敏感、多疑、爱走极端,差不多就是典型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方言不理她,要吵;方言对她说了不中听的话,也要吵;有时候仅仅只是怀疑方言不够爱自己,而方言又没能及时证明自己的爱,就要大吵特吵。杜梅就是个对爱极度渴求又没有安全感的女人,这种“作女”人设非常容易招来反感,而爱情故事主角不讨喜可是大忌。

    好在江珊拿捏住了分寸感,或者说这个演员挑得正合适,换一个人演可能演成泼妇神经病,可是让江珊一演,就觉得万事于她皆可原谅。她每次嚣张跋扈的胡闹,行为再怎么过分,眼神和声音表露出来的,却要么是倔强可爱,要么是楚楚可怜。再加上后来剧情交待,杜梅的性格来源是某个童年阴影,观众对她的怜爱简直就能泛滥了。

    完全可以理解为啥这剧播出后,江珊立刻成为全中国男青年的梦中情人。清纯面孔+护士制服+刁蛮可爱,这对直男全是绝杀啊。

    《过把瘾》从片长集数到角色造型,都有些日剧的影子。我怀疑江珊被选中,很有可能因为她长得有几分像山口百惠。

    王志文虽然不算帅,气质和造型也是日范儿十足,日本明星里面最接近他的大概要算后来的加濑亮。

    王朔的小说情节好多都挺杰克苏的,总是大美女痴恋混小子,甚至是一堆美女独爱那一个混小子。《过把瘾》是把王朔的三篇小说揉在一起改编而成,剧中几乎所有女性角色都喜欢方言,可谓杰克苏巅峰。但因为是王志文来演,我竟然很容易就被带进去了,觉得这个设定是可信的。他身上那种慵懒散淡的感觉,在别的演员身上很少见。同样一个角色,别人演是不思进取的窝囊废,而换他来演呢,你就会觉得这是潇洒超脱。

    除了主角可爱,这剧更神奇的是,连配角都很可爱,而且各有各的可爱。这么说吧,全剧就没有一个讨厌的人。李成儒演一个从小暗恋杜梅的男同学,后来成为大老板依然痴心不改,过来追求杜梅。我以为他一定会逐渐暴露出猥琐的臭奸商面目,结果并没有,哪怕杜梅对他爱理不理,呼来喝去,他也不介意,还说就喜欢杜梅这种脾气,平时因为有钱所有人都捧着他,偶尔被伤害一下也挺爽。

    还有方言的哥们儿潘佑军,时不时就会蹦出些金句。第一集一开始,他这么形容爱情:“爱就是这小火锅,你就等着挨涮吧。”又这么形容婚姻:“我比在监狱还惨哪。监狱刑满释放,还有个盼头,我这倒好,白头到老,终身死囚。”还把她老婆形容为一件旧夹克,穿了洗洗了穿,都快洗得发白了,忽然有天发现,这夹克里面还藏着几个兜。——典型的王朔语言风格。

    第一集开头,潘佑军的那些台词,其实奠定了整部剧的基调,就是对婚姻的悲观。潘佑军和方言喝完酒后回家,到了家楼下,对方言吹牛,说老婆不敢管他,如果惹毛我就把她扔下楼。话音未落,旁边就“砰”的一声,是他老婆跳楼了。

    多么黑色幽默。

    其后的情节,基本上也都是这个调子,让你一边笑一边背脊发凉。剧中主角加配角讲了好几段婚姻,没有一段是有好结果的。方言和杜梅明明可以在第七集有个大团圆结局,可偏偏第八集又悲剧了(而这一集的设计是整部剧我觉得唯一一个俗套的地方。)

    难以想象,中国爱情偶像剧的开山之作,竟会把爱情描述得如此令人绝望。这才是真正的悲剧:没有一个坏人,也没有什么破坏性力量,可两个相爱的人就是会慢慢陷入死结。这样的丧气之作,那之后就没人敢拍了,拍了也不可能火到那个地步吧。

    更难得的是,明明都拍得这么丧气了,却并没有让我怀疑爱情存在的必要。看方言和杜梅没完没了的吵架和好然后又吵,我依然觉得他们是天造地设、命中注定的一对。甜和苦、乐与痛,也许本来就是相伴相生的,少了这一半,那一半也就没了。两个人打打闹闹过一生,也总比一个人孤孤单单过一生要好吧。生命本就是个注定的悲剧,有了爱情之后,至少会让这个悲剧,看起来要美一些、丰富一些。

     6 ) 从《过把瘾就死》到《过把瘾》:都市情感内核的变化与位移

    《过把瘾就死》是当代作家王朔于1992年创作的一部都市爱情题材小说,仅仅在两年后,该小说便被改编成电视剧《过把瘾》,火遍大江南北。从小说到电视剧,其中的题材和内容有所位移,作者意志也有所淡化,本文分别从“爱情”与“都市”两个角度切入,探索改编带来的异质性,第一段用细读和聚焦的方法揭示出从小说到电视剧“爱情”主题的纯化与升华,第二段将作品置于“都市”题材的谱系中考查其对该题材的继承与创新,从而发掘出电视剧对相关问题思索的深刻性与独特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思想领域的解放使得文学界开始了破冰之旅,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电视这一家电迅速普及,电视剧为大众所青睐。小说作为电视剧的一大重要改编来源,为电视剧的质量提供了重要支撑,而电视也为小说“插上了翅膀”,可以说,在新时期,文学与电视剧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局面。而王朔作为文学商业化的佼佼者,其作品大量地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本篇文章选取的是由《永失我爱》(1989)、《无人喝彩》(1991)、《过把瘾就死》(1992)三部小说综合改编而成的、由赵宝刚执导的8集电视剧《过把瘾》(1994),通过分析小说与电视剧的互文与嬗变,以及喧闹凑趣的情节背后的关于人性悲剧与爱情陷阱,揭示出由小说到电视剧,其内核的变化与位移。

    “爱情”主题的纯化与升华

    “爱有几分,能说清楚?还有几分,是糊里又糊涂……”这首曾经传唱大江南北的主题曲《糊涂的爱》阐释了《过把瘾》的核心主题,即对于爱情的不断追索。可以说,在电视剧中,观众们始终揪心于方言与杜梅之间的爱恨离别,两位人物塑立起来的基点也是那纠缠不清的爱情,事实上,相比于小说,电视剧将镜头聚焦于爱情,且将其不断地纯洁化。

    就方言和杜梅相识而言,在小说中,方言和杜梅早就认识,杜梅是方言的朋友吴林栋的女朋友,在小说开始,吴林栋便在游泳池摔死了,因此小说开头的氛围显得相当的阴森可怖,而这层关系设置,就方言和杜梅发展感情而言,又有一种近乎背德的性质。而经过电视剧的改编,他俩之前是素未蒙面的,而将方言和杜梅之间的相遇设置为方言的朋友潘佑军的妻子石静自杀,杜梅作为石静的好友前来吊唁,由此与方言初逢。为了在形式上冲淡石静自杀这个悲剧,方言和杜梅很快脱离了灵堂,导演甚至还赋予其情节以喜剧化的色彩,试看二人在公交车上的对话:

    杜梅:“你哪儿下?”
    方言:“哎!我怎么上来了?我该坐地铁啊。”
    ……
    杜梅:“你烟抽得挺凶的吧?烟味真大。”
    方言:“你是在医院工作吧?”
    杜梅:“昂,护士。你怎么知道的?”
    方言:“你身上的味儿也不小。”

    不消说,轻轻一笔,便打消了之前的那种沉重感,也由此为他们关系进一步的拉近做了铺垫,而相比于小说中近乎陈述性的、不带感情的话语,电视剧赋予了更为生活化的场景,也做到了叙事的延宕,使得读者有充分的时间观看他们二人的初次会面。

    为了加强这种纯洁感,电视剧大量地芟削王朔小说中的笔调,诚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所言:“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作为小说作者的王朔是深谙生产与消费之间关系的,他在小说中故意采用一些夸张的场面、引人注目的噱头达到讨好读者、讨好市场的目的,而电视剧反而在对此做了一定的退步,在此仅举方言与杜梅吃饭一事,在小说中出现了如下场景:

    一辆越野吉普车在马路上猛地刹住,稍顷,一个长发男子从车顶杠下废除,一骨碌面对面坐在车前马路上,双手抱着右膝神态痛苦地向一侧倒下。
    ……
    一个端着鱼盘上菜的女服务员也歪着脖子看傻了,手里的鱼盘倾斜,汤汁一滴滴落在胁下正埋头吃喝的顾客头发上。

    可以明显的看出,王朔这种漫画式的描写,塑造光怪陆离的景象是为了满足部分读者猎奇的需求,而电视剧中仅仅是描写了杜梅与方言在饭桌间的相互试探,也恰恰是恋情初生阶段才会出现的这种紧张与放松,总之,电视剧为了凸显爱情的纯洁,将“性”的色彩淡化,将多余的人物和无关主旨的情节删除,都是为了探讨深层次的爱情。而爱情在《过把瘾》中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的?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如此写道:“爱情是一种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绪,是人内心生长的东西,而不是被俘虏的情绪。”但纵观整部剧,只有前几集爱情以一种舒缓的态势在流动,接下来便是波涛汹涌,而直接的作用者便是杜梅,杜梅以其偏执狂的性格喻示着她对爱情的绝对肯定,在她看来,爱情中不存在距离,而是灵魂的紧密贴合,就算新婚住进一间由教室改造成的破房子,杜梅也没有丝毫埋怨,反而回答:“只要你爱我,有张床就够了。”这也说明了杜梅始终追求着精神层面的爱情,而这种表现便是强烈的控制欲。作为受力的一方,方言追求的却是一种自由,绝不是一种束缚,在杜梅那儿是积极的情绪转移到了方言身上反而是一种消极情绪,杜梅发自真心的爱情在方言看来是自己被彻底俘虏的象征,于是他们不可避免地走向分离。但他们离婚后又非常不自在,失去了各自生活中的“重力”,这恰恰揭示了主旨:看似游戏而又危险的爱情是方言和杜梅的存在本质。“爱情能否保鲜”这个问题直指方言,方言在之前既没有爱情,也没有事业,每日苟且在无聊的工作岗位上,应付着无趣的上司,而正是杜梅一系列的越轨举动,使得方言脱离了他原本循规蹈矩,毫无颜色的世界,在与杜梅的相爱与伤害中逐渐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唱出了“过把瘾就死”的高歌。

    但电视剧比小说还要更进一步,在复合之际,方言身患不治之症,这时他又想与杜梅分开,历史总是出现两次,一次是闹剧,一次是悲剧,如果说第一次与杜梅分开对于方言来说是大劫后的侥幸,这一次便是彻底的悲剧,这是世界对人存在的嘲弄,当人意识到自我存在的有限,必然是会深感无力,可以说,《过把瘾》的结尾正如曹雪芹诗中所言“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给观众留下无限的遗憾,也给观众留下无垠的思考。

    都市语境的塑造与凸显

    自荧幕诞生之初,它与摩登都市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了一批表现现代都市的电影如《野草闲花》(1930)、《三个摩登女性》(1933)、《新女性》(1934)等等,也由此捧红了诸如阮玲玉、蝴蝶一大批摩登女郎。进入新中国后,由于历史原因,文学创作领域也很难看见都市题材小说,影视剧方面更是罕见了,迈入新时期后,有大量的现当代文学名著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其中杰出的代表便是《围城》(1990)。但这时的电影、电视剧改编还没能够脱离原著的窠臼,但随着市场化的冲击,纯文学渐渐让位于商品文学,表现出的特征便是的影视作品的改编逐渐脱离原著的束缚,而以市场为导向,通俗文学又渐渐火热了起来,而由纯文学过渡到通俗文学,王朔小说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而《过把瘾》也凸显出了过渡阶段的特点,通过视觉文化的方式尤其呈现出摩登都市的情调。

    事实上,电视剧时时刻刻都展现了都市特有的事物,也就是90年代初北京朴素的人土风情,在第1集中,我们便看到了来来往往的面包车和少许的桑塔纳,还有许多 “凤凰”牌自行车,而方言与杜梅所上的公交车也有它现实的意义即“337路”,他们交谈中的“公主坟”也是现实中的地名,石静在跳楼前听的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秋日的私语》,剧中人物的穿着打扮也相当地富有时代感和都市气息,第一集方言所穿的绑了松紧绳的羽绒服,梳的分头,杜梅的毛呢大衣,蓬松的头发,如卡西尔在《符号形式的哲学》中解释符号是:“所有在某种形式上或在其他方面能为知觉所揭示出意义的一切现象都是符号,尤其在当知觉作为某些事物的再现或作为意义的体现,并对意义作出揭示之时,更是如此。”这些事物通过我们的视觉呈现为那个年代背景特有的景观,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充溢在电视剧中,使得《过把瘾》能够一经播放便火遍大江南北,同时也能够在当下吸引看客的眼光,这一切都来源于符号背后的文化涵义。但这种景观后面也有值得警惕的一面, 正如德波在《景观社会》中所指出的:“资本变成为一个影像,当积累达到如此程度时,景观也就是资本。”正如《过把瘾》是处在文学通俗化的风口,那时的中国社会也处于市场化的关键时期,《过把瘾》中已经初步呈现出代表资本符号的景观,而到了如今《小时代》系列电影,资本不仅仅作为一种景观,更是一个系统操纵着社会的运行,仅仅二十多年,中国社会由内而外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然,都市情调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上,事实上,剧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已经逐渐转向了,与改革开放前毫不相同。身为男主人公的方言任职于文化馆,整日无所事事相当清闲,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文化馆们上一直挂着“欢度五一”的牌子,暗示着在市场化大潮中文化馆这种政府部门真是社会的边缘地带!而钱康和潘佑军下海经商,那是时代的弄潮儿。也如德波所指出的“从他们的产品中分离出来的人们,以日益强大的力量制造他们世界的每个细部,同时他们也发现,他们与这个世界越来越分离。”方言身处政府单位,却丝毫没有想向上爬的欲望,也对钱没有很大的兴趣,在九十年代的语境中,他如同“局外人”漂浮在生活的表面,没有任何一种价值赋予其动力让其猛扎下去。身为女主人公的杜梅,其病态的控制欲不仅仅是其性格问题,也是社会环境塑造的结果,当社会现代化进入了“陌生人”社会,这种疏离与孤单感是每个现代人必将面临的困境,杜梅虽然自小寄宿在姨妈家,但她与方言与结婚时也不通知姨妈,姨妈知道后也没有过多表示,恰恰暗示了现代社会人与人关系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甚至连亲属也未能幸免。相比于方言和杜梅,贾玲的处境则显得更为尴尬,被身有妻室的外国人骗婚滞留宾馆。可以说,现代都市下的每一个人都遇到了各自的困难,相比于现代文学中茅盾《子夜》、曹禺《日出》中的都市问题,《过把瘾》中透露出来的“都市病”是前所未有的,这在今天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剧中的都市语境有着相当强的前瞻性。

     短评

    中学看。在我心目中,这是中国电视史上,最最最最最最经典的爱情片。有如东爱之于日剧,蓝色生死恋之于韩剧。

    5分钟前
  • 梅文女王殿下
  • 力荐
  • 1. 方言一路撒娇,除了杜梅,甚至还有贾玲的护佑。杜梅真是在带儿子。唯一不那么男版琼瑶的地方,是杜梅和方言确实有势均力敌的角斗和折磨,让这个局面好看些。2. 回答酒药女佛的疑问,我觉得可能是因为90年代城市里存在剧烈的阶级流动,人和家庭的纽带没那么牢固,所以父母在人们感情生活里的位置不那么重要。因为人还是人,所以才有那样的角斗和折磨。3. 潘右军在酒店餐厅“抓奸”,然后把方言叫出门,给了他一拳。这一拳最动人的不是道德,而是非道德的人气儿。这个局面在今天会演变成一场网络事件,不是用拳头,潘右军会发帖为杜梅声讨渣男方言。我并不是说今天的维权必然沦为网暴,而是说有“人”时代才配得上拳头,“人”被异化为东西的时代只配得上网暴。

    9分钟前
  • TUO
  • 推荐
  • 那时候的王志文和江珊实在是太完美的演员了

    14分钟前
  • 追忆
  • 力荐
  • 江珊可爱极了

    15分钟前
  • blb
  • 推荐
  • 真是好看!!!既有让我想起童年生活的怀旧感,又有毫不过时的犀利探讨!话说,中国影视除了技术外咋啥都在退步呢?

    19分钟前
  • 花样年华
  • 力荐
  • 赵宝刚拍了这么多年也别想超过过把瘾

    24分钟前
  • 闲人
  • 力荐
  • 现在中国谁还敢拍一部八集的电视剧?!都tmd得抻到八十集!刹!:)。。

    25分钟前
  • virgin
  • 力荐
  • 江珊真好看!非常紧凑的节奏和叙事。

    27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力荐
  • 这就是爱呀~它说也说不清楚~~~

    28分钟前
  • Cao
  • 推荐
  • 中国爱情剧极品,短短几集演尽了两人关系的各种滋味,剧情紧凑凌厉台词金句四溅,主角配角各种可爱。能像杜梅这么作天作地神经质都不招人烦,不容易。以王志文的颜值都能让每个女的都爱他还有说服力,不容易。唯一遗憾就是最后一集太多余,七集就够了。编导大概是太想来个悲剧结尾吧,说到底对感情还是悲观。话说现在的电视剧都太拖沓了,希望多点这种十集左右的,向日剧学习。

    30分钟前
  • 肖浑
  • 力荐
  • 王志文的瘦靶子脸和江珊的喋喋不休——记得有一段 是在厨房,女人正在做饭,男的从后面抱住她,然后两个人就连揉带搓到了床上,真是看得人 血脉汹涌。。。

    35分钟前
  • 悍客.罗
  • 还行
  • 国产言情剧的巅峰之作。剧情紧凑,短小精悍,文艺范十足。杜梅看的是梁实秋,方言看的是英文节目,连绝症也是不太常见的“渐冻症。” 这是一个讲述“粘附型“人格亲密关系障碍的故事,而今国产剧只会用男渣女贱小三婆媳梗来凑剧情。

    36分钟前
  • .
  • 推荐
  • 很喜欢这部片子中的江珊。

    41分钟前
  • 十月天
  • 力荐
  • 中国大陆电视剧的经典之作

    42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 看一次哭一次 看了不下几十遍了 现在再也不可能找到这么经典的剧了 王志文是神

    47分钟前
  • 休休芸
  • 力荐
  • 绝对过把瘾了,当时觉得江珊和王志文的CP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很不错。

    49分钟前
  • 元宝宝
  • 推荐
  • 不论哪个年代,爱的故事都是类似~女人耍小性子,男人要自由,只是现在人没了执念,有的是转身即更新的迅速了~

    52分钟前
  • 鱼多多
  • 力荐
  • 2021.4.24,b站。好想被美少女拿刀架着我脖子让我说爱她

    53分钟前
  • 湖活宝
  • 力荐
  • 杜梅和方言的爱情中,不包括门第,收入,阶层,工作,一切狗屁价值观都不存在,就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看对眼了,所以大陆其实很早就在拍纯爱剧了。九十年代是这国家短暂的少年期,人们纵容瞎胡闹而不去想未来会怎样,因为未来理所应当是好的,毕竟我们才从黑暗里醒来这么会儿。九十年代也是不需要问为什么,不需要问最后怎么了的时代,没人会问杜梅喜欢方言什么,这瘦猴般的在文化馆喝茶看报的男人一月挣多少,有没有上进心,到底有什么值得爱的;没人问方言最后死没死,过把瘾就像我爱我家里那么多矛盾激烈却最终不了了之的剧集一样,大家都知道在“玩儿”,一个热烈而幽默的玩笑,带点童话色彩;也没人会问杜梅这么作方言为什么还爱她,爱在这里也成为一种符号,代表一个人还能并愿意折腾自己,一个人也乐于发动周边人来参与这种折腾。

    56分钟前
  • 十三点兮兮
  • 推荐
  • 在那个缺乏偶像剧的时代,江珊和王志文是如此闪亮。直到今天,他们也从未超越那时候的自己。

    1小时前
  • 江林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