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英,香港影坛的传奇人物,僵尸片的开山祖师,曾带给我们无数的惊喜和欢笑。每每和同龄朋友聊起来总是精神大振又感慨万分。他的一字眉(当然是电影里的,实际上貌似林正英是没有眉毛的?),他的小胡子(那也是电影的化妆,但已然成了林正英的一种标志)和他那挺拔的身姿就好像黑暗中萤火虫,都深深出卖了
中国僵尸片的开山鼻祖!林正英的所有僵尸片我和老婆全都看完了!!!真心很赞!!!再也拍不出这种既搞笑又恐怖,还能上你看玩以后有种越看越想看的冲动!!!就是天妒英才啊!!!
那是长大后的我们再也回不去的童年回忆。
汗流浃背的漫长暑假,我例行去外婆家小住一两周。在一个个吃过晚饭啃完西瓜的漫长夜晚,一帮孩子排排坐盯着电视屏幕,瑟瑟发抖又欲罢不能地等着僵尸突然惊醒,女鬼缠上小生,师傅急救小徒弟……
那时候家里已经开始有了影碟机,可以去路边小店租碟片回来看。小孩挑碟片的唯一依据,是碟片上花里胡哨的照片和剧情简介。
僵尸片、功夫片、古惑仔,似乎是那些年里最容易被小孩子选上的类型——热闹又刺激,全方位满足小镇少年们心中蠢蠢欲动的英雄梦。
而以林正英为核心的僵尸片,简直是那个年岁里凝聚着欢笑与恐惧,道义与人情,定义了我们对「僵尸」的认知的一种独特类型。
上世纪80年代「僵尸片」时代的兴起,几乎伴随着嘉禾电影的崛起和邵氏的沉寂。
而真正让「僵尸片」开始成为一种经典类型片的,是1985年刘观伟导演,林正英主演的《僵尸先生》。
在此之前的1980年,由洪家班主导,宝禾电影(嘉禾子公司)制作的《鬼打鬼》,就曾开创性地融合了僵尸+功夫两种元素,成为当年香港十大卖座电影之一。
在《鬼打鬼》里,僵尸元素其实只是正邪对战的配角「工具僵尸」,并没有被放到主打元素的位置。但片中人与僵尸的功夫比拼情节设计大受欢迎,直接促成了1985年这部《僵尸先生》的诞生。
《僵尸先生》讲述了民国初年,富贵乡绅任老爷(黄虾饰)为给先父迁坟找到道士九叔。结果起棺当天,九叔发现棺木有异,决定将之运回义庄安顿。结果不慎老太爷变为僵尸(元华饰),还咬死了任老爷,危及任家千金婷婷(李赛凤饰)。
既要对付僵尸,保护任家千金婷婷,又要救治因尸毒即将变成僵尸的徒弟文才(许冠英饰),还得解救被女鬼迷住的徒弟秋生(钱小豪饰),九叔到处灭火,最后在一场恶斗之后终于平息战事。
1985年《僵尸先生》的班底,跟80年的《鬼打鬼》几乎是一脉相承——导演刘观伟曾是洪金宝团队御用摄影师,《僵尸先生》的监制是洪金宝,武术指导是林正英和元华,主要演员钱小豪等人也都来自「洪家班」。
因此,《僵尸先生》和后来一系列经典僵尸片,其中呈现出的武打风格,演员构成,剧情元素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明显的继承关系。
在最初制作期里,嘉禾管理层对于《僵尸先生》行情并不看好。
为拍摄《僵尸先生》花费成本850万,而当年嘉禾老板何冠昌和洪金宝预计本片最多能卖600万。
结果,这部被预言将要亏本的《僵尸先生》光香港公映票房就超2000万,被香港电影金像奖评委当年十大华语片之一,更从此拉开了「僵尸片」作为一种独立电影类型片的序幕。
当年,作为新晋导演的刘观伟决心挖掘全新题材,而他的伯伯正是一位茅山师傅,小时候经常给他讲一些抓鬼抓僵尸之类的轶闻故事,十分过瘾。
参考先前曾经大获成功的《鬼打鬼》,刘观伟觉得:「僵尸」题材或有可为。
于是,从《僵尸先生》到《灵幻先生》到后来的《新僵尸先生》等,在刘观伟的电影里,僵尸永远都带有非常传统的中国元素:头戴顶戴花翎,身穿清朝官服,蹦跳行走……
而林正英饰演的主角九叔作为茅山道士,制服僵尸的手法也延续了浓厚中国传统民俗特征:画符念咒、八卦镜、铜钱剑、墨斗、糯米、桃木剑、火烧僵尸……
与此同时,《僵尸先生》还融合了湘西赶尸的传统习俗,再融入风水丧葬、女鬼迷惑生人等传统元素,让影片充满着浓郁的民俗文化猎奇感。
这些元素,几乎成了八九十年代僵尸片的必备套路,也为观众对「僵尸」二字作出了基础的定义。
在中西方文化杂糅的香港,纯粹的承袭传统民俗显然也是不合时宜的。于是,越到后期,香港僵尸电影对于西方吸血鬼传说化用也越深入。
最初的僵尸片中,僵尸吸食人血、被咬的人也会变成僵尸等设定,显然是来源于西方吸血鬼电影。
到后期的《猛鬼官差》、《一眉道人》等电影中,更是大胆将中国僵尸和西方吸血鬼元素直接杂糅——道教遭遇基督教,道长遇上修女,传统黄妇墨斗金钱剑必须要搭配大蒜圣水十字架才能对付得了新型僵尸。
在新旧交替,中西交融的文化氛围下,对于僵尸片内容元素的探索和变迁,也见证了香港那个时代下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的演变。
最近本人顶风作案,重温了不少当年经典的港产僵尸片。
在阅片无数,多吓人的恐怖片都敢一战的如今,再看当年港产僵尸电影,就会发现其实最有趣的,是那些穿插其中的师徒之情、人鬼之情,和诸多让人忍俊不禁的黑色幽默喜剧笑料。
在林正英系列僵尸片里,九叔(一眉道长)与徒弟们之间的师徒关系,人与鬼之间的友谊和爱情,都一改传统功夫片中严肃古板等级森严的关系,变得更灵活,充满别具一格的喜剧审美特征。
而生性呆板的主角九叔和两位徒弟之间亦庄亦谐的相处方式,则是延续了80年代初功夫喜剧片中的师徒形象,让影片充满各色喜剧桥段,情节紧凑笑料不断。
徒弟调皮捣蛋,爱耍小聪明,师傅不苟言笑但对徒弟充满关切和人情味。诙谐幽默的叙事方式,亦正亦邪的角色形象,让僵尸故事变得更立体多元,也冲淡了僵尸片本身的恐怖色彩,让电影变得更加「老少咸宜」。
而电影中时常穿插的「人鬼情」元素,更是堪称经典。
从插曲《鬼新娘》里经典的「她的眼光,她的眼光,好似好似星星发光」开始,鬼片里的美艳女鬼与道士师徒之间的「人鬼情」几乎成了一种必备要素,也由此塑造了众多经典的女鬼形象。
于是,我们终于意识到,童年时觉得恐惧害怕的所谓「鬼片」,其实是融合了灵异、喜剧、功夫等多重电影元素,内核里更是充满着人性的温情与爱。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积极的人情味,才让我们在看电影的茶余饭后,有了更多的安心和回味。
- THE END -
半碗清水照乾坤,一张灵符命鬼神;
脚踏阴阳八卦步,手执木剑斩妖魂。
黄布道衣铸英灵,一世清明正气存;
手举浊酒过头顶,黯然洒泪敬道人。
说到我们茅山,大家最先想到的是80年代初期由香港拍的多部茅山系列的电影,林正英饰演的九叔画符驱鬼无所不能,掀起了一阵“茅山热”。数十年后的今天依然有一些狂热的爱好者对法术痴迷,对茅山有着盲目的崇拜和幻想,今天由小道好好与大家说一说,什么是茅山,电影里演的都是真实存在的吗?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为什么说到画符捉鬼首先想到的是茅山龙虎山呢?
除去一部分受电影小说影响的善信,茅山的道长自古以来便需要修习画符与斋醮科仪,与全真派的道长们不同,正一派以斋醮、符箓为主,擅长捉鬼驱邪,祈福禳灾,目的是驱魔保民;全真教以炼丹、修仙为主,目的是得道成仙。所以大多影视作品以正一派道长作为原型。正一派有茅山、灵宝、清微、净明等诸派之分,有四大宗坛分别为龙虎山的正一玄坛(因领三山符箓称万法宗坛)茅山的上清宗坛阁、皂山的灵宝玄坛、南昌西山的净明宗坛。
电影里的茅山术是真实的吗?
大多法术为杜撰出来,以民间茅山术为原型,与我们正统茅山斋教科仪区别较大,所画符咒也完全相同。正统茅山派指的是句容的茅山上清派,也就是上清宗坛。正因为电影与小说的影响才催生出许多的江湖大师,借着茅山弟子的称号招摇撞骗,败坏茅山名声。
那么茅山法术是否真的存在,又如何判别呢?
关于这一点我们茅山主持杨会长在接受采访时有明确的解释。杨世华道长:在茅山上清派里有很多高道会真正的道教法术,这是与他们发自内心的对道教的信仰,对神灵的敬畏和崇拜是分不开的。比如茅山道教科仪中的“三茅表”,法师们要踏罡步斗,首先坛场中央要放置一个罡毯,罡毯的中心是太极图,周围有八卦和四方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所谓踏罡步斗就是法师们在罡毯上踩着罡步,罡步是对照着天上的二十八星宿所对应的位置,然后通过上清派的存思、存想身内身外诸神即内观神灵的形貌、活动状态,默念想要召唤的神灵的名字并手掐特定的手决和念诵特定的咒语把天上的天兵天将召到法场,护卫法场。这是道教法术中的“召将”。法师通过“召将”把信众的愿望与神仙进行沟通,实现人与神仙关系的交流。这是道教法术的一项重要内容,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通灵,我们道教讲的天人感应。这并非人人可以做到,而是必须有道教信仰的法师和教徒在作斋醮科仪的时候才能做到的。道教科仪中法师手拿令旗,掐决念咒等科学无法解释的内容都属于道教法术的一种,而不是人们片面理解的飞檐走壁,穿墙遁地。
茅山的灵符大体分类有哪一些呢?
茅山的护身符、平安符、助学符、和合符、招财符、消灾勉难符、安魂定魄符都是民间比较有影响的符。最常见的有避邪避瘟、避煞护体、趋吉避凶、出入平安、消灾解难、百无禁忌等民俗寓意的“护身符”,也有招财进宝,开运增福等民俗寓意的“招财符”。
茅山的科仪法事主要分为两种
1、正坛法事(阳醮,一般为活人所作,基本思想是消灾延寿,保佑人口平安,田蚕生意亨通等)它包括:发符、发奏、早朝、午朝、晚朝、拜忏、参斗、祥星、供天。
2、度亡法事(阴醮,一般为超度祖宗三代先亡后化等亡灵,主要是为亡故者所作)它包括,“放焰口(有铁罐科、斗姥科、仙翁科)等。
最后请大家仔细甄别,不可轻信所谓江湖的茅山师傅,如果有需要可以移步茅山了解相关事宜,也希望道门中人团结起来,通过平台让更多人了解我们道教。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第一,无主角光环,即使是林正英这样的祖师爷,也免不了挨打遭殃;第二,钱小豪的身手和感情戏一样出彩,前头的正装也说明他是小生,而许冠英则丑角无疑;第三,女性角色仍然是花瓶,连女鬼也是以柔情为主;第四,九叔与徒儿的对话给观众科普了尸变及应对方式;第五,孙女亲僵尸爷爷有美女与野兽即视感
糯米包“粽子”,原来这样啊 =v=
一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之一, 大銀幕重播, 飛奔去看, 不負重望, 望穿秋水才得以在聖殿中看到, 不枉此生. 李賽鳳果真賽過鳳凰...
赛凤赛高!无可挑剔的娱乐大作,用喜剧、动作、民俗、恐怖多种元素调配,把僵尸概念完美呈现在屏幕上,无一处冗余、无一处败笔,没有极度夸张惊悚之景,高潮迭起不断,时时刻刻总能把观众吸引力牢牢锁住。音效配合得绝赞,童谣曲《鬼新娘》的天真无邪有种反差萌,僵尸的跳动伴随着律动感。
9.0/10 分。不是僵尸电影的开山之作,而是茅山僵尸电影的开山之作。香港在30年代就有了僵尸片,不过没成气候,茅山派的法术也没加入电影,是本片在僵尸元素上加入了喜剧、功夫、鬼怪、茅山等元素,才获得了成功。。。为开创性加分加星。李赛凤那时候好青春。。。
经典不因时间而褪色,每次不开心首选的喜剧港片都会有僵尸先生的,第一部的水准拔得太高了以至于后面续集都显得平庸。还有李赛凤的颜简直惊艳了时光呀,林正英九叔真的给人好有安全感,与及配乐<鬼新娘>可谓神来之笔,五星推荐!
在一部一部回顾英叔的片子,“僵尸片有林正英在马上就有安全感。”当然这些话都是针对童年的自己来说的,道长这个角色非他莫属。大家第一次看这一系列片子都以为林正英就是个道士,主要体现于和僵尸pk时工具之完备,技术之精湛,手法之利索,尤其画符时的神态动作,极其专业。可惜已仙逝,怀念英叔。
她的眼光,她的眼光,睇见睇见睇见睇见心更慌~
此一系列是同时观看。计有僵尸先生、新僵尸先生、僵尸至尊、鬼咬鬼、驱魔警察、一眉道人等。其中前四部的顺序颇为有趣,分别是九叔自己战僵尸(有个师弟),九叔和师妹联合战僵尸,九叔斗亲师兄以及九叔斗外道法师,档次逐渐升级,徒弟除前两部外,也多有变换。林正英僵尸片的特色一向鲜明,每部不差。
活人怕僵尸,僵尸怕糯米,糯米怕活人,一物降一物。
https://music.163.com/#/song?id=28838565香港僵死片开山之作,超喜欢那首#鬼新娘#
最经典一部
人变成坏人是因为他不争气,尸变成僵尸是因为多了一口气。穿清官服的僵尸给了我童年多少的噩梦,那是一个多么富有创造力和奇思妙想的年代,感谢林正英的同时,也谢谢洪金宝,是他们共同开创了那个属于中国人自己僵尸片的年代。
僵尸先生,鬼片里唯一喜欢的一个系列
钱小豪当时才22岁,身手轻盈,青春焕发。
小时候露天电影最喜欢的林正英的片子,在农历七月中。此片情节饱满故事性强,风水看穴、墨斗、木剑、铜钱、鸡血、纸符、生糯米,各种抓鬼经典手法,带着点阴间民俗文化,抓鬼戏是令人紧张刺激。民国的风情,也不放大封建迷信,倒是人鬼恋很有情调。动作戏码讲究,师徒抓鬼之间还带有很多喜剧桥段,真是老少皆宜。经典啊!8
难忘林正英、钱小豪和许冠英这个驱魔的黄金组合,虽然徒弟二人总是不正经、爱玩闹,因而也给英叔添过不少麻烦,但关键时刻还是异常靠谱:钱小豪的身手和英叔一样让我印象深刻,邵氏出身果然有两下子;许冠英动作不行,但他独特的表演却后无来者。影片不仅节奏流畅、构思饱满,“降魔”过程更是毫不含糊、有模有样,血统纯正的驱魔片,我至今只认这一家,而且糅合了恐怖与喜剧,加之极高水准的动作戏,观赏性实在是一流。而经典的情节便更是数不胜数,说起寻觅爱郎的女鬼,便自动放出那首“她的眼光好似星星发光”的曲子。如今更是让人感叹,这么好看的商业片是越来越少了。道士驱魔,本身就极富中国色彩,而身穿官服的僵尸,国人又何尝没有共鸣。因而这是灵幻功夫片的颠峰,完全实至名归,不仅大起僵尸片热潮,还是部僵尸应对指南,各位切记要常备糯米呀
怀旧僵尸片,糯米墨线清装都是经典回忆。民国初年富贵乡绅的先父当年威逼利诱求得一块风水宝地,经风水先生指点下葬二十年后必须起坟迁葬,才能泽被子孙。请来道士林正英和两个徒弟迁葬,未料尸体已化作僵尸并杀死乡绅。大徒弟和女鬼有一段情缘,小徒弟中了尸毒搞笑驱毒。师兄弟和徒弟们收伏了僵尸。
李赛凤和王小凤让电影增色不少。
无法超越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