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斯坦福监狱实验

    恐怖片美国2015

    主演:埃兹拉·米勒  李起弘  奥莉薇·瑟尔比  比利·克鲁德普  迈克尔·安格拉诺  莫伊塞斯·阿里亚斯  泰伊·谢里丹  卡兰·麦克奥利菲  约翰尼·西蒙斯  尼可拉斯·博朗  杰克·基默  詹姆斯·弗兰切威勒  托马斯·曼  尼尔森·埃利斯  布莱特·达文  

    导演:凯尔·帕特里克·奥瓦内兹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斯坦福监狱实验 剧照 NO.1斯坦福监狱实验 剧照 NO.2斯坦福监狱实验 剧照 NO.3斯坦福监狱实验 剧照 NO.4斯坦福监狱实验 剧照 NO.5斯坦福监狱实验 剧照 NO.6斯坦福监狱实验 剧照 NO.13斯坦福监狱实验 剧照 NO.14斯坦福监狱实验 剧照 NO.15斯坦福监狱实验 剧照 NO.16斯坦福监狱实验 剧照 NO.17斯坦福监狱实验 剧照 NO.18斯坦福监狱实验 剧照 NO.19斯坦福监狱实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6:21

    详细剧情

    本片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故事发生在1970年代初的斯坦福大学,一群大学生进行了一场关于人类行为的研究试验。他们分成两伙人,一伙人扮演监狱狱警,另外一些人则扮演囚犯,在24小时内开始模拟监狱里的日常生活。结果证明,扮演狱警的人在模拟监狱的情境中,开始变得有暴力倾向,而扮演囚犯的人则预谋造反。试验不久就被叫停,但其研究结果许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长篇影评

     1 ) Dear human

     2 ) 我原本以为自己会是个善良的人,直到我进了监狱……

    乍看名字,已经感受了一股浓厚的监狱风云味儿和工科男茶余饭后戏谑观影的视感。没关系,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免不了要被人或深或浅地吐槽还原不到位,有时候甚至是一个伟大事件的改编,可能也会因为电影名字的山炮,而落得山寨之名。

    有了这种并不高的期待值,所以,我看完以后就被捅到了。卧槽,原来是一部恐怖片……

    以前也有过此实验事件改编的电影,叫《死亡实验》,主演Adrien Brody的颜值要比本片的高出半个吴彦祖,剧情大同小异,颜控可以搜前者来看。

    虽然输了人,但阵地守住了。本片在还原事件的真实度上,貌似下足了功夫,从实验参与者的发型胡型上可以看出猫王的神采,从实验研究人员的穿衣打扮上,可以瞥见漫步华尔街时,宽松的西装和皮鞋磕地板声音响彻天际的复古感。

    身穿笔挺帅气的卡其制服,胸前挂着口哨,戴着深色Ray—Ben(雷朋)太阳镜,腰里别着警棍和手铐,狱警们的装扮绝对可以乱真。不过这些人没有受过任何专门的职业训练,对如何做监狱看守员,他们只是从电视、报刊杂志上见过。在前一天,津巴多教授以管理者的身份对9名看守们做出如下要求:所作所为尽可能贴近真实,但不能使用暴力维持监狱秩序。具体负责实验者也进行了交代,狱警的职责就是“维持监狱法律和秩序”。

    但是,刚刚过了第一天,狱警们便实施了第一次类惩罚:一位囚犯床铺整理得不合格,狱警用犀利的言辞进行喷骂,监狱里立刻开始弥漫紧张气氛。随后,某房间的囚犯把自己关在牢房中,不愿意接受这种霸道的管制。面对反抗,狱警们毫不让步,居然用灭火器喷射囚犯,有些还被关了数小时禁闭。这一切开始超出了囚犯的承受极限,有些开始失声痛哭。不过这一切来得太快了!到底是真戏假作,还是确实真的精神崩溃?甚至连津巴博士多也没了主意。最终,实验组只好决定让痛哭的“囚犯”退出实验。

    监狱里虽没有正面冲突(应该说是囚犯们不敢吧),但紧张气氛依旧。狱警们的惩罚措施越来越别出心裁。他们开始强迫囚犯玩跳山羊,这对于只穿囚服而没有穿内衣的囚犯来说不啻一种侮辱。此外,他们还有的强迫囚犯背着两名狱友做俯卧撑……津巴多听到后,信心也有些动摇了,但仍想将实验进行下去。直到他发现看守们又玩出新的花样,强迫两个“囚犯”模仿动物交配。这大大超出了津巴多容忍的极限,监控屏幕前的他被这一幕幕惊呆了,侮辱和暴力已经达到无可复加的地步!

    在“斯坦福监狱实验”过程中,津巴多博士目睹了令人震惊的情形: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好人也会犯下暴行。这种人的性格的变化被他称之为“路西法效应”——上帝最宠爱的天使路西法后来堕落成了第一位堕落天使,被赶出天堂。

    津巴多教授认为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实验开始时,拥有绝对权力的实验指导者就指定了好人与坏人的界限——狱警与囚犯。作为权势者和管教者的狱警,通过管理囚犯的职责,取得了限制囚犯的自由,掌握了处置囚犯举止行为的特殊意志,使囚犯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在自己的把握之中。

    他们发现,通过强制原则,会高度、有效地完成自己所担任角色的任务,包括公开地惩罚违反规定的行为。例如,在实验中一位“狱警”说,“我觉得自己不可思议……我让他们互相喊对方的名字,还让他们用手去擦洗厕所。我真的把‘罪犯’看作是牲畜,而且我一直在想,我必须看住他们,以免他们做坏事。”作为无权势者的囚犯面对权势者所建立的监狱与狱规(可以延伸至类似监狱情境的社会结构),囚犯们只能“回应”——这种“回应”只能有两种选择:反抗或是顺从。前者,带来的是惩罚;后者导致的是自主性和尊严的丧失。就在试验的第三天,“囚犯”们竟然开始相信“狱警”经常对他们说的,他们真的低人一等,且无法改变现状。

    我们生存的社会中,也真的是存在着太多的强制原则,这些强制原则牵扯的不仅仅是行动回报的问题(就好像实验中的囚犯们到后来一致地答应愿意全部放弃每天15美元的报酬以换取自由一样),而更多是我们代入社会角色岗位的仪式感实在太强了,强得可以让我们不自觉地放弃了我们作为个体所拥有的基本尊严和权利。比如,我们生来是穷逼,就一辈子把马云当爸爸;我们面对生活当中的任何一道坎,真的只有“反抗”或者“顺从”两种选择么?

    路西法原来最受上帝宠爱,但最后还是堕落了。神话的存在意义,就是作为人类的一部自拍神器,首先描绘出自己丑陋的轮廓,然后用各种滤镜特效和马赛克来一一修饰吧。

    我们真的不能入戏太深。

     3 ) 人性,不善不恶最可畏

    下面我要说的其实跟电影没什么关系,完全是我个人的一些感慨和想法。


    以前读密尔的自由主义,他说人在不触犯harm principle的情况下,应该可以自由地做一切他想做的事情而不应该予以干涉。当时读到的时候非常赞成,生而为人,既然没有干涉到这个世界,那么为什么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部电影只坚持了三十分钟之后,我突然好像有了答案,因为不是人性本善或者人性本恶,人性善恶皆有,而人性与这个世界的碰撞,造就了善于恶。 密尔的理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或许成立,但当人在社会中,社会时时刻刻影响着人类而人类造就了社会这个大前提下,这个理论的成立所导致的世界好坏无可想象。世界的构造将会是人性和社会,我们在社会这个明,对在暗的人性一无所知,所以,选择一个善的世界,好过选择一个可能恶的未知世界。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明明白白地告诉了就算有个体差异,每个人也不是非善即恶的。当社会和人性碰撞,有些事情会激发大多数人的阴暗面。人无善恶但事情有善恶。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康德,一个好像不分青红皂白的觉得一个选择面前只有一个rational choice的人,这本是一个很让我纠结的言说,如果一个人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哪怕外人看来那不是一个理智的决定,外人到底是否应该介入。看完这部电影突然的感慨就在这里,我突然从未有过的坚定觉得这是应该的。这个看似个人的决定,其实是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的。而是什么组成了这个社会环境呢?是我们每一个人。所以我们有责任与义务去阻止一些人在这样的环境下选择一些错误或者说阴暗的行为。就好像当一个人因为所在环境选择了自己人性的阴暗面,就因为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私人的决定,这个世界一部分的我们就没有义务把他拉回来了吗? 哪怕这样做看似在伤害他,实际上这是往好了说一种赎罪,往自私了说这是不让这样阴暗的人把这个社会带得更加阴暗,要知道,这个世界的组成是社会和人性,一个倡导人性向阳面的社会会带来一个更加积极的世界。

     4 ) 本人亲身经历过电影里的大多数场景

    现实其实是这样的。本人坐牢7年。14岁坐牢。 那时候关在少管所。那时候呢,监狱也是缺乏管理的,有钱有关系自然就舒服,比外面都舒服。刚进去的时候,要到入监队训练1到3个月的规矩,包括条例队列什么什么的。生活有点艰苦,吃不饱(这个是没办法的,饭就那么多。大家都吃不饱),体罚,和训练都很蛋疼。 体罚嘛。当然比电影那样以体罚为乐的要厉害多了,因为都是小鬼,不成熟才会出现那种情况。
    他们不懂,保护不了弱者的规矩同样也保护不了强者。那时候基本上天天打架,就因为各种各样的体罚和侮辱,有的小鬼打不赢,就咬着不松口。腿上的肉都咬下来了,牙也打掉了。打群架也很正常。很多体罚都带有侮辱性,还有无差别的体罚。比如那时候天气很热,40度左右的样子,晚上睡觉给你盖被子。第二天早上全身痱子,人脱水,一个不好小命都没了。还有30个人一桶水根本不够喝。组长整人把那桶水倒了,熬2天就嘴唇干裂,人打飘,晕乎乎的。晚上的时候那些性格软弱的就去喝痰盂里面的水。把痰盂上面的痰去掉在喝。性子硬的人,就开打。拿着板凳就开干,打的头破血流加骨折。
    我在里面三年 一路看着少管所的管理从混乱到规范。在我走的时候就基本很少有那种体罚的情况了。当然一些比如罚站(除了睡觉天天站,基本都是3天起步不封顶)罚晒,罚劳动的情况还是有的,管教打人的权利也一样有的。成人监狱就不存在那种状况(那会打死人的)。
     那几年,看着混乱的管理,天天打架,天天有人哭嚎,有人自杀,有人绝食,有人精神崩溃。但是没有人放弃过反抗,可以说,哪里的规范管理都是无数人打出来的。因为哪怕是罪犯,他们的内心潜意识都认为自己是有尊严的人。也不曾放弃过尊严。哪怕他们没有意识到。当然,大多数人打几次被教训了之后就不敢在打了,但是也有不少死硬派的。打不死的小强,我看到过最硬的一个,只要放开就打,后来被吊起来6个月,每天只有一碗饭一杯水把命吊着。6个月后瘦骨如柴,放开了之后又干,最后管教都没办法。我想不出是什么信念和愤怒在支撑他。一个冬天,一套衣服,一碗饭一杯水,吊了6个月、我被那种不屈给打动了 (希望大神幸福)。
     电影里的人嘛。他们本质上是自由人,当他们参加了哪个实验之后,他们就放弃或是被放弃自由的身份。 在之后哪怕他们受辱受虐待也想不起自己自由的身份或是被否定自由身份。 当他们被剥夺自由身份的时候,他们因为懦弱因为金钱因为团体因为环境选择忍受,他们因为单纯或是因为各种原因,不知道暴力也是权利的来源之一,暴力也是维护权利的手段之一,在那种环境下,只有暴力才能保障他们身为人的一切,暴力才可以证明他们是人。 电影里选择的都是社会经验单纯,没有阅历,没有生活经验的小鬼。然后那一切的各种反人性的体罚就发生了。
    有人会觉得电影里扮演狱警的人本性很坏或是觉得他们可恶。其实呢,不是他们坏,而是环境使然。环境赋予了他们没有制约和限制的权利。使得他们滥用权利,他们体罚犯人侮辱犯人,这样可以让他们体验到权利带来的权威和快感。换成任何人处在哪个位置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区别是本性比较善良的人做的少而已。 这三部电影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没有限制的权利就是一种灾难。他会把所有人变成奴隶、包括掌权者在内。
    电影里,他们为了钱都忘了或是被强迫忘记自己是自由人的身份。被剥夺一切身为自由人的权利。然后慢慢的在狱警无限制的权利下,他们慢慢的被剥夺身为人的权利。变成罪犯(这里可以当成奴隶来看)。 德版 美版的都是以暴力收场。斯坦福实验是以教授说结束来收场。前面两个,符合民主特质(从下往上的变革)。后面一个符合色会主义特质(领导说了算)。 三部电影选人的时候都不选犯过罪和思想激进或是不为钱的人。因为无所求或是有信仰的人都是很难征服的。 三部电影里的教授团队。他们在实验过程中为了研究或是其他的目的,本身也成了试验品。也成为了权利的奴隶
    有人说这个实验是证明什么心理学人的行为与所处环境的关系。证明个几把毛。那简直就是废话嘛。特么的唯物主义早就说明了一切了,人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根本不需要用这来证明。 好比我往别人脑袋上开一枪,来证明手枪可以打死人这样的愚蠢证明。 这电影说白了,其实就是人处在什么环境就做什么事,权利必须受到制约。就这么简单。其他的不用扯了,扯多了就是扯淡。当然,那个什么原创的教授,他应该为那些实验者受到的伤害负责。打着研究的旗号侵犯人权。

     5 ) 三部斯坦福监狱实验改编影片大致对比

    一、简述 根据「斯坦福监狱实验(The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改编的剧情片已知有三部,2001年德国拍摄的「Das Experiment」,2010年美国翻拍的「The Experiment」,以及2015年美国再次拍摄的「The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2001德国版和2010美国版可以归为一类,两部影片的剧本都是根据意大利作家Mario Giordano的小说版本改编的,后者还是翻拍自前者;而2015美国版则是根据实验策划人Philip Zimbardo的著作改编,因此也成为三部作品中最接近事实的一部。         Das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       TSPE 年份        2001         2010          2015 剧本改编自  Mario Giordano小说   Mario Giordano小说   Philip Zimbardo著作 还原事实度     中           中           高 二、Das Experiment和The Experiment(改编自Mario Giordano小说) Mario Giordano的小说版本对于实验发生的年代,参与实验的参与者,以及实验中后期的部分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在小说版本中,实验发生在当代,参与实验的参与者是社会人,实验中后期「看守」和「囚犯」之间发生了极端暴力事件和「囚犯」集体越狱反抗事件,最终实验造成了人员伤亡。而根据Philip Zimbardo的著作,实验发生在1971年,实验的对象是大学生,实验中后期没有发生极端暴力事件和「囚犯」集体越狱反抗事件,最终实验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虽然2001德国版和2010美国版都改编自Mario Giordano的小说,但是在细节上也有很多分歧。2010美国版对于实验过程的描写没有涉及到实验策划者,实验策划者除了实验一开始的讲解之外,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出现,也没有介入到实验中去。而2001德国版对于实验策划团队有大量的刻画,实验策划团队少量介入实验,在后段,实验策划者也成为了实验牺牲品,受到了「看守」的暴力对待。(另:2015美国版也对实验策划团队有大量的刻画,实验策划团队较多地介入实验。) 此外,由于2001德国版和2010美国版都改编自Mario Giordano的小说,因此影片中有大量戏剧化元素,包括加入女主线的描述(2010德国版是女主的救援,2010美国版是男主对女主的记忆闪回),包括男主角与「看守」的矛盾冲突(2001德国版是男主为了取得新闻素材刻意激化矛盾,2010美国版则刻画了黑人「看守」Barris的心理阴影),包括「囚犯」中弱势成员的死亡对于推进矛盾的影响(2001德国版是杂货摊摊主,2010美国版是漫画家)。 三、The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改编自Philip Zimbardo著作) 2015美国版没有特别突出的主角或者说有多个突出的主角,而所有实验参与者则更趋向于「心理正常」和「行为正常」。这一点尤其重要。根据相关资料(如维基百科等),不管实验过程本身是否科学,历史上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最终得出的结论大致就是:正常人在特定的环境下会不自觉的作恶。在没有「囚犯」刻意激化矛盾下,在自身没有心理阴影下,「看守」在权威的诱惑下会不自觉的作恶,这才是实验真正的结论。(根据Mario Giordano小说改编的2001德国版和2010美国版则弱化了这一结论。) 不过,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2015美国版虽然在对实验过程的描写中最大程度的呈现了实验结论,却在最后的采访片段中做了削弱:一位较疯狂的「看守」承认,自己心中也有个小实验,想知道「囚犯」在遭受到什么程度的凌辱下才会反抗,因此刻意激化了双方的矛盾。这一点强调了「看守」实施凌辱的主观动机,弱化了实验的客观结论。而事实上,根据所查的实验资料和结论,「看守」实施凌辱是自然而然的人性导致,而非刻意为之。 此外,2015美国版还抛出了另外一个人性议题,也就是最后的采访过程那位较疯狂的「看守」所说的:正常人究竟在遭受到什么程度的凌辱下才会反抗。2015美国版中,「囚犯」在绝大多数时间对于「看守」的凌辱都是默默承受的,即使有人崩溃,也没有将矛头强烈地对准「看守」。相信看过这个版本的观众都对此不太理解,相反觉得2001德国版和2010美国版「囚犯」的集体反抗似乎更可信一些。但事实上,结合实验报告,2015美国版对实验中双方行为的描写更加真实。也就是说,在某一特定规则下,正常人对于看似不人道的凌辱,大多采取的是纵容和忍耐的态度,或许这也是导致「看守」凌辱升级的另一个原因。 四、总结: 总体来说,2015美国版更接近真实,「看守」的凌辱和「囚犯」的忍受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更让人觉得压抑,最终也没有一个宣泄的出口,因此对人性的拷问也更加深刻。2001德国版和2010美国版都在实验过程中描写了「囚犯」或「看守」某些偏激行为的主观动机,让人觉得情有可原,最后「囚犯」的集体反抗也为观众压抑的情绪提供了一个宣泄的出口,从而弱化了实验本身对人性的拷问。另外,2010美国版对实验本身的抨击性最强,比如实验策划者在看见暴力事件后也不终止实验,以及男主角声称要起诉实验策划者等(2010德国版其次,2015美国版洗得最白)。 从影片角度来说,2001德国版和2010美国版由于加强了人物的刻画和戏剧冲突描写,影片的感染力更强,视觉冲击也更强,尤其是2001德国版的剧情推进(包括多线推进),从抛开实验事实的角度来看,还是很有说服力且很震撼的,比如连实验策划团队成员也被实施暴力等。在剧情上,2010美国版的剧情稍显薄弱,女主的闪回也完全成了鸡肋。不过,个人认为,2010美国版中Adrien Brody和Forest Whitaker的演技还是不错的,片头也很意味深长。 最后贴一下三部影片的相关评分,在观众心目中,2001德国版评价更高,而在影评人看来,2015美国版口碑更好,至于2010美国版似乎无人问津。 Das Experiment (2001) IMDB: 7.8 Metacritic: 60 (影评人) / 7.5 (用户) Rotten Tomatoes: 72% (影评人) / 88% (用户) The Experiment (2010) IMDB: 6.4 Metacritic: NA (影评人) / NA (用户) Rotten Tomatoes: NA (影评人) / 49% (用户) The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2015) IMDB: 6.9 Metacritic: 67 (影评人) / 8.1 (用户) Rotten Tomatoes: 83% (影评人) / 77% (用户)

     6 ) 压抑到不想去回忆

    看完心里好压抑好压抑,真的看完觉得世界都是黑暗的,看到中途我差点看不下去了,人性为什么一有使坏的权力就会有如此黑暗的一面,让我不禁的怀疑是不是人性本恶,只是不知道自己能成恶到什么程度。十级压抑,不想再看第二遍。

    每个人内心都藏着不同等级变态的恶魔,多的人在特定的环境释放了,在充分融入环境的时候看似一切都是那么顺其自然理所应当。毕竟理性有度,再理智也有崩溃的时候。环境影响人,人更影响人,或许那时候你发现这根本就不是一场实验,而是实践。

     短评

    1.9看的其实。社会心理学家对人性的一个审问。但其实说是“实验”,根本没有控制变量和什么参数,不如说是模拟。而且,决定身份的只是一枚硬币而已。人会被环境影响到何等恶劣的形状。服饰是身份符号象征,用编号而非姓名称呼进一步剥夺独特性,必须有人说“监狱解散”而不是“实验结束”才能让受试理解。某狱卒真是个人物,十分有创意了可以说——“我自己也在做实验”。我一直希望女老师报警结果还是没有。

    5分钟前
  • 空竹大师
  • 力荐
  • 做这个实验和拍这部电影都是闲得蛋疼,意义何在?

    7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 著名的人性转恶试验,验证了罪恶传染、跨过临界点的“路西法效应”。最让人震惊的不是试验对象的被同化,而是观测者自身同情心的丧失,纵容甚至歇斯底里的推动恶的发生。PS好羡慕这个同志导演啊,可以把一堆小鲜肉拉来虐了又虐~(没错我也黑化了!!!)

    1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 我知道生活中你是一個好人,但我還是對你心懷芥蒂,因爲我知道你會成爲一個什麽樣的人。

    13分钟前
  • 颍原真吾
  • 力荐
  • 绝大多人本来都一样,成长的过程中,被外界这么对待和期待,就会慢慢变成那个样子了。

    17分钟前
  • 小岩井
  • 力荐
  • I'm damaged...

    19分钟前
  • 莎拉
  • 力荐
  • 这种题材最尴尬了,不如纪录片的真实性,又不如剧情片的戏剧化,卡在中间了……

    24分钟前
  • 张小北
  • 还行
  • 同一主题的《死亡实验》拍的更为浓厚 对比这部就是小清新 4年前记得看《死亡实验》时还会感叹 人性原来可以这个样子 4年后 再看这些 心里虽有愤怒 恢复平静也很快 显然是已然接受了人性本恶的事实 - 所幸你我没有参与到那场实验之中。所悲,你我仍要借助社会生存。而社会角色同样不由你我而定。

    26分钟前
  • 名号怎么就违规
  • 还行
  • 这世间,才是地狱。最丑恶的部分藏在最难以眼观的地方——人心。所谓人性本恶,其实也不过如此。每一个人都做着令人作呕的自私的角色,然后,使这个世界看起来规范了,但是,毕竟人性本恶,最肮脏的就是人心。于是这个世界成为了令人痛苦却无法挣脱的炼狱。从生到死,罪恶都是本能,善良才是一种选择。

    30分钟前
  • Entrop1e
  • 还行
  • 还不够狠

    33分钟前
  • max
  • 还行
  • 一时不能接受我风骚诱人的Miller演受气包 好气

    36分钟前
  • t0psh1t
  • 还行
  • 电影尽可能还原了斯坦福监狱实验,对超越道德底线为恶的批判极为隐晦。越来越近的镜头,把失控与暴力渲染得真实而冷酷。年轻演员撑起整部电影,近景特写克制而自然,反而是津巴多教授的扮演比较失败。实验结果我解读为“恶是社会性的纵容”,而不是自发,教授个人主导的因素不该被忽略。

    40分钟前
  • JuneYale
  • 推荐
  • 当phill说this experiment is over 的时候,犯人们为什么不冲上去群殴狱警?

    41分钟前
  • 杳圻
  • 推荐
  • 还原度颇高,和真实实验非常相似。时刻谨记:保持一定的疏离感,不要被周围环境同化。

    46分钟前
  • 丁卯
  • 推荐
  • 谁说和平年代不可能产生极权主义?谁说一个平时挺好的人不能瞬间变坏?这部电影可以比照另一部电影《浪潮》去看,再推荐一本书《路西法效应》。作者就是电影里的原型教授。

    47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力荐
  • 不知道是电影时长过短限制了导演的发挥,还是导演自身的问题,导致剧情上缺乏过度,最重要的演员情绪和性格的前后转折太快,通篇下来的感觉就是说服力不够。当然了,最后不得不给这场傻逼实验的操作者送上一句最诚挚的“fuck you, motherfucker!”

    49分钟前
  • 布拉德痞特儿
  • 还行
  • 缺乏可信度,也没把“入戏太深”的转变交代清楚,不过这卡司……太美好了 : >几乎集结了美国好莱坞年轻一代各种型的演技派。

    52分钟前
  • Jin
  • 推荐
  • 短短六天的实验,可以理解到历史上很多群体性反智运动,战争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参与者。没有处于极端的环境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

    57分钟前
  • zenzenzen
  • 还行
  • 真实还原斯坦福监狱实验,相比美版的《死亡实验》中囚徒的暴力反抗,这部中的反抗也许更真实,长时间的驯化后,囚徒变得越来越乖,甚至忘记了身处实验

    1小时前
  • 稍息立正
  • 力荐
  • 三部里最接近实验本身,白描手法展现路西法六天内创造地狱。学术外衣掩盖禽兽本质。而观众里又有多少人在观影过程中牢记这只是一次实验,而不是各自代入警囚身份而产生类似情绪体验?丨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

    1小时前
  • 山上风下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