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春田镇里住着嬉皮士和热力学专家
辛普森一家的威力是的无穷的
1992年,老布什发表电视讲话,承诺让美国家庭过得“更像‘华生一家’,更不像‘辛普森一家’”。动画系列剧《辛普森一家》很快做出了回应,在新的剧集中,辛普森家九岁的大儿子巴特对父亲荷马说:“嘿!我们家简直跟华生一家一模一样呢,我们绝望到不行的时候也做祷告。”典型的辛普森式言论:毫无诚意,颠覆权威,思想危险,将总统的滑稽形象和围绕在其周围的文化现象融于一炉。12个月后,克林顿入主白宫。由此,华生一家的时代过去了,辛普森一家的时代到来了。
不得不承认,时代对喜剧的口味是有偏好的。阳光明媚的50年代,喜剧的主人公都是风流寡妇;嬉皮士风行的70年代,满街是荒谬混乱的单亲妈妈和同性恋;到了80年代,传统的一夫一妻家庭小品成了喜剧的首选模式。回归传统往往意味着乏味无趣,当时黄金时段的电视喜剧充斥了虚伪温情和道德说教,《华盛顿邮报》忧心忡忡地宣称“人类正面临微笑缺失的危机”。
在这片苍白干旱的娱乐之土上,《辛普森一家》竖起了他们的大旗。为了与时代特征保持一致,我们不妨采用先进的科技时代的方式对它进行描述:
这是一个以美国小城春田镇为基础建构的社会模型,处于模型中心位置的是辛普森一家,包括:一个弗洛伊德式的父亲(荷马•辛普森);驽钝传统、温和无害的母亲(玛吉•辛普森);三个孩子是反社会的巴特、谨小慎微的女儿丽萨和小婴儿麦琪。每一集的开头都会触发一个小开关,打破模型原有的平衡状态,并引发一系列多米诺效应,直到剧集结束,一切恢复正常。
倘若仅仅是如此,《辛普森一家》与《成长的烦恼》之类的家庭小喜剧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但是,看看围绕在这个看似普通的美国蓝领家庭背后的光环吧:《时代》杂志将之奉为史上最伟大的连续剧;巴特•辛普森位列20世纪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荷马•辛普森的口头禅“D'oh!”被收进了牛津英语辞典;伯克利大学开了一门名为“辛普森家族与哲学”的课程;更不要说每年数以万计的以《辛普森一家》为题材和研究对象的论文;就连永远无法被讨好的保守派都对《辛普森一家》大加赞扬:“可能是最天才、最有趣、并且能够带来强烈政治满足感的连续剧。更可贵之处在于它对传统观念的回归,比如说重视家庭的力量,对政治权威始终持怀疑态度……何况,春田镇居民礼拜天都要做弥撒……”不过,辛普森家族最引以为豪的事情还要数,《辛普森一家》是美国电视史上最长寿的剧集:每周30分钟,连续播出整整18年!
一个存在主义嬉皮士的发家史
《辛普森一家》的创造者马特•格罗宁压根也没想到自己笔下的人物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1977年,23岁俄勒冈小伙马特•格罗宁还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文艺青年,怀揣着理想主义和艺术追求这两大毒药来到洛杉矶。在那里,他沉浸在朋克摇滚的迷幻氛围之中,写了几个没人看过的小说,吸大麻,跟同性恋们混在一起,甚至拿到了一所嬉皮大学的文凭,这所名为“常青学院”的华盛顿州立大学不分年级也没有考试,去不去上课随你便。这决不是多值得怀念的回忆。当格罗宁终于认识到颓废和艺术不能当饭吃时,穷得丁当响的他只有四处打零工的份儿,他在杂货店当收银员,在披萨店当伙计,拿全洛杉矶最低的薪水,绝望之中,他画了一组名为《生活在地狱》的漫画。漫画的主人公是沮丧的悲观主义兔子宾奇,他的没有逻辑的独耳私生子和喋喋不休、激情四溢的女友,还有一对土耳其打扮的双胞胎同性恋。格罗宁本人也化身为一只长着络腮胡子的兔子,跟自己的两只兔子儿子抱怨毫无指望的生活。这组漫画线条简单、愤世嫉俗,带有强烈的、当时很流行的“存在主义反刍”倾向。格罗宁把它寄给了《洛杉矶读者报》,报社的编辑提议“将下巴改小一点”之后(所以《辛普森一家》里的人物都没有下巴),在报纸上连载了这组作品。嗅觉敏锐的电视制片人詹姆斯•L•布鲁克斯很快盯上了格罗宁,希望将《生活在地狱》做成一分钟短片插播在一档娱乐节目中间。格罗宁向他推荐了自己另外一部作品《辛普森一家》。漫画被惨兮兮地画在披萨店的餐巾纸上,讲述一个混乱家庭的混乱生活,嬉皮风格十足。布鲁克斯接收下了这部漫画。
《辛普森一家》尽管情节荒谬,但人物造型都相当可爱,改编成动画时,布鲁克斯就让人把角色的皮肤都涂成令人讨厌的黄色,顺便给母亲玛吉安了一个蓝色蜡烛般的诡异头发,用刺目的色彩来平衡形象冲击力的不足。说实话,没人对这部短片太上心,台词都是临将配音的时候现编出来的,可是播出之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短片是整档节目中最有趣的部分。”
1989年,电视剧集《辛普森一家》正式诞生。制片人希望这个个性鲜明的小短片独立成片后,能给他们“炸开一条新路”。
回到“喜剧”这个话题上来。这是一个人人都想显得卓尔不群的时代,“聪明人还要和大多数站在一起,简直是浪费时间。根据定义,他们的人已经够多的了。”刻薄的讽刺、高人一等的视角和冷幽默似乎比“媚俗”的温情更有趣味,人生之残酷和傲慢的优越感成为推动《辛普森一家》发展的两大动力。格罗宁有一组漫画叫“禁忌之语”,他找出那些被人们用滥了的词语,禁止继续使用它们。这种野心勃勃,荒谬狂妄的设想的确博得了一批讽刺爱好者的青睐,与此同时,也的确排斥了一批难以理解其有趣之处的“乌合之众”,它构建了一个愤世嫉俗、清高自傲者的小圈子,也拒绝了大多数观众。尽管“那些觉得《辛普森一家》不好笑的人让那些觉得《辛普森一家》好笑的人觉得《辛普森一家》更好笑了”,但剧集依然需要改变。
天主教徒、犹太人和无政府主义者控制微笑产业
“如果我不是这个系列的原创者,我根本没机会被《辛普森一家》制作小组雇佣。”格罗宁坦言。该剧集的制作小组堪称“哈佛大学校友会”,若非名校毕业的知识分子和理论家,几乎没有机会进入这个小圈子。剧作家威廉•马丁是辛普森创作团队里的先驱人物,他毕业于哈佛神学院,恪守传统,是个虔诚的新教徒。实际上,喜剧创作作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是被这样的人所垄断的,他们总能看到道德、信仰和真诚的积极作用。就像《辛普森一家》中的模范邻居弗兰德斯•奈德,他们家一尘不染,家庭成员们相敬如宾,孩子们在睡前除了作祷告之外,还能吃到脆饼干和父亲亲手做的热朱古力可可……相比之下,辛普森一家像来自侏罗纪的野蛮人。格罗宁不会允许奈德这样完美的人物出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倘若出现也只能拿来开涮,但《辛普森一家》始终对弗兰德斯家持着温和的、略带些嫉妒和讽刺的古怪态度。“他们坚定的信仰给了他们许多快乐和安全感,奈德真的是非常好的人。”马丁说。
《辛普森一家》的创作过程,同时也是格罗宁的愤世嫉俗和主流作者的温和保守这两种态度的交锋的过程。两者之间是无休止的竞争和妥协。每一集剧本的创作都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构思、提议、大纲、写作、修改、润色,至少要花费十几个剧作家的心血。马丁抱怨道:“真是糟糕的工作啊,举家搬迁到加利福尼亚,写一个关于失败的工人家庭的动画系列剧。那些剧本,你可以称它们为手稿、参考书目、言论——或者,歌词。”
两者的矛盾集中体现为制片人山姆•西蒙和马特•格罗宁的争斗。两个人从一开始就闹得很不愉快,山姆•西蒙是个工作狂,整日坐在工作室里,一根一根地抽雪茄,一句台词要删改十遍以上;格罗宁暗暗与他较劲,也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于逍遥自在惯了的他来说,这无异于受刑。好在该系列播到第4季的时候,西蒙就退出了(他也从中捞到不少好处,从此以后他每年收入至少1000万美元)。
“节目的成功建立在喧嚣之上”,这种交锋造就了《辛普森一家》文本内部的矛盾和对矛盾的消解。荷马作为整个美国信仰缺失者的代表,每个礼拜天还坚持做弥撒,巴特•辛普森作为梦魇级的坏学生,逃学时却感到内疚。在这部剧里,既有冷酷的讽刺、锐利的批判(春田镇本身不提供任何救赎和希望,“它的内核冷得像冰”);也有温馨柔软的情绪化瞬间(家庭的温情和最基本的道德感依然是拯救世界的最强大的力量)。前者是伟大的幽默,后者则让这幽默得以延续18年之久。可以说,批判社会与家庭温情的融合才是《辛普森一家》真正的制胜法宝。
在春田镇不用遵守热力学定理
在《南方公园》的一集中,坏小子卡尔曼化身为“混沌博士”,制定了一系列毁灭小镇的计划,包括砍掉小镇标志性雕塑的脑袋,将小镇卖给邪恶势力,可是却被告知,这些计划已经在《辛普森一家》中被实施过了。“为什么我一想到点什么还算聪明的主意,《辛普森一家》就已经用过了呢!”卡尔曼气哼哼地说。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别把《辛普森一家》的创作者们定义为一群彼此看不顺眼的浪荡子和卫道士。
在1995年该剧的万圣节特辑中,二维手工绘制的荷马忽然坠入一个三维空间,在这个古怪的世界里,漂浮着各种实心几何体和数学公式,其中有一个看上去没多大意思的等式:1782的12次方+1841的12次方=1922的12次方。有敏锐的观众发现,这个公式竟与费马大定理(xn+yn+(-z)n=0(n是>2的奇数)没有满足xyz≠0的基本解)有关!倘若这个等式成立,则可以作为反例来推翻定理。不过很容易看出,这个等式是不成立的,因为等式的左边是奇数,右边则是偶数。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影片的编剧之一大卫•X.•科汉制造了这个等式。作为一个计算机和数学爱好者,科汉在业余时间编写了一个程序,专门用来破解费马大定理。为什么要把这个放进剧集里呢?大概是知识分子的骄傲心态在作怪——他不想浪费了自己计算机工程博士的学位。可惜这个公式如此经不起推敲,于是,科汉在另一集里又写了一个新公式,3987的12次方 + 4365的12次方 = 4472的12次方,这个等式出现在辛普森家地下室的黑板上,不知道能否成立。
还有一次,剧集中的杂货铺老板阿普吹嘘自己能把圆周率背到小数点后第4万位,“最后一个数字是 1。”他说。制作小组还专门就此事去询问过美国宇宙和航空飞行局。
剧集里经常出现这样的自娱自乐和小把戏,培养了一批热爱解密的剧迷,编剧之一肯•科尔勒(哲学博士、应用数学学士)说,他总是担心观众能否找到他们设下的所有陷阱。
尽管就科教而言,《辛普森一家》只能起到误人子弟的作用,但这些童心未泯的科学家、工程师和计算机专家们,给辛普森系列带来了浓烈的科学气息和无穷的可能性:剧集似乎总也离不了热力学、核电站和环保。作为核电站操作员的荷马总是把放射性物质到处乱丢。尽管荷马的工作从理论上来说需要一定的物理知识,但他似乎什么都不懂,当巴特在学校搭建不知所谓的分子模型时,荷马咆哮着:“在这间屋子里,我们遵守热力学定理!”好在辛普森家的天才女儿丽萨从天文到生物无所不通,譬如说,她会将巴特的智商与亚洲大颊鼠进行比较研究。不过这个无关紧要,反正其他人都不懂。他们太愚蠢了,根本无法理解她所说的一切。
这就是《辛普森一家》,能够随便提起热力学却不把人们吓跑。它提到理论,却不带来任何壁垒和压力;它给出道德,却拒绝说教;他袒露生活的残酷却延续了温情和希望。这部已经长达400集的动画片,所有的剧迷们都盼望着它继续演下去,这样,我们就能看到更多发生在的核电站的故事和更多三只眼睛的怪鱼。
ep3Homer被Marge委托惩罚Lisa,于是他抽出了一张钱,严厉的跟Lisa说:"alright,young lady. 现在去Kwik-E-Mart给我买点薯片和啤酒。"又抽出了一张钱,恢复了平时懒懒的语气和表情还有点宠爱"再给自己买点东西吧,sweathreat。"这季拖了一年没看,于是我现在看不下去TS了。而且对Burns先生无感了。
polarity当下如此,回看98年的Simpsons曾经亦如此,特别喜欢这一季Make Room for Lisa:Lisa懂爸爸爱他,可懒惰、愚蠢、没脑子的爸爸跟她的一切价值观都矛盾,她告诉爸爸,我知道你爱我,但我们是完全不同的人,因此只能慢慢渐行渐远。这道题的解法并不是Homer立即改变自己赢取女儿的尊重,编剧非常巧妙的设计让Lisa进入Homer视角,冷静看清生活里的日常其实是爸爸在不断的妥协支持来支持自己,一位高中学历的红脖子父亲,跟坚持vegetarian的白左女儿,同理心是解法,这一集写的妙不可言,高级,Lisa也开始收敛理智适当妥协陪老板脑残一些。上一季Homer有认真的教Lisa:不能过于惧怕风险,如果人生步步正确那么会变无趣;要允许自己适当indulge,享受生活的浪漫。
补。231
Guest阵容总是很亮!XDDDD
最后一集去日本..有点意思..
超级神剧长征,1/3打卡。
只是因为我最爱这部动画片
That‘s awesome!
98年的米国,shopping mall 和网络...结果我又开始看辛胖子一家了orz
you just know it! the stupid homer is nothing but just one who express himself honestly!
D'oh!
这季很荒诞 太棒了
霍…霍金!
这季好飞,很多剧情都莫名其妙...
辛苦追完的第十季
The Simpsons go Hell in the end of this season, and i'd like to say it's my favourite cartoon,execellent!
放过我吧
每一季都是经典!
E02黑爱迪生,E03黑绿色行动
终于说了Springfield in OH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