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期 南京有三宝:鸭子、粉丝、馄饨好
南京什么最好吃,这要问问经营几十年馄饨店的老夫妻、凌晨4点钟开始慢火熬鸭汤的阿姨、掌勺夜夜排队的砂锅店的老板……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这些小店老板的灶台上。
第 2 期 重庆:一盆辣椒里的“山城性格” 川渝一家亲,在大家的印象里,成都和重庆的味道用同一个“辣”字就能概括,但江湖重庆、烟火成都,细细品之下,便能透过不同的饮食,看到两个城市不一样的“性格”。
第 3 期 西安:八百里秦川,碳水之城 陕西人爱吃面食,穿梭于西安街头小店,你找得到小麦的一百种吃法,羊肉泡馍、凉皮、肉夹馍……各色小吃藏在一家家街边小店,家家小店里又藏着一个个不为人知的奋斗故事。
第 4 期 长沙:不一般的“家常味道” 潇湘地界,山水之城,长沙凭借着五花八门的爽辣“家常口味菜”,俘获了一大票吃货的心和胃。这是座充满人情味的城市,也拥有着不一般的“家常味道”。
第 5 期 成都:来蓉城,吃一份从容 川菜有24种味型,分三大类:麻辣、辛香、咸鲜酸甜。牛油火锅、红油抄手、鲜香卤味……深入成都的老街老巷走走看看,便能找到除了“辣”之外的别有洞天。
第 6 期 东莞:悠悠东江水,绵绵莞菜情 “世界工厂”,然而轰鸣的机器背后,在这座极具活力的新一线城市里,蕴藏着一个庞大的美食世界。糖水,烧鹅、地道莞菜……东莞家常菜以精致、淡口、咸甜的口味博得各地食客的钟情。
第 7 期 杭州:江南忆,最忆美味是杭州 柔润淡雅的杭帮菜,精致中又透露着技巧性、包容性,恰恰体现了作为新型经济代表城市,杭州在各方面对外来文化的尊重和包容。江南忆,最忆美味是杭州。
第 8 期 郑州:中原24“食”辰 清晨的豆沫、胡辣汤,正午的烩面还有日落后的把盏相聚。对于郑州人来说,这就如同晨钟暮鼓一般安常习故而又乐在其中。人们对这种简单的美好有多依赖,小店的经营者们,最能体会。
最温暖的国度一定是我们祖国
饮食男女 人之大欲也
人间烟火气 是多么的人间值得·
2020.10.27【C+】@重庆
本片聚焦于大街小巷上的或为网红打卡地或不为游客所知的小店,涉及的城市既有省会也有新兴城市。因每集仅有8分钟左右,篇幅有限,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小店的招牌和店家故事以及疫情对小店生意的冲击。要是它是一部正经的美食纪录片,倒也算不上。每集片尾都有千篇一律的“疫情对我们店生意有一定影响,但稳重向好”的类似话语,如为了过审强行升华的任务一样。现实里的街道店铺生意萧条,有些街道甚至连着关了好几家。杭州小店老板说杭州做菜重颜色,味道先不管,我突然悟了:原来食堂的红烧肉为了上色猛放酱油是有传统的。
片子一般。但是却知道了一些当地的名吃名店!太赞了。
不够吸引人
代表性的确不太够,高三下学期花了一周,中午下饭看完了……
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离开南京
短小精悍,知微见著。
整体开头都有点意思。不过美食细节不太够南京:鸭子、粉丝、馄饨——开场馄饨铺的故事没讲呀。中医的阿姨很可爱。重庆:巷子里炒火锅底料很有感觉;胖妹的丈夫说话蛮有表现力。西安,碳水之城:泡馍只能亲手撕;biangbiang面是扯面拟声长沙就是普通炒菜的三巨头成都东莞那段开头不错,两个篇章的转换用两个主人公自然过渡处理的挺巧妙的。那个鸭子看起来真好吃杭州,讲东坡肉和红烧肉的那个老板很透彻。总想讲述老板与员工的故事,但是仅凭口述真的没意思。郑州:豆沫、胡辣汤、烩面、卷煎儿。这一板块的结尾正经点题了为了政治正确和广告植入,那部分有点尬
了解一下城市小资产阶级。
大城小店,喜欢那种藏在巷子里的小店。
有点赶,切入点还挺有意思
7.5好饿
第一集就是南京,是用来衬托的么?
也就比陈晓卿拍出的美食纪录片多了几百个功利心吧。
几集良莠不齐,有点腔调
为我探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点想去重庆吃四桌火锅和胖妹面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