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习惯,就是每次看完一部电影都会短评,帮我后续记忆这部电影。不巧,短评又不够写的了。
这部电影之所以打高分,是因为我觉得这评分打得有点过于保守了吧。难得有个像样的恐怖片上线,应该是希望可以被更多人看到。
说说电影内容的话,就这一惊一乍的程度,愣是把我吓得鸡皮疙瘩一地,特别像《奇思妙想》第三集里解剖医生的那突然发凉的后脖颈。。美版午夜凶铃,传递模式较为复杂,就是谁看到微笑自杀谁就会被传染上成为下一个目标。据有关部门统计,到女主这一代已经传到了第20个人了,其中唯一一个破解的方法就是不自杀然后在有证人的情况下杀别人。
这对于身为医生救死扶伤的女主简直是太不忍心,于是就跑去老宅避难。好家伙,这个老宅子也是绝了,进去感觉就再也不能够出来的那种老宅,本身就是很恐怖,外加女主自己内心挥之不去的童年阴影,逐渐演化成心魔,成为了骆驼上的稻草。
最后结局,女主还是挂掉,可怜的前男友警察,唯一一个相信她的人,被传染成下一个。
ps一下,本剧的jump scare真是多到让你好看 。。。
撇开逻辑上的槽点,《危笑》是一部把隐喻做得极好的惊悚电影,影片中让人害怕的怪物不再是传统宗教或传说里的怪物,而是循着人类创伤而来,作为创伤隐喻存在的怪物。以至于在观影的过程中我常常忘了它是一部恐怖片。 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女主小时候目睹了母亲的自杀,为此自责内疚,某日她接诊了一位“急性精神失常”患者,患者同样当她的面自杀了,从此她开始看见患者口中的怪物,并一步步踏上了患者的老路——无法胜任工作,紧张焦虑,被当成疯子送到急诊。 为了自救,她回到了母亲死去的小屋和怪物对峙,可是… 如果怪物循着创伤而来,那么战胜它的方式,恐怕不是消灭,而是接受。 影片里,怪物无处不在,在女主开车的时候,在女主和人交谈的时候,在女主参加生日聚会的时候,看似老套的jump scare ,却是这个隐喻第一次打动我的地方。 在现实里创伤不会具象,但它同样也不分场合地出现,可能是几个你不想听到的单词,句子,新闻故事,或者仅仅是一块颜色,一个味道,一个场景。 它勾起不好的体验与回忆,就像忽然出现在你面前,恐吓你的怪物,破坏你的时空感,现实感,让你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或者沮丧愤怒,茫然不知所措。 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你变得紧张,你担心失态,你要做很多准备。 女主怀疑自己疯了,她找到自己的精神科医生,但医生拒绝为她开药,她展开自救,发现自己只是这个怪物制造的连环自杀案中可能的一个。 她开始向周围人求助,但很可惜,她得到的回应同她给那位自杀死去的患者的回应一样。这是焦虑,是压力大,是疯了,是无法面对母亲的死亡。 “你们根本没有在听我说的话,” 她愤怒地控诉,而这恰好也是死去患者在自杀前说过的话。 只有你一个人能看见的怪物,希望别人理解是太高的期待了。 女主穷尽了一切办法,没能赶走怪物,而怪物却开始以熟悉的人的面孔出现。 那些她认识的人,她爱的人,爱她的人,他们说着话,却忽然变成了怪物。 她的人际关系和对周围人的信任开始瓦解。你不知道他们谁会变成下一个怪物。你感到不安,一切出乎意料的声音都让你害怕,电话声,敲门声。最糟的是,你有时候会忘记自己做过的事情,你不敢开门,不敢接电话,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令你困扰。 终于,无法忍受的女主为了结束这一切,开车前往母亲自杀的小屋,她决定,哪怕失败了,也要将怪物关在这里,不再害人。她面对母亲的幻象喊出,我当时只有十岁,我没有报警帮你是因为我很害怕。而后她点燃了煤油,烧掉了房子和怪物。回到了爱她的人身边。 … 如果你以为这是一个happy ending就大错特错 毕竟,喊上几句能了结的痛苦,又何必在身上背负三十年,即便成为精神科医生也无法改变呢? 真正的伤痛不会轻易放过你甚至无法被解决。 最终结局反转。 事实上,如果没有结局的反转,我不会给本片打五星,它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想要升华主题,却流于表面的三流惊悚。而正因为这个结局,它变得如此真实。 这才是生活的真面目,怪物的真面目啊。每当你以为你已经摆脱它的时候,它总会跳出来,嘲笑你,告诉你过往并未落幕。而事实也往往如此。 让人绝望的不是好不了,是每当你以为你好了的时候,它总会不经意间,死灰复燃,跳出来一秒把你打回原形。 就好像,你满怀期待,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而明天永远不会到来。 一旦你绝望放弃,怪物便会接管你的意志,死亡开始来临。 正如你永远无法抹掉过去,你也永远无法消灭怪物。某种程度上,它改变了你的生活方式,甚至感觉和知觉。 但怪物一定会赢吗? 如果赌注是生命的话,未必如此 太想消灭它才是失败的根源,和怪物斗争的经验在于,你要知道,怪物一旦纠缠上你,就可能再也不会消失,你可能得接受它的存在,接受这样的生活状态是一种常态,在它出现的时候,闭上眼睛,等它离开。 也许某一天它不会再来,或者很长很长的时间不会再来,就算再来也没有关系。 你知道它终究会走,你还有停歇的时候。 最后,作为一部惊悚片,我的打分显然有点主观,如果有不愉快的情绪,不建议观看。
观前提示:本文中所有恐怖画面都经过贴心打码,请放心阅读~
你相信微笑也会杀人吗?
看到这个微笑,就意味着你的生命只剩4天了。
我刚说的都是电影设定,大家别当真,送大家一张英叔辟邪,妖魔鬼怪不服solo!
今天我说的电影,是斩获2亿票房的年度黑马恐怖片:
《危笑》
罗丝是一家医院的心理医生,今天她遇到了一个奇怪的病人。
病人名叫劳拉,四天前她目睹教授面带微笑,用铁锤将自己活活砸死。
自那之后,她就频频出现幻觉,似乎被什么脏东西缠上了,身边的人莫名其妙地全都向她微笑。
正在这时,劳拉仿佛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惨叫着摔倒在地。
又很快恢复了平静,脸上挂着诡异的微笑……
紧接着,劳拉用花瓶碎片,一点一点切割着自己的脸皮。
从太阳穴到下巴,直到割断了自己的喉咙。
劳拉面带微笑地死了,就连盖在她身上的布,都被鲜血印出了微笑的弧度。
而心理医生罗丝惊魂未定,精神变得恍惚。
因为她小时候,亲眼目睹了患有精神病的母亲自杀身亡。
再次目睹生命的消逝,难免被勾起痛苦的回忆。
好在她不是独自一人,有未婚夫和宠物猫陪伴在她身边。
然而罗丝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医院里,她看到已经死去的劳拉,透过窗户盯着自己微笑。
精心照料的病人也突然盯着自己微笑,并大声宣告着她的死期将至。
回到家里也不太平,警报突然响起,后门不知被谁打开了,罗丝打电话向安保公司求助,接线员却笑了,让她看看身后。
下个瞬间,她才突然发现自己根本没拿起听筒,先前的一切都是幻觉。
更可怕的是,幻觉竟然影响到了现实!
罗丝给侄子庆生的礼物盒中,原本是玩具,可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宠物猫的尸体!
而劳拉的身影,不知何时出现在庆生的人群里,对着她微笑……
罗丝联想起劳拉临死前的话,怀疑自己也被“微笑诅咒”传染了。
但无论是顶头上司、医院同事、还是未婚夫,根本没人相信罗丝的话。
“你肯定是太累了。”
“我理解你。”
“也许你遗传了母亲的精神病?”
“是病人的自杀,勾起了你的童年阴影”……
这些安慰的话语越多,罗丝就被误解得越深,也就愈加绝望。
无奈之下,她只好求当警察的前男友老乔帮忙。
他们拜访了教授的遗孀,终于发现了她和教授之间的共性:
教授曾经目睹了亲人离世,不久前又有一个面带微笑的女人,在他面前自杀。
继续向着源头调查,发现那个女人自杀前几天,也在加油站偶遇了一个怪人。
那人面带微笑,在女人面前用剪刀剪开了自己的胸膛!
死亡就像病毒,在这些死者中传递,没有人能撑过4天。
最终的结局,大多是面带微笑,用各种离奇的手段死在下一个受害者面前,将死亡的诅咒延续下去。
注意,我说的是“大多”。
因为有一个“幸运儿”,逃出了这场死亡传递。
在老乔的帮助下,罗丝在监狱里见到了唯一的幸存者大黑,也得知了一切的真相。
原来所谓的“微笑诅咒”,其实是恶魔折磨人类的手段。
恶魔用新的心灵创伤,刺激那些本就有过创伤的人,再吸收他们的灵魂。
这种饱受摧残的灵魂,对恶魔而言就是珍馐美味。
大黑搜集资料,发现以前也有人逃脱过诅咒,那人杀了自己的邻居,将诅咒传给了目睹凶杀的邻居妻子。
当年大黑如法炮制,将诅咒传给了某个倒霉蛋,这才得以逃出死亡传递的链条。
随着四天的死线越来越近,恶魔也愈加嚣张。
它先是化身为心理医生,张开流淌着涎水的血盆大口,要将罗丝生吞活剥;
又让罗丝做噩梦,梦见自己为了活命,当着上司的面杀害了病人。
要么被恶魔折磨死,要么害死两个人,罗丝必须做出抉择。
罗丝选择了前者。
她独自一人来到老宅,当年母亲就是在这里结束了生命。
只要独自一人死在这里,死亡传递就会终止。
午夜时分,恶魔果然出现了,它幻化成罗丝母亲的模样,质问她为何见死不救。
原来,当年母亲服药后,让罗丝打急救电话,而年幼的她因为害怕精神失常的母亲,选择了不予理会,间接导致了母亲的死亡。
这件事情,成了罗丝心中难以磨灭的隐痛。
但这次,罗丝鼓起勇气,向着恶魔发起挑战,将油灯砸向对方。
恶魔和房子都被付之一炬,随着第二天的朝阳升起,罗丝似乎重获新生。
她驾车离开废墟,那是曾经被称之为家的地方。
然后找到了老乔,希望和他重新开始。
在整个过程中,他是唯一一个无条件相信自己的人。
老乔似乎并不惊讶,他一边说着“我会一直陪着你的”……
然后露出了微笑。
刚刚发生的一切,不过是恶魔制造的幻觉。
在给予希望之后,再将希望撕碎,让你彻底陷入绝望。
罗丝的心灵已经被折磨得千疮百孔,恶魔也在此时露出真容,钻进了她的体内。
等担心罗丝的老乔赶到现场,见到的是一边微笑,一边自焚的罗丝。
目睹心爱之人葬身火海,老乔在痛苦中被诅咒侵蚀。
“微笑诅咒”还会继续传播下去,《危笑》的故事迎来了绝望的结局。
这部恐怖片《危笑》,灵感来源于新人导演帕克·芬恩的一部11分钟的短片《劳拉没睡着》。
短片讲述名为劳拉的女子,总能看到别人对她诡异地微笑,被幻象折磨的故事。
没错,这个劳拉就是《危笑》中,把诅咒传染给罗丝的精神病人。
得到派拉蒙公司的投资,帕克·芬恩将短片翻拍成长片,于今年9月上映。
预算只有1700万美元,但光北美票房就接近1亿,全球总值更是高达2亿美元!
派拉蒙公司最初的打算,是让《危笑》直接上线到自家的流媒体Paramount+,没想到试映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就干脆转投院线。
派拉蒙对《危笑》寄予厚望,所以早在影片上映前一个月,就在地铁、公交上张贴劳拉微笑的诡异海报。
但真正让这部电影声名远播的,是一次病毒营销。
派拉蒙在各大职业棒球赛的观众席中,安排演员身穿印有“微笑(smile)”字样的T恤,从头到尾一动不动,杵在那儿微笑。
和现场气氛格格不入的诡异场景,很快吸引了球赛观众(也许是官方的托儿)的注意,大量由用户拍摄的视频被上传到社交平台。
犹如一枚火星掉进了炸药桶里,《危笑》的热度瞬间爆炸!
和影片中密集的jump scare一样——简单,有效。
是的,与其说这是一部电影,不如说它是一部刻意迎合观众,杂糅了大量恐怖要素的工业化产品。
一部以吓人为目标,赚钱为手段,纯粹的商业恐怖片。
首先是“微笑诅咒”,难免让人联想起铃木光司的《环界》。
后来这部小说被改编成了电影,就是著名的《午夜凶铃》。
远的有《环界》,近的有《它在身后》。
《它在身后》中的诅咒通过性行为传递,表达的是青少年对性渴望与恐慌交织的复杂感情。
甚至《危笑》最后恶魔现身镜头,都有“复刻”《它在身后》高个男人现身名场面的嫌疑。
其次,罗丝难以区分现实与幻觉,在“梦中梦”里遭受折磨,这样的设定难免让人想起《猛鬼街》;
《猛鬼街》太老了?没关系!
《怪奇物语》第四季总看过吧?模糊现实和幻境的手法,是不是一样一样的?
片名叫《危笑》,预告和海报主打的也都是诡异微笑。
微笑原本代表了友善,但当它出现在不合时宜的环境当中,就会被扭曲本意。
不合逻辑、无法理解,进而造成接受者的恐慌。
但是在正片中,导演却并没有把微笑和惊悚感联系在一起。
从劳拉自杀后,微笑的元素就沦为配角,风格也从精神恐怖流俗为咋咋呼呼。
导演营造恐怖感的手法,实在是乏善可陈。
全片几乎所有惊吓桥段,全是jump scare,粗略估计有10个以上。
罗丝专心听诊断录音,劳拉的身影突然出现,吓观众一跳。
车窗外的姐姐,来了一场出人意料的“掉头”,献上本片最恐怖的jump scare。
想必大家都发现了,惊吓点和微笑毫无关联,使得本片就像一篇跑题的作文。
不讲武德,但是非常有效,至少我看原片的时候被吓懵了好几次……
完美迎合了大部分恐怖片爱好者,迫切寻求刺激,又菜又爱玩的心理。
可要说它是一部没有内涵的烂片也不尽然,本片的立意还挺有人文关怀。
想必大家都能看出来,导演也压根没打算藏,电影中的恶魔,其实是“创伤”的人格化。
遭受过心灵创伤的人们,创伤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减。
它们或许会暂时蛰伏,在下一次创伤来临时一起爆发。
而旁观者们,大多像片中罗丝的亲朋好友一样,说着安慰的话语,却根本不理解当事人的感受。
罗丝最终鼓起勇气直面母亲的死,承担应当背负的责任的同时,与过去说再见;
可现实还是给了她当头一棒——创伤没有消失,新生只是幻象。
因为创伤对人的影响,不是说想开了,就能终止的。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希望大家都能对心灵受创者多一些宽容,哪怕他的行为举止很怪异。
作为受创者本身,最好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心理疾病大多无法不药而愈,“心病还须心药医”也不大行得通。
今天就先说到这里,要是你们喜欢这部电影,不妨点赞关注,把它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
大家还有哪些想看却不敢看的影视剧,欢迎留言告诉我~
提醒一下,次条有《灵魂摆渡》,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大力
真的拜托,以后再拍这种原生家庭,童年阴影的恐怖片能不能自带一个标签:
本片带有悲天悯人的原生家庭之痛以及大量的侦探情节,并附有少量的jump scare和诡异音乐
我真的是不明白,近年来的恐怖片,尤其是美恐 基本都少不了两个要素:小孩和原生家庭,其实这两个要素归结起来还是一个,童年阴影
永远是主角已经剩半条命了就抱着个破电脑一通查,然后开着她那破车跑到个鸟不拉屎的破房子里最后还真被她在一堆破烂里找到一些线索,最后温情杀勇气杀要不就被杀...
回到本片
本来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题材,心理咨询师+诡异笑容,完全可以从大脑这个题材展开,打造一部现代版的“脑髓地狱”
然而本片最后还是绕了一大圈回到原生家庭带来的心理创伤,而且完全不合逻辑,
按照一个多小时冗长的福尔摩斯环节,女主看见病人自杀应该是她心理创伤的来源,跟她原生家庭有啥关系?那前19个人也都有原生家庭的心理创伤?要赶上个硬茬看见人死了没有心理创伤怎么办?就硬往上扣...
哦对了,最后一颗星给鬼爷,虽然要杀人 但有事儿真上身啊,我就要你的命而已,疼我自己来扛!
《危笑》算得上今年少有的让人眼前一亮的恐怖作品,我们可以从《危笑》身上看到不少别的恐怖电影的影子,具有传染性质的《它在身后》,《午夜凶铃》,融合了一点《鬼遮眼》里的骗术,再加上一些布设精良的jump scare,让本片在恐怖感氛围的拿捏与剧情的质感上都达到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程度。
而全片以微笑为恐怖的视觉锚定物,也带了比《真心话大冒险》更为邪恶的观感,相信能给恐怖片爱好者的嘴角带来一抹笑容。
恐怖的传染与欺骗机制
如我开头所言,本片的恐怖机制并不新颖,诅咒的传播在不少恐怖影片中出现过,大家比较熟悉的《午夜凶铃》就是这类的传播型诅咒,通过录像带将诅咒传递,给定7天的死亡倒计时。
而《危笑》也很像我很喜欢的另一部作品《它在身后》,《它在身后》里同样是一个莫名的生物会披着不同皮囊不断追逐着被诅咒的角色,而通过某不可描述行为可以将诅咒传播给对方,但在对方死后,诅咒仍会回归自身。
甚至前一阵子网上热议的《咒》,同样试图将诅咒传染出去,当然这传染的对象是所有看影片的观众,这就有些令人不爽了。
具有传染性质的诅咒其实是一个非常聪明的恐怖布设,“传播”这一行为天然地为恐怖本身赋予了历史感,不同于阴魂不散的鬼宅,这种传播性诅咒是流动的,具有链条或散发症状的,也籍此,主角会顺藤摸瓜寻找诅咒的来源,观众亦能在这番探索之中了解诅咒的根因同传染机制,这种机制越能自圆其说,越有拓展的可能性,观众也便越容易将自身情绪代入角色,获得更好的恐怖体验。
《它在身后》的追逐便是一种具有很好延展性的设定,知乎前两年也有类似知名的问题:“给你 10亿美元,但会有一只蜗牛永远追杀你,你干不干?”,基于这个设定观众会想出各种解法,而影片亦要做到见招拆招让主角走向绝望的终点。
《危笑》的设定可拓展性其实并不如《它在身后》那般灵活,但对于单部电影来说已经足够,如果电影有续集,讲述里面提到数年前南美洲的起源的话,说不定会增加一些更有趣的补充设定。
本片另有一个“欺骗”的机制,鬼怪会构造幻境来恫吓主角,甚至欺骗主角以便这诅咒的继续传播。
这让我想到了前些年的《鬼遮眼》,影片中女主设计了一套严丝合缝的手段用以对抗魔鬼,但是在鬼怪障眼法的欺骗之下,无法相信眼前之事的她最后也只得败下阵来。
《危笑》开始不久后鬼就展现了扮作各种角色的本领,但结尾的反转则是其虚构了足够复杂的场景与剧情,让女主打开了闭锁的房门,也让鬼可以将诅咒继续传播。
如何革新惊吓
要想成为一部足够优秀的恐怖片,必然要有恐怖但又不落俗套的恐怖意象,“诡异的笑”不算是前所未闻的恐怖之物,但好在笑容这种东西对于人类而言是普适的,因而当主角与任何人交流之时,我们便都得绷紧神经提防对方的面貌突然扭曲成一张笑脸。
当然片中还有很多处出现过微笑的事物,裹尸布上的弧形血迹,玩具店外开心的宣传画,将寻常之笑赋予恐怖的意义,也就让这种恐怖的笑容混杂了更为诡异的情绪。
除去微笑这一点,本片我想单独一提的就是其中jump scare的使用,片中有几个惊吓桥段做得尤为出色。
其中有一幕是女主回放录音,听到其中似有杂音,于是增大声音反复聆听,但突然杂音消失,然后便是突然的惊吓。
这一段成功地将我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声音本身而忽视了周遭环境,我在和女主一起仔细听录音的时候,还在猜测鬼是否有意抹除了这段杂音,于是下一秒的惊吓便尤为突然,笑果倍增。
笑之下的创伤面纱
虽然本质上是一部恐怖电影,但片中还是有其想要叙述的内核的。
本片改编自前两年的一部短片《无法入眠的劳拉》,短片剧情很简单,就是劳拉向心理医生讲述自己一直遇到诡异微笑的人,然后医生突然撕开面庞,成为了梦魇本身。
心理医生在本片有着很特殊的意义。女主rose小时候没有能拯救自己病重发疯的母亲,而她的见死不救也成为了她心底永远的创伤。
危笑的诅咒,同样来自于目睹人死于眼前的创伤感,于是rose过去同当下的创伤相融合,构成了她无法逃脱的囚牢。“笑”这个东西,本就有着非常繁复的意义,除了发自内心的喜悦之外,笑容还可以掩饰自己的情绪,正所谓强颜欢笑。
比如女主在和姐姐争吵时餐点正好送到,于是她们不约而动挑起笑容应答。
同样,在女主要外出见人之前,同样要强打精神,避免被人看出内心的崩溃。
几年前的《小丑》,强拧笑容最后变得疯狂,本片显然也有想对这种情绪做深入解读的心思,但最终只是浅浅一探,略有可惜。
无论如何,哪怕单作为恐怖片寻求刺激,本片也已然足够,关于“危笑”的设定还并不完备,之后自可以有南美的前传或是侄子或是警察的续集作为补全。(把死猫送给侄子显然也给孩子带来创伤了)
如果电影有心拓展,也不妨将“危笑”带给全世界,毕竟老话说得好,笑一笑十年少,笑容可以让人年轻,也可以让人英年早逝。
(本文无恐怖画面,请放心阅读)
这部恐怖片,让我回想起了很古早的互联网难忘记忆。
当时QQ空间、贴吧、人人网什么的很流行一些恶作剧吓人网站,例如让你对着两幅风景图找不同,当你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上优美的风景画、将注意力集中到最大程度时,屏幕中就突然蹦出个巨大鬼脸,伴随着关不掉的超大声嚎叫,曾经把少不更事的我吓个半死,后来就长了记性,再也不去乱点那些奇奇怪怪的链接了。
没想到多年以后,在《危笑》这部新鲜上映的恐怖电影里,依然沿用着彷如当年的复古吓人手段。
本片里能吓到观众的几处Jump sacre cut,无一例外的都是用了这个手法——先让女主(或者说屏幕前的观众)集中注意力/放松警惕,电影音量降低或直接静音了,然后再BOOM的一下伴随着超大声的音效冒出个鬼脸,顿时直接把女主吓得原地屁滚尿流、魂飞魄散、七窍生烟。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几段,相信也是大家看完后会被吓到的几段,就有女主角半夜用笔记本电脑听病人的音频,忽然听到一个若有若无的声音叫自己的名字……然后她放大音量、专心聆听,这时候那个声音却不见了,就在她沉浸其中思索时,鬼脸出现在女主身旁大吼一声“ROSE!!!”,我想在那个瞬间,应该有很多人和我一样脱口骂出了粗话。
还有预告片里的经典画面,罗斯和她姐姐刚吵完架,坐回车里陷入沉思和不安时,电影突然直接静音,当时我就感觉有什么不妙的事要发生了。估计很多人和我一样,看恐怖片时不怕你搞出些诡异的音效、就怕你忽然没声音了。果不其然,在寂静中,她姐姐走了过来靠近车窗,罗斯正要开口说什么,伴随着巨大的音效,她姐姐的脑袋忽的就从车窗外扭曲脖子掉落下来。
这种先抑后扬、靠注意力反差来吓人的手法当然很有效,我似乎都能想象到电影主创拍了这些情节后,心里想着“看我不把你们吓死~”的那副贱嗖嗖的嘴脸。
但说实话,这种吓人手段在恐怖片里应该算是很LOW的一种了,不是靠惊人的脑洞和创意(《电锯惊魂》)、也没有仿佛徘徊不散的阴森气氛始终笼罩观众(《咒怨》)、或者涉及宗教神秘邪典的诡异气质(《遗传厄运》)……纯粹利用人类生理本能自然反应,用巨大的音效和突然呼你一大鬼脸盘子的方式来吓你一跳。当然,谁都会被这种“突然”给吓到,这就好像在猫咪身边放一条黄瓜,猫咪一转头看见被吓得原地起飞,但吓完以后,你不会觉得这电影拍得很高明,只会感觉很低级。
事实上,一旦电影将节奏放慢了下来,抛弃那些用巨大警报声、电话铃声忽然响起、在感官上给观众突然的刺激外的手段,你就会很明显地感觉到,本片其他试图想要吓你的剧情,就完全不是那么可怕了,而且还有挺多槽点。
电影开头,女病人狞笑着用陶瓷碎片缓慢割脸,身为一个专业的女心理医生,罗斯居然就傻站着看她动作迟缓地自杀,而没有任何一点阻止动作?
她那位爱碎碎念的病人卡尔,一直嚷嚷着“你死我死大家都要死”的演技着实令人捉急;而女主侄子终生难忘的生日派对,比起恐怖倒不如说更令人尴尬症发作;最后恶魔现身时我更是有被笑到,那秃头散发的样子,瞅着咋还有像《让子弹飞》里葛优演的师爷呢?反正我是完全没被吓着,BOSS现出丑陋真身后完全把前面制造的神秘惊悚逼格给抹杀了。
总的来说,除了那几个恶作剧突脸式的镜头外,电影想营造的恐怖氛围都比较失败、刻意加入的女主妈妈自杀的情节也很谜、似乎想制造出一些额外的深度感,但和电影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关联、显得很意义不明。
然后这位看起来比她所有病人心理状态都还要更不稳定的女心理医生,撞鬼了以后非要和男朋友纠结恶灵和鬼的语意区别、明明有了厄运连锁的证据也不好好解释给未婚夫、姐姐、心理医生听,别人都觉得她发疯了也难怪。
为了化解这场灾难,看着她一个女心理医生去找另一个女心理医生咨询,我实在是忍不住觉得有点搞笑,她自己都相信她心理状态稳定、是真的遇到超自然力量了,那她去找看心理医生能有什么用?
看着女主角到处瞎忙的样子,我真的诚心建议她去找找《招魂》里的驱魔师沃伦夫妇、再不济就去附近教堂里问一些德高望重的神父、念念圣经洒洒圣水试试,这类超自然的恶灵只能用超自然的力量对付,罗斯连这点都没想到,难怪最后沦为了恶魔的下一个炮灰。
是的,炮灰。
说起来恐怖片Bad Ending挺常见的,但是像本片女主这样,看完以后给我感觉她就是个纯粹的普通路人甲印象的却不是很多。
虽然她在电影里也调查了一通,发现了厄运连锁的原理并且想到了只要一个人独处就不会发生恶魔附体人传人的现象,但更多时候她的状态就是处于惊恐、神经兮兮、崩溃状,任恶魔摆布而毫无反抗之力,表现与结局都和她的前一个受害者、或者前前一个受害者、前前前一个受害者、前前前前一个受害者…………一模一样,作为被诅咒的无数人里的几十分、或者几百分之一,完全没有什么特别的。
如果把她前面十几号人的经历拍出来,效果应该也和罗斯的故事差不多,这也是我在看完本片后,内心感觉憋闷的另一个理由。身为主角你要死也行,至少死得轰轰烈烈、特别一点嘛,不然我算是看了个寂寞?
好吧,至于这位伤害了小猫咪(我不能原谅这点,小猫咪做错了什么)的恶魔的起源、为什么一定要人“微笑”,本片是完全没有讲清楚。预知后事,请看续集,下一位幸运嘉宾——倒霉的小警察乔乔的奇妙冒险,如果还有续集的话。
开个不恰当的玩笑,或许可能是将传统“诅咒传递”式的恐怖题材赋予疫情背景以及在此局势下人际关系间矛盾性的隐喻,旁观者成为感染者,为了躲避存在传染风险的“危笑”社交,女主最终选择了自我隔离;恶灵的造型设计够惊艳;2022年步入尾声,回望一下,今年还真是恐怖电影的大年。
本来之前看预告的时候觉得这个微笑很瘆人,但自从有人说笑得像张瀚后,导致我频频出戏,完全看成了搞笑片😅😅😅
设定挺好的,最后boss长得有点搞笑,而且所有人都不信女主讲话,只有前男友信,会不会有点太典
一部滥用jump scare、本质上视听语言形式上依旧老调重谈的流水线廉价恐怖片。血淋淋地撕开“微笑”面具在立意上还是有点东西的、我们始终试图把丑陋的伤痛和不堪藏进时间,微笑move on,小心翼翼维系着中产生活的阶级谎言。
今天在土澳看了 剧情一般 没有交代的很清楚 jump scare不错 搭配影厅巨大音效有够吓人 最后的怪穿着女士内裤笑死我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前夫哥最大冤种
惊悚到位 适合朋友们边看边聊边尖叫 我就是这样 然后我开始学着电影里的笑 怎么感觉他们比看电影还害怕呢😂
戴个口罩呗
伪恐怖片爱好者看完后需要看10遍帕丁顿熊安抚我的魂魄
三星半,完成度还是不错的,跟Fall相比稍微逊色一点,可能是因为Fall更短,来不及暴露更多缺陷就结束了,而这片足足俩小时……预告片里的高光惊吓场面用完之后,就是肉眼可见的疲态和拖沓,好在女主trauma的情感逻辑刻画还是很清晰的,警察男二虽然还是不能摆脱恐怖片黄金万能好配角随叫随到的俗套,但那个午夜凶铃式的结局落点在他身上,也不是完全毫无用途的工具人了。另外发现的几个槽点:1. 这是一部歌颂居家隔离的电影,男主非必要拜访,导致自己阳了。2. 片中所有黑人角色几乎都很糟糕,充满了偏见、仇恨和不信任,女主的黑人老公更是直接搞背刺,唯一给予女主情感抚慰和帮助的是一个很好很nice的白人警察。你品,你细品。
在jump scare之间穿插的文戏太过无聊,光女主坐在驾驶座上的戏可能就有十场吧。最后剥皮怪出现的时候,感觉特效组露怯了。最恐怖的还是姐姐掉头那个镜头,不过已经都放在预告片里了......
作为一部跳吓恐怖片,基本算是完成任务。不过也只是完成任务。
不愿再笑
学校电影院看的 美国人reaction太激动了 全场不断尖叫叹气大笑
9/26/2022 学校pre-screening 从来没有看过jump scare这么密集的恐怖片 属于是不讲武德
一个3星的点子写了个2星的剧本拍了个1星的电影。派拉蒙都在拍些什么啊???跟同期的barbarian和pearl比真的差爆了!怎么会有人觉得重复说“you are going to die”很恐怖啊?这跟之前那个特摄片里反复说“what's going on”完全是一个效果哈哈哈哈哈哈。真的太蠢了!
怪物形象和Barbarian有点撞,而且长得好像曼森,现形后就只剩喜感了。全程毫无波动,全场看得哈哈大笑。
试着笑回去会怎么样?
再次证明欧美人拍不好单纯的鬼片。本来是年度最期待的horror,毕竟是和个人比较喜欢的《它在身后》一样拍“日常之诡”的,可惜没有很好地运用好这个元素,吓人的点都放在预告里了,正片除了毫无意义的jump scare以外尿点也不够密集。不得不说,欧美人拍恐怖片能不能改改让鬼说话以及把鬼和怪物弄混淆这两个臭毛病啊?以及,真的没人care受害者的trauma,把戏份多分一点给evil being不好吗?
三星半,大晚上看《危笑》还是过瘾,综合了《午夜凶铃》和《它在身后》的概念,玩的还是jump scare,美学上有copy阿里. 艾斯特,如颠倒镜头和远景人物突出。电影的核心理念是,心理创伤从一个人转嫁到另一个人,完全吞噬他们的灵魂。某种程度上,神秘威胁之物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象征,邪恶的微笑只是这恶性循环的标志。索茜·贝肯的表演挺加分,跟着她的反应一直调动着紧张的情绪。最后的最后,观众充当了目击者。
在新交的好兄弟们面前立了胆大包天的人设,结果被jump scare吓得滋哇乔叫,怪丢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