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感情至真至爱至美,规划为哪一类感情自由心证即可,不必非要理解成两个男主就一定是爱情,但也不必抹杀这种可能。
毕竟你片名撞人家导演的名字(这导演还公开出柜了),故事发生地点撞人家原著故事发生地点,人物形象和镜头画面等等也有部分相似的地方。
当然,导演出面解释了相似的原因,但不管理由如何,既然诸多元素频繁撞一部享誉世界的LGBT题材作品,那么就不要指责观众往LGBT的方向想吧,多些包容,不要一言堂,不要试图扼杀自己不想接受的东西。
一起感受这个美好的夏天和这两个男孩真挚纯美的感情吧。
love is love
有很多人说在强行相似,更新了一张车站离别的对比图,连车厢号都是一样的,这可真是巧克力中的巨无霸巧克力了。😂
看之前还想,海怪的设定为什么纷纷理解为LGBTQ隐喻,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渴望外面世界的成长故事,当年《小美人鱼》怎么没这个待遇? 看完觉得,确实这样理解最恰当。出水即变人的设定把海怪和其他人的区别降到了最小。 甚至很多时候把他们看作LGBTQ群体反而更顺畅。比如他们作为海怪,明明被抓起来就会被杀,为什么还非要回去扶一把朋友?看作出柜了只会被奚落和暴力赶走,但是不会致死,剧情会自然很多…… 这几天在看《姿态》的情况下,我甚至可以脑补出这样一套故事:被发现性取向赶出家门的男孩被变装皇后家族收养,后又因为想融入主流社会,跟偶遇的一个常年混迹江湖的前辈离家出走,两人开始想方设法融入传统白人社区,并在一个女性朋友的帮助下开启了自己的新生活…… 感觉也没什么维和之处。 重点:我只是说海怪这个背景设定很契合LGBTQ+的隐喻,没说两个小男孩之间是爱情。包括代换的这套故事里,也只说了他们是前后辈的关系。 感觉他们之间更像友情,也可以说是兄弟。甚至那段嫉妒的剧情,让我想到《怪诞小镇》中的两位Grankle Stan. 两个人之间确实没什么暧昧…… 其实看完之后更多会想一个问题:这个社会,我并不熟知的所谓大多数人,他们到底更容易接受海怪还是LGBTQ群体。 整部电影最让我感动,也最让我不适的地方,正是镇民们对海怪的接纳。 我第一反应是,把他们看作同志群体,这里反而更自然些。同为人类,总要比海怪,比这些被悬赏被天然判处死刑的生物,更让人容易接受吧? 但是进行这样的角色代换之后,我更难受了。太轻描淡写了,这个接纳的过程太简单了…… 突然就发现,以这种畏畏缩缩的方式去隐喻LGBTQ群体,不仅是胆怯,更是懒惰,也可能是黔驴技穷。 说回电影吧。 我发现我没法去说这部电影讲了什么。 成长嘛?不,两个孩子都没什么变化,他们本来就是自信勇敢的小天使,只是对外部环境是否能够接纳自己存疑。他们也没有做过什么“不接受真实的自己”的事情。毕竟他们本来就没有必要也没有义务,以海怪的姿态出现在人类小镇上。他们躲避的不是自我,而是危险。何况谁又能说,在岸上的另一种姿态就不属于他们自我的一部分呢? 友情嘛?不,他们其实也没有遭遇过真正意义上的友情危机,矛盾的消融和后来高潮处的接纳一样,过分简单,温情到不像皮克斯而像迪士尼,让我想起《疯狂动物城》里朱迪向尼克道歉的片段。 那场争端看似由嫉妒引发,其实只是两人有一个根本的意见分歧,即,人类真的可能接纳海怪吗?而一直自信满满,自以为对人类十分了解的Alberto,恰恰是思维被禁锢的那个。 整部电影唯一完成度较高的主题表达可能正在这里:或许我们应该像纯净的Luca一样,对人类的宽容和博爱有更多一点的信心? 说实话,对于这句话,我只能用问号结尾,而非句号。 而抛去内核,只看这个故事和画面呢? 我觉得很僵硬,或者说正是从两位少年走进人类小镇开始变得僵硬的。没有了自然动人的情感支撑,后半部分就是在走剧情而已。意大利夏日风情沦为高饱和的明丽背景,但是已然失去那种热烈又朴素的气质。别说和cmbyn相比(单纯比较场景与氛围的打造),取景在意大利的电影恐怕大多比这部好,也并没有感到动画的形式为夏日的打造有何益处。 对我来说,除却结尾处,那幻梦愿景式的“异类”接纳场景,给我带来的五味杂陈,前半段两人自制电动车的冒险故事,才是这部电影最后可以称得上动人之处。只有在那里,我才从这部电影中切实感受到了,夏天的气息。
This quote from Luca's mom is one of my favorites from the movie:
Some people, they'll never accept him,” she says. “But some will. And he seems to know how to find the good ones.
I think this is true for victims of all types of discrimination. Racism, sexism and other types of discrimination still exist in many aspects of our lives. Committed bigots will hold on to their positions, no matter how many facts are presented to them. However, if because of those bigots, we choose to only interact with people who look or think like us, we'll miss out many good people, and will have much less fun. I think this is what the "staying in the sea"/"moving to deeper sea" mataphor tries to teach us.
When Alberto chose to disclose his true identity to Giulia, Luca panicked and decided to hide who he truly is. More than that, he drew the line by betraying Alberta, and pretend that he's different. This is such a good depiction of Luca's identity crisis. When being his true self might mean losing some people he valued, he is too scared and had to hide things.
This reminds me of the dilemma that kids from lower-income communities faces. When they move up the social ladder, they are also losing connection with their family and old friends. In those two different worlds, they may have two different characters, the friends from their new circle might see their old self as unsuitable, and their home community might see them as a betrayer.
I also think of people with invisible disabilities. For them, it's often times a hard choice whether to disclose their need for accommodations at work/with friends. If they do, they might face stigma attached to disability; if they don't, they may not be able to realize their full potential and live in constant worry of being found out.
In the end, Luca and Alberto reveal to the entire town that they are sea monsters. Seeing this, Giulia's dad, who had expressed his hate towards sea monsters, took a surprise move and sided with Alberto. If he hadn't known Alberto, his opinion may not be that easily changed. I believe similar things can happen in real life: when their loved ones become victims of discrimination, people could have more emphathy and more motivation to fight against the unfairness. Also, when the society become more tolerant, more people will have the courage to claim their true identities, just like in the movie, we found out that some of the humans are actually sea monsters who didn't want to let others know.
I always like stories of underdogs. Like the story of Nike's founding. And like this one. They remind me that success can happen in most unexpected ways. That's why people who believe too much in perfectionism/ableism/elitism often see outcomes that surprise them.
Just a few more words about friendship.
Like Giulia, I could be just "too much": getting over-excited about things, sometimes in an akward way. So I really appreciate the friendship between Giulia and Luca. It is nice to have friends who understand or even share our "less decent" aspects of characters.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
微博:影探探长
作者:钱老板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是皮克斯的第24部长片。
众所周知,皮克斯最不缺的,最引以为豪的,便是创作团队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这次依旧也不例外。
片子的构架,基于一个神奇的设定——
生活在海里的"海怪",登上陆地后就会化为人形,说话行事与人类无异。
但如果沾到了水,便会立马现出原形。
本片片名所说的主角,卢卡(Luca),就是这样一只小海怪。 他和父母以及奶奶,生活在意大利一个岛镇附近的海域。 作为一个乖孩子,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听妈妈的话,去牧鱼,然后吃饭,睡觉。 长此以往,日复一日,单调枯燥。
他很想上岸,看看那海面之上的世界。 但父母——主要是母亲,却对此事格外反对。 在母亲的描述里,岸上如地狱,因为人类都是些专好杀鱼的穷凶极恶之徒。 虽然心里还是不免想着上岸看看,但囿于母亲的三令五申,也只得作罢。 只是正值年少叛逆时期,心里的火总归是难以熄灭。 有时候海上的渔船会落下一些东西,卢卡还是会跑去悄悄收集起来。
正是在这个时候,卢卡遇见了艾伯托(Alberto)。 也是一只海怪,不过独来独往,热情大方。 在他的怂恿下——也许用"强制性帮忙"来形容更为恰当,卢卡成功上了岸。
对卢卡来说,岸上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 蓝天白云,绿草青山,哪有母亲所说的一点凶险的样子。 很快,卢卡就把母亲的告诫丢在了脑后边,有空便去找艾伯托玩。 两人每天设计各种想象中的摩托车,然后疯狂飙车,冲进海里,玩得不亦乐乎。
此外,两人还拥有了一个共同的梦想—— 拥有一辆伟士牌摩托。 在他们的想象力,只要坐上这款摩托,就能想去哪就去哪。 开着它上九天揽月都行。
只可惜好景不长。 卢卡常常偷偷去岸上的事还是被母亲发现了。 为表惩罚,母亲决定送卢卡去他叔叔所在的深海里呆上一段时间。 说白了就是关禁闭。 为了逃离,卢卡听从了艾伯托的建议,决定与他一起跑到人类的小镇上去。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在那儿,他们认识了茱莉亚。 一个活泼可爱,热爱天文学的小女孩。
两人寄宿在茱莉亚家里, 一边帮忙捕鱼,一边准备和她一起参加镇上的"XX杯"比赛, 因为拿到奖金后,就能买下他们心目中的伟士牌摩托车。 而问题在于,他们必须得时刻隐藏自己的身份。 在这个大家都对海怪非常害怕和厌恶的小镇上......
照例,先说说本片的优点(以下部分涉及剧透)。 最该夸的,当然还是本片营造出来的透心凉,心飞扬的感觉。 画风清爽可爱,色彩搭配明亮。 清澈湛蓝的大海,海边五颜六色的楼房,朋友间无忧无虑玩耍的故事...... 不妨说,这就是一部专属于炎炎夏日的电影。 如果能在大银幕上欣赏这些绝美景色,绝对是今夏一大快事。
其次,皮克斯出品的动画片,基本素质还是强。 该搞笑的部分还是一如既往地搞笑,感人的地方也还是会让人哭得一塌糊涂。 当看到卢卡为了救下艾伯托,奋力冲进雨中,变形金刚般一点点露出原形的时候, 没几个人能忍住不泪崩。
其实早在2011年的时候,导演就拍过一部和本片在画风和主题上非常类似的短片。 短片中,小男孩的父亲和爷爷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处事方式。 他们以各自的规则要求和规训着小男孩,直到小男孩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方式。而本片片名虽然叫《夏日友晴天》,整个故事其实也就是卢卡如何找到自我的过程。 刚上岸时,他所有世界观都是由艾伯托塑造的。 甚至包括梦想。
而去了岛上之后,他通过书本了解到了这个世界比他想象得更为壮阔。 他想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想去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 他诞生了自己的梦想。
其实,如果换了其它别的动画工作室,有这些优点,片子怎么也得8分保底了。 然而这是皮克斯。 人们心中"出产必精品"的动画届白月光。 如果放在这个标准下来看,《夏日友晴天》就算不上多令人满意了。 不说远的,就拿上一部《心灵奇旅》来比,其对于灵魂世界的脑洞刻画让人印象深刻。 而本片的海怪设定虽然也很惊艳,但相比之下就逊色了不少。 且大部分戏份,实际上还是卢卡艾伯托作为人类时发生的事情。
另一方面,本片的故事实在是太过于简单了一点。 其实本片有好几个地方是非常值得深挖的。 比如卢卡背叛艾伯托的黑暗时刻—— 当艾伯托为了证明人们害怕海怪而现出真身时, 卢卡因为害怕自己会被赶回海里,竟然也跟着人们骂了一句,"海怪!"
因为这个黑暗时刻,随后导演引入了"艾伯托自父亲离开后独自生活多年"的背景设定, 让艾伯托这个角色瞬间丰满生动了许多。 包括中间对于茱莉亚的嫉妒,和茱莉亚父亲一起捕鱼的戏份,都有了凭据可依。 在遇见卢卡之前,艾伯托已经自己一个人独自生活了可能几年之久。 卢卡的到来,让他又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然而卢卡却抛弃了他,和他父亲当年一样。
这个背叛是极其黑暗且让人心碎的。因为是燃起来的希望又被掐灭。 然而导演马上就用一场非常简单的道歉戏化解了这个矛盾,并迅速将其转到了比赛上。 紧接着艾伯托便出现在了比赛场中,与卢卡和好如初。
艾伯托的心路历程,被导演省略了。 艾伯托一个人在房间里经过了多少纠结和犹豫? 在看到下雨之后心急如焚,因为担心卢卡现形而最终决定不计前嫌前去送伞的过程。 但导演并没有拍这些。 他的处理,是把焦点放在了卢卡的身上,其余的人则全做工具化处理。 这当然不是不可以。 但,既然心血来潮丰富了艾伯托的角色背景, 那么这样的处理,似乎就显得过于简单,甚至于有些突兀了。
更不用说最后的"突然强行合家欢"式结尾。 当卢卡和艾伯托在最后的比赛中意外露出真身之后, 小镇上的居民们竟然全都马上就接受了。 看到这里时,我当时心里直接就喊了一声:WTF? 电影的基本冲突不就立在他们不能在小镇上露面上吗? 片子中间也一直在渲染这个小镇上人们对于海怪的害怕和深恶痛绝。 结果导演最后来了个强行洗白。 仿佛此前的铺垫全都成了笑话。 作为一部普通的给孩子看的动画片来说,这样处理没问题。 然而还是那句话: 作为皮克斯,这样过于简化的处理绝对有失水准。
最后,关于这部片子,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争论。 很多人认为本片借"海怪"这一设定,隐喻了LGBT人群的处境。 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无稽之谈。 就我个人的观感来说,尽管两个男孩间的感情并不能用爱情来形容。 但我还是更倾向于同意前者的观点。 两处最好的例证。 戏内的—— 片中的最后,有两位一直隐藏在人群中生活的"海怪"也现出了真身。 这是两位老奶奶,而非一男一女。
戏外的—— 有网友发现,在意大利语版本中, 为卢卡配音的演员名叫艾伯托,为艾伯托配音的演员名叫卢卡。 要说这是巧合,那未免也太勉强了点。 而如果是故意为之,那就很难让人不会联想到《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都是发生在夏天的意大利小镇上的故事。
意大利版演职员表 当然,如果你完全没感觉到这点,也完全不影响你欣赏这部动画。 导演本就故意将其处理得非常隐晦和泛化, 你可以理解成LGBT元素,也可以理解成边缘人或者少数群体。 况且片中的核心——"做自己"这一话题,几乎适用于所有人。 这也算是皮克斯动画非常重要的魅力之一了。 小孩们看是一回事,大人们看可能又是另外一回事。
总而言之,这部片子不属于皮克斯的精品之作。 但瑕不掩瑜,美好的画风,温馨的故事,也都非常值得一看,特别是在这炎炎夏日。 当然,如果能在大银幕上看,效果绝对是最好的,也是超值的。 只是,好像希望不是很大了。
文/钱老板
无论是身体的残疾,还是心理生来的胆怯,或者因部分镜头与Call Me by Your Name太相似,而将这部电影被热议为最LGBT的皮克斯作品,Luca一直在提醒我们要善于接纳别人,并勇敢骄傲的做自己。
这个过程很艰难,比如是否敢于展示自己,是否愿意向一个有刻板印象的社群解释,并让他们理解接纳自己等等。不过所有的一切都源自最初的那个——是否接受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豆瓣上不少网友说这是个sad story,但我觉得里面三个性格独立的主人公最终在收获了一个美好夏季的友谊后,并没有因任何一位的不舍而改变既定在心理那个最渴望、最真实的方向,彼此成全对方朝着最忠于内心的方向,这或许更是一种成熟的友谊。
毕竟年纪大了,更明白“一辈子的朋友”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那些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陪你走过一段时间后,各奔东西,之后他们和你一样,在下一个阶段又会有新的朋友。所以朋友本不该是拴住不放的,而应该是留在回忆里的,那不意味着不再联系的市区,反而可以是温存着的美好。
当然,一部电影看完,若不同的人能获得不同的感受,这无疑是一部好作,就这一点来说,似乎皮克斯从来没让人失望。
PS:电影最后打在屏幕上的字幕很打动我:
This film is dedicated to Alberto Surace.
Patricia Ann Buchholz Willrett (1974-2020).
And all the friends who pulled us out of the water
and helped us find our way.
所以无论过去还是将来
Be proud & 共勉。
iWay @ HK
2021.07.02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端木胥】
好像电影中有关儿时的记忆,基本都是从夏天开始的。
《狗脸的岁月》中英格玛在暑假被送到亲戚家寄养,《菊次郎的夏天》中正男在夏天跟着菊次郎去寻找母亲,《月升王国》中山姆和苏西这对小情侣也在夏日展开了逃跑计划。
皮克斯这次也将故事放在了夏天,放在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意大利一个名叫维埃拉的海滨小镇上。
路卡是只小海怪,父母不允许他靠近水面,因为那些对陆地好奇的鱼会被惧怕水怪的人类抓走。
在一次赶鱼的途中,路卡结识了另一只小海怪艾伯托,他带着路卡来到了陆地上,路卡发现他们甩干身体就能变成人的模样,一碰到水又会变回海怪。
绿树、大地、飞鸟、天空、白云、阳光,这些在海中就像是镜子中的事物真真切切得出现在路卡面前,他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惊讶着眼前的一切,但是父母的教诲让他即刻清醒,于是告别了艾伯托后便返回了海底。
但那奇妙的经历让路卡难以忘却,于是像《寻梦环游记》中米格尔瞒着厌恶吉他的全家人偷偷弹吉他唱歌一样,路卡也再次跟着艾伯托偷偷上岸,开始学习走路、奔跑,学习在海底学不到的一切。
在艾伯托的住处,路卡看见了一张意大利伟士牌摩托车的海报,艾伯托告诉他,有了它就能环游世界,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两个小伙伴在陆地上玩的时间越来越长,终于路卡的父母发现了路卡偷偷去过地面,便决定让路卡去深海里跟着亲戚待一个季度,远离海面。
领略过陆上风光的路卡自然不会同意这样的要求,于是在艾伯托的建议下一起来到了人类小镇,在这里他们结识了人类小孩茱莉亚,并同她一起报名参加小镇一年一度的铁人三项赛,冠军获得的奖励足够买一辆全新的伟士牌。
可是迎接他们的不仅有训练的辛苦,还有小镇恶霸的挑衅、路卡父母的阻挠以及小镇居民对于海怪的恐惧和围剿。
《夏日友晴天》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出品的第24部作品,贯彻了皮克斯熟悉的基调,冒险与友情。
很多皮克斯的电影都是从小人物的视角出发, 将一个宏大的主题潜移默化得转变为影片的宗旨,《心灵奇旅》通过爵士钢琴家乔意外的灵魂之旅告诉忙碌的人们享受当下的每一个瞬间;《寻梦环游记》通过小男孩米格尔在墨西哥亡灵节上的奇幻旅程揭示了关于生与死的真正意义;《玩具总动员》通过巴斯光年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玩具告诉观众世界之大,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也许不是件坏事。
而《夏日友晴天》并没有多么宏大的主题,它从小海怪路卡的视角出发,单纯得讲述了这个夏天他遇上艾伯托以及一起在海滨小镇冒险的故事,用产品的话来讲,就是所见即所得。
但好像有一部分人并不这么想,我不知道是这几年LGBT的话题太火了还是咋的,但凡看到两个同性交情深一些就是隐喻LGBT群体?但凡看到意大利小镇、两个男孩、火车站送别就是《Call Me by Your Name》?
这样的话我都不敢直视幼儿园小学小朋友了,凡是天天玩在一块的同性伙伴以后可能都不能为三胎做贡献,就不能允许孩子之间有纯粹的友情存在吗。
韩国高分儿童电影《我们的世界》中刚转学来的韩智雅与因家境贫穷而遭受校园暴力的李善成为好朋友,后来韩智雅在结识另一个女孩宝拉后,与李善之间的友情出现了不可言状的裂痕。
怎么就没人出来喊这是在隐喻LGBT群体,就因为2016年那会LGBT在国内还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吗,真是魔怔了。
影片中艾伯托因为路卡与茱莉亚的日渐亲近而心生嫉妒,这不就是朋友之间很容易出现的敏感心理吗。
试想一个跟你玩得最要好的朋友,突然因为另一个朋友的闯入而让你觉得你们之间的关系疏远了,你能不敏感吗。
并且这个闯入的朋友无关性别,正好整部影片里出现的是茱莉亚,如果是人类男孩,估计更能让那些认为隐喻LGBT群体的观众狂欢。
要说真正有象征的,那就是海怪群体,他们象征着那些不被人们认同,只能在暗处生活的少数群体。
他们被人们以一种超乎寻常,如同看待怪物般的目光凝视着,彷佛他们犯了多么罪恶滔天的错,恨不得人人得而诛之,但其实他们也只是普通人而已,他们也有玩耍的权利,有上学的权利,有在阳光下尽情生活的权利。
这时候你说他们也象征着LGBT群体,那我完全赞同,因为虽然这个群体在全球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但其实在很多国家还是上不了台面,无法被大多数人认同。
但LGBT群体只是少数群体的一个子集,并不是合集。
回到电影上。
影片充满了童真童趣。
路卡就跟小时候的我们一样,喜欢幻想,看见伟士牌的海报就幻想着骑着伟士牌飞跃山川湖海;听见艾伯托说星星月亮都是鳀鱼时,就幻想着和艾伯托一起骑着车飞到天上,穿过化身鳀鱼的星星,触摸成为月亮的大鳀鱼;而当茱莉亚向路卡普及行星银河和其他人类用品的知识后,路卡又开始幻想着开着飞机徜徉在各大行星之间,漫无目的但又无拘无束。
小孩子的想象力容易发散,对事物没有充分的认知也让他们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的思维逻辑,而随着学识、阅历的增长,大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也逐渐有了自己的一套体系,相对于事物认知上的成熟也造成了发散思维的一定缺失,很多事情变得说一不二,而不是像小孩那样,因为不具备“具体”的概念而有着发散的想象。
这是种成长也是种遗憾。
影片最让人诟病的应该就是结尾强行的大团圆结局。
在铁人三项赛的最后阶段,天空下起了雨,艾伯托为了让路卡完成比赛送来雨伞却被雨淋到而暴露海怪真身,路卡为了救艾伯托载着他在雨中逃跑也暴露身份,在被小镇恶霸捕杀的途中却意外成功冲线,成为了冠军,随后镇民们拿着鱼叉将他们围了起来,誓要捕杀海怪。
但是茱莉亚的父亲站出来发言,说认识他们两个,并表示他们赢得了冠军,于是上一秒还鱼叉相向的镇民们,下一秒就一起庆祝他们俩获得了冠军,同时一直混在人类之中的其他海怪也都收起了挡雨的工具现出了真身,其乐融融地与人们一起加入了庆祝的队列。
这么轻易就接受了一直以来害怕的海怪群体?可信度不高,割裂感很强。
影片节奏就像一段清新的纯音乐在快结尾时夹杂着一声噪音,破坏了前面营造的美好意境,也让整段音乐顿时没了生气。
不过虽然本片不能算是皮克斯的精品之作,但不失为一部可看的电影。
伴着意大利的阳光和海风,温馨的故事和画风,足以给炎炎夏日带来一缕清风。
特别是那只抢镜的猫。
电影 | 阅读 | 人生 | 经典
微信号 : duanmuxu_movie
公众号回复电影名称即可获得资源
Call me 姬眼看人 gay or whatever 但是我感到《Frozen》已被本作赶下迪士尼基王宝座,陪你一起骑着 Vespa 看世界什么的并也太深情,更何况全片本身根本就是个出柜故事。都琼瑶式地火车牵手追了还不让人说有情愫,这是得恐同到啥地步,非得上床才能承认吗,到底谁不纯洁。
就真的不行,而且幼稚的价值观让《伴我同行》显得像神一样的存在。当然一大堆人要拍pixar的彩虹屁。
6/10。夏日、海洋、小镇、男孩,集合了那么多青春片的经典元素却显得特别陈旧。像性转版的《狼行者》,却没有Cartoon Saloon独特的画风。唯一大胆的同性隐喻也在插科打诨中越来越淡,还以为是审查下的社会主义兄弟情呢。另外创作之初就将同志归为“异己”就很有问题了。轻松的大团圆结局好似一个笑话,能够那么容易就接纳“怪物”,现实也不会这样了。我还蛮喜欢最后分离的设定的,他帮助他认清了自己,接下来的路要一个人走了。
意大利小镇风光与小绵羊摩托,友情与夏天。勉勉强强吧
水下的鱼叫人们陆怪,水上的人叫他们海怪。可是总有一天你会知道,友情不怪,爱也不怪。
先是墨西哥的Coco,又是意大利的Luca。可以预见皮克斯的下一部动画电影是讲述中国小朋友Xiaoming的故事。
最适合在暑假期间看,很多人都说这部电影是隐喻同性恋,但我看到的,就是三个小伙伴在夏天的一段纯纯友谊,像极了我小时候放暑假,回村里和小伙伴玩耍的时光。(如果非要把同性之间的友情都往同性恋方向带,我觉得,这或许不太合适)
我感动的点很奇怪 经常一起出现 一起吃冰淇淋的两位老奶奶变回了“海怪”
浓浓的意大利风情,鲜艳的色彩也非常夏天~作为皮克斯动画来说,这部确实略显低幼,但还是可以看出少数群体这一内核的~唯一想吐槽的点是最后岛民接纳水怪的转变有些硬~最爱片中两段骑着机车飞上天空的段落,配乐太赞了!!
扯那么多彩虹隐喻,其实不就是个性别反转版《小美人鱼》么。毫无疑问是皮克斯所有作品里故事最简单的一部(猫猫又抢戏),但梦幻般的意大利夏日塑造得实太令人心驰神往了。二刷可以直接换成意大利语吹替版了
要是‘接受’能像动画中一样简单就好了
好可爱好清凉好想去意大利!后半部分的转折和解决其实挺生硬的,但是怎么说呢这片子实在是没法不让人不往同志的方向想,要是把这个故事解释成两个小男朋友的出柜故事的话,其实很容易就抻得清楚了哈哈哈哈。
离开海洋后,我们藏起了鱼鳍鳞片和尾巴。走出孤岛后,我们学会了骑车赛跑和用叉。品尝了青酱意大利面,看见了漫天发光的凤尾鱼,用望远镜与木星一起在水面上漂浮,我们会让心里的缩头龟闭嘴。直到我被水浸湿显出原形,你披着人形指向我大喊海怪。原来没有盔甲可以遮住尾巴,唯有爱可以抹去心里的怪兽。
那个带你走进新世界的无比珍贵的朋友,也只能陪你这一段路
请问哪里看到LGBT的隐喻了?这不就是个单纯的友情与认可的故事么?disney可以不要整日政治正确了好么?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是多么与众不同,请相信,总有人愿意接纳你。
皮克斯画出了意大利小镇的夏日风情,然而脱水即变身这个设定太雷了,再说认同的过程哪有这么简单?(深柜迪士尼请回崆峒山,莫乱蹭LGBT...
这个名字翻得好哇 千万别再改什么少年大冒险 夏日总动员之类的了
仍然有闪耀着电影光芒的moment
果然是挂了迪士尼出品的皮克斯电影,但这部意大利夏日风的电影实在太美了,美到随时会让人丧失理智。这种简简单单的低幼故事也挺好的,骨子里的内核可以理解成探索性取向暗恋直男的LGBT故事,最后还是迪士尼一贯的价值观输出,让孩子们勇敢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