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10年度最佳华语电影
2010年度最佳华语电影就是它了 没准还是今年最佳电影
之前看志明与春娇很失望,最讨厌这种话痨小比情调了 结果维多利亚一号证明彭浩翔还是拍这种畸零电影外壳的现实主义批判电影给力
1。小切口见证世事荒唐,逼迁,买楼,金融危机,看似突如其来的一切都让小市民不知所措,用血腥与泄愤和黑色幽默来舒缓,构成观影愉悦感来源之一。
2。杀无关之人是要义,构成观影愉悦感来源之二。片中死了那么多人没有一个是和影片楼市主题直接相关的,相反某种意义上直接损害女主的人,小周还是什么曾太都活活好好的。女主杀人目的大约在于通过发生凶案促使所买楼盘降价,这种思维好可怕哟。孕妇也被导演设置成受害人,结尾女主逍遥法外,都给影片加了分。
3。人皆可以为尧舜亦可以为禽兽,普通弱女子连杀11人的过程,而且是现实主义式的杀戮过程,构成观影愉悦感来源之三。杀第一个保安时还算专业,但面对保安的挣扎无动于衷让人以为是冷静不过我看其实是不知道干什么吧 因为随后的杀戮可以用越来越不干脆不职业来形容。有好几次都差点死掉,腿上扎了一刀,脸上有了疤痕。距离稳
准狠差距太多了,也因而造成了很多看似随意的受害人死前痛苦不已的杀戮桥段,和某种现实制造出的滑稽感,这正是彭浩翔风格特点和擅长之处。嘴上插床板,鼻孔冒烟等等。。。
既不落入一般slasher杀而杀满眼只见血的俗套又没有让人有杀人符号化或搞笑化的感觉。一切就这么发生,无力又有力。就凭这个此片列入华语史上最优秀恐怖片之榜单毫无问题。
不足就是女主过去记忆和现在杀戮的不断切换做的还不够好,以前的那些回忆可以更加戏剧化与冲突化
2 ) 维多利亚壹号 <III>级版 原版未删镜头预告
3 ) 真的到了那一天,谁的人生会是三级片?——《维多利亚一号》纯恶心之后的思考
很偶然的机会,UC发试映票张,某君很有爱地领到两张,就很期待得去了。
尽管前一天看过了已经很重口味的宣传片,到影院的时候还是被第一个被杀的保安窒息后紫色的面孔和挣扎的躯体给吓到了。紧接着全场被杀者共计11人,各种死法,特技做得相当专业,血腥的效果几乎可以令人当场呕吐。(我真的差一点呕了。)
影片描述的还是一个有深度的问题,影评人甚至还为止扣上了八零后症候的帽子。
关于买楼,在香港,买一座维港海景房。
刚刚大学毕业收入不高的女白领,为了一个童年对家的期许情结,勉力去买一座月供万八的海景楼盘——维多利亚一号,8B。
她为此付出太多,以至于到最后,放不下已经透支的梦想,间接杀父,附上了房子的首期。
最后,业主突然涨价,返回,推约,她。。。。。。众望所归地崩溃了。
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惯犯(这点是整部片子最bug的地方),她杀了8B当下住的主人,然后就是完美的三级片理论:有人无意间看到这个不速客,杀手本能地结束了这群正在玩香艳四P的男男女女。
翌日《壹周刊》登报,维多利亚一号11尸12命(其中有叶璇演的孕妇),瞬成凶宅。
电话这头和买房经纪人压价的女主角,嘴角的伤疤上翘,淡定得令人触目。。。
然后就结束了,收梢干净的可怕,不亏三级,除了血腥和色情绝少掺杂其他。
演后有座谈,女主何超仪出现,中大新闻系某教授出现。
于是大家的注意力完全被拉出了那些血腥到“唯美”的屠杀场面,
开始讨论属于八零后的楼盘人生。
为一套房,可以放弃30年的自由去还贷,
可悲哀得是,房价永远比人工涨得快。
那些曾经拆掉的房子里的眼睛,
看着这片只属于富人的海景,
连愤怒的资本都攒不起。
女主说:“我不在乎什么定金的啊,我只是想买楼啊..”
但是整个香港的空楼盘都在等着自抬身价,谁肯踢开红利给这些蚁民们一个蔽所?
这是个疯狂的城市,
要生存,
唯有比它还疯狂。
我无法想象,
当我们也面临这一天,
会不会,我们的生活,也变成三级片?
4 ) 别让生活比电影还恶心
又是彭浩翔一部作品,之前对于彭浩翔的印象是丫特能把荒诞的剧本拍的有血有肉有感情 ,比现在好多新闻真实。今天从另一位影评人的稿子中学了一个新名词用来形容彭导的作品, 叫做类型错位 。我比较同意这个说法不过有些补充,其实他的电影错位的不只有类型 ,还有许多的台词、桥段 、包袱 ,在《AV》中的演讲错位了 i have a dream , 在《买凶拍人》中错位了古惑仔中的弟兄 ,在这两部影片中都错位了普通的年轻人和只有男优才能享用的极品女优的爱情故事 ...... 电影中的点点滴滴展示着彭浩翔电影独特的魅力 ,或许在生活中的他也是爱联想、爱错位的人吧 ~
其实他的作品有这些特性就足够了 ,就像宁浩的电影,单是能跟着剧情就已经让人大呼过瘾了,又何必升华个思想感情。可彭导牛逼的是丫的电影在看完荒诞的剧情之后能给人另一翻嚼头,《AV》中关于年轻人的梦想 ,《买凶》中关于寻找自己 ,想法慢慢渗透在剧情中, 让观众自己去品味 ~
看维多利亚一号前,我是抱着看彭浩翔类型片的心态,可以说是完全的准备不足,唉,白瞎了我老妈做的哨子面了 。我万万没想到彭导在这部电影里放弃了自己擅长的讲黑色幽默的故事,而是大玩CULT。唯一没变的可能就是他电影中的香艳情节 ,4P、大尺度的床戏、身材超好的女演员还有那句让人全身发酥的“你好多啊~~~
CULT场面更是无所不用其极,杀孕妇、刨大肠 、踩眼球、爆头 ....... 这些直接把这部电影贴上了三级的标签,也永远的告别了大陆的影院......
其实这也就是我为什么喜欢这个导演 ,他完全能拍个《菊花之恋》,然后贴上史上最纯的BL,雇点五毛再和豆娘合作刷刷分,然后赚个盆满钵满 。可是他不,他的心中总是有各种古怪的想法,他不会去照顾影迷到底是喜欢3P还是5P,因为他喜欢4P所以就拍4P。他拍的电影不是用来讨好影迷、讨好钱, 而是讨好自己心中关于电影的梦想。所以,这么恶心的CULT片,于他看来也是可爱并开心的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大众失去了价值观,失去了能让我们真正快乐的东西,人们不知道用什么标准去衡量该做与不该做,在这种迷茫的状态下,我们开始用得失、成败、用金钱作为我们做事的标准。就像电影中的女主角,歇斯底里的她早已忘记了为什么要一套海景房,其实是为了爷爷的一个梦想,可是为了这个早已遗忘初衷的梦想,她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 ......
用彭导的话说,这是一个疯狂的城市,要生存下去,只有比他更疯狂。可是我想说的是,在我们疯狂前进的路途上,有时停下脚步,思考下最初的梦想,思考下为什么我们需要那么大的房子,那么多的钱 ? 或许我们会快乐许多 ~
千万别让我们的生活比这部电影更恶心!
5 ) 别具一格的港式抗暴影像
彭浩翔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香港电影处于崩盘阶段涌现出来的一位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导演,恶搞是彭浩翔最鲜明的个人标签。我绝非彭浩翔粉丝,他的一系列恶搞作品在我看来水平不一。自我指涉强烈的《买凶拍人》算是成功的黑色幽默;恶搞黑帮片的《大丈夫》则显得刻意为之,效仿周星驰的痕迹很浓,不够自然洒脱;《青春梦工场》有创意,但影像层面不太够格。香港本土市场大获成功的《低俗喜剧》,则有些意气之争,以至于有贩卖低俗的民粹嫌疑,很不高明。影片的意识形态指涉过于直露,这也影响到整体的美学表达,整部电影看上去就像是段子合集。在香港和大陆都很受欢迎的《志明春娇》系列则是让我相当厌烦的彭浩翔电影,这套系列非常像贾德·阿帕图(Judd Apatow)的那些爱情喜剧片,两位都会男女主角表明上放荡不羁,张口闭口都是荤口粗口,但事关家庭、爱情大事,则极度保守,患得患失,唯唯诺诺。对于爱情神话,二人其实深信不疑,但轻易不敢放手一搏。彭浩翔真正让我觉得别具一格的作品是《人间·小团圆》与《维多利亚一号》。前者里的彭浩翔一反常态,对于家庭结构作了非常深沉的思索,同时嵌入了有涉香港历史的思考,也颇具启迪。但公映之时,因为杜汶泽的原因,遭遇如潮恶评,时光网只有4.6分,豆瓣也才5.4分。我认为《人间·小团圆》与《摆渡人》是新世纪以来遭受最严重不公平待遇的两部华语片。《维多利亚一号》外界评论虽然不至于像《人间·小团圆》那般惨烈,但豆瓣7.2分的成绩只能算一般偏上了,有不少观众忌惮于影片中令人瞠目结舌的虐杀场面,但这一次彭浩翔是有的放矢,绝非消费暴力。
《维多利亚一号》的主题不禁会令我们想到最近十多年韩国电影界非常流行的抗暴题材电影。个体受制于威权政权的压制,忍无可忍之下进行绝地大反击是韩式抗暴电影大的叙事脉弱,个体无限的悲情、超强度的受虐心理是这类电影最鲜明的特色。《维多利亚一号》主题直指香港最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座全球房价最难负担城市对于平民百姓的个体生活造成的难以估量的摧毁性重压。影片中何超仪扮演的女主角邓丽嫦被房价一步步逼至疯狂后,终于展开了令人匪夷所思又极端疯狂的报复方式──让心念念要购买却无力购买的房子变成降价出售的凶宅。这种报复方式,疯狂之余却充满了黑色幽默感。而影片妙就妙在,不仅仅是空有这个黑色主题,而是充满了巧妙的叙事表达机制。这不是一部空有发泄情绪的抗暴电影。
彭浩翔的思路迥异于拍摄韩式抗暴题材的导演之处是,他没有把重心放在放大个体的痛苦与悲情,政府与社会的无情与不公不义,以此去激化、煽动影院观众的情绪。彭浩翔是用巧妙的叙事结构去放大这种不公不义的荒谬性,只有最难以理解的荒谬才能激发最长久的反思。影片的叙事结构并非传统的线性结构,而是在线性的大屠杀叙事过程中不断的插入闪回。闪回是目的是补足人物的前世今生,由闪回再腾挪到当下的屠杀,构成了叙事的张力──女主角是否能完成屠杀。最巧妙的一点是,一直到影片的收尾部分,彭浩翔才揭示女主角真正的杀人动机。这种安排一方面是打破按部就班的传统叙事机制,试想如果一开始就揭橥,叙事悬念方面的强度必然削弱不少,另一方面直至结尾才道破的屠杀原因,其不可思议性也值得其最终才揭晓。如果是无足轻重或者并不令人讶异的屠杀原因,放置最后揭晓就没有这效果。而屠杀原因的不可思议性与房价压力的荒谬性之间亦构成了最好的配对联结。而对插入闪回段落的时机选择,影片的处理方式也非常用心。如果是插入段落比较长的时段,便是在一场惊心动魄的杀戮之后插入。虐杀的强度与回忆的戏剧性强度成正比。譬如警察最终的介入也就是杀戮戏的收尾高潮,其插入的是戏剧性极强的关于压垮女主心理承受极限的最后一根稻草的回忆──女主眼看杀父获得了200万的赔偿金可以付得起买楼的首付,结果楼主却又要提价。影片的最终收官部分也不像韩国抗暴题材电影那般不成功便成仁式的悲情色彩,女主虽然如愿以偿买楼成功,却未曾想到买的床放不进海景房,而金融市场亦是瞬息万变,房市又突然萎靡了。换句话,这不是一个满足宣泄欲望的结尾,而是一个充满了反讽思索的开放性结尾。
作为一部超尺度的大屠杀电影,影片的暴力场面当然亦值得讨论。影片中每一位死者的死法都不尽相同。开场建制部分即是暴力大戏,女主角进入大楼,用扎带套紧保安脖子。整个勒紧的过程被放大表现,保安忍无可忍试图割喉以切断扎带,结果却是饮鸩止渴,自残而死。这场戏放在开场部分,既预示了大屠杀的开始与整个过程的惨烈,同时也充满了象征意涵。脖子被扎带紧紧勒住的场面,相当程度可以理解成香港的平民个体被难以承受的超高房价的钳制。无力防抗,亦无从防抗,反抗的结果便犹如饮鸩止渴。也只有女主这般匪夷所思的反抗方式幸许获得一线生机。之后各位死者的死亡方式有锥子插破眼球、塑料袋薄膜窒息、脖子撞断、开肠破肚、钢瓶插脖、头撞马桶、斩断阳具、木板插口、子弹爆头、割喉。从感官接受度来看,这些设计并非简单的宣泄暴力,满足特定重口味观众的恶趣味,而是灵活多变的叙事技巧的一部分。花样百出的死亡方式慢慢地将叙事推往高潮,而这高潮所代表的悬念也是别出心裁──为何要这么干?!除此之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女主角的屠杀/反抗工具,是身为建筑工人的父亲留给她的身后遗产:一堆建筑工具。反抗来自最底层,如此暴虐,如此不可思议。
最最不能遗忘的当然还有本片强烈的性别意识。一位男性导演居然会拍出如此意识的女性反抗主题的作品,实在有点意外(何超仪参与了本片的投资,不知道对剧本的走向有没有产生实质性影响)。《维多利亚一号》中的女主角反抗意识如此强烈,屠杀如此果断,除了房价之外,还与女性的惨烈处境有关。影片中所有的女性角色都处于被物化的状态。女主对于陈奕迅扮演的情人来说,只存在性方面的剥削利用价值。女主的父亲重男轻女,过于偏向弟弟。女主的某位女同事,之所以能掌控其男友,不过是因为“夜晚服侍的好”。叶璇扮演的女性角色,丈夫整夜不归,不是去与小三乱搞,就是去大陆招妓。两位大陆女性角色,互相舌吻后,成功挑动起了两位港男的性欲。影片中陈奕迅扮演的角色还引用了韩国客户嘲笑韩国女人的段子,更强化了女性的弱势地位。统而言之,在本片中,女性只有依附于男性、被男性完全宰制才有生存的空间。所以,女主疯狂砍杀的过程中,斩断某男的阳具是丝毫没有迟疑的。阳具的出现其实是最反色情电影的标志之一,因为这代表了对色情片通常的男性观看机制的强大破坏。大岛渚《感官世界》中大特写阳具镜头之所以令人难忘,便是其强烈的性别政治意涵:这不是一部满足(异性恋)男性观众需求的色情电影。影片中某位大陆女性角色,死亡过程是被木板插喉而死,惨烈之极。这种设计其实可以视为某种反向的报复。这位大陆女性角色之前3P的主角,是激烈的为男性服务的对象,最后因为深度插入的行为受死,不啻为另一种荒诞。
《维多利亚一号》亦是彭浩翔影像语言最为精细的一部。影片中有很多精彩的影像构思。影片中偶尔会出现双重甚至三重的人物镜像,这是人物身份的分裂或转变的象征。屠杀的过程中亦会出现俯拍的取景角度,有着强烈的审判意味。
以上这张构图相当精彩。这是实景拍摄的图,但看上去犹如微缩模型玩具,汽车行驶在犹如密闭森林的高楼环境中,有超现实主义的意味。而微缩模型的幻觉联想,仿佛又是女主童年回忆的闪烁,毕竟买维多利亚一号的楼宇是她的童年情意结。车的行驶又有未来意味暗示。记忆、现实、未来仿佛连为一体,指向的却是不曾变化的恶劣生存处境。这是彭浩翔为观众勾画的香港镜像。
《维多利亚一号》是彭浩翔式对香港现实的最系列的批判,社会最汹涌澎湃的暴力现象背后必然有着最荒诞无情的本质。暴力影像的批判功能在此终于得到了最合法的释放。
6 ) 枷锁
大方面的东西有人说得比我好,只写一些自己看到和感觉到的。
影片最后电视播报金融危机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房市贬值,阿嫦努力得到的福利(杀人使房子无人敢买之后再压价)片刻间化为乌有;另一个就是,供房贷款的问题,她这么辛苦的买凶杀人无非是为了供房, 为房子除了工作还有两份兼职,金融危机再度波及╮( ̄▽ ̄")╭ 难保公司裁员供房贷款供不上最后还是一场空。
她以为终于胜利了,却还是输给了香港,或者说她从没接触过的金钱世界。那是她无法改变的根本。
影片中死去的11个人,看起来活着光鲜有滋有味,实际上还是因为生活节奏过快/压力过大而选择不正当的方式排解心情(小老婆、嗑药、群P),就算再快乐的时候,也能看到他们不经意间皱起的眉头与苦笑——有人说这是当代香港人的标志。现代人都有病。最让人扼腕的就是那第四条命——还未出生的宝宝,就算人间肮脏,他也有到这趟一趟浑水的权利。另一个阶层,为了生活而死于生活,例如去世的人阿嫦父母(虽然爸爸是她害死的但起因是二十年的工地工作使他换上了肺病怕没钱做手术而没告诉女儿,偏偏女儿还为他买了保险。阿嫦不能不救父亲,可是代价却是自己辛苦攒下的dreamhouse首付。父亲不擅于表达对女儿的爱,而阿嫦一直认为父亲更爱弟弟,不关心自己甚至唾弃自己对他的照顾。这才引起阿嫦的愤怒)还有作为阿嫦构筑起"要有一间从窗户就能看到海的大房子(这样外公就不用每天早期去海边坐着看海了)"启发者的退休老船员外公。
生活是为了生命,但生活却也变成生命的枷锁
香港电影历来有个习惯,就算是爱情片也不乏侧面烘托香港的快节奏。基本上每部港产片都能看到阿嫦旧家那样的唐楼,那才是最早的香港的骨架,也是最早香港人的根。阿嫦作为新一代香港人,带着赌气一样的情绪而非只是梦想意欲离开旧环境,获得自己的空间,也是从挨打之后被父亲劝慰的话"爸爸没出息,你好好读书,长大之后就能有自己的房间了"开始。人一旦用生命牵系起一个念头,本身就已经成为这个念头的奴隶。影片最后一幕阿嫦的表情的转变,还有一个侧面意义代表,挣脱掉的枷锁重新戴上,是一天的奴隶永远都获得不了自由。
导演这次不射精改射血。。
文戏做的太简单,片子结束的时候我都没意识到是完了,杀人场面还可以,但是因文戏的薄弱,只有话题性,几个傻逼朋友一起看片时大呼小叫一下还是可以的。
彭胖子的电影总显得有些特立独行,这次是大玩cult。虽讲着香港楼市的故事,但实则故事和主题没多大关系。影片涵盖色情、血腥、暴力、恶心,各人死法也是千奇百怪,只可惜硬伤不少,节奏控制上也没有给人带来多大的冲击力。另外我想如果何超仪没出资的话,应该也没几个人会找她来当女主角吧★★★☆
ok wor。
一般水准的cult 片,可是放在华语圈里就很难得。
真人版Happy Tree Friends
彭浩翔你要做香港3级片小王子么。。。
eason又演口交狂
女主角为着一个难以企及的愿望的实现终于不择手段,那么卑微那么不顾一切乃至于忘记了愿望的初衷。一度她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东西于是也有了生活与爱的信心。可是在电影的最后她还是要面对梦想破灭的未来。这是电影,也是生活。
叫你住好楼,叫你扰民。结尾依然来个了彭氏的小转折。很少见这种血腥疯狂的港式CULT了。唯一可惜的是只有血腥奇观,故事上还是剧力不够,否则,这片应该会非常牛逼吧。
看片过程中很想吃火爆腰花、香辣肥肠、炒肝儿、爆肚。
高度讚揚,拍出了亞洲地區罕有的血淋淋的畫面!
彭导用平行剪辑连接起了同一个主角的两条故事线,两者之间唯一的因果联系却因为过于直白而变得透明,导致全片就像由两个风格迥异的电影杂糅而成,同时叙事节奏也失调。彭导大概是想压抑的现实和疯狂的杀戮交替上演营造发泄似的快感,但效果却不如积累压抑最后爆发来的过瘾。
一部定义了血腥房价的电影
以邪典片包装的社会问题片,可形式大大超越了内容。意在指出如要生存在这个疯狂的楼市,你就必须变得更加疯狂。富人有房无家,穷人有家无房,楼市的飙升是种无形的杀戮,嫦则是有形的杀戮。结尾放在男友车顶的杯子便是“over”向“混蛋”的转换,也正式宣告了其扭曲的成年与纯真的童年正式告别!
不复杂但颇为血腥的故事,题材切入点够醒目,触及到了社会深度。偏重血腥镜头,弱于挖掘角色人性的无奈感和社会悲剧根源,感官上太容易沉浸于B级血浆的官能感了。化装和道具好评。7.5
用这个方式去衬这个题材本就不合适,更何况胖子还不知道失控和歇斯底里的区别。
结尾太仓促
認左佢啦,你根本係度玩血腥色情,關於樓價的主題是其次。因為電影著墨描述的血腥色情與主題關係薄弱。也沒有成功develop主角從一個貧苦小市民變成殺人狂的過程。比較喜歡主角兒時住唐樓看對面人家被逼遷的一部分,起碼訊息清晰。說到底,香港有人肯拍這個主題還是抵讚的。
杀人不过是种形式,所谓的三级也是,不过是用了B级片的手法讲述香港楼市赤果果的现实。其实我想肯定有香港人看了觉得很过瘾,这天杀的楼价,就是恨不得拿把刀砍下去。另外,传说中的Eason就露了三次脸,一次摸胸,一次KJ,一次被甩,彻底自毁形象。杀人镜头都很惊悚,尤其是那个一地大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