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外有一幢古老的别墅,传说很久之前,一位科学家在屋里残忍杀害了她的妻女,从此他陷入疯狂,变成了一个以吃人肉为生的恐怖僵尸…
关于这个传说是否为真,百年来没有人亲自验证。一位致力于疯狂科学家身世研究的男子因工作的缘故,带着儿子鲍勃和妻子搬到了这栋别墅。
都说小孩的眼睛容易看见鬼魂,果然在搬入当天,鲍勃就看见一个来历不明的小女孩,她警告鲍勃千万不要去那栋别墅!
小女孩是谁?鲍勃一家又会在鬼屋里经历怎样的恐怖故事?
《守墓屋》(The House By The Cementary),由卢西奥·弗尔兹执导,Catriona MacColl、阿尼娅·皮艾洛丽等主演的意大利恐怖片,1981年上映。
资源已发公主号 怀旧怪奇电影
该片讲述露西一家搬到了郊外墓地旁废弃已久的别墅,但他们的儿子鲍勃却对这个鬼屋惊恐万分,紧接着鬼屋里就有人神秘失踪,露西一家能否逃出厄运?
本片紧跟1980年的经典鬼屋题材恐怖片《闪灵》,意大利著名恐怖片导演卢西奥·弗尔兹将他擅长的丧尸题材,完美结合鬼屋元素,打造了这部血肉模糊的灵异恐怖佳作!
片中小孩作为可以跟鬼魂交流的媒介,增强了剧情的悬疑色彩,以及鬼屋的恐怖气氛;开头血腥砍杀奠定了本片的基调,后续也有多段发生在地下室的血腥砍杀;丧尸的造型符合导演一贯的重口味风格,丧尸的肚子里流出的不是血,竟然是蛆虫!
结尾的地下室砍杀和逃生特别紧张精彩,在小孩将要被丧尸追杀之际,竟然得到女孩鬼魂的帮助,现实世界与鬼魂世界竟然交叉,好一个神反转!
Lucio Fulci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与80年代初所拍摄的电影作品以其独一无二的风格与独树一帜的叙事方式而被人们所熟知。本片《The House By The Cemetery》与《The City Of The Living Dead》、《The Beyond》一并称为“Zombie Trilogy”(僵尸三部曲)。故事大致是说Norman博士为了完成一项研究工作,带着他的夫人Lucy与儿子Bob搬家到New Whitby(波士顿附近)的一座房子里。研究的内容是关于19世纪末期一位叫Dr. Freudstein的科学家,据说当时就住在他们搬进的房子里。但自从一家人安顿好后,凶杀案就在房子里不断发生。最后他们发现,杀人的就是Dr. Freudstein,这个活了百年的邪恶科学家把自己变成需要不断地吃人以维持生命僵尸。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儿子Bob终于逃出生天(Norman博士与妈妈Lucy除外)。
意大利伟大的恐怖电影大师Mario Bava曾经说过,一部优秀的恐怖电影需要的是一位优秀的女主角、一所阴森的屋子与一点灯光。Fulci想必是领会了大师真言的精髓,作为一部带有Giallo风格的僵尸片,本片的开场具备了所有上述三大因素。Daniela Doria所扮演的少女在一幢阴森的屋子里寻找男友Steve,废旧多年处处散发出破败气息的房间,泛绿的灯光,少女紧张的表情,镜头透过楼梯上密布的蜘蛛网慢慢移向屋内……这里顺带提一下,Daniela Doria是一位导演比较喜欢“杀死”的女演员,在好几部Fulci的电影中,她均担当了为片子Gore风格添砖加瓦的重要角色。除了本片之外,她还在《The City Of The Living Dead》中中邪后吐肠子与内脏,在《The Black Cat》中与男友在小密室里被杀。
虽然本片的风格为带有悬疑味道的僵尸电影,但片中许多桥段我们还是在导演的其他作品中见过。说实话,看多了就觉得意大利Giallo电影也和好莱坞大片一样,具有一定的叙事模式:一个不知道长相的凶手将匕首扎进少女的嘴里,然后将尸体拖进了一个黑暗的房间。片头的这场凶杀戏基本决定了本片的风格、叙事方式与情节,从此往后大约1个小时,发生的就是在案发的屋内不断地重复发生类似的凶杀案。
往后的情节大致如下:一位房产经纪人进入房子寻找屋主;女主角在房子里听到奇怪的声音后开始探索房子里的其他未知房间;小保姆在房子里寻找主角的儿子Bob;小保姆被杀,Bob开始寻找小保姆等等。据说欧美电影评论界一直批评Fulci的电影就像麦当劳的汉堡包一样—“好吃但是没什么营养”。个人认为这个评论很中肯,本片在人物塑造、叙事构造上均没下多少功夫,但融合了哥特风格、气氛营造和血腥画面。并在传统Giallo风格的基础上添加了超自然元素。本片也许不是将这两者结合的最好的,大多数人认为最好的是Argento的《Suspiria》(阴风阵阵)。但是绝大多数意大利Giallo风格电影是将这两者完全分开的,要么是神怪片,要么是Giallo凶杀悬疑片,很少有综合两者的。
在主角一家人搬家之前,导演以小男孩Bob与一位小女孩鬼魂之间的超自然对话向我们揭示了关于这个家庭过去发生的某种不幸事件。小女孩站在在一座房子的窗口,脸色惨白,表情怪异(像是受到了惊吓),不断警告小男孩不要去城里的房子。导演通过表现房屋镜头的拉近与放大处理方式使剧情在现在—过去—现在之间不断切换。稍后观众慢慢知道,这个鬼魂一样的小女孩是恶魔科学家Dr. Freudstein的女儿。
意大利恐怖片的一大标志就是在基本情节上添加固定的模式化分情节。这些固定模式分情节基本上为表现血腥、死亡、痛苦、暴力等元素的情节,一般导演为了让片子更加吸引人会在这些情节上下很多功夫。如Argento的Giallo风格电影总是在凶手杀害被害者所用的手段上下功夫,观众在看完一位受害者被杀后会期待下一个是被什么桥段杀死。但是这些情节基本上都游离于主情节,或在主要情节与次要情节之间徘徊。但是在本片中这些所谓的固定模式分情节并没有多少,反倒是绝大多数情节都紧紧扣住故事主线。主人公Norman博士在图书馆的资料里发现Peterson教授的关于研究Dr. Freudstein的报告录音磁带,磁带开始播放后,随着教授的声音,镜头开始在房间里、台阶上不断移动,然后镜头转出房子开始进入它旁边的墓地。当磁带中教授说到“我们闻到血的味道…”的时候,镜头中的墓碑边缘开始不断渗出血迹,最后血液浸没了整个墓碑。而后教授说到“脑子里整天听到某种声音”时,镜头又闪回般地切换到到处散布尸体碎块的墓室,并在尸体碎块之间移动。当磁带中的教授叫喊“别,别杀小孩!”时,镜头从远处慢慢进入了一个被开膛破肚的尸体肚子上被开膛的切口中,眼前都是发出深红颜色的内脏。整个情节一气呵成,没有一点拖泥带水。要说拍“血块”电影,还得找Lucio Fulci这样重口味的大师啊!
通过Peterson教授的磁带,故事的主线基本清晰。原来住在这幢房子里的Peterson教授从事研究Dr. Freudstein的工作,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教授逐渐被屋子里不断出现的某种声音所困扰,导致神志错乱。根据磁带中的叙述,可以推出教授有可能被Freudstein的鬼魂附身,进而杀害了自己的妻儿;也有可能是教授亲眼目睹了Freudstein杀害了妻儿。在欧美恐怖片论坛上还有一种解读是说在目睹了Freudstein杀害了他们的孩子后,教授夫妇自杀。个人觉得这种可能性比较小,不过片中对此也未再进一步有所交代。关于Dr. Freudstein到底从事什么方面的研究,如何使自己长生不老,片中亦未再做交代,只是提了一句他必须靠吃人来使自己不死。
在Fulci的僵尸三部曲中经常会出现地下室、地下墓穴、墓地、地下洞穴等“地表之下”的场面。据说在心理学上地表以上代表有意识、理智、理性,而地下则代表无意识。这也便于我们理解为什么Fulci在《The Beyond》中将医院与其地下室作为地狱与旅馆地下室之间的连接点。下面摘录一段Fulci在接受关于《The Beyond》与《The House By The Cemetery》采访时的讲话:“…我拍摄的目的就是希望拍摄一部纯粹的电影…没有逻辑…只有成功的画面。举个例子,《The Beyond》的最后一幕Sea Of Darkness(黑暗之海),就是一个纯粹的世界,一个静止的,从任何方向上望去都是一样的世界。”导演几部比较出名的片子我看过好几遍(其中一个原因是原版一区Anchor Bay个鸟公司出DVD不做字幕,看一遍根本不知道在说什么),看的遍数多了就觉得慢慢开始理解导演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了,不过还是没有完全参透。
片子结尾高潮戏是一家三口被困在一个地下室里,与大反派僵尸Dr. Freudstein正面相遇,而唯一的出路被Freudstein的墓碑挡住。Norman博士为了救妻儿,脖子被僵尸徒手撕烂,下面的场面不用介绍了吧。一定是伤口的正面特写和血流如注啊!随后妈妈Lucy与儿子Bob逃到通向墓碑的楼梯上,拼命扒开墓碑的缝隙,但当墓碑的缝隙稍微大一点时,妈妈Lucy也被僵尸Freudstein捉走并杀害。小Bob使出吃奶的力气试图钻出墓碑上的缝隙,身体的一半已经出去但是下面被卡住的时候,僵尸Freudstein抓住了他的纤细的小腿并准备将他拉回墓室。正在这紧急的关头,突然在墓碑外面出现一只手,帮助小Bob脱离了险境。随后小主人公发现救他的人是故事前面一直与他“通灵”对话的灵魂小女孩和她的母亲,即僵尸Freudstein的夫人与女儿(两人均已死亡)。在此,本片与《The Beyond》一样,主人公以一种无意识的方式进入了一个超越现实的世界。在《The Beyond》这部被认为是导演最好的作品中(我也这么认为),主人公David Warbeck与Catriona MacColl从通往医院地下室的楼梯下去,却来到了旅馆的地下室。而当他们试图穿越旅馆地下室时,发现来到了一个虚无的世界,即“the beyond”。
几乎在每一部成功或不成功的意大利恐怖片身上都能找到对一些经典电影的有意或者无意的借鉴与模仿。如本片就是借鉴了好莱坞的《The Amityville Horror》(鬼哭神嚎、1979年)与《The Shining》(闪灵,1980年)两部经典电影。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在一段采访导演的文章中看到的。不过自己想想觉得很有道理。片中不断发生凶杀案的房子与《The Amityville Horror》片中的鬼屋确实有太多相像的地方,不是说房子的外形,而是在屋内的人经常会听到某种声音。在《The Shining》中,杰克尼科尔森被旅店内的邪灵所迷惑并占据了心智,拿起斧子杀向自己的妻儿的情节,正好与本片中Peterson教授的磁带中那段“别杀孩子”的录音相对应。更有甚者,本片中扮演小主人公Bob的小男孩样子很像《The Shining》中的那个小男孩。在The Shining的结尾,杰克尼科尔森冻死的尸体坐在旅店前面的迷宫园林里,然后镜头慢慢由远及近进入旅店并在旅店内部移动,最后停留在旅店酒吧内墙上的某张照片上。本片最后结尾处的处理方式与其几乎一致。
据说导演Lucio Fulci是一个极其不修边幅的人,在拍摄时他有时火气很大,有时又非常谦和。经常在拍戏的时候由于太过入神,手上的烟灰飞的身上到处都是,衣服上有很多烟头烫出来的洞。还有就是身体很不好。这也是《Zombie 3》在拍摄到一半时不得不临时换导演的原因之一。即使是在他艺术生涯的黄金年代,即使是《Zombie 2》被影迷们津津乐道的时候,他的大多数作品从未得到过评论界的认可与褒奖。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欣赏他的作品,如果意大利只有Dario Argento而没有Lucio Fulci,是不完美的。
就因为男女主长得比较好看我又没有快进地看了一个Fulci不晓得说啥好的血浆片 - - 总算结局不落俗套,前面剧情蠢透了,血浆和尖叫如此缓慢怀疑他在靠这个凑时间
前面不咸不淡,高潮的十分钟非常高能!
闪灵..蛆是我死穴啊..no one will ever know whether children are monsters or monsters are children.
BSC86NS,意大利恐怖片标配
B级老片,又是那种乡下房子里出的事,杀人片里参杂了灵异。。。稍微带点血腥,最后那个结局算什么意思?我去
sb片 小孩煞笔就知道叫一看就是欠扁的样从这一点来说小孩就是结尾说的是妖怪了当然导演的意思是成年人都去死,小孩到彼世界极乐去了
好像也是初一时看的 那时是表哥拿回来的 看的第一部外国片 竟是惊悚片-_-!
熊孩子作死记
造型很有趣,
看不下去
这么漂亮的双亲怎么会生出这么丑的儿子,配音也极其违和完全不像小孩,一般的血腥场景都是刺激肾上腺素的,就导演你的见红镜头都是注水的吧,冗长又无聊
7.6/10 剧情无语傻逼,人物脑残弱智,不过此导演说他拍电影要纯粹,不用逻辑只用漂亮的画面。意大利铅黄B级恐怖片的味道。
對「地下室黑暗」做出比較完整的表述,從《鬼店》偷了不少,但怎麼盡偷情節、元素呢…
对于血腥与虐杀场面的肆无忌惮令人怀疑导演本人就是如假包换的虐待狂,以电影(或者其他艺术形式)的宽容满足自己的私欲令人不齿。
地狱三部曲最无感的一部,如果抛开弗尔兹的导演光环单独来看的话估计我会当作普通一鬼屋电影。最后小男孩逃出生天所到达的世界倒是和《The Beyond》中的Sea Of Darkness有点类似。
除去Lucio Fulci电影里一贯比较2的人物之外,这片还是值得一看的...
大部分都是啰里啰嗦废话连篇,各个角色都毫无抵抗能力,无聊至极!
角色真的很粗糙,故事也不太吸引人
本片的视觉风格还是挺明显的,导演热衷于通过不断推进的特写镜头来营造紧张的氛围,然后从大特写突然把镜头切换到血腥场面来完成惊吓效果。这种手法本身而言挺低级的,但用到极致也确实很有效。影片最后的结局设计得有亮点,压抑中带着一点诗意。
就粘液恶心人上看,这部三十多年前的恐怖片经受了时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