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色块切换皮肤

    宠儿

    喜剧片爱尔兰,英国,美国2018

    主演:奥利维娅·科尔曼  艾玛·斯通  蕾切尔·薇兹  尼古拉斯·霍尔特  乔·阿尔文  马克·加蒂斯  蒂莫西·英纳斯  珍妮·莱恩斯福德  詹姆斯·史密斯  詹姆斯·梅尔维尔  杰克·维尔  

    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

    播放地址

    猜你喜欢

     剧照

    宠儿 剧照 NO.1宠儿 剧照 NO.2宠儿 剧照 NO.3宠儿 剧照 NO.4宠儿 剧照 NO.5宠儿 剧照 NO.6宠儿 剧照 NO.13宠儿 剧照 NO.14宠儿 剧照 NO.15宠儿 剧照 NO.16宠儿 剧照 NO.17宠儿 剧照 NO.18宠儿 剧照 NO.19宠儿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22 16:40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十八世纪早期的英格兰,安妮(奥莉薇娅·柯尔曼 Olivia Colman 饰)是大不列颠王国的女王,她和自己的青梅竹马莎拉公爵夫人(蕾切尔·薇兹 Rachel Weisz 饰)一直保持着秘密的情人关系。阿比盖尔(艾玛·斯通 Emma Stone 饰)是莎拉的远方亲戚,一直渴望融入以皇室为代表的上流社会,她来到了莎拉身边,想要谋得一份职务,哪知道莎拉对她十分冷淡。   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和计谋,阿比盖尔吸引了安妮女王的注意,得以在她的身边侍奉。很快,阿比盖尔便得知了安妮女王和莎拉之间的“小秘密”,对权谋充满了欲望的阿比盖尔开始希望自己能够取代莎拉的位置,得到女王的宠幸。

     长篇影评

     1 ) 幸福的假象

    无疑,《宠儿》具备了极高的娱乐性,但它依旧是十分“兰斯莫斯”的。电影将时光倒流至18世纪的英国,故事取自公爵夫人莎拉·丘吉尔和安妮女王之间的真实事件。奇特的是,跟大多数正统英国宫廷剧不同,上流社会的原始礼仪和政治法则沦为边缘,电影代之以权力体系结构下清奇荒唐的三角恋之怪谈。荒谬,是兰斯莫斯构建人物生存体系的第一考量。萨特在《恶心》中写道:“存在已经够多了。”兰斯莫斯运用大量的广角镜头,鱼眼镜头以及低角度仰拍来营造怪诞,疏离的气氛,借此在半封闭状态内创造无止境的扭曲空间,说穿了,就是企图通过过剩的“存在”来揭穿“活着”的徒劳无功。艾比盖尔的不断摔倒,安妮女王情绪上的持续暴动,宫廷内的变态游戏,无不在诉说着“存在”的荒唐和百无聊赖。

    兰斯莫斯上一次的《圣鹿之死》更是直接将存在之荒唐的主旨发展到极致,以至于被安上了“架空故事”的帽子。《圣鹿之死》中史蒂文一家接二连三陷入怪病,而破解方式是杀死其中一人。这样的设定面临逻辑上的断层,但终究契合兰斯莫斯的“存在观”,存在本身就是缺乏逻辑的,它是分裂的系统,独立于“本我”之外,游离于世间。恰恰,《宠儿》中散发的孤独感便是以“存在”和“本我”两大系统的分割为注脚,即便它在表达二者的不可协调性上稍显温:孤独成为抽象的概念,依附在“本我”上,无法通过“存在”的存在消弭。存在本身不受意志控制,它处于日渐消逝的变动状态,连接现在和过去;本我静止,被置于架空状态,在与存在动荡的交锋中时常遭空虚侵袭,只因难以掌握世间所有的表象(存在),后者来过,又走了。我认为这是兰斯莫斯电影的基石。

    电影围绕安妮女王、马尔博公爵夫人、艾比盖尔三人构成的封闭权斗团体,表面是在说三角奇情,实际上不仅是在暗讽生存状态的脆弱,也是在颂扬它的荒谬。安妮女王手握大权,奈何却难逃弱点:对莎拉的依赖。她对莎拉的爱轰烈而极端,甚至不惜以“权力的转移”去换取对莎拉的控制。但这样的人往往痛苦,因为爱的不自由,莎拉对安妮女王的爱也极其不可靠。权力成了爱的换算条件,即使女王任性折腾,但本质上,与萨特的“这样的自由有点像死亡”不谋而合,爱得再壮烈,个体的生存依旧被臃肿,衰败,离别等羁绊着。当太多人习惯性用“爱”敷衍地为生存指出所谓的“出路”时,兰斯莫斯高举存在主义的大旗,让个体回到存在本身,指出面对困兽之斗式的生存状态,寻找救赎本身就是徒劳的。他乐此不疲地赋予没有意义的动作及语言崭新的意义,把个人意志强加给虚妄的存在,以此探索出与众不同的生存之道。

    运用自我意志的深层含义可以理解为“反抗”,显然兰斯莫斯是继承了卡缪的思想。当艾比盖尔出现,加剧了生存的失衡感和厚重感,也让这场对抗孤独和虚妄的战役愈发激烈。这个狠角色一开始就被赋予了悲惨的命运,直到那场和莎拉的射枪对抗中,艾比盖尔通过精准的爆射宣示了主权后,我们才嗅出了艾比盖尔的心狠手辣。这样的恶毒,被兰斯莫斯赋予了反抗的意味:一个企图冲破自身悲剧的女子本身就带有生命的韧度。艾比盖尔接近安妮并以此上位,而安妮却误以为遇到真情,并拿着这份荣耀去向莎拉示威。当被放逐的莎拉站在窗前,看到的是崩溃的几十年岁月;另外一边,兔子,艾比盖尔,安妮公主的影像不断交叠,以惊悚的浸入感,暗示存在即悲剧这一终极命题,艾比盖尔看似一幅胜利者的姿态,诡计得逞的不速之客,但实则永远落入安妮女王的畸形爱欲中不得翻身;安妮呢,这个可怜又可悲的女王,最终得到的只是一堆幸福的泡沫。

    所有镜头完美匹配了加缪的“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意识到无法通过行为去改变人生时,正是“自我”沦为生命“局外人”的时刻。

    这样的无力感,透过《宠儿》中另一特殊的设计得到强化。在兰斯莫斯此前的作品中,人物几乎都是以一种“默尔索”式的状态冷漠生活着,生活在墙内,被动接受墙外的奇遇。而《宠儿》中的人物并非以“活着”的消极姿态去对抗存在,而是采用作为形式去追求权力和爱,他们不像《龙虾》中的大卫,《狗牙》里的小女儿,被迫置身于扭曲的生存体系,相反,这三人都是生存体系的缔造者。进一步说,这三人以自我的力量制造了存在的假象。米兰·昆德拉曾将幸福定义为对重复的渴望。重复便是存在之假象,跟莎拉一同经历的岁月,给了安妮女王错误幻觉,以为那就是真正的幸福,最终在“爱”之旅途上的长途跋涉加速了幸福的崩盘。

    插一句:要说伯爵夫人是否真的爱过安妮,我在某种程度上是倾向于有的。几十年的相伴,习惯成为爱是人性之所趋,为了安妮好,伯爵夫人也会阻止她进食甜品(而艾比盖尔基本都是在放纵安妮)。当然这种爱与恋爱的火花无关,而且本质上她对安妮的“爱”与安妮对她的爱”是错位的。前一种爱更倾向于权力欲望获得满足、饱和下施舍的关怀。安妮的确令人同情,甚至你会为她感到心碎,因为从某种角度看,她是最纯粹的,只有她是在爱的废墟里艰难前行,她根本不care权力,权力是途径,而非终点。

    所以存在究竟是什么?这样的探讨是兰斯莫斯嗤之以鼻的。对他来说,开放性才是个体存在的真相。与其寻找,不如在一片混沌中去给予生命意义,爱也好,悲伤也好,或者与情绪无关,存在不过是一团漂浮的物质。重点不在于它是什么,而在于它是否可以“是什么”。兰斯莫斯的精妙正在于:我们都需要正视存在的肤浅。

    兰斯莫斯用一个伤感的的结尾,为两个小时关于存在的荒荒唐游戏做了个了断。在这场爱情和权力的拉力赛里,the favourite(宠儿)如同咒语,没有人能够如愿。

    ps 这大概是我写过最无聊的影评了吧

    有趣的人 从来就不需要被过度阐释

     2 ) 聊聊这部片子里的假发

    电影[宠儿]特别有意思。

    导演叫欧格斯·兰斯莫斯,导过7部长片,包括[狗牙]、[龙虾]和[圣鹿之死],却都掀不起什么浪来。

    只有[宠儿],在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一举摘得评审团大奖和最佳女演员奖,前后收获近300项提名。

    讲的是18世纪早期,英格兰女王和她的两个宠姬深陷宫廷权谋斗争、彼此相爱相杀之事。但在我看来,除了春闺缠绵,最有趣儿的应当是假发。

    绵羊一样,曲曲卷卷地盖过肩头垂下,且是戴在男人头上,如今看来十分滑稽。

    ©️[宠儿]剧照,头戴假发、面如白纸的男臣们

    何止如今,就连戏里乔·阿尔文饰演的贵族,都一把摘下这劳什子,说“太可笑了”,又不得不戴。

    ©️[宠儿]剧照,饰演上校的乔·阿尔文

    西欧是有假发时尚的。

    尤其16到18世纪,到处是戴假发的男女,高耸入云者有之,长发披肩者有之。当时还有人认为,脸在浓密的卷发烘托下,像清晨云海初升的太阳。

    却不是为着掩盖秃顶。

    究其原因,说来颇有些难以启齿。

    16世纪,西方十个女人两个妓,饶是再严谨克制的男人也管不住自己胯下二两,于是全国上下声色犬马、昼夜宣淫。花柳病就这么染上了。

    倒不是因为这个才脱发,而是治疗过程中的药物副作用,导致的头发稀薄。

    民间就想当然以为,谢顶的人都不检点。

    所以1562年,当29岁的伊丽莎白一世不幸染了天花,开始脱发时,她感到非常尴尬。便找来能工巧匠精心打造了一副赤褐色假发,以掩人耳目。

    ©️据说,伊丽莎白一世戴假发,一是为遮掩自己的秃顶,二是为永葆青春。但英国历史学家特拉西·波曼认为,那不是假发,而是真发,因为“她本就是个天生红发的男人”,一直男扮女装而已。图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肖像画,绘于1588年

    毕竟是一国之君,万人之上,天下表率,就算自己个儿不在意,也得考虑黎民百姓的看法儿。

    一个秃顶的君主,百姓会怎么想?他们只会认为国王作风不正,染了花柳病,之后群起而攻之。

    所以法国的路易十三在察觉到自己脱发以后,就忙不迭戴起假发来了,尽管那时他才23岁。

    ©️法国波旁王朝国王路易十三

    他的儿子路易十四,也没逃脱这个命运。

    但病因不同,这个儿子是真有花柳病。当时医术也有限,一般用水银擦洗或熏蒸治疗,效果是有,却无法根治,还有个副作用:头发大量脱落。

    所以路易十四22岁就知道为国家省电了。

    当然尴尬,他便一下雇了48个假发师傅为他秘密打造假发,款式多样,甚至成立了假发制造行会。

    在位72年,别的不说,臭美是拔头筹的。

    早起洗漱要花两小时,让王公大臣列队参观自己拉屎。又极爱跳舞,舞会上变着花儿换漂亮衣服。假发更囤了好几箱,惹得朝臣依傍,百姓效仿。

    就这样成了时尚,被当时人视为健康、阳刚的象征。秃顶则有花柳病的嫌疑,是可耻的。

    简言之:毛发越多,越男人。

    ©️头戴假发的路易十四,亚森特·里戈绘于1701年

    所以法国思想家卢梭扔掉了佩剑、长袜、手表,连工作也放弃了,“只保留了假发和粗线毛衣。

    英国作家塞缪尔·佩皮斯,在黑死病爆发后就感觉戴假发不舒服,“怕是从死于疫症的人头上取来的毛发制造的”,可他依然在戴。

    1663年,兄弟去世,塞缪尔在日记里不无悲痛地写道:他如果还活着,他不会让人看他的头——它让我也感到极大的羞耻。

    毛姆的小说《在中国屏风上》,写一个英国女子被骗到中国做姨太,得知真相后转而去领事馆求助。可领事馆要她离开那个男人,她又不肯:

    他额上长着头发的那个样子我没法儿不喜欢。
    ©️17世纪头戴假发的西欧男人

    到18世纪,狄德罗在他编写的《百科全书》中冒出一句,“长发在古代高卢是荣耀和自由的象征,是皇家血统的象征,其他人根据等级次序剪短。

    于是一夜之间,假发不仅仅代表了男人味儿,更成了贵族与权力的徽章。

    贵妇们也争相戴上假发,样式比男人的更夸张,高耸入云不说,还挂了千奇百怪的装饰:蝴蝶、花朵、水果、鸟笼、山水盆景、战舰模型。

    《维也纳风流轶事》中写道:

    女子的头上有一艘艘军舰、一座座娱乐园和一只只关野鸡的笼子,叫外国人万分骇异。

    何止是骇异,还充满了麻烦与危险。

    一旦戴上便无法躺下,无法坐车,无法打网球,甚至因为假发太高而无法进入一扇普通的门,得由门卫拿一根长矛拨拉着助其通过。

    ©️据说,1780年,圣保罗大教堂的门厅特意升高了四英尺,只为戴假发的贵妇顺利通过。图为当时的流于市面上的一些讽刺画

    这也就罢了,据说假发的材质一般是羊毛、马鬃、牦牛毛、水牛毛,非常易燃,加之本就盘得高高在上,碰到吊灯、蜡烛,灭火都来不及。

    还容易招贼人惦记。

    在18世纪的英格兰,穷人会训练自己的孩子或猴子偷假发,再转手卖出。有钱人虽怒不可遏,为顾及形象也只好作罢。

    ©️猴子偷假发

    饶是如此,也挡不出假发的流行。仅巴黎就有假发师傅945个,学徒不计其数。一个铺子一年能打造100余顶假发,一座城市一年就高达94500顶。

    有的适于猎户和骑手,有的可在刮风下雨时出行。因着这股劲头,贵族身份便真假难辨了,米拉波侯爵充满嫌弃地说,“满大街都是贵妇爵爷。

    所以,但凡以16-18世纪为背景的影视作品,总能瞧见头戴假发的男男女女。

    比如乌玛·瑟曼主演的[巴黎春梦],是路易十四执政期间的法国,百姓水深火热,贵族纸醉金迷。

    ©️[巴黎春梦]

    [夜访吸血鬼],布拉德·皮特与汤姆·克鲁斯长发飘飘,优雅又妖娆。

    ©️[夜访吸血鬼]

    [加勒比海盗]系列,男二号和女主的父亲,一个是准将,一个是总督,假发戴一戴也就罢了,竟连巴博萨船长都弄了顶高级灰的样式冒充贵族。

    ©️[加勒比海盗]假发三连

    英剧《名姝》,背景为18世纪的伦敦,也是无论男女都戴假发,颜色款式各异。

    ©️《名姝》

    最夸张的是[公爵夫人],凯拉·奈特莉演伦敦贵族圈里的一颗明珠,年轻貌美、聪慧风趣,将头发盘得高耸入云不说,还插了三柄“鸡毛掸子”。

    ©️[公爵夫人]

    至于怎么个粘法儿,有的是抹上蛋清和面糊调制出来的玩意儿,有的是以尼龙搭扣和发套粘一起。

    巴黎一个叫努豪斯的假发师傅曾做出一顶用松紧带子扎住的假发,他在广告词里写:“松紧带柔软如天鹅绒,可使假发随着您的脑袋自由摆动。”

    英国演员帕特里克·斯图尔特,也就是[X战警]系列中的X教授,19岁就掉光了头发,30岁那年(1970年)在剧团演出,还戴过一阵子18世纪的假发。

    ©️帕特里克·斯图尔特

    时至今日,虽说花柳病不像从前难以医治,人们更无需通过发型表明自己的高贵血统,但“假发恒久远,一顶永流传”,仍有秃顶之人选择粘假发。

    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就曾顶着一头假发上节目,还当场扯下一片,粘在下巴上,说“我现在脑袋上的头发全是假的”。

    ©️詹妮弗·劳伦斯

    英国一家公司更是从中发现了致富商机,制造了一种假发片,由真头发制成,防水、防尘,最长可以连续戴6个星期都不用摘下来打理。

    也的确,吃药副作用大,植发收费高昂,总体看来,还是戴假发性价比最高,也最行之有效。

    如果你觉得太假,我有个主意,就是趁年轻多收集一些自己平常脱落的头发,制成假发。这样等你老了、秃了,也还是会有自己的头发。

    -

    作者/六姨太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3 ) 谁在背后捅刀!欧洲人的宫斗,同样有毒

    时隔七年,希腊鬼才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带着其新作《宠儿》再度回归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初听闻兰斯莫斯年新作入围威尼斯主竞赛时,我不免有点恍惚,总感觉《圣鹿之死》的热度还没凉透,就又有新作品面世。

    电影《宠儿》剧组在威尼斯电影节

    翻看兰斯莫斯导演的创作历程,我们不难看出,自从拍出蜚声国际的《狗牙》之后,这位鬼才导演便悄然进入了创作旺盛期。尽管也在拍完《阿尔卑斯》后蛰伏了四年,但从2015年至今,他连续推出了《龙虾》《圣鹿之死》以及刚刚在威尼斯完成首映的《宠儿》。

    2009年《狗牙》

    2015年《龙虾》

    2017年《圣鹿之死》

    以荒诞诡异、反乌托邦为人熟知的兰斯莫斯,他的眼光和思维一向极端且诡异,从《狗牙》开始到《龙虾》进入正轨,仅仅凭借前几部作品,他便形成了明显的个人风格。

    欧格斯·兰斯莫斯导演

    让人稍感意外的是,2017年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圣鹿之死》,手法依然熟悉,可惜终究缺少了让人拍案叫绝的神来之笔。那么,今年这部《宠儿》又是以一副什么样的面孔来迎接影迷呢?

    至少在目前看来,《宠儿》是兰斯莫斯所有作品中最易懂、也是对观影人群最为友好的一部。全片在整体节奏上控制得非常得当,欢乐之处让人笑个不停,黑暗之处让人毛骨悚然,看似粗鄙却又俗得幽默。

    和以往的作品相比,兰斯莫斯可以说是从最初粗粝生猛的创作,渐渐过度到了成熟的对视听语言的把控。如今已然更谙熟观众的观影心理,且不论优劣,至少在情节起伏上越来越胸有成竹。不过也不乏有影迷慨叹,后来的几部兰斯莫斯作品,尽管有暴力、讽刺,以及对社会群体结构的思虑,却少了些先锋的探索和前卫的冲劲。

    1.一袭爬满虱子的华丽长袍

    什么样的电影才是最好的,大概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偏好的电影风格和类型。但是若说最热闹的影片类型,一定跑不了女性宫廷戏。

    电影《宠儿》中主要的角色虽然只有三个女人,却是一台以这三个女人为主轴、关于大不列颠帝国斯图亚特王朝最后一位君主安妮女王晚年的上流社会群像大戏。

    影片分为八个小节,捕捉了在维多利亚式华丽宫廷中,所谓上流社会的疯狂做派与阴谋盘算。兰斯莫斯以极端的荒诞黑色喜剧风格,呈现流动欲念下的人物心理空间,表现出被狂喜戏谑掩盖着的悲凉。

    晚年的安妮女王(奥利维娅·科尔曼饰),在影片中被描述成一个病态、孤独地躲在城堡里的女人,将内心黑洞一般的空虚和寂寞,通过食欲和性欲来发泄。她疯狂地吞食蛋糕,却在身旁放置随时呕吐的木桶;将血橙扔在裸男身上,溅出血浆一样的颜色,来满足自身畸形的性快感。

    从登基开始就注定失势的安妮女王,在影片中总是带着乖张的微笑。她饲养了十七只兔子,暗示其不幸夭折的十七个孩子。在这种疯狂而扭曲的宫廷生活中,相识于微时的闺蜜(及同性情人)——马尔伯勒公爵夫人(蕾切尔·薇姿饰)是唯一看似真实的感情寄托。

    有名无实的女王安然地沉溺在荒唐的游戏中,心甘情愿地对马尔伯勒公爵夫人交出权力,对自身的困境却视而不见。这种扭曲而平衡的关系,被公爵夫人的落魄远亲艾比盖尔(艾玛·斯通饰)打破。公爵夫人与女王之间的同性关系,既是其地位保障,也意外成了艾比盖尔上位的秘诀。

    从“婊子”这个带着强烈形容性质的名词开始炸裂,一直到酣畅淋漓的结尾,《宠儿》可谓是一路爽快到底,散发着某种淫秽的、迷离的美感,既肮脏又慑人心魄,三个女人的角斗,各自势力的牵引拉扯,像三条湿滑黏腻的毒蛇交缠,将冲突浓缩成最纯粹的状态。

    奥利维娅·科尔曼演绎下的安妮女王极度乖张神经质,矫揉造作地放纵孩子般的脾气,最终却迷失在令人心疼的顿悟中。那一刻,她在宫殿的走廊上狂奔着,圆睁的眼睛里写满迷失和恐惧。

    艾比盖尔机关算尽,争得一时盛宠,到头来却不过是为背后势力作嫁衣裳。而影片中最惹人喜爱的大概是马尔伯勒公爵夫人,面对私欲毫无歉意,坦荡直率像个坚定的犬儒主义追随者,却还是从“权”与“利”的钢丝上摔了下来。

    揭开每个阴谋歹毒的伤疤,底下都是荒谬可笑。每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软肋,但一切皆与男人无关。在纯粹的女权当道的政治化行为背后,这些女性角色都以自己的方式绽放、垮台,构成逐渐错位的关系图谱。究竟谁才是谁的统治者?谁又是谁的宠儿?

    2. 走在钢丝上的人们

    宫廷中的争宠从来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忠诚则是个特别有意思的概念。忠于君王、忠于权力,还是忠于自身的欲望?影片中,兰斯莫斯便是将这种微观的人物关系,融入到了宏观的大不列颠斯图亚特王朝末代君主的政治背景当中。

    在我看来,“宠儿”这个词本来就属于社会权力顶端的专属用词,用虚情假意来交换统治者的宠爱,用宠爱交换权力,用权力交换利益,正是这个阶层惯属的生物链过程。

    表面上有多少富丽堂皇狂欢极乐,暗地里就有多少被喧嚣掩盖的肮脏。电影中真正的撕扯,便是公爵夫人背后的马尔伯勒公爵势力,艾尔盖比背后马沙姆的权力动态,以及以女王为代表的旧贵族建立的三角关系。

    人类群像关系中,权力的动态变化一直是兰斯莫斯影像表达的母题,几乎在他的所有电影中都可以看到,原生权力被撼动、被威胁、被转移的状态。关于父权、管辖权、王权等具有统治群体的力量的讨论,向来是兰斯莫斯最饶有兴趣的话题。

    影片《圣鹿之死》《狗牙》中专制的父权,在家庭这个排他的团体内部逐渐被动摇;而《阿尔卑斯》《龙虾》所呈现的,则是极端社会中高度管辖权的破与立;如今的《宠儿》更是将框架放在真实的历史王权上,展现风雨飘摇中的权力摆动。

    三个女性角色重心天枰的摇摆,呈现出影片权力动态转变的图谱,看似乖张易怒的安妮女王,其实在面对脆弱命运和大权流逝时,终究是无力挣扎。

    看似对女王情深意切的公爵夫人,其实在利用托利党老贵族的身份,暗通辉格党,做两面派,为自己大谋私利;看似楚楚可怜的侍女艾尔盖比,其实保藏祸心,暗自培植着族中的政治新势力。

    权力、情欲、人性的交织,本就是宫廷政治剧最为讨喜的戏码,黑色荒诞的本质在于讽刺,乖张戏谑的背后还是哀叹。她们受欲望驱使,用利爪在夹缝间刨出一席生存之地,以为可以将权力收为宠儿,殊不知自己才是那只被权力豢养的宠儿。

    兰斯莫斯将本片最大的戏剧张力留到影片最后一幕,一双纤手在腿部的缓缓按摩,被镜头的角度巧妙地变成口交姿势,权力交易始终继续至死不休。正是这一下,兰斯莫斯特有的猛扎下来的讽刺,既邪恶,又让人恶心,更有着意犹未尽的悲剧性。

    3. 在背后捅刀也要优雅地微笑

    繁复的宫廷黑色荒诞戏剧,最核心的脉络在于人物关系在叙事线上合理的延展。与昆汀和大卫·罗素不同的是,在兰斯莫斯以往的独辟蹊径的个人风格中,并没有包含这种对剧情及演员高度的掌控力。这一次,兰斯莫斯导演明显地为《宠儿》做了妥协,收起锋芒,变得更主流。

    但是在视听语言上,兰斯莫斯的新作做得比以往任何作品都要出色,高度统一的风格完全服务于主题。视觉呈现上华丽而堂皇的维多利亚风格,挂满嵌饰和挂毯的栗色镶板,在几何构图中展现出诡秘的优雅。

    首次合作的摄影师罗比·瑞安(Robbie Ryan)打破常规的摄影平衡结构,在浮夸和极简之间交替互文,让观众透过扭曲的鱼眼镜头看到人物心理轨迹的变化。而灵巧的广角长镜头跟随人物脚步,游走在木制楼梯、能听到脚步回响的长廊和巨大的客厅之间。镜头在流动中牵引出迷失感。

    唯一让人有不适感的大约是影片听觉上过度的铺陈,从刚开始就响起的亨德尔,到巴赫、维瓦尔第和舒伯特的经典选段,再从奥利维尔·梅西安、吕克·法拉利这样的现代派电子音乐,铺得过满的高强度反而造成听觉上的不愉悦。

    作者| 小飞侠;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4 ) 终于等到女神这部活色生香的姬片!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ID:ttyingtan

    微博:影探探长

    作者:香蕉姐

    转载请注明出处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

    如果再加上宫廷、权力、阴谋、同性、争宠等元素……

    那还真是一出香艳的撕逼大戏。

    最近的一部新片,就做足了以上所有噱头。

    说的就是这部让香蕉姐苦等好几个月,看后意外惊喜的:

    《宠儿》

    The favourite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是欧洲版[甄嬛传].

    不不不!

    香蕉姐要实名抵制这种把某部外片(剧)说成中国版XX的类比方式。

    [我的天才女友]不叫意大利版[七月与安生],[冷战]也不叫波兰版[芳华],谢谢!

    不是说中国电影不好,而是这样的类比方式会抹杀掉被推介电影的独特性。

    就拿[宠儿]来说吧。

    [宠儿]虽然涉及到宫斗,却不是女人们争夺男人宠爱那种带点封建不平等关系的电影;

    而是两大女神争夺女王宠爱的隐秘姬情电影。

    再加上欧洲宫廷的背景,对中国人多少有点神秘的异域风情。

    再者,这部电影有着鲜明的导演风格。

    本片导演正是执导过[狗牙]、[龙虾]、[圣鹿之死]的欧格斯·兰斯莫斯。

    兰斯莫斯凭借怪诞、奇特、诡冶的风格,早已自成一派。

    [宠儿]虽然也打上了鲜明的导演烙印,但却不再生涩难懂;

    而是兼具商业与艺术,娱乐与深刻,给人有趣且独特的观影体验。

    再加上三大女神同场飙戏,那种观影的爽感,更像是去年的金马最佳影片[血观音]带给我的。

    奥斯卡影后石头姐(艾玛·斯通)又婊又腹黑,为上位不择手段;

    奥斯卡最佳女配蕾切尔·薇兹帅气强势,与女王的爱情令人惋惜。

    老戏骨奥利维娅·科尔曼则完全豁出形象。

    将一个阴郁又疯狂、脆弱又决绝、喜怒无常又情感炙热的英国女王演绎得令人心疼又心碎。

    功夫不负有心人,科尔曼在刚刚结束的第76届金球奖上斩获了音乐/喜剧电影最佳女主角的桂冠。

    她在获奖感言里还感谢了片中她的两个bitches.

    不得不说的是,这部电影除了高口碑佳作所具备的质感、逼格外。

    IMDb 8.1分

    尺度还相当感人。

    只是没想到,石头姐竟然成了本片的尺度担当!

    这部电影将时光倒流至18世纪初叶的英国。

    那时正值西拔牙王位继承战争,执掌英国政权的是大不列颠王国安妮女王。

    跟很多正统英国宫廷剧不同的是,电影以清奇荒唐的女女三角恋为核心;

    来管窥英国当时的政治斗争、宫廷生活;

    乃至生存的荒诞和人的困兽之斗。

    本片故事改编自安妮女王与马尔巴罗公爵夫人之间的真实事件。

    安妮女王(奥利维娅·科尔曼饰演)一生命途多舛,与丈夫乔治先后生了17个子女,但都不幸离开了人世。

    电影中,女王养了17只兔子,代替她死去的子女。

    安妮女王登基时就患有痛风,加上身体肥胖,行动十分不便,常常需要乘坐轮椅或者拖车。

    这一点正好被导演利用并艺术化地放大。

    片中的女王像獾一样臃肿、丑陋。

    常常因为疼痛而呻吟,因为腿脚不便而满地打滚。

    这种病态、半身不遂的状态;

    恰好影射她在爱情上的卑微,和政治上由于孤立无援,不得不仰仗别人的姿态。

    这种状态在与马尔巴罗公爵夫人莎拉(蕾切尔·薇兹饰演)的关系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幼年起就担负着女王保护者的莎拉, 是女王的知己、顾问,兼秘密情人。

    或许是因为长期孤独、缺乏关爱,女王对莎拉宠溺和依恋,到了一种病态的地步。

    为了取悦莎拉,送给她一座宫殿。

    政治上听命于莎拉。

    因为要承担继续征战的费用,听莎拉的话,向民众加税。

    莎拉忙于政事,没空关心她时,女王甚至用跳窗来赢得关注。

    被拦下来后,又像小孩子一样失控大哭。

    在这段关系中,莎拉是绝对的掌控者。

    她对女王的爱是理智的,有限度的。

    她照顾女王的起居,但不宠溺她,不许她喝高热量的热巧克力。

    取悦她,满足她的性欲,但不刻意逢迎她。

    甚至当面说她像只獾。

    其实,这种不平等的关系注定会破裂。

    很快,莎拉表妹阿尔盖比(“石头姐”艾玛·斯通饰演)的到来把她们搅得天翻地覆。

    阿尔盖比,一个觊觎权力和荣华的上位者;

    为了达到目的,可以委曲求全的心机婊。

    其不要脸程度堪比[如懿传]里的卫嬿婉。

    但阿尔盖比可比卫嬿婉讨喜多了。

    香蕉姐真心觉得,把不讨喜的人设,演得讨喜,还真得看表演者的魅力。

    凭借歌舞片[爱乐之城],从于佩尔阿姨手中,截获奥斯卡影后的石头姐,一直被人质疑演技不够格。

    但香蕉姐摸着良心说,石头姐在[宠儿]里演技真的有突破。

    要不是她幽默、恰到好处的表演,香蕉姐还真看不出来这是一部喜剧片。

    阿尔盖比作为宫廷中爱情与政治的搅局者,实力演绎了一把从低处到高处的触底反弹。

    刚来宫廷的时候,低贱、狼狈。

    因为父亲赌博输光了家产,她不得不投奔远房亲戚莎拉,到宫廷谋个奴仆的差事。

    在见到光鲜亮丽的公爵夫人之前,还从马车上摔个狗吃屎,整得满身污泥。

    当女仆被人粗暴对待。

    但一心想重新做回贵族小姐的阿尔盖比,怎么会甘于如此低贱的命运。

    为了上位,她找准了两个机会。

    一是抓住女王这个权力施与者,二是依靠女王的宠爱,与大臣政治联姻。

    先说第一个,一次偶然的机会,阿尔盖比撞见女王与公爵夫人的私情。

    正常人都应该是震惊、害臊,或者非礼勿视,赶紧躲开……

    我们的阿尔盖比却马上从吃惊转化为欣喜。

    香蕉姐脑补她的心理活动应该是这样的:

    卧槽!我是撞见什么活春宫,竟然还能这样玩!我要好好学学!

    果然,她开始一步一步接近女王,勾引女王。

    对女王的兔子表达善意。

    “真情实感”地赞美女王。

    “您真美”、“您头发真漂亮”……

    大白天,故意光着身上睡在女王床上,假其名曰:床太美,我情不自禁。

    然后,半夜就被女王叫去“揉脚”,实则暖床。

    获得女王宠爱后的阿尔盖比,下毒手赶走一直阻挠她的莎拉;

    并开始实施她的第二个计划——跟Masham上校结婚,一步登上贵妇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Masham上校是由李安导演作品中“比利·林恩”的扮演者;

    霉霉的现任男友乔·阿尔文饰演。

    看他这风骚、阴柔的扮相,香蕉姐一时无法把他与硬汉比利·林恩对应起来。

    悄悄说一句,他在电影里与石头姐有几段有意思、带颜色的对手戏。

    话说回来,阿尔盖比与Masham的这桩政治联姻,反映了当时的党派斗争。

    莎拉的丈夫马尔巴罗是一位杰出的军事人才,也是无党派人士。

    他在对法战争中担任英格兰统帅。

    所以,莎拉极力撺掇女王继续发动战争,是想增强丈夫的权力和地位。

    而阿尔盖比则嫁给了托利党大臣Masham,与莎拉等分庭抗礼。

    在阿尔盖比的协助下,托利党重臣哈利,得以频繁觐见女王并对女王施加影响。

    电影正是将党派更迭等政治因素,具象化在女王、莎拉与阿尔盖比之间此起彼伏的关系上。

    除此之外,整部电影融怪诞、幽默、闹剧于一体。

    华贵的宫廷里充斥着人的粗鄙与滑稽。

    宫廷荒淫,贵族们空虚无聊,热衷于玩赶鸭子的游戏。

    与人的赤裸裸的欲望相称的是,本片台词的粗鄙。

    大臣的权力欲,女王填不满的性欲,阿尔盖比想上位的野心都在或明或暗的进行……

    活脱脱一出权欲大戏。

    在这其中,女王的表演更是提升了整部电影的气质。

    没有科尔曼的女王,这部电影的剧情就是普通的宫斗+政斗。

    因为她癫狂不失细腻的表演,整部片子的荒诞不经才有了实实在在的说服力。

    金球奖音乐/喜剧电影最佳女主后,奥斯卡影后期待一下!

    文/香蕉姐

    (更多原创影评,微信搜索ttyingtan,后台回复片名,一起来看片儿~)

     5 ) #The Favourite OST# 《宠儿》的配乐

    最近在网易云音乐上整理了一个《宠儿》配乐的歌单,但是在评论区梳理配乐和场景的时候有一段话发了好几遍都发不出来(也就是下面的20,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哪个词有问题,网易云的评论审查真是莫名其妙),像我这种强迫症患者最受不了这种事,所以决定在这儿把我梳理的配乐和相对应的场景发一遍,如果有人看电影时碰到感兴趣的音乐直接去搜就行了,有些曲子还是相当冷门的。

    影片中配乐出场的场景及顺序(注1:有几首配乐是多次出现的;注2:没找到的曲子标为“未知”):

    1. 开场曲:Oliver von Dohnanyi&Handel&Slovak Ohilharmonic Orchestra-Concerto Grosso in B Flat Major, Op.6, No.7: I. Largo

    2. 鸭子赛跑:Brigitte Haudebourg-Concerto No.5 en la mineur: Allegro ma non molto,Falk.45

    3. 女王深夜腿疼:Vincent Royer et Jean- Philippe Collard-Neven-Didascalies(该曲网易云暂未收录)

    4. Sarah提拔Abigail到自己身边:Rachel Barton Pine/Ars Antigua-Viola d’amour Concerto in A Minor, RV 397: I. Vivace

    5. 舞会:未知

    6. Sarah不让女王喝热巧克力,女王生气了:Henry Purcell&John Eliot Gardiner-Trumpet Sonata in D Major Z 850: II. Adagio

    7. 女王感到孤独,乱吃蛋糕、找Sarah:未知

    8. 女王耍性子要跳楼:Olivier Latry-La Nativite du Seigneur: 7. Jesus accepte la Souffrance

    9. Abigail第一次被Sarah派去陪女王:Rachel Barton Pine/Ars Antigua-Viola d’amour Concerto in A Minor, RV 397: I. Vivace

    10. Abigail和女王喂兔子:Olivier Latry-La Nativite du Seigneur: 2. Les Berges

    11. Sarah给女王换骑装:Michel Chapuis&J. S. Bach-Pastorale in F Major, BWV 590: III

    12. Abigail和女王听到窗外有人演奏:Henry Purcell&Gustav Leonhardt-Fantasia “Three Parts upon a Ground”

    13. 女王赶走窗外演奏的人后再次感到孤独,在走廊里伤心地乱走:Rachel Barton Pine/Ars Antigua-Viola d’amore Concerto in A Minor, RV 397: II. Largo

    14. Abigail射鸽子溅了Sarah一脸血:Olivier Latry-La Nativite du Seigneur: 7. Jesus accepte la Souffrance

    15. Abigail趁女王不在时私闯女王寝室、睡在女王床上、夜晚被女王叫去侍寝:Vincent Royer et Jean- Philippe Collard-Neven-Didascalies(和女王腿疼那段是同一首曲子,该曲网易云暂未收录)

    16. Sarah发现Abigail在女王床上:Leonard Bernstein&Juilliard String Quartet-Piano Quintet in E-Flat Major, Op.44: II. In modo d’una marcia. Un poco largamente-Agitato

    17. Sarah解雇Abigail后发现Abigail被提拔为女王的仆人:Leonard Bernstein&Juilliard String Quartet-Piano Quintet in E-Flat Major, Op.44: II. In modo d’una marcia. Un poco largamente-Agitato

    18. Sarah开始争宠,和女王洗完泥浴回宫:未知(一段极其诡异的弦乐)

    19. Abigail给Sarah的茶放呕吐药:未知(和女王乱吃蛋糕那段好像是同一首)

    20. Sarah喝完被下药的茶骑马离开,途中药效发作摔下马背:Peter Hurford-J. S. Bach: Fantasia in C Minor, BWV 562

    21. 夜晚的树林里,某特殊工种从业人士发现被马拖着的Sarah:Olivier Latry-La Nativite du Seigneur: 7. Jesus accepte la Souffrance

    22. Abigail结婚,女王证婚:Rachel Barton Pine/Ars Antigua-Viola d’amour Concerto in A Minor, RV 397: I. Vivace

    23. Sarah获救回宫,当时Abigail正在和一群贵族女性听音乐:Henry Purcell-Music for a While(不是影片里那首,但这是我能找到的最接近的一版)

    24. Sarah用女王的信要挟女王,女王从Sarah手里收回了自己卧室的钥匙:Brigitte Haudebourg-Concerto No.1 en re majeur: Andante, Falk.41

    25. Sarah隔着门向女王坦承自己的爱和真诚,但女王拒绝见她:Giuliano Carmignola-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11, No.2, RV 277, “Il favorito”: II. Andante

    26. Sarah被逐出宫,Abigail开始花天酒地:Trevor Pinnock&The English Concert-Water Music Suite No.1 in F HWV 348: 2. Adagio e staccato

    27. Sarah给女王写信道歉:Leonard Bernstein&Juilliard String Quartet-Piano Quintet in E-Flat Major, Op.44: II. In modo d’una marcia. Un poco largamente-Agitato

    28. 女王下令将Sarah夫妇逐出英国,Abigail踩女王的兔子被女王发现:Franz Schubert&Arthur Schnabel-Piano Sonata No.21 in B-Flat Major, D 960: II. Andante sostenuto

    29. 片尾曲:Elton John-Skyline Pigeon (Harpsichord Version)

     6 ) 命运面前没有宠儿,更没有赢家

    半个月前落幕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令人意外的恐怕要数奥利维娅·科尔曼战胜格伦·克洛斯,捧回了影后奖杯。

    由新科奥斯卡影后主演的《宠儿》是颁奖季的热门影片,对这部电影的解读自然不会少。

    有从时尚入手的,有从演技切入的,我想从命运的角度解读一下这部电影。

    三位女主角在真实的历史上确有其人,但这绝对不是一部严肃的传记片,而是戏说一段宫廷秘史,你抱着观看荒诞喜剧的心态就找对路了。

    十八世纪的英国,在经历丧夫、丧子之痛而自身又饱受痛风病折磨的情况下,安妮女王无论是在朝野上还是在感情上,均严重依赖于自己的密友兼同性恋人公爵夫人莎拉。

    在电影开始不久,莎拉对安妮说:爱有限度。

    限度也可以理解为底线,但莎拉失败的地方,恰恰在于她没有掌握好爱的底线。

    莎拉和安妮是青梅竹马的感情,再加之安妮的信任和依赖,这使得莎拉对安妮说话毫无顾忌。

    当安妮询问莎拉自己的妆容如何时,莎拉回答:你看着像只獾。

    安妮此时的眼神既无奈又心酸,明显可以看出她被莎拉的这句话刺痛了。

    爱情、友情、甚至是亲情,任何一种感情想要长久地维系下去,最需要的是彼此之间的坦诚,但坦诚不代表口不择言,更不代表出口伤人。

    这样的话即使对普通人来说也足够伤人,更何况安妮是一国之君?

    莎拉更挑战安妮底线的事情在后面,当被安妮激怒后,莎拉气急败坏地冲进安妮的寝宫,她用手掐住了安妮的脖子。

    表面上看起来是莎拉在这段感情中掌握主动权,但其实她的底盘从来不够牢固。

    莎拉和安妮的身份根本不对等,安妮是君主,掌握着所有人的生杀大权,而莎拉手中唯一的筹码是安妮的爱与信任。

    看过《甄嬛传》、《延禧攻略》这样国内爆款宫斗剧的朋友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君王对一个人的爱很难长久。

    这还真不是意志不够坚定的问题,而是当一个人大权在握的时候,他(她)势必要面对太多的诱惑,而有些诱惑实在太过诱人。

    你得宠时,高坐云端之上;你失宠时,连烂泥都不如。

    伴君如伴虎,这话如果说得没道理自然不会流传几千年了。

    出口伤人和掐脖子也就算了,莎拉最挑战安妮底线的事情是当她失宠时,她以手中掌握的把柄威胁安妮。

    无论莎拉这么做是出于何种心态,当她选择这么做时则意味着她已经彻底出局了。

    说完了莎拉,我们再来看看她的情敌阿比盖尔是如何一步一步战胜莎拉的。

    1|讨好

    安妮失去过十七个孩子,每失去一个孩子,她便养一只兔子,兔子可以视为孩子的替代品。

    当安妮要求莎拉向兔子打招呼时,莎拉直接拒绝了。

    而阿比盖尔是如何做的呢?她主动夸奖兔子可爱,还询问安妮自己是否可以抱抱兔子。

    听到这句话,上一秒还不耐烦地让阿比盖尔走人的安妮瞬间变得温柔起来。

    当看到阿比盖尔把兔子亲热地揽在怀中的时候,安妮脸上的表情如少女般娇羞,这绝对可以解读为一个母亲看到别人欣赏自己的孩子时流露出的自豪感。

    接下来,阿比盖尔陪着安妮坐在地上喂兔子吃东西,阿比盖尔正是凭借着这招“投其所好”拉近了自己和女王的距离,从莎拉的小跟班变成了安妮的贴身女仆。

    2|赞美

    莎拉对安妮毒舌,但阿比盖尔却懂得对安妮阿谀奉承。

    没有人不喜欢听别人赞美自己,真诚地赞美令人心情愉悦,但有时候假话别人也照样爱听。

    3|色诱

    阿比盖尔无意间窥见了安妮与莎拉的百合恋,不久之后,她故意在安妮面前裸露自己年轻诱惑的身体,再然后她成为了女王的床伴。

    4|卑鄙

    阿比盖尔做这些是因为她爱安妮吗?答案是否定的。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讨好安妮,从而让自己获得利益。

    阿比盖尔本是贵族小姐,但因为家道中落而沦落风尘,她投奔表姐莎拉却只能在厨房充当杂役,而即便如此还会时不时被其他下人算计。

    如果说莎拉一直是高坐云端,而阿比盖尔则是双脚始终踩在烂泥里。

    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正因为阿比盖尔没有退路,她才会不择手段地往上爬。

    有些人的卑鄙是超越你想象的。

    阿比盖尔可以出卖自己的灵魂与肉体,也可以向莎拉投毒,要知道从烂泥里滋养出来的花朵,从来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曾国藩说:“士有三不斗:勿与君子斗名,勿与小人斗利,勿与天地斗巧”。

    这三句话,套用在本片的三位女主角身上非常适宜。

    莎拉,不能说她对安妮没有付出过真感情,但很明显她最大的野心是在朝堂之上呼风唤雨,而最后莎拉却落得与丈夫被驱逐出境的境地。

    阿比盖尔,虽然她用尽心机打败了莎拉,但她始终无法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不过是沦为女王的玩物而已。

    安妮,即便是万人之上,但她终究是命运的一枚棋子。失去了莎拉,她连文件都看不懂,只能在小人的献媚逢迎中了却余生。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摘自斯蒂芬·茨威格《断头王后》)

    命运,是这世间最无情的二字。

    (图片来自于网络)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短评

    兔子再受恩宠还是关进笊笼,龙虾跑得再快仍要熯火烹食。情爱是草药,敷在腿上止痒,贴在心上疗伤;名利是污泥,画在脸上成瘾,泡在身上祛毒。不准玩雪就打开窗子,不能吃甜就吐完再吃,道德只嘲笑弱者,美名只献给赢家。谁在宫廷里溅了一脸鸽血,谁在床帏中拖了一根缰绳,谁是名利霸主,谁是情爱赢家?

    3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 精彩!三位女主演太精彩。然而观众我全程最想看还是乔阿尔文,超大自我突破,迷人。石头姐不情愿的事,我愿意代她做完😌

    8分钟前
  • Mona Lishark
  • 还行
  • 非常推荐!反映英国安妮女王的电影本就少,难得女主们演技也上佳。概括一下,这大概就是一个女版《李尔王》的故事——真正爱女王、从不对女王撒谎的公爵夫人被陷害,而口蜜腹剑的侍女却获得了女王的信任,鸠占鹊巢。金钱和权势,并不会让人变得更明智;同理,卑贱和贫穷,同样也不能拿来证明人的善良。不要拿中国宫斗的标准来审视这部电影,这不是宫斗,而是人性和人的盲点。PS:历史上的安妮女王一辈子都活得很孤独,怀育了十七个孩子,没有一个存活下来;但她是一位善于在政治派别中博弈的人;在她治下,也诞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知识产权相关法令、保护著作权的《安妮女王法令》。

    11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力荐
  • 莎拉坦诚、率真、敞亮,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女王,她心直口快,甚至敢说女王长得像一只獾。正是她的“真”,让女王感到不愉快。阿比盖尔虚伪、心机、圆滑,她对女王百依百顺、言听计从,主动采草药、假装喜欢兔子、多次引诱女王。她的“假”,却让女王如愿以偿做了爱情的胜利者,体验了一番真正的女王。你觉得白开水最健康,你就自以为是地给Ta喝白开水,但其实Ta想喝可乐。Ta要的不是健康,Ta要的是舒服和畅快。正如真诚的爱,和宠溺的爱,女王选择了后者。她要的不是真诚,要的是讨好和顺从。“擒贼先擒王,攻人先攻心”,莎拉只是把她自认为女王想要的东西给了她,而阿比盖尔给了女王真正想要的东西。这场斗争,还没开始就已经分出胜负。

    15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 81/100 对我来说,这部电影讲了一件事:人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失去珍贵的“东西”的。兰斯莫斯再度展现了他对悲剧的独特精准的切入角度,整个premise相比之前的作品更成熟精炼。最后一幕即便是在credits出现时,仍然持续回荡在我脑海中,特别伤感。

    17分钟前
  • SELVEN
  • 力荐
  • 有趣比有意义还重要。古怪的配乐,华美的服装,滑稽的表演,人设就已经秒杀。一个撒泼打滚的女王,荒淫地就想睡妹子。一个铁t,吃醋的时候拎起脖子就把人往墙上怼。一个小妖精,管你们多大权势,我都能爬上床得到我想要的。同人文都不敢这么写啊。好赤姬啊。

    21分钟前
  • 姜不停
  • 推荐
  • 继“小姐”后又一部探讨香艳权欲的女同电影。跟精致诡丽的朴赞郁相比,兰斯莫斯只营造了富丽堂皇的王室美学,除此之外整个故事奇蠢无比。对看过了甄嬛和延禧的中国观众来说,西方宫斗戏就是笑话,阴谋阳谋都不值一提...

    2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 喜欢被宠爱,等于你可能会喜欢上任何人,以及被欺骗和伤害。英格兰版《如懿传》。PS:女王太作太可爱了!PS:石头姐丈夫在新婚之夜居然当着石头姐的面说“我硬的像块石头”…

    2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 尽管视听语言方面显然不如「圣鹿之死」惊艳,但不再拍寓言故事的兰斯莫斯能把这样一个英国蕾丝版甄嬛传的狗血故事拿捏的恰到好处,而不让人觉得cheesy,已经很厉害了。制作方面的高水准自然不用提,石头姐收放自如的演技让这样一个心机婊竟然不那么招人讨厌 ,薇姿反倒被比下去了

    31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 跳出自己世界观不执笔写剧本的兰斯莫斯扣上冰冷幽默感 效果立马翻倍(婊里婊气霍尔特 看到就是赚到啊各位)

    35分钟前
  • 乔治洗衣机
  • 推荐
  • 石头的英音不出戏,心机婊演的棒呆,奥斯卡影后冲一波。整体完成度蛮高的,奥斯卡奖冲一波。

    39分钟前
  • 倾夏暖桑榆
  • 力荐
  • 这是希腊大导欧格斯·兰斯莫斯这几年第一次拍别人写的剧本,剧本没了他那些诡异的世界观,感觉这次到了真正检验导演能力和谁是铁粉的时候。虽然看了一个颁奖季早泄的DVDscr,还是能够感受到场景的华丽精美,兰斯莫斯再次展现库布里克脑残粉的潜质,这次学习【巴里·林登】,用蜡烛给英国贵族打光拍的非常漂亮。除此之外,他用那些鱼眼镜头在贴合宫殿内畸形扭曲的人物关系,同时为所有人都离安妮女王而去的悲剧结局做铺垫,用配乐和剪辑重塑电影的节奏,整部电影看下来还是挺赏心悦目的。只是女人宫斗戏的伎俩拿到看惯了八点档宫斗剧的中国观众这里,确实没什么可看的,好在三位女演员的表演很耐看,导演的风格很抢眼,从电影化的角度看,这可比只能看故事的电视剧好玩多了。

    4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 我跟石头姐坐在一起看的!!!

    43分钟前
  • 十一
  • 力荐
  • 兰斯莫斯如果说前几部电影还有一个概念在先行,或者说有个寓言藏在故事里,那这部可真是啥都没有,沦为不知是啥了。他实在是太痴迷库布里克了:上一部学闪灵,这部从年代剧、贵族撕逼、墙头草的人物性格、甚至到音乐、自然光摄影都在学巴里林登。这也就算了,还请大家擦亮眼:如果宫斗剧里有什么“权”,那也只有皇权、贵族权、地主权。真的不是女权。

    44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 本届颁奖季第一抹亮色!生猛、邪恶、狡黠,满纸荒唐,字字诛心,精致和笨拙都刚刚好。可笑的三角关系之下,是兰斯莫斯对权力本身最深沉的诅咒和关切,永远没有正常的爱与被爱,尊重与被尊重都是假的,只有伤害真实存在过。

    45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 虽然没有《虾》和《鹿》有嚼劲,但也绝非索然无味,娱乐性很强,完成度也相当高,像一块花里胡哨口感丰富的宫廷蛋糕。鱼眼和畸变镜头,奇怪的幽默感,裙子的黑白配色,现代舞蹈的慢放,种种戏谑闹剧最后落回所有人的空虚凄凉。平时我对宫斗和period drama完全不感冒也不了解,不过看两个女人为一个女人争宠比看一群女人为一个男人争宠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舒适多了。

    48分钟前
  • 烤芬
  • 推荐
  • 怎么可以踩兔兔

    52分钟前
  • 狗岛张氏
  • 推荐
  • 石头姐不愿意和乔·阿尔文做的,我可以!!!!!!!!!!

    55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还行
  • 如坐针毡

    58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 兰斯莫斯版甄嬛延禧,英国版[再见我的王后]。兰斯莫斯创新手法升级,非常惊喜,笑到鼓掌!电影情绪从戏谑,惊悚到悲情的把握极稳,兰斯莫斯执导能力强大。女主们表演各个逆天,石头腹黑太美丽,薇姿强势如山,科尔曼完全豁出形象,三位女演员各自献上水准之上的表演。唯一的缺点可能还是格局小,但依然是兰斯莫斯最好笑,最好懂,最可爱的一部。

    1小时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