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尽管电影无懈可击,但它和那些汹涌流逝的时光无关。
我在看完《丁丁历险记》之后,就有一个困惑一直萦绕不去。为了解决这个困惑,我换了家设备更好的影院又看了一遍,然后终于确认了我的这个困惑:这个电影没有缺点,所有该做的都做到了,但它就是让我觉得有点无趣。
我作为一个“丁丁迷”,之前对这部电影有着很高的期待。然而在看了两遍电影之后,还是觉得这个电影无趣,是一件让我很困惑的事情。我第一个反应是我年纪大了,失去了当年的童心。这个感觉的打击面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我都没兴趣写观后感了。
《丁丁历险记》从技术上来说是无懈可击的,动作捕捉技术营造出的华丽视觉,以及动画片所独有的3D视觉优势,都让这部电影无可指责。而丁丁的题材、故事、人物造型,在很大程度上都非常忠实于原著,对于一个丁丁迷来说,也几乎没什么可抱怨的。但是,我看完之后就是觉得有点不对劲:这一切都太圆熟了,太完美了,隐约间缺失了点什么,让这个电影失去了打动我的东西。
后来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我无意间说了一句刻薄话,让我忽然反应过来,丁丁不应该是《夺宝奇兵5》啊!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这部《丁丁历险记》,其核心本质难道不是《夺宝奇兵5》的动画版吗?如果我们要看夺宝奇兵,我们就要看挥舞着鞭子的印第安纳琼斯,就算福伯已经老到不得不在电影里给他安排一个二十多岁的儿子,可我们要看的还是那个牛仔版的历史学教授,而不是一个披着丁丁外衣的印第安纳琼斯。现在的这部丁丁电影,有着一切娱乐电影所应具有的元素,动作、冒险、友谊、坏人,一切元素都被精心地设计过,所有的比例都按照观众所可能会有的情感反应进行了反复的调试,也努力让尽可能多的观众从中得到娱乐和欢笑。但是在这一切的背后,我还是觉得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情怀。
我们为什么要看电影?因为我们要在电影银幕里的冒险故事中,看到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个小我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完成现实世界永远无法实现的梦想。对于《丁丁历险记》这个电影来说,它带给我的感动,远没有当年我第一次看到丁丁小人书时带给我的震撼那么真切。当然我知道要求一部好莱坞电影带给我情怀和感动是有点过分了,因为人家要照顾全世界的市场,不太可能顾及到一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里曾经看过黑白版小人书的中国孩子。
在那个时候,我刚刚小学毕业,借着父母在北京培训的机会,在暑假来北京游玩。那时北京的街道还显得很宽敞,天空几乎每天都是蓝的,还能喝到放在大冰块上的北冰洋汽水,喝的时候还要插根麦管(是真的麦管)。中关村当时还算是郊区,我坐了很久的公交车才到了一个亲戚家。就在那里,我第一次看到了丁丁的黑白版小人书,带给我巨大震撼的同时,也给我的人生留下了第一个巨大的遗憾——他家的那套丁丁丢了几本,以至于我看完了《向月球飞去》以后,一直到我上大学才看到了下集《月球探险》。中间横跨的那些年里,我没事儿的时候就会琢磨,丁丁、船长和教授在月球上到底都发现了什么?(作为人生的一种补偿,我后来去过比利时的丁丁博物馆,作为丁丁迷来说,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作为陪伴我和整整一代人成长的一个漫画人物,丁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偶然来到了中国,从此给无数人的童年或青春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后来当我在丁丁博物馆看到了全世界几乎所有语言的版本被陈列在一间巨大的房间时,我意识到还有无数的孩子曾经和我一样被这个穿着风衣的小伙子所感动过。
但是,那种感动属于一去不返的时光,它其实和故事、技巧、技术都无关。所以,尽管《丁丁历险记》的电影版无懈可击,但它和那些汹涌流逝的时光无关。
2 ) 斯皮尔伯格不懂埃尔热的智慧
真的,无语了,面对纷繁浮躁的电影界,内心充满彷徨;沉下心来定义一段故事就那么难么?!难得没有事件去阅读埃尔热的漫画原著,而慌乱的改编原著,任意篡改而不尊重原著者的心灵......
斯皮尔伯格不懂埃尔热的智慧,不知道那个丁丁的内心世界是一副怎样波澜壮阔的地图和探险的梦想,不明白丁丁对于友情的执着和真心。阿道格船长不是陌生人,丁丁的船模型就是赠送给船长的礼物......
而红色格拉姆此刻也没有出现,而是在幕后,那些生搬硬造的故事怎么可能迅速打动人心,而斯皮尔伯格不懂埃尔热的智慧,仅仅展现出一个技术意义上的探险,最后,真的,斯皮尔伯格不懂埃尔热的智慧。
3 ) 白雪和船长历险记
例行吐槽
1,以抢戏程度来说,这明明是“白雪和船长历险记”。比如说,最后决战的当然必然是男一号和反派BOSS,所以船长V5。
2,很多细节,只有原著党看了才会会心一笑。包括片头和丁丁的工作室。
3,看似《独角兽号的秘密》,其实主要情节都是《红钳螃蟹》。里面穿插了一点独角兽的部分,比如杜邦们VS钱包癖。不过大副阿兰就杯具了,身为原作的中BOSS,这里只是个头脑简单的杂兵。
4,有些段子被用掉了。
比如“酒精球”出来了,那么“飞向月球”“月球历险”大概是没戏了。
米兰的夜莺出来了,那么“奥托卡王权杖”估计也不会有了。
5,说道米兰的夜莺,吐槽强度爆表。原作只是丁丁看了车窗玻璃,这里直接爆掉了防弹玻璃,大规模杀伤武器啊---------------算是比较体现原作精髓罢,不管多强的BOSS在米兰夜莺面前都是尘埃/浮云。
6,确实如众人所言,太过于“印第安纳琼斯”了,以致于到最后,只能暗自谢天谢地谢斯大导,至少没有让拉博夫来演丁丁。
7,作为原著党,其实更希望看到,如独角兽里面所叙述的探案风格的推进,最好再拍成过去伦敦一样阴霾而且夏洛克附体。不过那样的话估计观众会睡着而且票房会缩水到1/10,所以改成现在这样的动作片也罢,至少没看过原著的小盆友都看得很欢乐----------正如俺儿时看小开本小人书一样开心。而如果不能带来这样的欢乐,丁丁又絮絮何为涅?
8,另外原作好气派马斯林派克大厅被改成鬼屋还是不爽,那豪宅周围有好大一片开阔绿地,要走很远才能到门前好吧。
9,有没有比较赞的改编涅?也不是没有。虽说船长把丁丁当酒瓶开的段子没了,但是沙漠幻化为海洋的设定还是满壮观的。
最后,但不是不重要的。丁丁作为主角,虽然很没存在感,但是和原著完美得像个超人比起来,和船长初遇的一段,颇有人情味了------------被船长各种不靠谱震惊的时候,那个表情还是非常有趣的。霎那间突然感到,其实和船长这样的天然呆搅合在一起,丁丁只是不那么呆而已,竟然看起来就很腹黑了啊。
原著的丁丁比本片更超人若干倍啊。论体术,单枪匹马干翻一群大汉无压力,一枪打爆飞机那是标准配置;论智慧,不说破了多少案子羞死福尔摩斯,人家都是第一个登月的。生活又是衣食无忧,走到哪里都是万众瞩目,简直就是少年版的高帅富啊。这样NB无敌天然开挂的煮饺,不挂个不靠谱的油瓶如船长者,反派还怎么混阿。
PS:不要介意大叔的吐槽,毒舌惯了。去电影院看吧,画面美轮美奂,动作流畅,人物很萌。
4 ) 一场82年后的华丽冒险
观影于Amsterdam Pathé Arena 3D IMAX, 2011年10月26日。
关于Tintin
The Adventures of Tintin中文译名《丁丁历险记》,是一位自称埃尔热(Hergé)①的比利时画家于1929年创作的。在他的作品中,丁丁是一位记者,实际上又是一位侦探,他聪明好奇,胆大果敢,协同伙伴不惜走遍世界追捕恶人与罪犯,追索财宝与神器。Hergé将丁丁的故事与不少当时震动比利时的事件与文化相结合,例如太空探索、阿拉伯石油战争,这些改编都在《丁丁历险记》中以一种生动且新奇的方式感染着读者。②
自1929年丁丁和白雪在儿童读物Le Petit vingtieme上诞生之后。《丁丁历险记》这一连环画在之后的82年里销量超过2亿万册,时至今日,年销量依旧超过40万册,被翻译成80多种语言文字。除了纸质出版物,《丁丁历险记》还在1960年被改编成电影登上银幕,1969年Belvision工作室根据《太阳的囚徒》创作了同名卡通片。1976年纪录片《丁丁》出现在屏幕上。此片主要围绕丁丁和他的创作者。同年9月29日,一尊丁丁和白雪的铜像在布鲁塞尔落成。2009年1月10日,丁丁迎来了他的80岁生日。③
丁丁和中国的渊源很深,作者曾经被一位叫做张充仁的中国留学生影响,并成为一生挚友,创作出《蓝莲花》一期,展现了当时中国和日本的风貌,在当时震动很大。1939年,因埃尔热创作《蓝莲花》产生的深远意义,《丁丁》的创作者受到蒋介石夫人的邀请。但即将到来的欧洲战争使之不能成行。④
时至今日,由《丁丁历险记》衍生的读物、电影艺术、舞台艺术等等不计其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二战时期虽然停办八年,却依旧是当时人民群众的文化财富。在中国的八十年代,文化产物缺乏,丁丁更是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成为中国观众最熟悉的卡通人物之一。时至丁丁诞生82周年,哥伦比亚和派拉蒙,斯皮尔伯格和杰克逊,携手带来这一3D IMAX版本的丁丁,给观众以最大最新的视听享受。
关于电影
斯皮尔伯格这次又赢了,大笔一挥,让我们的儿时记忆丁丁再次跃然屏上。
这部《丁丁历险记:独角兽号的秘密》其实是《丁丁历险记》原作第六次登上大银幕,也是斯皮尔伯格的丁丁情结结出的果实,他在1983年埃尔热在世时便购买下电影版权,筹备多年仍未开拍,最终版权回归由埃尔热妻子管理的埃尔热基金,但辗转流徙,2003年斯皮尔伯格重获版权,并与同为丁丁粉丝的《魔戒》巨导彼得·杰克逊携手,共同拍摄《丁丁历险记》三部曲,第一部由斯皮尔伯格执导杰克逊监制第二部反之,第三部则由两人共同执导,三部曲每部各融合了漫画原作中的几部作品:第一部金钳蟹+独角兽+拉克姆。第二部七个水晶球+太阳的囚徒。第三部蓝莲花+西藏。第一部总耗资预计1亿5000万美元。
《丁丁历险记》采用的“表演捕捉+CG动画”的方式拍摄,“表演捕捉”即为在演员表演时获取各种动作表情细节并运用于动画之中。“丁丁”的表情和动作,捕捉自1986年出生的演员杰米·贝尔——他曾在2000年热门文艺片《比利·艾略特》中扮演一位痴迷于芭蕾舞的小男孩。而海盗头子“红色拉克姆”丰富的表情、动作则捕捉自《皇家赌场》中的007丹尼尔·克雷格。
斯皮尔伯格曾表示,之所以没有采取真人演绎的方式,是希望“丁丁”能尽量保持原来漫画的独特形象。为此,在《丁丁历险记》开拍前,彼得·杰克逊曾让自己的威塔特效工作室制作了20分钟的试验片段。片段里的“丁丁”保持了原作的设计,细节逼真,头发丝、皮肤和衣服纤维都像真人一样。正是这段试验片段让斯皮尔伯格吃下了定心丸,最终拍板开拍“丁丁”长片。⑤
说起“表演捕捉”,大家已经十分熟悉,从《魔戒》开始,“表情捕捉”技术可谓日新月异,同期上映的《猩球崛起》中,也运用了“表情捕捉”技术,效果也可圈可点,正是这些技术帮助了电影人达到了他们预期的效果,实现了曾经不可能的构想。尽管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曾用后期电脑制作为由,决绝了让表演捕捉演员获得提名资格,但当今全世界最出色的“表演捕捉专家”安迪·瑟金斯却认为,表演捕捉与传统表演并没有太大区别,二者都属于表演范畴。⑥当然,现在奥斯卡又承认了这同为表演,今年安迪·瑟金斯靠着《猩球崛起》和《丁丁历险记》两部电影的出色表情捕捉(在《丁丁》中饰演阿道克船长),说不定也能赢得奥斯卡的青睐。
而CG动画,其实就是电脑动画,大家更不会陌生。2003年Nemo全球捞走20亿仰仗的就是Steve Jobs手下的CG动画公司Pixar。而后来梦工厂的Shrek,也是家喻户晓。“表情捕捉+CG动画”,佐以3D技术和IMAX巨屏,《丁丁历险记》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场82年后的华丽冒险。
电影开场就运用了人物阴影作为平面媒介,因为是2D过渡,怀旧的感觉十分强烈,轻松把观众拉回到儿时漫画和动画的记忆当中。而小小光球的争夺战,神似007和《猫鼠游戏》色彩玄妙的开场,短短数分钟剪辑明快,节奏紧凑。
正片开场终于看到人物设定,精致得让人赞叹,仅仅用一张画像让我们重新回味了Tintin的原型,同时又让人肯定电影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发色皮肤瞳色脸型到衣着,皆和原作完美接轨,斯皮尔伯格的选择CG捕捉技术的用心显而易见:还原我们对于Tintin的感觉,再加以细化。于是电影中的Tintin几乎和原作如出一辙,却又如一个真实的比利时男孩:俊俏可爱还带着那么些果敢和灵气。此外Snowy也十分抢戏,聪明可爱得让人惊叹!
记得当时看《阿凡达》的时候为丛莽森森的细腻赞叹,看《守护者传说》为猫头鹰身上的每一根细羽数钱,可是《丁丁》的感觉却是童年记忆协同细腻画风一同出现,仍然不失惊喜。虽然Tintin头上的一小撮翘起的头发不再像漫画中那么显而易见,但是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估计很多人要不赞同了但是想想看的确啊毕竟是表情捕捉么,真人哪有把头发疏那么高的),于是我们会觉得Tintin的发型依旧时髦。不过荷兰和比利时荷语区都把Tintin叫做kuifje(就是Tintin的那撮儿卷毛),估计荷语人民要失望了。
电影正片其实引用了三部《丁丁历险记》原作,开场一直到北非那段来自"Le Crabe aux Pinces D'or" 《金钳螃蟹贩毒集团》,后来都围绕着追捕 Red Rakham红色拉克姆的财宝, 分别是"Le Secret de la Licorne" 和"Le Trésor de Rakham le Rouge"(《独角兽的秘密》和《红色拉克姆的宝藏》)两篇。这次改编的成功之处在于,电影不仅将三部作品完美融合,而且将丁丁和伙伴们的性格都展现无余。在漫画作品中,埃尔热自己也承认,将丁丁塑造成“高大全”不合适,于是他善良勇敢,有时候又会稍微有一点软弱和过分善良。因此,丁丁的伙伴们白雪和阿道克船长以及杜邦兄弟乃至米兰夜莺正是对漫画作品人物性格的补充。可以说,阿道克船长和白雪是丁丁性格的反面,白雪作为小狗追逐天性,对猫咪不能自控,热爱朗姆酒,脾气刚烈,总能在丁丁需要它的时候勇敢出现,因此在前期阿道克船长未出现之时白雪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后期实际上阿道克船长的性格或多或少都与白雪有相似之处,他冲动莽撞、嗜酒如命,十分感性,与理性的丁丁正好相反,在漫画中性格鲜明,光辉一度盖过丁丁。两人相辅相成互补互助,正是完美的搭配。电影成功地抓住了这一点。白雪追猫以及白雪救主,阿道克的酒醉出场,飞机上的酒精争夺战,以及最后摩洛哥港口倍格赫丁丁想要放弃时阿道克的一语点醒等等,这些细微的场景都有意无意地还原了人物在漫画中的性格,并没有无中生有或者过分美化任何人,斯皮尔伯格的用心还是值得肯定的。
电影基调颇似当年的《夺宝奇兵》,一步步探险一步步解密揭秘,催动着观众的好奇心。此外电影节奏飞快,高速剪辑让人觉得每秒都投入重金,更让观众觉得每秒都值回票价 ,影片一开始,精彩桥段即纷至沓来:白雪救主、船上大战、飞机失灵、海盗袭击、淹城追宝以及最后的吊臂大战,每个桥段完美融合了3D技术,以最大的可能性,让观众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白雪救主中,熙来攘往的城市交通让人捏一把汗,而囧囧有神的牛群又让人忍俊不禁;阿道克船长臆想(或者回忆)的海盗袭击一段,可以堪比史上最经典的最宏大的船上海盗大战,结合阿道克船长天马行空的思绪两船交织颠簸来回涤荡,场景节奏之快、想象力之宽广,连《加勒比海盗》都要自叹弗如;而重头戏淹城追宝更是带着观众坐上过山车和茶杯机,360度高速飞驰旋转在摩洛哥港口,超越《里约大冒险》的鹦鹉追逃,每一秒都精彩得让人瞠目。这些异彩纷呈的桥段结合在一起,最终构成了《丁丁历险记》的完美华丽冒险,这就是观众想要的视听盛宴!
当然这部《独角兽的秘密》只是《丁丁历险记》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有人会说感觉剧情不够饱满,感情不够丰沛,人设不够有思想深度,和原作差异很大等等,我也赞同。可是这毕竟是一部给大家童年时代的献礼,一部82年后的狂欢。之后的两部收效如何仍未知晓,但已可预计仍将万人空巷。3D+IMAX足以给观众最大的震撼,而丁丁再次由两位当今最炙手可热的导演呈现在大屏幕,也的确是机缘巧合可遇不可求。待到三部曲完整出来,我一定会收藏蓝光版本留以纪念,也算是对得起自己的童年时光。
①埃尔热(Herge,1907年5月22日~1983年3月3日),原名乔治·雷米(Georges Remi),1907年5月22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
②参考Tintin英国官方网站。非摘引。
③参考Wiki百科。非摘引。
④参考Tintin中国官方网站。摘引。
⑤参考Mtime时光网。摘引。
⑥参考Wiki百科。非摘引。
5 ) 原著原教旨主义的评论
1、片头动画虽然是Flash风格,不过也有3D效果了。基本思路是来自1991动画版的片头,包括火车、聚光灯等元素都在,可以对比一下。
2、开场给丁丁画像的是埃尔热本人(也只能是他,虽然跟真人不太像),身后画板上全是埃尔热笔下丁丁原著里的人物。两个镜头。这一段的结尾展示了那张著名的丁丁画像。
这个细节值得表扬。
3、丁丁家里墙上的剪报:有奥托卡王的权杖、法老的雪茄等故事。这个细节真是让人热泪盈眶。
4、剧情主要来自《红钳螃蟹》和《独角兽号的秘密》,只保留了《海盗失宝》(用小人书版的译名吧)的结尾,大约下一集会保留《海盗失宝》的开头也就是教授出场的那一段。不敢想象下一集《七个水晶球》+《太阳神的囚徒》要改成什么样。
5、卡斯塔菲尔唱歌借的是《卡尔库鲁斯案件》里超声波武器的桥段,表示可以接受。不过酋长怎么能没有儿子呢!而且这纯属生拉硬拽把第三条船给了酋长。另外一点则是,虽然纳萨林成了大反派(这大概源自《海盗失宝》里一群红色拉克姆后代那场戏),但是拉克姆是如何告知他后代与阿道克家族的恩怨的……蒙谁呢亲,不带这么改的。
6、阿道克船长讲故事,改成了北美电影常见的精神分析式的过程,可以接受。不过闭着眼睛想想,也知道拍海战是为了跟[加勒比海盗]较劲。所幸拍得还不错。然则,原著本来逻辑是通顺的,丁丁、船长、教授三人跑了大半个地球,宝藏却在他们鼻子底下,这个过程很“有哲理”,这么改,你妹啊,反高潮啊亲。为啥呢,因为高潮戏是塔吊大战啊。
7、其实原著最有趣的是丁丁在小偷那里找到了伯德兄弟的钱包(不过也没有说明为什么伯德兄弟要把纸条放在钱包里,随身带着怕丢么),这个很幽默。但是必须夺宝,于是必须抢来抢去,丢掉还要抢回来。小偷这一条线改动的不好。不过,拍得还是很流畅。
8、还记得最后一场墙上那个洞么。原著里丁丁和伯德兄弟在马里斯派克大厅的戏其实很有趣。不过场面不够大,不入斯大叔法眼。
9、丁丁的脸敢不那么像个倭瓜么,被打进去了一块似得。
10、这次改编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强化了“血缘家族”这条线,很有意思。不过,所有海盗片免不了裹挟一些殖民主义历史在其中(也许索马里海盗除外……),老阿道克船长带回来的是小头,真正的大头还沉睡在海底……后好像在说,拉美那里还有一片“无主的宝藏”等待现代这批人去寻找,这是历史的遗产(难道不携带债务么?)。最后的正义力量是“国际刑警组织”,它的肉身代表是一个不穿袜子的美国警察,好有趣。
11、看看热闹就算了,下一部还得去看。不理解为什么第三部计划是要拍蓝莲花+西藏而不是那两部登月故事(难道太冷战意味了,而且现在要讨好的是中国?)
12、我心目中阿道克船长的最佳人选是——埃里克·坎通纳。不仅有胡子,而且有迷人的法国口音,自然不会少了连篇的脏话——当然,听着最亲切的还是“该死的成千上万只臭贝壳”,那坑爹的翻译啊,你敢参考一下固定翻译么!藤壶能跟“臭贝壳”比气势么……
6 ) 冒险才刚刚开始……(影评+配音评论)
我小时候应该没有真正看过《丁丁》的连环画或者动画,因为我没有什么关于具体情节的记忆,但要说没看过吧,却也不是一点印象都没有,尤其是最近的某天,我看见原作里的杜邦兄弟的形象,那穿着西装拿着手杖的笨手笨脚的双胞胎警探,有种强烈的似曾相识的印象。那么我究竟是在什么情况下看过的呢?是不是刊载于某儿童杂志上的片段?这尚且是一个谜。
不管怎样,我觉得,如果我小时候有机会得到一本丁丁的连环画,应该会很喜欢。就像我如此喜欢正在上映的这部电影版。
用前期表演捕捉+后期CG动画,应该是斯皮尔伯格和彼得杰克逊这两个“大丁丁”所能找到的向原作致敬的最好方式了。它既能尽量保持原作的卡通气息,又融入了真人表演的细腻精致——无论多好多合适的演员,也不可能满足所有读者心中对原作形象的执着。但是,这也只是“尽可能”的完美。像阿道克船长、杜邦兄弟那类面庞圆乎乎眼睛滴溜溜的形象倒还好,丁丁这样更接近真人面容的设计,看久了,反而会让我产生一种感觉:要么就更接近真人吧——干脆用真人来演!要么就干脆退回到同样圆溜溜的眼睛,手绘卡通式的简约稚朴。
不过,抛开人物形象永难完美的缺憾,就场景的宏大和物体的细腻质感而言,《丁丁》让人叹为观止。而且我两遍看的都是2D版,已经相当过瘾——3D效果理应是锦上添花,没有3D效果也是上好的锦缎,这才是好电影。老斯耗费三年的心力没有白费,这个故事就情节而言不算出人意料(况且它不是推理故事,而是冒险故事,追求情节的扑朔迷离本就没必要),但他把故事说得环环相扣,趣味盎然。拍电影是拍什么?就是把故事讲好呗。这是正理,也是老斯一贯坚持的核心理念。
全片节奏紧凑,全无“尿点”。从一开场丁丁意外发现并买下独角兽号的模型开始,情节就迅速展开,毫不拖沓,丁丁被绑架,忠诚的小狗白雪勇敢而灵巧地紧紧追随,其间还有一不留心“胸袭”到奶牛的笑点,接着丁丁逃出被监禁的船舱,结识醉意朦胧的倒霉船长阿道克,一同携手逃出生天,却又被困海面,又劫持了萨克林手下的飞机,跌跌撞撞穿越乌云闪电交织的“死亡之墙”,最后一头扎进北非的沙漠……丁丁和阿道克的不断遇险脱险又遇险,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又时刻有滑稽笑点让人开怀,但更让我心潮澎湃的,则是由阿道克船长时不时灵光闪现的记忆里叙述的阿道克的祖先弗朗西斯爵士与海盗头子“红色拉克姆”那场悲壮的正邪对决:在风暴肆虐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两艘几乎被海浪吞没的船在厮杀,船员们和海盗们在厮杀,智勇双全的弗朗西斯爵士和凶残狡诈的拉克姆在厮杀……相比之下,作为后人的阿道克与萨克林在码头的吊车对决就没有这么惨烈了,影片也没有设计阿道克一赢到底,而是萨克林占了上风,毕竟此人一直是一个厉害角色,只不过,螳螂捕蝉,丁丁这只大黄雀在后,出其不意地夺走了萨克林手上的三张纸卷。瞧,这对所有反派角色都是一个警告呀:得意的时候话别太多。
不可不提的是摩洛哥街头的追逐戏:为了三张纸卷,双方展开争夺,把城里折腾得水漫金山,鸡飞狗跳。一个长镜头不间断地跟下来,简直是叫人气都来不及喘,车子散架了的丁丁飞了出去,拎着轮子在电线上滑动,我的心脏也差点要飞出去了。而为了缓解一下紧张气氛,这时也附送了一个可爱的笑点:当巴格赫旅馆一路浩浩荡荡滑到海边,旅馆里的杜邦兄弟开心地说我们到了海滩了,而旅馆老板则淡定地走出门瞅了瞅,然后给旅馆门口的两颗星旁边又挂上了一颗大星星——因为是海景房了嘛。
与主线相比,老窃贼费罗塞尔则是一个有趣的副线人物,他的偷窃行为,避免了丁丁放在钱包里的纸卷被萨克林迅速获得,而这位手法优雅不留痕迹的扒手本身也是一个“萌点”——他不为钱,偷来的成百上千个钱包里的钱他甚至没有动用过(还根据证件在标签上注明主人的名字和窃得的时间),仅仅是出于爱好收藏钱包,堪称十足的“钱包控”。
声评
之前就知道丁丁给了上译,这对于一个根据老连环画改编的冒险电影来说实在是再合适不过。更根据情报得知丁丁是翟巍配音,不由喜上眉梢。因为自从他转为非专职之后,我只能调整心态:上译的片子里没他是正常,有他是惊喜。今年他参与的公映片,印象里也只有《雷神托尔》里的大反派洛基和《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依然没几句台词的德拉科马尔福,还有目前尚未上映的巴西佳作《精英部队2》。
而丁丁,是久违了的男一号,主人公,整个故事的核心人物。一个有着尖翘翘的俏皮刘海的大男孩,一个自由记者,对所有神秘事物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坚持不懈追求真相,脑子总是转得飞快,又机灵又勇敢……所有这些特质,都符合翟巍的声音性格,并且他的声线和杰米贝尔偏纤细的原声也很贴近,只是他比后者更明亮,更开朗。第一遍看,刚开场的时候,我还突然担心影院会不会错放原声版,刚开口问帮我买票的妈妈时,字幕就打出了“丁丁配音翟巍”的字样,顿时安心了。
回应街头画家的“我以前好像见过你”,丁丁正脸未现,声已响起,仿佛带着一点笑意的一句“有可能”,那个我熟悉的声音回来了。元气十足。整部片子丁丁的台词量很大,且根据场景转换的情绪转换也很频繁,但我们翟导的嘴皮子很利索地完成了,流畅而灵动,谜一样的青春(因为丁丁从未公布实际年龄~)和冒险的气息显露无遗。
至于胡平智的阿道克船长/弗朗西斯爵士和张欣的萨克林/拉克姆,真的是只能用驾轻就熟来形容了。胡平智老师那种憨而浑厚的声音太适合酗酒成性半醉半醒的阿道克船长,包括回忆起自己惨遭背叛后垂头丧气的怒骂:“那只肮脏的猪!”,被丁丁感染着一起露出满怀期待的表情之后却是呆呆的一句“我忘了”,真能让人笑喷,而在表现弗朗西斯时则是一种豪迈自信又不失聪颖的气质;而堪称反派专业户的张欣,深沉的邪恶气质与萨克林/拉克姆实乃绝配,存在感超强,让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在冲天火光之中“红色拉克姆”临死时咆哮着发出诅咒“我诅咒你们……我们之间的决斗还没有结束,将在另一个时间,另一个生命……”(大意)
吴磊和邹亮分饰杜邦和杜庞这对圆滚滚傻乎乎的双胞胎警探,压着嗓子你一言我一语,喜感十足,特别是在老窃贼费罗塞尔的“钱包博物馆”旁,还没意识到人家的偷包贼身份,却在那里争吵各自的名字怎么拼写,终于惹得惶恐不安的老人家发了飙——“拿去吧!都拿去吧!”倪康老师也把老窃贼的惶恐不安表现得淋漓尽致,抖着嗓子可怜兮兮地解释自己的“钱包控”。
看完后才意识到全片基本没有女性角色,除了“米兰夜莺”——女歌唱家比安卡卡斯塔菲尔,台词没几句,本来以为会是曾丹导演顺便代劳,没想到会把王建新老师请来,其浑厚华贵倒也更贴合人物的女高音身份。
好片+好音,当然是影迷&声迷的享受,丁丁的银幕之旅才刚刚开始,我非常非常期待续集~
亲,改编不能这样搞,有些可以接受,有些完全是胡搞。大场面里,阿道克船长讲故事,摩洛哥追鸟两段甚好,塔吊大战一般。最受不了的是那些斯皮尔伯格签名式的动作场景。对于原著粉丝来说,唯有前5分钟热泪盈眶:给丁丁画像的埃尔热,还有丁丁家里墙壁上的那些剪报。
电影视效非常赞,特效一波波目不暇接,让人喘不过气来。童年的美好记忆跃然屏上。CG动画还原了很多当年漫画的感觉,情节上也老少咸宜,风格有些当年【夺宝奇兵】的感觉。开场好似【007】。船战堪比【加勒比海盗】。摩洛哥港口追逐超越【里约大冒险】。每一秒都觉得值回票价!
3D动画果然不是我的菜。全片看下来最喜欢的是2D渲染的片头。剧情中间回忆传说的那段实在太长了,我坐不住去Les Halles二楼MUJI买拖鞋去了。
Snowy的胜利,毋庸置疑的第一主角,养狗当养Snowy
纯技术流,无情怀,喜剧动作设计很港片,收尾有些仓促
皮尔伯格流畅的叙事手法,完美的场景切换和强大的摄影技巧!后半段连着三个紧凑宏大的动作场面让人过足了瘾!船长回忆与现实场景的交替,摩纳哥抢夺三张羊皮纸这两段超级精彩!Williames大叔的神配乐又是听觉享受!雪白和船长作为配角好耀眼!
斯皮尔伯格复制《圣战奇兵》的成功经验,包括将亨利.琼斯的“搞笑”与“笨拙”赋予了阿道克,同样抢尽了丁丁(印第安纳)的风头。前戏铺垫很吸引人,转场也流畅自如,亦步亦趋到了该解疑答惑的时刻,却毫无高潮可言。丁丁的眼神也显得很空洞,捕捉帝安迪.瑟金斯的阿道克才是全片灵魂。
丁丁造型怎么那么像周黎明?
电脑特效做的也太他妈细腻逼真了!多少次恍惚以为自己在看的是一部真人电影!这样真的好么?会不会有一天电脑动画就像猩猩一样取代了人类……
复古老派的故事和讲故事方法沉稳又低调,大量的主观视角运动镜头打造的画面感炫目又有趣。
斯大叔用他的耐心和能力向天堂里的埃尔热证明了当年将版权给他确实明智的选择。独角兽篇和宝藏篇是整个系列中最受欢迎的,以前也未大屏幕化过。将船长的出场移到这里实在聪明!只不过作为丁丁迷,姐完全不能适应洋葱头的脸变成这样(还有抬头纹),还说一口英音~~~另外动作场面过多让人有点疲劳。
因为太过熟悉丁丁而对老桥段充满感情,等待斯皮尔伯格将其搬上大荧幕等了太久。巴格赫追逐戏堪称经典,安迪继猩猩凯撒后又完美诠释了阿道克船长,证明表情捕捉的时代已经全面进攻,抢戏当找安迪,养狗当养Snowy。还有最重要的,请选择一家好的3D影厅。
果然是永远奔跑不知停歇的丁丁。追逐、打斗、再追逐、再打斗,从头到尾、全片无休。如动画版印第安纳·琼斯,探险与解密,几分钟一个小高潮,虽没突破斯皮以往的套路,却也是高潮满点的商业片。巴格赫的追逐一场最为精彩,回旋翻转、纵横交错、让人眼花缭乱。阿道克船长依然是亮点,凯撒你赢了。
养条好狗,戒烟戒酒。
当我们还在打飞机,人家就在开飞机了。2014.2.23成都
前几天不是还在为安迪赛金斯的凯撒感动嘛,现在他饰演的阿道克船长依旧让人欲罢不能,萌指数几乎感超奶牛、与白雪齐肩了。这次震撼你的可能不再是动作捕捉技术,这次让全世界惊艳的是虚拟摄影机!斯氏擅长的商业历险题材加上彼得大帝的技术支持,【丁丁】的镜头感彻底绝逼了!★★★★
@中影 大量运动镜头,流畅而自然.追逐戏紧张刺激更搞笑,海战戏也颇具气势.夺宝奇兵4,加勒比海盗4你们不羞愧吗!!!
这个故事对于我来说过于简单了,善就是善,恶就是恶,结局不过是善必将战胜恶。摩洛哥争抢赛和真人动画扑捉是亮点,不过也就仅限于此了。我想我已经没办法单纯地为他感到快乐了吧~
什么都不用说 所有人看完都鼓掌的电影
悬疑幽默动作特效大场面,《丁丁历险记》能满足各个年龄段对一部娱乐大片的期待。影片成功找到了动画和真人电影之间的平衡点,在技术仿真的同时保留了漫画式的夸张,为老顽童斯皮尔伯格留下了足够大的空间放肆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影片叙事节奏极快,动作戏的细节爆发让人眼花缭乱,值得看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