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诚过去几年建立了一个行业身份——IP操盘手。
所以咱别从剧本、创作出发聊《外太空的莫扎特》,陈思成的项目聊不到那个,不是那么回事。就从资源配置、商业元素、类型需求和宣传策略来看。
你想赚谁的钱?为什么没赚着?
1. 年龄不对,所以角色不对、故事不对。
这个电影想给什么年龄的观众看?
想要全年龄段受众,不是错。错的是以为角色全年龄了,就能吸引全年龄观众。
范伟爷爷辈,黄渤爸爸辈,孩子辈分青少年和儿童。
其中,核心主角任小天设定为初中生,是一大败笔。一方面拉高了观众对故事成熟度的期待,一方面暴露了剧本短板。
选荣梓杉,是错上加错(不是荣梓杉的错)。
2020年开机,荣梓杉14岁,但已经长到了一米八多,比黄渤高一头,当时恰巧还在变声期。不说电影,荣梓杉作为演员本身就进入了尴尬期。太高,但脸青涩、岁数小,大人孩子都有点演不了。
陈思诚逼着他往夸张方向演,只会让观众更出戏。
实际上,有关家庭、教育的作品,且想用“奇幻喜剧”做包装的话,用儿童演员,会极大拓宽受众,而且孩子能天然地使许多剧情合理化。
徐娇演《长江7号》时只有9岁,且又黑又瘦又矮,显得更小。如果她是初中生,故事就不成立。
陈思诚选荣梓杉,不如选韩昊霖(《我和我的祖国》里扶电视天线的小孩),个子小小、脸圆圆,跟黄渤应该更有父子感,或者直接让片中同父异母的小学生弟弟那个年龄的做主角,一些戏会突然间变合理。
比如小天课堂上看着云彩傻笑,第一次见到莫扎特后的尖叫,到密云拯救胖同学,坐乐高船去长城,哭着唱歌救莫扎特……
你可以想想婴儿肥的小男孩去做这些事会多么可爱、勇敢、充满冒险精神和浪漫气息。
一米八大高个干这些事,只剩下傻。
年龄不对,影响方方面面。
比如片中有众女生犯花痴尖叫追逐男生的情节,可笑油腻低级,也不符合后期“献给童心”的宣传策略。
小天撺掇莫扎特摘掉学长的假发等等,也暴露恶俗。
如果小天是儿童,这些情节大概率不会出现,即便有“爱情”和“情敌”,也会相对可爱。
徐峥不好,徐峥给韩昊霖拍的“爱情戏”让普通观众觉得纯真,这就是小孩子天然的好处。
陈思诚写了个10岁小孩的剧本,非得让发育过于成熟的年轻男性来演,这是重大决策失误,进而破坏电影、误导观众、耽误宣传。
什么都不改,只改年龄,让小天从14岁变成10岁,演员从一米八变成一米四,电影都会比现在更成功。
《莫扎特》可以是“献给童心”,可以是儿童片。但现在,似乎是拿“儿童片”当遮羞布,仅从宣传层面扭转观影预期,太晚了,而且儿童片≠幼稚。
2. 阶层不对,所以矛盾不对、情感不对。
这个电影想给什么阶层的观众看?
先看任大望是什么阶层。
他自称住回迁房,但看着像学区房,房子宽敞明亮、装修精致、离学校近。家里买得起钢琴,请得起名师,吃饭有小龙虾,旅游的时候住带大客厅的房。
他自称只是个卖保险的,但实际生活优渥,工作困境没被展现。
儿子上的学校,小学、初中和高中都包含,社团遍地,每年都举办招新,弟弟在的小学部有手工义卖活动,黄觉饰演的富豪也把女儿送到这个学校。
任大望就算不是中产,也是小康。
失败男人在前妻面前冒充富豪是中国男导演历史悠久的独特爱好,但市井穷人冒充,还是小康白领冒充,这俩可有区别。
而被反复提及的《长江7号》,动人的一点在于,一个贫困线以下的民工,希望他的孩子接受最好最昂贵的教育,他认为读书改变命运。
打零工的民工,送儿子上贵族学校,谁信啊?我们都信了,还共情了。这是残忍童话,主角阶层的硬设定,使它的受众是普罗大众。
而《莫扎特》中的钢琴、天文,像中产家长的矫情。父子矛盾是,到底要选哪个昂贵的爱好。此事与“我”无关,与普通大众无关。
中国有千万小镇做题家,宇宙尽头是编制,不是莫扎特。
中国孩子普遍承担的压力,是父母无限制的给予,比如掏空六个钱包买一套学区房。对于孩子来说,带来的是窒息与压力。
假如任大望是市井穷人,俩父子挤十几平的房间住,可能因为小天的一次好奇,或者一次信誓旦旦的表决心,曾经放弃音乐的任大望倾家荡产买了钢琴,家里最大的空间让给了钢琴。
小天背负着枷锁和期望,可能会假装热爱钢琴,连句“不喜欢”都不敢说。
当他一旦流露不满,任大望可能会说是你自己想学的,我为了让你学钢琴怎么怎么样。而实际上,他是在让小天为自己失败的音乐梦想买单,因为心智和地位的不对等,家长的行为常常隐含着对孩子的强迫,对自我的欺骗。
孩子反感父母给自己安排的路,同时也畏惧,这条路上父母投入了那么多自己难以承受的资源。
而阶层改变,会导致钱不是问题,资源投入不是问题,梦想与生存也不再剑拔弩张。电影选的钢琴、天文,也都不明确指向“钱”,普通人怎么会有共鸣?
可能陈思诚已经不知道普通人是怎么生活了。
3. 还有
时长不对。
136分钟,跟《唐探3》时长一致。两小时十六分钟,你说献给孩子?孩子三节课加起来都没这么长。这个时长也影响排映。
宣传滞后。
陈思诚在市场上有字头,所以《莫扎特》第一次亮相备受关注。第一张海报是星球和星系组成的音符,释放了明确的“科幻”“音乐”信号,后续阵容曝光,立刻在观众心中追加了“喜剧”标签。
电影品质、风格摆在那,不配叫科幻,也很难让人笑出来,宣传唯一能发挥的就是“奇幻”,目标观众应该是家长和孩子。可惜初始印象难以更改,映前宣传热度不行,标签不明确。
可能也担心“儿童片”影响受众,那就只能承受期待落空带来的反噬。
暑期档又是个长线档期,前面有俩强口碑对手,你走不了长线。市场整体热度又一般,不可能在首周末大赚三天。
如果映前做大规模免费亲子场,“子”的年龄卡在10岁及以下,重点突出奇幻和童心,弱化外星、太空等科幻元素,不搞什么代际关系的严肃探讨和引导,可能会好些,毕竟暑期档家长孩子有观影需求。
而且后面两周无同类重磅新片,市场空间是很足的,烂牌也能打两把。
我不觉得陈思诚是好导演,一直把他当商人看,会码盘子,懂市场和类型,明目张胆借鉴前辈的经典。
但《外太空的莫扎特》,连盘子都码不好了,那中国电影市场要你何用?
4. 我喜欢的点
科学不会是解决人类终极困惑的答案。
艺术是能量来源。
小天靠音乐得到一切,但依然选择星空。
“你别担心,妈在那边过得挺好的。”(马元这孩子要是10岁以下儿童,这段都能成哭点。)
容貌羞辱,异装耻笑,地域歧视,刻板印象,大男子主义与被置于肆意批判视角的女性。配乐很豪华,诸多变奏、处理试图创造一种音乐叙事,但我用的词是“试图”。电影史的挪用是在证明导演的专业性和迷影身份吗?直面《ET》甚至《长江七号》,本片是否会显得更加不堪?春晚小品式的台词与表演,还有各种明显修改得更加低龄向的台本,尤其点名批评荣梓杉,远不如王一鸣和方洲的表演。黄杨钿甜这个扮相似乎不如小时候可爱? 有时触及一些深刻的话题,随后迅速用低龄向的笑话和幼稚的棍棒杂耍消解,淹没在儿童舞台剧式的腔调与动作中:太多不可解的困难,似乎只有当外星人介入时才有美好的答案。 国产烂片不约而同选择处理家庭/青春/教育问题,因为这是国内少数几个较为安全的议题。此外,近两年**成为当下剧本创作经常遇到的题材,是否因为宣传让它潜移默化为某种潜意识中的共通经验,或者是疫情当下创作者的想象力变得匮乏,又或者这是这一世代创作者对于冲突和戏剧性所能想到的唯一方案?公关给评论区的参考文案非常没有水平,什么“第一次CG电影”,有点搞笑。
看到现在50分钟,怎么可以烂成这样。没剧情,没故事,不知道想表达啥。整个影院20人左右,鸦雀无声……大家应该都无语凝噎了吧。
所有演员都在硬演,黄渤和范伟,你俩不尴尬吗?
他怎么可以这么烂,赔我电影票。
以下凑字数,因为没得写了。赔我电影票。赔我电影票。赔我电影票。赔我电影票。赔我电影票。赔我电影票。
首先说体验,全程没笑也没啥可笑的,看了一半憋了一肚子尬一肚子骂,本来是汇成一句“高于十岁别看”的骂人话,但是同场次的几个小朋友看一半都看不进去到处乱窜,乐。
客观评价就是一子供向商业片。讲了一小孩抗争逼他学音乐的爸爸,最后借着一个外星人的帮助最后说服他爹放弃了音乐去追求他的星空梦的故事。
在不了解这个片子之前,我以为这个片子的看点大致有以下几点:
1.外太空的莫扎特,见名之意,科幻和音乐片?
2.在《隐秘的角落里》贡献惊悚体验的荣梓杉
3.应该是笑点和演技担当的黄渤和范伟
看完后的感受如下:
1.没啥科幻也没啥音乐,都是些元素的生硬拼凑罢了。完了一小星星都谈不明白也不肯练琴的男主硬是靠着外星人的机械降神进入音乐比赛决赛,又凭着所有日漫主角般的“听从内心的声音”拿下决赛冠军。剧情之无脑之俗套不忍赘述。
2.荣梓杉的演技在本片中实在是塑料。更严重的在于剧本的台词,明明把握不住情绪但是却绞尽脑汁用力过猛的念出那些叛逆的台词,但凡涉及叛逆情绪表达的台词的都分分钟让人出戏。
3.黄渤演技在线但是很无趣,范伟就是纯纯的工具人也没啥戏份。
4.夸张的脱离实际的初中校园生活。人山人海的社团,疯狂的偶像崇拜。浮夸无度,令人反胃。
剧本生硬,俗套,无聊,冗长。能写出这么多字来描述影片之差真是难为我了,就好像看见路边一坨狗屎还要大肆批评一般。就这还要继续拍第二部,乐
这种烂片赶紧下映吧,今天如果还有票房,那就是中国电影的悲哀。
上映前找了那么多明星站台,给我们呈现的就是这坨屎?
之前唐探抄袭融梗缝合赚的盆满钵满,这次抄的不及格,终于暴露自己的能力
看了不到半小时就走了,后排小孩都觉得剧情弱智。
猫👀开画9.1分,花了不少钱吧。
豆瓣这里开画如果超过5分,就是大家所有人的责任
首先,看文章之前别给我说什么“爆米花电影就图个开心,要求那么高干嘛“这种鬼话,你对电影质量没要求,你乐意看这种没有任何营养含量的东西是你的事,但是在我看来中国电影市场着实不需要这种东西。
我发誓我本来就对陈导没有很大信心,但是这电影海报风格做的都实在太让我喜欢了,于是我还是花了80块钱来看。但是吧,陈导,能退钱吗?我想到了这个片烂,但我没想到它可以烂的这么彻底。到电影中间部分的时候,我基本已经被尬得抠出了三层地下室了,正好可以用那三个词,“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然后就在不停的跟朋友发微信吐槽。同时一不小心点开豆瓣,又看到了,《外太空的肖邦》,《外太空的莫奈》。陈导,求您了,放过中国电影吧好吗?
演员来说黄渤真的真的很好,范伟老师也很好,别的老师们也都好,甚至客串的郎朗老师虽然被迫自黑一波,但也起码本色出演了。反观各位小演员,陈导,你要是不会指导,就别耽误人家小孩儿了行吗?演的一个比一个尬,演自己年龄段的东西生生看不出任何小孩儿的天真活泼。
还有,是不是每一部被打上陈思诚导演作品必须要有一次男扮丑女装的低级“笑料”,唐探几乎每一部都有,现在这一部按理来说是给孩子们看的电影也有,抖音有那么多好看的正能量的Cos,为什么要用这种梗污人眼球呢?
同时,作为学习电影的人,如果我对一部好电影理解没有错误,在很多主题的取舍上,一部好电影可以做好一到两个主题,比如《肖申克的救赎》,追求自由,比如《辛德勒的名单》,救人水火的英雄大义(我知道这个片跟他们没有可比性,只是个例子)。但在《外太空的莫扎特》里,父子情,母子情,友情,模糊的爱情,外星人,音乐,喜剧,狗血煽情,正儿八经说四川话的看起来贼聪明实际上二了吧唧的搞传销和诈骗的反派设定(仅吐槽角色设定,无关演员),再加上尬死人的特效和一只二傻子一样的熊猫。整个故事线,又乱,又没逻辑,又尬,把人都特效抠掉以后,当2008年奥运会《北京欢迎你》的MV都可以。为什么要这样呢?好好的讲好一个故事,不好吗?
还有我今年在电影院看过的最尬的梗,“你们是哪个星系的?”“物理系,化学系,表演系,没关系。”好家伙,电影院空调已经很冷了,听完这几句话我更冷了。
最后故事要结束了,要么非得安排一段初二小孩儿和成人打斗的动作戏。。。不能跑吗!!!不能躲吗!!!不着急救熊猫吗!!!要么就是必定出现的狗血和解,熊猫不救了,同伴不见了,当着反派的面来一段父子情深煽情一波。不由给编剧点个赞,也为导演能拍出来这么把观众当二傻子一样的故事点个赞。
最后的最后,熊猫玩具扔进火里没烧着,着实像个浴火重生的熊猫。给下一部铺垫还要融入一些恐怖片元素,陈导着实是将各种风格玩的融会贯通啊。
希望后面两部可以被扼杀在摇篮里,谢谢。
虽然有挺多尴尬的地方,也有很多喊口号假嗨的情绪,但很喜欢塑造的童趣的部分,莫扎特和它的魔法,是给孩子的礼物。对陈思诚的好感回来了一点,起码这部他花心思了,能感受到他的诚意。("小"朋友太大了,找个十岁左右的会好很多)
关于家庭亲情的三部曲,我大概知道导演想说什么,但表达的确实很一般。WDNMD我玩偶动了,我不弹了。父亲把梦想与遗憾强加到孩子身上,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转换了想法。骗钱的与一群愚蠢的“教徒”有些暗指的意思。科学不能回答宇宙的终极问题,艺术才可以,因此电影中很多选曲、配乐、书都选的很不错。
玩尬的是吧?就说这剧本扔给一个网络电影公司,都不会有人愿意拍。未成年演员表演上几乎没有一场是合格的。
割裂感好强,前段的校园生活,怎么看都像是在为后边的“没关系”铺垫。
杀了我现在就杀了我
0.0。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影片丝毫不去掩饰低俗的情节和廉价的煽情,甚至直接将低龄二字挂在脸上摆出一副自我陶醉的姿态,我不知道小朋友是否适合这种视觉垃圾,但就一部电影而言,陈思诚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在哪里?拿艺术作为本片世界观的基础、价值观的体现是对任何艺术形式莫名的侮辱。它不配用古典乐作背景,不配用moon river升华主旨,更不配模仿《一一》的结尾,这种亵渎式的毫无意义的元素拼接让我生理性厌恶,这种电影的存在就是对“艺术不分高低”最具说服力的否定,这部电影就是艺术中的糟粕。恶心,实在恶心。
在电影院,半个小时了,终于进入正题。人物浮夸,小孩演技不行,外星人配音可怕…………提前一周不到二十块买的票,知道99%会烂,就来看看究竟会多烂……看看结束后,我会不会改成三星吧……(对不起,我没坚持到电影结束……就这样吧。别看。。。)
观后感: 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
荣梓杉真的是长个子不长演技啊,高出黄渤一个头了演技还停留在朱朝阳时期。不过可能也怪剧本把初二的孩子写的太幼稚了吧,耗子和灵灵的两个小演员都比他放得开。
cg技术太可怕了,那个丑熊猫怎么做到连眼神都和陈思诚一模一样的。
三观极其不正的一部烂片,满满的大男子主义,垃圾
陈思诚是有一些拍恶搞B级片的潜质在的,但他总觉得自己是拍大片的人才,即使在人畜无害的儿童片里,他也抑制不住要装一些恶心的东西,比如让男人穿女装然后当做笑料这样低级的性别梗(他真的好爱这个桥段),所以不管多高级的演员,到了陈思诚手里都变得油腻无比,简直是荣梓杉演艺生涯最大黑历史,弟弟快逃吧!!!
陈思诚想当斯皮尔伯格拍出他的ET,然而现实可能是成片离吹梦巨人都差一大截
年度最烂,陈思成用一部片子侮辱了包括但不限于;观众的智商,外星人,儿童片,科幻片,喜剧片,足球,水兵月,天文爱好者,月亮河,绝对音准,高达模型,长城的位置,盘古大厦的龙头,可怜的天下父母心
人们很少往天上看,每个人也应该被允许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充满想象力的画面飘荡在都市上空,所释放的积极讯息与对音乐的运用在当下充满温度。但几分感觉良好之外,更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它究竟想要成为什么——时而是有点正经想要打开叙事宇宙的科幻故事,时而又是温情向拼贴各种熟悉元素的家庭片,然后偶尔不合时宜地加入各种聒噪粗俗的动作幽默;尤其考虑到此前还曾被规划为三部曲,很难在这里看出来它有什么能够继续下去的新意与必要性。看到姚晨拾起被遗忘许久的喜剧任务,还被设计成开启更多章节的一个引子让人有期待;但也是仅此而已。
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点幼稚,但是对于成年人真是弱智 看到生理心理都难受的电影
陈思诚在阿尔法十八星球算残疾吗?我接受智商受到侮辱,但是莫扎特招谁惹谁了啊……什么乱七八糟的大杂烩,能好好讲个故事吗,用这么多特效真他妈浪费
这种演员阵容能拍成这个diao样子也是难得
我终于可以用上这几个成语了,如鲠在喉……如芒在背……如坐针毡……
我真的生气了:黄渤,你接这种戏我真的很无语,他到底给了你多少!男主小演员,你的演技是我影院观影史上最尬最拉垮的存在!油腻的外星人熊猫,这油腻程度一看就是陈思诚本人!陈思诚,才华,头脑,逻辑,幽默你一样也没有,简直是导演编剧界的跳梁小丑!你还要拍续集,观众到底跟你有什么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