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女主在身体很虚弱的情况下徒手干掉一只秃鹫,太不现实了。
2、如果女主确实被绝境激发出潜能徒手干掉了秃鹫,她也不可能一顿吃掉整只秃鹫,完全可以吃一部分秃鹫肉补充能量后,把手机塞进秃鹫体内,然后把秃鹫扔下塔,一样能达到发出信息的目的。
3、如果确实要吃完整只秃鹫才能恢复精神体力,那也不至于连秃鹫的羽毛爪子骨头渣子都吃完吧。
女主从平台往下爬时,平台上一丝秃鹫残渣的痕迹都没有,我不信这个时候她还有心情吃饱喝足后把平台打扫干净。
4、女主从平台下降到信号锅的过程,除了最开始下降那一下要使点劲,剩下的只需要借助绳子滑下去就行了,全程不需要太大的力气,比攀岩容易多了,她冒险在平台上干掉一只秃鹫,再吃饱了往下降,是不是有点多此一举。
5、秃鹫是腐食动物,它不去吃已经失去生命的闺蜜,却来攻击生死不明的女主,有点不合理。
6、综上我认为,这段吃秃鹫的戏,仍然是女主的幻觉,她真正吃的,是闺蜜。女主根本没有在平台上干掉秃鹫,她早就下降到信号锅上了,她和秃鹫干架的激烈画面,其实是准备吃闺蜜时内心疯狂挣扎的过程。
甚至再阴暗一点,她下降到信号锅上的时候,闺蜜还没死透,她杀的不是秃鹫,而是闺蜜,这点是我结合前面两个人刚来到这个塔下时,看到两只秃鹫在分食一只没死的狗,胡乱联想的。
还有一点是,面对死不瞑目的闺蜜,女主说“天啊,我爱你”的表情神态,不知道是刻意为之还是演技的问题,感觉不像是伤心,更像是庆幸(有人垫背)。
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女主干掉一只秃鹫后,在已经拥有可以给手机坠落到地面当缓冲的秃鹫的情况下,还要冒险下降到闺蜜旁边的行为逻辑,因为压根没有死秃鹫,只能下去找闺蜜。
本周看了两部时间不长、全是bug、但非常有趣的惊悚悬疑电影。一部是讲高空攀爬的《坠落》,另一部是Amazon新出的改编自2014年奥地利同名电影的《晚安妈咪》。
两部电影的时长都在100分钟以内。这简直是最适合带娃父母的时长——哄娃在九点之前上床,连滚带爬收拾完东西,看部电影,享受一下仅存的个人时光,还有望在十一点前睡觉。现在的电影有变得又臭又长的趋势,比如漫威,除了能多卖点爆米花根本没必要。五六十年代的片子都在九十分钟上下,比利怀尔德《控方证人》这种这么大悬念的电影也在两小时内搞定。人到中年根本没有两个小时以上的注意力,虚弱的我们躺在沙发上说。
两部片子都是新片。《坠落》的情节过于简单:两个女生好朋友相约去爬一座废弃的据说是地球上前最高建筑的电视塔,不料到塔顶之后楼梯断裂,两人被困在高空自救的故事。这片子哪怕在不专业的人看来,也全是bug,每秒钟都可以吐槽,比如攀爬不戴手套,不穿长裤,连个士力架都不带,绳子不够长,没有外套高空也没有半夜失温,最重要的是身材根本不像专业攀岩选手。但这些奇妙的bug反而增加了我的兴趣——我怕那那种极度真实,比如主人公要把自己手砍了才能出来的《127小时》,或者干脆就是纪录片的Free Solo——这种bug让我心理轻松了不少,想着反正就是个娱乐故事,随便看看而已,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故意为之。
但除此之外,整个故事的情节安排得相当不错。根据电影,我去查了查这座塔,发现还真有其物,是KXTV/KOVR,在加州萨克拉门托,是一座1980年代建成的地方电视塔,确实如同电影里所拍,是直上直下的针形,高625米,据说在迪拜和东亚那些通天塔建起来之前是地球上离地面最高的人造建筑物。攀爬难度其实就是爬梯子,除了体力之外不要求其他,但困在高空的小转盘上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故事里有反转、有悬疑、有惊悚,还有女主和秃鹫的武打戏……总之在不剧透的前提下我可以说的是,一个半小时你绝对不会起来上厕所。
《晚安妈咪》是另一部内容完全不同但也是以悬疑和惊悚为卖点的小成本电影。这部电影的环境也很简单:一对双胞胎父母离婚,两人在父母家轮流居住。暑假他们到了妈妈的别墅,却发现妈妈带着面罩,同时行为诡异。双胞胎逐渐开始认为,他们的妈妈是假的,有人顶替了他们的妈妈。比如妈妈撕了他给妈妈的画;妈妈的眼睛不是原本的颜色;妈妈甚至打了私自跑出去玩的弟弟等等。一切的线索都让兄弟俩越来越恐惧。
这部电影让人想起的是《万能钥匙》和《逃出绝命镇》一类。我说到这儿大家可能就明白了,是部有反转的电影。电影的前半部分是儿童视角,后半部分是妈妈视角。我没有看原版,但看剧照,其血腥和惊悚程度估计要大大超过这部,好在这部演妈妈的主角是大美女娜奥米·沃茨,虽然是五十多岁的娜奥米·沃茨,但演技和容貌还是秒杀大多数平庸演员。剧情基本发生在极简北欧风的高级别墅中,主要人物也就是双胞胎小男孩和妈妈三个人,没有多余的枝蔓,没有废话,比漫威电影还是强了很多。
反转大概发生在故事三分之二、双胞胎试图逃出别墅去找爸爸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之前那些不以为意的细节,在反转之后回想起来,竟然都能一一对得上,更使故事有了个合理的解释。妈妈是不是真的?这是故事的最大悬念,也是一直吸引观众看下去的理由。而在悬念过后,电影揭示的更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以及悲剧之后不同家庭成员的挣扎与分崩离析。这种小成本小故事看完能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再叹口气的电影,以后要多拍。
不是按照时间线,想到哪个写哪个
1.小贝用绳子拉着亨特已经快到平台了亨特脚滑失手摔下去的,不是什么阴谋论,也不是亨特跳起来抓背包没抓住。
2.关于无人机,影片里亨特给小贝讲出真相时最后一句:只有你,那个画面是小贝把包拉上来的当天就独自操控了无人机,最后被撞毁时失落的表情。
3.两次操作无人机时(实际只有一次)的对话可以看出小贝因为对无人机的不熟表现出很慌乱又很依赖亨特,比如需不需要返航怎么看电量等。
4.一个小细节,小贝放飞无人机时说了半句“son of...”没说出下半句是因为开头她爸说:你不应该这样说话,你妈妈和我,我们没教过你这么说话。所以她还是很在意爸爸的。
5.小贝爬上去给无人机充电是她的幻想,在又饿又渴的情况下徒手爬上去又勇斗秃鹫并且坚持至少两个小时只是她臆想出的在亨特的陪伴和鼓励下她也能克服恐惧挑战并战胜自己。并且后面有镜头,秃鹫盘旋并降落在信号灯灯罩上。
6.小贝充电下来后问亨特:你为什么没抓住背包,很多人都只想到因为亨特当时摔死了不可能伸手抓背包,然而还有一层意思是,小贝多希望亨特失足的时候能真的像她幻想中一样抓住了背包爬了上来跟她一起活下去。
7.结婚戒指应该是被小贝扔掉了,象征着跟丹和过去的自己告别。扔进灯泡底座会造成短路吧,并且充完电抠出来会电死,不抠出来重新安上灯泡也不合理。所以再次印证无人机充电不是真实发生的,不然真就如亨特所说:你可真是个人才。
其他被大多数人提到的很明显的细节和没什么争议很好理解的点在此就不做复述,欢迎讨论和补充。
暑期档,一部小成本高空惊悚电影《坠落》北美上映,前期口碑很不错,是一部非常有看点的高概念求生电影。
如今流媒体平台也上线了,虽没有电影院看得酸爽,也会让你瑟瑟发抖。
很多人私信问我有没有类似的受困类型电影,我简单筛选了一番,还真是不少,够出一个“受困电影宇宙”了。
于是我又进一步把类型锁定在“惊悚片”领域,淘汰了《火星救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荒岛求生》《127小时》等治愈系受困电影后,形成了今天这份榜单。
TOP10 《鲨滩》(2016) 好片指数:68分
冲浪高手南希来到了对于母亲来说有重要意义的沙滩,却在冲浪的时候遭到鲨鱼攻击。
她拖着伤腿逃到一块礁石上等待救援,但沙滩人迹罕至,礁石也随着涨潮被慢慢淹没,南希的生命进入了恐怖的倒计时。
《鲨滩》以1700万美元低成本,取得了全球1.19亿票房。
这么个简单的故事,之所以口碑票房双丰收,得益于尊重了观众智商的剧情,和高超的叙事手法。
特别是张弛有度的节奏把握,很见功力。
西班牙导演佐米·希尔拉擅长执导惊悚片,代表作是《孤儿怨》和《恐怖蜡像馆》,他还是即将上映的DC大作《黑亚当》的导演。
另一位功臣是主演布蕾克·莱弗利,她以一己之力撑起了这部独角戏,除了养眼,还用丰富的表演层次让故事看起来更真实可信。
TOP9 《坠落》(2022) 好片指数:70分
贝琪和亨特是一对喜欢追求刺激的好闺蜜,他们相约攀上了600多米的电视塔,却意外受困在顶端。
面对令人眩晕的高度和物资短缺,她们必须设法活下去,并寻求获救的机会。
受困类型的惊悚片有很多,受困的地点五花八门,但《坠落》算是另辟蹊径,对于像我这样恐高的观众绝对是一场视听盛宴。
影片前期口碑还行,烂番茄74%中等偏上,IMDb 6.5和Metascore 60分虽不算高,但都及格了。
对于全员路人的剧组和一个拍烂了的题材来说,这个成绩相当不错,是一部消暑佳作。
TOP8 《战栗空间》(2002) 好片指数:70分
母女搬入了一所古怪的大房子,前主人在房子里建造了一间坚不可摧的安全屋。
不料到搬家的第一天就有三个歹徒入室行凶,母女只好躲进这间密室。
两伙人隔着安全屋开始对峙,母女也发现入室歹徒不是什么小毛贼,他们闯入这所房子正是为了藏在安全屋里的某样东西。
出自悬疑片大师大卫·芬奇之手,《战栗空间》虽然故事不算惊艳,但叙事和运镜神乎其神。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镜头在房子里平滑地走位,极好的勾画出电影真正的主角——这所古怪的大房子。
影片集齐了朱迪·福斯特、小K、影帝福里斯特、少爷杰瑞德的超豪华阵容,现在再拿出来绝对是王炸级别的。
TOP7 《幻影凶间》(2007) 好片指数:72分
根据著名作家史蒂芬·金同名小说改编。
麦克是个恐怖小说家,喜欢带着科学设备到闹鬼的地方探险,收集写作素材。
他是一位坚定的无神论者,因为装神弄鬼是他的本职工作,他很清楚灵异事件都是扯淡的。
这次麦克选择了纽约曼哈顿的海豚酒店,不顾酒店经理的强烈劝阻,住进了曾有多名住客自杀的1408号房间。
然而一系列恐怖事件彻底改变了他对灵异事件的看法。
约翰·库萨克有着一张平和理性的脸孔,其实不太适合一惊一乍的恐怖电影。
然而正因为他不信邪的态度,才轻易地将观众带入万劫不复的绝望境地。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让人耳目一新的心理惊悚片,视觉上的刺激只是表层,真正的恐怖,还是深藏在麦克内心的那些羁绊。
TOP6 《心慌方》(1997) 好片指数:72分
六个陌生人,一觉醒来发现身处在由无数立方体组成的精密迷宫中。
数学系大学生依靠推理,似乎发现了迷宫的运行规律,可是更大的危险其实来自于他们的小团队。
电影有比较明显的社会隐喻,比如警察代表了秩序、医生代表了人性良知、逃脱专家代表了经验主义,以及数学系学生代表的科学和理性等等。
整部影片就像是一个社会崩塌的模拟实验,一个不给前因后果的死亡游戏。
即使不去费神思考这些象征主义,电影的脑洞也足够新颖有趣,杀人机关足够残忍刺激。
TOP5 《狙击电话亭》(2002) 好片指数:72分
斯图是个满嘴跑火车的公关人员,他背着妻子在外面有一个秘密情人。
为了不留下通话记录,他走进纽约街头的公共电话亭给情人打电话。
突然电话响起,对面的男声警告斯图不要挂断,因为他手中的狙击枪已经对准了电话亭里的斯图。
全片几乎都发生在小小的电话亭里,局限的空间爆发出巨大的冲突,反而更显紧张刺激。
电影的成功,除了大导演乔·舒马赫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之外,柯林·法瑞尔的台词和表演也功不可没。
也是在《狙击电话亭》里,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柯林的魅力。
不过结尾的完成度有所欠缺,故事的逻辑性并没有搭建牢固,对于这么一个看似高智商的惊悚故事来说非常遗憾。
TOP4 《科洛弗道10号》(2016) 好片指数:75 分
米歇尔夜晚驾车奔驰在黑暗的公路上,突然遭遇严重车祸昏迷过去。
当她再度醒来,已身处密闭的地下避难所中。
避难所的主人是退伍军人,他声称地球已经毁灭,这处地下掩体是世界上唯一安全的地方。
米歇尔对他的说辞将信将疑,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坚信自己遭到了囚禁。
镜头视角一直跟着米歇尔,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观众也跟她一样不知道地面到底发生了什么,这种心理惊悚正是影片的精髓所在。
另外冷战期间,美国人觉得美苏两国随时可能爆发核战,所以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一些人就会建造地下避难所,囤积食物。
对于他们来说,为世界末日做准备已经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这也是本片故事能够成立的基础。
作为2008年大火的伪纪录怪兽电影《科洛弗档案》的续集,电影另辟蹊径的拍摄角度起到了奇效。
虽然米歇尔没有时刻面临生死考验,但内心滋长的怀疑,是比肉体受到威胁更加煎熬的感受。
TOP3 《活埋》(2010) 好片指数:76分
保罗是身在伊拉克的美国承包商,醒来时竟发现被活埋进一只棺材里,身边除了一个打火机,一部手机,一把小刀之外再无其他。
在这个狭小黑暗的空间里,他不断尝试与外界联系,想尽方法却无法逃离险境。
随着他们的对话,观众也逐渐拼凑出他被活埋的真正原因。
《活埋》几乎做到了密室逃脱电影的极致,全片所有镜头都聚焦在棺材里,外面的情形则完全通过对话和脑补来补齐。
更难得的是这样一部电影竟能做到全程不让观众无聊,仅靠对白就推动故事不断前进,其间还穿插了数个反转。
我本以为这种极致精简的的电影设定已无法被超越,结果2021年的美剧《骇人来电》(改编自法国同名剧集)干脆没有画面,仅通过一连串的通话音频和屏幕上的声波,就勾画出完整庞大的世界观,让人叹为观止。
TOP2 《黑暗侵袭》(2005) 好片指数:76分
为了让莎拉走出创伤、重新振作起来,五个好闺蜜为她安排了一次洞穴探险旅行。
正当几个女孩对洞中的景色惊叹不已,却不知道她们惊扰了洞中可怕生物。
他们没有视觉,仅依靠声音猎杀女孩。
在绝对黑暗的洞穴中,女孩们本该团结自救,但为了生存下去,最好的朋友也可能对你拔刀相向。
密闭洞穴+怪物猎杀+塑料姐妹情,都是受困惊悚电影比较常规的设定。
可正如片名所指,黑暗本身就是电影的最大主角,昏暗的光线下,血浆与夜视的红绿打光,突如其来的杀戮和近在咫尺的怪物,还有最可怕的人性挣扎,都被幽暗环境渲染放大到极致。
后半段的“浴血重生”尤其精彩,虚实梦境交融的桥段虽不是《黑暗侵袭》首创,但当时看来很新颖很震撼。
可惜后来这样的情节几乎成了惊悚电影标配,逐渐被观众所免疫。
TOP1 《地心引力》(2013) 好片指数:83分
初上太空的斯通博士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突然遇到卫星碎片雨的袭击。
她的同伴全部身亡,只剩斯通博士一人不受控制地飘向宇宙深处。
这又是一个极简的求生故事,剧情简洁但细节十足。
壮阔的宇宙成了最冰冷的反派,黑暗的未知激起了观众最原始的恐惧。
影后桑德拉·布洛克再一次贡献了奥斯卡级别的独角戏,但《地心引力》最出色的地方还是技术层面的。
首先在故事和细节上,影片都以现实为基础,属于让观众第一视角体验了一回太空漂流,观影体验前所未有。
大导演阿方索·卡隆以开篇十几分钟的长镜头先声夺人,又以技术层面近乎完美的发挥,服务于可圈可点的商业类型片剧本。
受故事拖累,《地心引力》可能无法成为传统意义上伟大的电影,但又因为影片给观众带来的极致观影体验,必定在电影史上留名。
好了,上边就是我按照“受困”和“惊悚”两个关键词选出的10部影片,如果你喜欢最新的这部《坠落》,相信其他九部也不会让你失望。
当然如果你有其他的私藏好片,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给大家。
最后,看完这些电影,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不要随便作死。注意安全,才能参加“人生”这场大冒险!
这部片子里其实有个“鸟”的设定一直贯穿:前文是男人死于突现的惊鸟;中间是女人们目睹着不祥的鸟、反复出现于梦中的鸟、在幻灭边缘盘旋的鸟;最后是亲手葬送那不详的鸟、吃鸟,并由此解锁决战模式。
“鸟”作为一般象征物,其基本的含义是:“高度的适应者”,而(某些“作死”的)人类作为鸟的反面,是高度的挑战者——即不适者。
而在本片中,由于剧情的安排,鸟还被赋予了第二层含义:“突发的意外”。
因此我们可以将剧情理解为:高度的不适者在面对突发意外时的行动及其结果。
很显然,如果这种意外不是突然的“跌落”——男人和女友都是死于这种情况——即片名FALL所指那种暴力式的意外,那么女性似乎是更顽强的存在。
最后,女主脱胎换骨,她所重回的地面,对其来说已是全新的世间。凭着自己在生死悬处的所见所思,女主人公既在反省中觉察到了自己对事物的过度美化的倾向——即绝对化、情绪化,又从另一角度避免了因被迫直面不完美而产生的另一种崩溃的可能。
从结局来说,女主的女友事实上通过一场自己将在其中殒命的邀约,完成了对女主的某种义务。当女友的身体最终带着女主人公的唯一希望坠落,后者所拥有的,只是和解与感激。由此,女主也在内心接受了自己丈夫的离开,并同样认可了他的脆弱。
当女主人公再度与自己的父亲拥抱,她非但已经完成了父亲所期待的成长,还拥有了一般男性都无法拥有的生命强度。
开局4分钟,看得我槽点绵绵不绝
干干净净的手指,还带着戒指。
全是open点,不对,飞屋檐是个大包
动态转移的目标是男友的怀抱
男友还不是在保护站,两个人全程处于running belay状态。
两个人之间的绳子这么短,冲坠系数爆炸。
简单说一下冲坠系数,任何物体延展量都是有极限的,跌落的距离/可以延展的绳子长度=冲坠系数,两点间可以供延展的绳子越长,那么越安全。假如你爬了3米跌落了,那么冲坠系数就是2。(不要以为不可能,因为有可能起点不是在地面。)甚至你在转移保护点过程中跌落50cm,你的冲坠系数也有可能为2,风险也很高,所以就有了牛尾的存在
男友冲坠,居然另外一个人没有被带起,男友是有多轻。
发生了冲坠第一反应不是建立保护站加强安全系数,相反还解开绳子,真迷之操作。
忍不了忍不了忍不了
为什么不用无人机把手机送去塔下发信息?反而要去千里之外的宾馆?
像我这种重度恐高人士,到底是做了什么孽才跑来看这种电影。虽然知道都是假的,仍看到全程心惊。基本上把我各种恐高噩梦演练了一遍。
两个女生困在高塔死路一条的时候,还要讨论爱上同一个男人这种事吗?
电影介绍里“专业的极限运动爱好者”可以去掉吗?这作死程度,业余爱好者都称不上。60米绳子了解一下?ATC和Grigri带上?能量棒和每人两升水?包包这么重要的东西,得double secure?全程槽点,惊叹于主角团的鲁莽傻不拉几,Becky没死和适者生存一点毛关系没有,完全是运气好。
手机不能绑在无人机上吗
这俩人眼妆都不防水啊。
我小时候爬过我们镇的钢架电视信号塔,爬到一半就不行了,上也上不去,腿抖下也下不来,调整了很久才下来……所以看本片的过程就是一种心里煎熬,仿佛回到过去,观影期间手心里狂飙汗,看其他恐怖片真没有这种效果。近几年大银幕上有不少出圈的攀登类题材的纪录片,已经培养了观众的恐高窒息感,本片也就水到渠成。影片开头,一定会让你想起《垂直极限》,恐高感比《云中行走》吓人,结尾还挺《鲨滩》,能把起承转合玩儿得挺精妙都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啊。恐高症患者必看的电影!
这么热的天梯子肯定很烫 they shouldn’t make it to the top in the first place lol 这个怀疑导致我全片都没法进入状态哈哈哈哈
万一吃的不是秃鹫肉呢🐧
反转绝了!适者生存倒是可以预测到
看的得了急性恐高症,手心冒汗,双腿发软。明明坐在椅子上,却感觉屁股下面就是高空。这要是在电影院看得多刺激。另外,这恐高症里面还多少有点晕胸……
我一点也不担心女主角会坠下去,但我一直担心女二号的胸会弹出来。虽然男性凝视被设定在了剧情之内,但也不要老是把个胸拿来晃眼啊。另外,直冲云霄的高塔本身就是阳具隐喻。在狭小空间里编造出一个故事的能力倒是值得肯定的。
最后女主问鞋那一段绝对是全片高光,如果没有这个片段和反转,这部片子就只能沦为非常非常一般的惊悚片。天呐!这种“我一直以为你和我在一起”的手法我太吃了!
男友的骨灰盒比我网购的眼线笔快递还简陋
苹果手机能用三天?
一开始我是坐在椅子上看的,开始爬塔之后我是坐在地板上看的。
双肩包除了最后给无人机充电那段,在如此危险的环境下全程单肩背,看的我好想进去把另一个肩膀给她套上。
真的不要再问为什么不拿无人机把手机送到塔下发信息了!!第一部手机掉下去了,第二手机要留着操控无人机好吗
她俩好莽啊,感觉很不专业,完全不像很有经验的极限运动者,比如为什么不事先检查安全性,为什么没有助手或者伙伴在下面接应,两人全程单肩背包,不掉才怪,女二还用力晃梯子逗女一,直接加速梯子脱落,只能说她们这么多年就这样攀岩还活着是运气好吧
看完的感受就是少交点疯批朋友,可以活得久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