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家房客”是上海的一个特定名词,最早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上海一部著名大型滑稽戏的名字。该滑稽戏讲述了一幢里弄房子内,挤住着许多上海底层民众的生活故事,贴合其剧名《七十二家房客》。之后“七十二家房客”也成为了体现住房狭小、一房多户的代名词,尤其特指上海许多里弄房子里拥挤的居住状态。因此,只要看到这部《新72家房客》的剧名,便知道它要讲述的是什么主题故事了。
但很难想象的是,作为一部表现上海里弄生活的情景喜剧,其制作方竟然是来自于北方的英达团队。更令人惊奇的是,剧情的本土化程度以及精彩程度,完全可以和那些在上海土生土长的沪语海派情景喜剧,如《老娘舅》、《红茶坊》等相媲美,不可谓不优秀。而此剧能达到这样一种高度,其实和它在制作上的几个关键因素有关。
首先最重要的是编剧。此剧的总编剧是大名鼎鼎的梁左,另外还有团队铁打主力-梁左的妹妹梁欢。其余几个一直在片头出现名字的编剧,如胡萍、吕婵等人,可惜网上并没有他们的具体信息。这个编剧团队在剧中所呈现的剧情成果,是非常令人满意的。虽然有些喜剧桥段和编排,是过往在英达其他情景喜剧中出现过的,但并不是简单套用到《新72家房客》中,而是进行了大幅度地本地化处理,使剧中人物的言语思维、行为逻辑以及背景设定等,都明显拥有了浓烈的上海风格。这说明尽管编剧们主要来自北方,但其功课做得比较深,能够把所处南方的上海本土文化摸索地较为透彻。另一方面则应该是参演的上海演员所做的贡献了,也是下面要重点讲的内容。
此剧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便是众多上海籍演员的精彩演出。剧中常驻出现的主要人物共11人,其中上海籍演员共有8人。而8人中,又有5人是上海著名的滑稽戏老演员,包括严顺开、吴媚媚、吴双艺、王双庆以及陶醉娟。《新72家房客》拍摄于1997年,这些滑稽戏老演员在当时的年龄基本都在六十岁以上,年纪最大的吴媚媚则已年近八十了。可谓都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老戏骨,过往多年的滑稽戏演出经验,在此剧中表现得是淋漓尽致。
滑稽戏起源于清末民初,是上海及周边地区的一种以沪语为主要表演语言的舞台戏剧,也是一个专演喜剧的剧种。至20世纪90年代,也就是《新72家房客》的拍摄时期,上海滑稽戏人才辈出,处于改革开放之后较为繁荣鼎盛的阶段。
剧中的几个滑稽戏演员,资历最老的是吴媚媚,她和滑稽戏泰斗姚慕双、周柏春是同一辈。晚年非常擅长表演各类老太太角色,80年代末开始就在上海沪语广播剧《滑稽王小毛》中扮演主角王小毛的苏北母亲-王妈妈,一演就演了差不多十多年,在上海是家喻户晓。因此当吴媚媚在《新72家房客》中,同样出演一个祖籍苏北高邮的老太太时,自然是驾轻就熟、信手拈来。
和吴媚媚相比,其他几个演员严顺开、吴双艺、王双庆以及陶醉娟,虽在辈份上要小一辈,但也是建国后的中生代滑稽戏演员,是改革开放后滑稽戏再次进入繁荣时代的中坚力量。其中严顺开不但是滑稽戏演员,更是著名的影视剧演员。吴双艺、王双庆是泰斗姚慕双、周柏春的高徒,著名的滑稽戏“双字辈”。陶醉娟则是有名的“女滑稽”,表演功力同样出众。
关键是这几个浸淫于滑稽戏舞台已三、四十年以上的老资格演员,其多年的舞台表演经验和习惯,放在情境喜剧中完全是无缝衔接的。情景喜剧除了通过剧情和台词外,演员较为夸张的动作、表情以及形态同样是产生笑点和喜剧效果的重要来源,而这和滑稽戏的表演要求是一脉相通的。因此对于滑稽戏演员来说,其参演情景喜剧,在表演方式和风格上自然是如鱼得水的状态,这也是《新72家房客》成功的一大原因。因此,另一部有着类似风格的情景喜剧《老娘舅》,由于绝大部分参演人员也是滑稽戏演员,从而成为上海最为成功的海派情景喜剧。
同时在剧情的本土化方面,相信几个滑稽戏老演员对此或多或少也是有所贡献的。因为他们本身都是上海人,再加上滑稽戏常用的故事主题便是上海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因此不论在表演内容和风格上,还是剧情细节的处理上,有经验丰富的本土演员打底,剧集质量自然能得到保证。
只有一点略微可惜,可能是为了面向全国播放需要,剧中所有上海演员都以普通话来表演,使得实际表演效果是有所折扣的。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上海老演员的普通话水平并不太好,听起来有些不伦不类;另一方面其实只有说沪语才能发挥出他们最高的表演水准。幸好,演员们还是在说台词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冒出一些沪语口头词汇,算是从台词上保留了一些上海本土的味道。
最后要说的是,此剧在人物和剧情的设定上,遵循了英式情景喜剧的一贯风格,也是其赖以成功的风格,即一切都以贴近现实生活、贴近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为基础来打造。在《新72家房客》中,没有大奸大恶的坏人,也没有尽善尽美的好人,有的皆是有血有肉,来源于真实生活中的上海普通市民。他们身上都有着各式各样的缺点,有的好吃懒做,有的见钱眼开,有的斤斤计较,有的搬口弄舌,但在大事上却又往往能够克服自身缺点,甘愿奉献。这些角色都是一个个活生生,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可找到原型的鲜活人物;他们在剧中所遇到的事情和问题,都是观众过往亲身所经历过的或听说过,是能感同身受的。这些都让整部剧集的生活感和真实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所以说,《新72家房客》在编剧、演员、设定等方面都有非常出色的发挥表现。况且该剧的北方编导团队能够成功克服南北文化的差异,让一部非沪语演出,却以展现上海里弄生活的情景喜剧,且能达到让上海本地观众认同的程度,确可称之为难能可贵了。
懷念啊!!!
海派上海电视喜剧的代表作 很地道很生活 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 片尾曲很棒
以前的最爱啊 每天回家守着看 笑死了 水根呀水根呀
哈好笑-w-算最喜欢的国产情景剧了……以前拍的东西台词是有劲,王阿婆一开心就感谢mao主席、GCD、人民ZF军管会,新4军、8路军、天朝人民解放军……其实很多涉及政治的台词现在看有点嘲弄的意思,所以这次电视才放的删减版么=-=
当时看得挺高兴的
我怎么看过这么多电视剧!!
笑喷张学友唱歌那一段~
比较少见的南方情景喜剧,导演还是英达,演员都是上海喜剧演员。许榕真在这部剧中走红
这个还不错
小時候看的。石庫門房子左鄰右裏。滬語很本土化很生活化。演員搞笑特別是雙字輩的。
童年超爱。。。。。。我就是个情景剧命- -
好看的
刚刚看到电视有放,现在看看还是很有米道啊。小时候就看过了,90年代的上海街景、石库门、里弄人家、对话都是噱头十足,表演自然,感觉好亲切,拍得很不错的一部反映上海小市民的喜剧~
钱一夫和水根的段子都太牛叉了。。。还有曼丽伯伦什么的。。打十星都不为过啊!
以拆迁告终
英达从北京拍到上海,依旧好看!
不止是情景喜剧拍得好,整个航拍到石库门的上空,现在都已经看不到了。现在哪里有那么低的天际线,那么整齐的市中心石库门。
上海背景的情景剧,小时候看得有滋有味,臭豆腐那集印象深刻,最后结局没记错那些人都拆迁搬走了,这点很上海~
可能是地域的差异吧,我就没看出什么笑果来
王家阿婆太有意思了哈哈哈哈。这剧的台词开放程度简直吊打现今呵呵,简直可以直接查水表了,越活越回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