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名过气歌手,已经完全被市场遗忘,被人们遗忘,这个时候,有人告诉你可以让你再次“火”起来,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你和你的最新专辑,但是,条件是用你的生命去交换,你愿不愿意?如果你是一名性别错乱者,从小到大一直想要变成女性,却从来不被父母所理解,被别人嘲笑和霸凌,这个时候,有人告诉你可以让你实现愿望,并且成全另一个人的梦想,代价是牺牲掉你的生命,你愿不愿意?如果你是一名房地产公司的员工,在以付出自己健康为代价的基础上,一次又一次为公司获得更大的利益,最后却因为患胃癌而被公司无情抛弃,连售楼奖金都拿不回来,这个时候有人出面说可以帮你搞垮公司,但是要你去公司最新开发的楼盘自焚,你愿不愿意?...... 就是这样的五个人,因为他们都想到自杀,都在同一家医院看过病,而结识一个幕后大BOSS,再加上警察局鉴识科(法医)科员的女儿,一起设计很大的一个局,把所有人都列入一份“遗愿清单”,以所有人的死亡来换取别人对他们的关注和同情,这就是台剧《谁是受害者》所讲述的故事。该片一开场,浴缸溶尸,自焚等凶案现场的大尺度,血腥程度就要吓走一波人,不过请不要被吓跑,坚持看到最后,结局很温暖人心。当然,历来写观后感我都不会过多的去叙述剧情,因为:第一,剧透太多的话大家去看就没多少意思啦;第二,平铺直叙的去讲述剧情是没有生命力的文字。所以,老规矩,我从两个方面来探讨看完这部剧我的感受。 第一方面,在这样一个新闻媒体,网络自媒体,网络大V等各种信息狂轰乱炸的时代,作为一名记者,在做新闻报道的时候,在网络上发布任何内容的时候,是完全不顾被报道者及其家人的死活(参见另一部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只管商业利益最大化还是面对自己的良心,考虑到有可能对别人带来不好的影响甚至是伤害而中肯的去发布文章?这应该是摆在每一名记者,甚至在今天这样的时代,摆在每一名用文字或镜头记录别人生活的人面前的一个问题。因为我们有太多的“网红”为博眼球,博出位而不择手段,有的假装去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结果在分发完所谓的“捐赠物品”,摆拍完毕后立马就收回;有的以模仿,嘲笑,捉弄伤残或有智力缺陷的人为乐;有的为制造“噱头”和吸引关注就造谣甚至是发布不雅视频等等。《谁是受害者》里的女主,也就是那个女记者,因为从小被她父亲带着全家在车上“开尾气”自杀而留下阴影,用她自己的话说,从而变得“嗜血”,一心只追逐利益最大化和名气;而在跟随男主一路追查这些案子之后,开始慢慢关注到人性,回归到理性思考,回归到人性里的“善”。希望每一名媒体人,都能够秉持新闻报道的职业操守,在充分为被报道者考虑的前提下,保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要误导试听,简单点说就是“接地气,说人话”。 第二方面,其实整部电视剧的主题是探讨“自杀”这个话题。剧中几个主角都被设定在不完美的家庭中,刑侦队队长“宽哥”,因为一心放在工作上,而忽略对自己家庭,尤其是有残疾的儿子的照顾,导致他的儿子患上抑郁症和父子关系的疏离;鉴识科的“方毅任”,不但忙于工作,而且自身患有“艾斯伯格”症,从症状描述来看,应该也是属于“自闭症”的一种,导致家庭离异,女儿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多次进出“少管所”,而且和还和本片的幕后大BOSS一起策划这一系列案件来引起他的关注。导演和编剧对这些角色的设定是有用心的,就是为引起大家对于这些社会特殊人群,边缘人群,甚至说弱势人群的关注。幕后大BOSS叫“李雅均”,由林心如饰演,一直到最后,她都还是执迷不悟,认为劝那些人自杀是在帮助他们,其实不然,谁都没有权力决定别人的生死,包括那个人自己。从基督教来看,《圣经》里虽然没有直接说不可以自杀,但是在“十诫”里有记载,“不可杀人”,杀死自己也算是杀人,所以稣哥的态度是明确的;佛教里的《成实论》、《梵网经》和《大智度论》等经典里都明确说明自杀乃是一种“大恶”的做法;而中国的“道家”一直以来都追求的是“修行”和“长生”之法,所以更不可能支持自杀的。这是从宗教的角度来阐述不可自杀,从电视剧和人性的角度来说,庄子提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个道理用在电视剧里的幕后大BOSS身上也是再适合不过:子非彼,安知彼之苦?她一心只想劝他们自杀,然后用他们的命,他们的血来报复社会,报复曾经伤害过他们的人,却忘了帮助他们去寻找别的解决办法,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就有出路,而自杀,死亡,只不过是懦弱的表现,对家人,对自己,对生命,都是及其不负责任的表现。 很开心有部剧能够关注到这些问题,去年开始到现在,一直就是台剧的“爆发年”,当我们的脑海里还回响着"last dance"的旋律时,又给我们眼前一亮的惊喜,希望台剧继续这样的拍下去,希望大陆这边也能够拍出如此深刻的,揭露社会问题,关注弱势群体的好剧。其实,话说回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方方面面的进步和人们意识的觉醒,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可以很惊喜的看到“人性”的回归和“人文关怀”的觉醒,当我们在酷狗音乐的搜索栏内打上“自杀”两个字的时候,出来的歌单是如此的治愈和安慰,17年的时候我们也惊喜的看到一个非常暖心的广告:这个世界,总有人在偷偷爱你。 是的,这个世界如此美好,这个世界也总有人在偷偷爱着你,因此,无论怎样,都不要放弃,因为: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加油~
也许豆瓣电影简介已经将本剧翻拍自天地无限的《第四名被害者》删除了。所以本文会从原著角度切入,分析原著和本剧的异同,但无论从原著方面来看,还是单看剧集的质量来看,本剧的完成度较为一般。前面吊足口胃的悬疑谜案、重口猎奇的尸体装置、克制写实的科学鉴识画面呈现(至少比隔壁家法证先锋4高科技鉴证,来的有意思吧)以及耐人寻味的角色关系,后半部分我已经觉察到苗头不对劲,基本就是很拖沓的节奏,到大结局时,质量却更是一落千丈,笔者可能还没到三十而立的时候,但是这种所谓的大条道理说教,我在十年前就觉得颇为反感。正所谓“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但是看到本剧结局生硬说教式的台词灌输,犹如潲水味的鸡汤,我这几天肯定是过不好了。
截取自外网的新闻,原来已经有韩国影视制作方拿下版权,近几年韩国的类型编剧的水平令人刮目相看,也许是他们本土的类型小说家都去当编剧吧,甚至具备化腐朽为神奇的改编能力——将比较普通的原著,改编成佳作,本人还是相当期待韩国的影视改编版本,因为原著《第四名被害者》,我真的很喜欢,亦相当信任韩国编剧的能力。
再说回原著《第四名被害者》,虽然豆瓣读书没有出分,甚至个别评价也不是很好,但是个人认为绝对称得上华文推理的佳作,几乎是一气呵成、超乎预期的阅读体验,开篇的“方梦鱼连续杀人案件”揭开本小说的神秘面纱,留下凶手认罪自杀,但是死者尸体却一无所获的悬念,故事围绕此悬念逐步展开,通过新闻媒体的角度切入,接二连三找出死者猎奇的尸体,反复刻画书中角色心理活动的变化,使得主人翁和配角塑造立体化,再加上每一章后都有各种媒体内容相互映衬小说内容(类似博客、新闻采访、新闻节目、脸书),同时赋予小说中独特的新鲜感和现代感。真凶虽然并不令人意外,但是真相大白的时候,交代的线索以及伏线均有合理的回收。至少是个扣人心弦的故事、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过程,还有丰富的人物塑造。
网剧除了保留媒体人徐海音(茵)这个重要角色和以猎奇的尸体装置噱头之外,完全跟原著是两种走向的故事,《谁是被害者》也就结尾提到《第四名被害者》里的案件,实话说要是编剧按照原著的故事走向来拍,完成度绝对比你们硬造的故事好很多,个人对于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予以谴责。
再聊一下演员选角方面,张考全倒是没多大问题,当然张考全其实结尾的情绪掌控还没有很到位,导致观众会有尬尬的感觉,不过倒不是关键,至少前面几集塑造这个角色是成功的。拉跨主要在于林心如这个角色上面,表演浮夸缺乏质感,台词因为编剧的问题富含潲水味的鸡汤味道,反正就是很俗套那种我是正义的小天使是社会的问题是你们的问题诸如此类的……摆脱能不能别让林心如接这个超乎她能力之外的角色,她的演戏水平明明还停留在大明河畔的紫薇啊,我相信至少许玮甯去演林心如的角色,完成度亦会高出许多。
当然王识贤和许玮甯的表演还是水平线以上,尤其许玮甯这个演员,她早已不是那个和袁湘琴争江直树的 裴子瑜,演技不断进步之余,隐隐约约有湾湾悬疑恐怖类第一女主的感觉。在程伟豪的《红衣小女孩》《目击者追凶》表现可谓是可圈可点,陈正道的《记忆大师》短短几个镜头就令人印象深刻,接下来陈正道《秘密访客》,许玮甯会拿出怎么样的表现出来,我们大可拭目以待。《谁是被害者》中,她成熟自然的表演,神态表情拿捏相当到位,台词虽然大多是轻描淡写地念出来,但就是给出的感觉是掷地有声的。 当然悬疑恐怖类的导演们,为什么会比较青睐这位演员,很大可能是因为许玮甯身上具备那股混血儿的异国风情,会赋予观众一种特别的神秘感。
电影制作和细节处理方面,单看网飞华语网剧角度来看,算的上制作精良吧。开头警官入场调查尸体的电梯长镜头、前几集重口味的尸体装置呈现、还有一些远景镜头和背景音乐配合以及角色抒发情感的镜头把控,我还是觉得挺ok的。主要还是剧本拖后腿,有一说一,这样的剧本配不上本剧的制作团队。
最后回归到网剧评分上,1778人评价,8.3分,还有很大潜力空间下降,我个人认为至少下降到7.3-7.5空间,豆瓣友邻打分的不多,现今只有桃姐打了四星(其实是七分),如果不考虑原著小说的话,本剧我会给三星,但一旦考虑原著小说,就感觉人不好了,那就两星为敬吧,希望网飞可以继续买多点推理小说来改编,同时亦希望下次编剧拿出更好的表现出来。
自杀,帮下一个人实现遗愿的剧情逻辑让我想到日剧《轮到你了》,白宇的《沉默的真相》还有《心理罪》。只是日剧的情感底子没有这部这么“浪漫感性”。感觉徐海因和方毅任相反又互补,徐海因因为儿时父亲带全家寻死的往事而憎恨父亲;而方毅任认为自杀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两个人一个对生命无比珍惜,对错失后怕,一个对生命极其淡漠,没有关怀的能力也有一些疑问。
首先想说,片头对方毅任少年时的交代,他和老教授的对话,后边也没什么呼应。感觉删了这段也无所谓。还有就是赵承宽这个角色,感觉作用不大,人物性格也不突出。还有轩轩的角色,我也觉得没什么波澜,不懂为什么安插这个角色。最后一集赵和方的对话,赵对王忠雄的案子作出的解释我很不满。有私心就有私心,把个人情绪带到案子上居然还能如此理直气壮的做出解释,开头就对方毅任的蔑视也很苍白无力。这个角色我到后面也喜欢不起来。到最后还帮手下还款,呃呃。最后再讲方毅任他确实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即使最后一集甚至他的余生都在“赎罪”,已成定局的事情不会再有反转,我觉得最好的结局就是江晓孟跳海身亡,方悔恨直至老去,原谅不是主旋律,也不一定是最好的结局,有些事情是真的无法原谅的。整个故事就是李雅均的偏执阴谋论。极少部分是出于对周洋的爱,只是她自己对黑暗童话的构造。她是一个实打实的杀人狂魔。就像《轮到你了》里的黑岛沙和。用别人的生命祭奠自己不安分的灵魂,还自以为上流。还有李雅均与徐海因的对话,徐海因有力的反驳她的死亡价值论,好似说动了李。我不认为这样一个葬送数个生命的恶魔可以被说动。
不懂提及新时报和光传媒的目的在哪里。感觉还有很多细节可以补补,会更好看。也可惜无数次出现的徐和方秘密接头的场景,后续也没有呼应。最后一集情感升华的很仓促,有一种来不及了,大家都变好,阳光赶紧铺上大地的意思。
喜欢刘光勇的那一段,很生动。刘光勇得到了活下去的希望,他想好好的活下去,还是被无情的谋杀。我相信这才是鲜活的人渴望生命的真实写照。
不得不说,许玮甯是真的漂亮,好喜欢她的颜值。感觉从恶作剧之吻到现在,几乎没有衰老的痕迹,又多了一点优雅知性的味道。说话声音也好好听。我爱!
人的欲望太多,捆绑欲望的枷锁更多,使得生命有机会被黑暗见缝插针。无爱的未来是最恐怖的。希望无论贫穷富有,人人都能得到爱。爱自己的爱,爱父母的爱,爱恋人的爱,爱世界的爱,爱美食的爱,爱朋友的爱…
吸引人的看点:1.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尸体 2.悬疑的案件 3.主角的鉴识专业知识
可惜,随着第三具尸体身份被确认,悬疑紧张的部分就荡然无存,整个事件已经摊开让观众明白了,于是看警察追查的部分失去了意义。
接着,后面连所谓“鉴识”的部分都懒得拍了,剩下就是看老爸莽撞寻女的剧情,毫无戏剧张力……
尸体部分,可能预算都用在前面,后面没有新尸体道具,直接让演员装死。所以,开始让人眼前一亮的三个看点,在后面都让人失望。
得分点:
- 溶尸的场景做得非常出彩~尸体的部分是挺用心的。
- 每集片尾有花絮可看。也是通过花絮知道主创们想表达什么,因此知道了他们在剧中没有把想做的表达出来。例如他们想写不近人情的方毅任因为女儿的事,慢慢变得想去了解别人(真没看出来);想表达有些边缘人活着的时候没人去了解,变成尸体之后,鉴证科的人却拼命想了解它生前的故事(这一点很有意思,但不说的话,看剧感觉不出来)
如果不是有花絮,真不知道原来主创这么有想法的。(可惜啊,成品没做好)
扣分点:
- 警察从头到尾办案都很水。警察的调查一直落后于记者,要看新闻才知道内幕;放刘光勇回家监视他,然后刘光勇回家自杀;刘光勇送医院,两个警察远远的在外面聊天,刘光勇就这样被人杀了。——现实有这种警察你能放心?算实实在在的辱警了吧 囧
- 男主性格孤僻,跟同事都无法相处,是怎么结婚的?这也是很多人的疑问,但完全没交代。显得人物很假。同理的还有徐海茵爸爸为什么要自杀。(也有网友指出,以为徐海茵的爸爸是怕自己死后,巨额债务要由妻女来偿还所以拉家带口地去死。可是后来剧情中,徐海茵和母亲虽然生活的不富裕,但也没有被疯狂追债的样子啊。 )能明显感觉到编剧创造人物只是为了剧情服务。
- 突然的父爱。离婚后对妻子女儿不闻不问,期间妻子重病、女儿陪酒……直到在案件中看到录像才想起自己原来有个女儿!然后就修改证据,疯狂寻女。这样的转变超突兀。
如果,你真的关心女儿,是为了不想伤害她们母女才选择离婚,那离婚之后也会默默关注吧?又没有说妈妈带着女儿出国了或者妈妈禁止父女相见,怎么会十年都不管妻女的死活?只能说是渣男。
- 人物缺乏成长曲线,性情突变。嗜血精明的记者因为发布了雕刻师哥哥的新闻,一步到位完成良心发现变助人为乐乖宝宝;晓孟突然就2年后想通了;警察宽哥在最后一集变大好人到处帮人……
- 李雅均家里不锁,等着方毅任随便进去、警察随便进去,家里还一直循环播放被害人自述视频。能不能拍得再假一点……(还真能……后面她居然自首去了……)
- 没有交代李雅均犯罪的决定性证据。1 李雅均怎么杀刘光勇的?——没监控没证据。2 怎么在殡仪馆偷尸体的?——不知道。3 怎么捉到李雅均的?——她自己大摇大摆走进警局自首的。是有多敷衍观众……
原以为自首是完成最后一步,结果只是因为剧情需要让方毅任找到女儿……
- 缺乏交代案情。这些连环案是怎么一步一步策划的?被害人是怎么同意的?是怎么决定顺序怎么具体实施的?一概欠奉~
- 父女相见,总是互相数日期。爸爸数女儿的成长重要日子,这点也符合爸爸的怪人性格,但女儿紧接着数爸爸经手的案子日期,数自己受伤日期、杀妈妈日期……你们两父女为什么爱一见面就互相数日子???要从这点来确认是亲生的?
- 还有鉴证方面的水份,严谨老爸居然不关门让女儿受伤……等等的不提了。甚至还有这种情景——刘光勇自杀未遂,躺在医院床上,警察急着询问:
挺可惜,这些情节元素可以发挥得更好的。例如,前几案可以像日剧那样一集一案,前半集查案,找到被害人信息,后半集挖掘被害人的故事,引观众当成连环杀人案来看——“生活遇到不公的人,居然恰好都被人杀了,凶手选被害者有什么标准?”到总体过半才让主角从关键证物发现真相,再找女儿,从女儿口中得知为什么会凑在一起实施这件案。但女儿不可能拿到芬太尼,也没有杀刘光勇的机会,再找出幕后大boss,捉到大boss之后,她再交代一系列案件的起因经过(交代清案情很重要)。
客观来说,这部剧不是一部烂片,它言之有物,有想表达的主题,有自杀者与施救者的立场对立,有些发人深省的对白(例如刘光勇老婆说,“世人记得的他,只在他犯错的那瞬间,但我记得的更多,有他的愧疚,有他的体贴与善良,那才是他真正完整的样子。”)主创有想法,但想到却做不到。
能看出编剧或者导演的稚嫩,好牌乱出,越到后面越无聊,第8集结局的节奏让人昏昏欲睡,简直像是多余的。
————分割线————
看到一篇影评,从另一个角度点出这部剧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
《为什么这部剧里每一个糟糕的父亲和丈夫都能得到原谅?凭什么?(谁是被害者)剧评》
//movie.douban.com/review/12605396/
————分割线————
苏可芸在剧中唱的那首歌,是陈小霞的《还活着》。
歌词很点题,是每个脆弱者的心声。
————分割线————
看到有一个短评是——
上一部达到这种水准的华语悬疑推理剧,我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大陆的这些悬疑剧能有这个一半能看,都可以烧高香。离奇案件、缜密推理、复杂人物、完整的社会群像链,这个类型能给出的基本都给出了。虽然部分情节点有僵硬处理痕迹,后段遗憾也不少,但放在华语剧的层面来说,的确要用“极度罕见”来形容。另外最值得表扬的就是这群演员,他们出演的都是极端人设,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患者,甚至还有郑人硕一人两角的情况。但大家还是能对角色产生很深的理解和体认,即使部分表演有点“台式”过火,真挚与信念感是看得到的。反观大陆的悬疑剧,“过场感”很强,演员很难把他们的真心拿出来给人看到。
——
不明白为什么要踩大陆剧,也不知道ta到底多久没看过大陆作品,反正上一个让我觉得惊艳的华语推理剧是《唐人街探案》网剧,就今年的事~而且《唐人街探案》网剧前8集水准完全秒杀《谁是被害者》。
方毅任,亚斯伯格综合征(抄下百度词条——亚斯伯格候群(Asperger's syndrome,Asperger's,简称AS)是神经发展障碍的一种,可归类为孤独谱系障碍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其中一类。在外界一般被认为是“没有智能障碍的自闭症”。)学生时代孤僻不合群受排挤,但学习优秀。他以为结了婚生了孩子成了家,自己就会和别人一样,就会好起来。
(结婚的理由是想试着治愈自己?所以妻女只具有功能性的意义吗?)
结果发现,还是好不了。好不了那就拜拜喽。在因自己疏忽而导致女儿手臂被化学药品烧伤后的第二天,他向妻子提出了离婚,女儿的抚养权交给母亲。
离婚后对前妻和女儿不闻不问,等到女儿15岁的时候,他才发现,女儿去当了陪酒女,女儿又进了少辅所,前妻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已经死掉了。
(前妻得了肾脏癌,花费很大,女儿去当陪酒女是为了给妈妈赚医药费
即便错过了这么多年,女儿心里遭受了那么多比胳膊上的伤疤更深的伤害,编剧最终还是让他们在两年后共撑一把伞。我知道他这两年是有不间断地去看望女儿,即便女儿不见他,也坚持去看,他有很努力地改变自己,但我想说,有一些来自至亲的伤害和忽视就是后来不管你怎么努力都无法弥补的,那个伤就是会一直在那里,永远都露着新鲜的创口。
刘光勇,17岁的时候在旁人教唆和逼迫下打死了被他们绑架的人质,因为是未成年没有被判死刑。他的妻子是一个“知道他过去但看到过他的善良”所以无怨无悔选择他的女人。
因为当年的案子,刘光勇内心一直备受煎熬,煎熬到他决定为了赎罪去自杀。即便他的妻子苦苦挽留,他还是要自杀。
刘光勇前脚和妻子举案齐眉,还让妻子帮自己多煮碗面,结果支开妻子后,他转头就反锁房门继续自杀
在他死后,他贤惠的妻子找到当年被刘光勇杀害的那家人,代夫向受害者赔罪。
不仅要爱他,原谅他,他犯了错还要替他赎罪(女德老师的教案
徐海茵的父亲,回家跟妻子和女儿说,咱们出去玩吧!年幼的女儿高高兴兴出了门,谁想到,自己的亲爸爸原来是带她们娘儿俩去自杀,先往她们的食物里下药,之后在车内烧炭,要一家三口整整齐齐的去见阎王爷。
结果女儿和妻子命大,被救了回来。过了二十多年,徐海茵成了在工作上独当一面的大人,但在车里小憩的时候仍然会做噩梦,梦到自己又回到了当年那个全是一氧化碳的车厢里。
女儿对父亲怨念极深,在父亲的葬礼上直接扔掉花束转身就走。但徐海茵的母亲仍然选择不抛弃不放弃,哪怕自己手头拮据,也坚决不卖房子,因为这个房子里有关于(那个想拉全家去死的)丈夫的回忆。
“他却是个好男人”(重新定义好男人
“至少到最后他没有选择抛弃我们”(拉着你们一起去死叫不抛弃啊我的天
编剧在这部剧里塑造的丈夫和父亲形象比溶尸,焦尸,腐尸等等等等更让我觉得毛骨悚然。
下方高能预警!!!(得看看尸体才能平息愤怒
我真的很烦很烦很烦这种“只要他肯改正她就会泪眼婆娑地原谅”,“只要他愿意弥补过去他造成的伤害她就都能好起来”的戏码。
因为我知道,事实不是这样的。
谁是受害者?呵,当然是追完剧彻底患上“浪子回头金不换”PTSD的我啊。
讲真的,这部包括之前看的《人间课堂》,整体观影下来我个人认为都要比现有的分数略高一些的,但是实际上8分出头在豆瓣的电视剧板块并不太够打。
个人认为最大的原因是网飞的播出方式。众所周知Netflix是少有的会一次性全集播放的视频网站,这种运行方式会造成观影的连续性。这其实是好事,但是对于其在观影平台的口碑评价上就相对很吃亏。
举个栗子,之前ocn的《火星生活》其实整体看来并不会比被害者好太多,包括最近的mbc的《365》,个人认为其实并没有比《人间课堂》更好,但是分数却相差明显。其实究其原因我还是觉得与这种播出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一次性放出全集固然使观众有了流畅的观影体验,但是相对的,观众更像看了一场8-10小时的电影,由于连续观看,所以其中的缺点或不合理处也会被持续放大。相反,如韩国电视台的播出方式,更看重与观众的互动,因此即使某一集有一些瑕疵,但是由于结尾的悬念和反转会无限弱化这种缺点,而只要结局不崩的太厉害,对于已经有感情的观众来说一般不会有太大程度的改分。因此电视剧的分数往往比电影要高很多。
其实说了这么多,主要想说的就是,对于这种一次性放完全集的电视剧来说,是不是也能以稍稍宽容的分数来对其进行评判呢(唉,其实只是稍稍有点鸣不平啦!)
话归正题。其实《谁是被害者》对于我而言是有些些失望的,毕竟在看过《与恶的距离》和《想见你》之后,对台剧期望还是蛮大的,又是和网飞合作的犯罪悬疑。但是看完后其实有点好像讲了很多但是啥都没深入的感觉。(唯一惊喜的确实是场景道具布置,很逼真)
影片从疑似过气歌星死亡到之后一系列的死亡引发最终悬念到达高潮,其实整个过程看下来还是流畅的。这里要着重说一下刘光勇这个角色。还特地搜了一下,演刘光勇的这个角色明明还是个老戏骨啊?但是对于刘光勇这个这么重要的角色给我的感觉就是他的抱歉和悲伤完全浮于表面,完全感受不到那种深入骨髓想要自杀的抱歉。就,其实刘光勇是个很重要的角色,他其实是后期破解整个案件的关键,但是真的给我的感觉太拉胯了!
除此之外整部影片就,中规中矩,其中穿插了很多想要说,或者可以继续深入说的话,比如资本和政治持续勾结,比如过气明星的痛苦,比如少数群体如何能够正常的生活,以及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其实最后一条还不太准确,江晓孟的成长其实还掺杂了太多这样那样的东西。那其实说了这么多到底想表达个啥呢,好像都涉及了一点,又好像都很弱?
影片最后徐海茵和李雅均的对话就好像鸡汤和邪教的碰撞,最终鸡汤获得了胜利。
ps:吐槽下说林心如演技好的,当林心如表情正常的时候确实还行,但是当她癫狂的时候那个瞪眼+青筋暴起的绝活,实在....你们看那个表情不会想到大宝贝吗???大宝贝一生气起来也是这一招...
剧情不如《暗黑者》,动机不如《心理罪》,鉴证不如《法医秦明》,猎奇不如《十宗罪》。
7分,开场很重口,果然网飞尺度可以。悬念也不错,不过中间往后几集就有点弱了,大概朝着你能想到的方向推进。张孝全这个角色有点意思。
netflix资本的注入,东亚文化产业必然形成新阶段,日韩及台湾看来复苏势必成然
挺精良的剧集。视听讲究,悬疑和氛围出色。值得咂摸的是许玮甯和林心如的视角,她们既是参与者,也是旁观者。并且,两个人是分别从死与生的角度来理解生命的痛苦与意义。表演集体在线,张孝全各种强迫症式的动作细节很加分,包括空洞的眼神。林心如那个自以为善的恶魔形象也不错。
还好,口碑吹的来势汹汹,可过程比较乏味,看似在不断延伸却也在原地踏步,靠重口味道具博眼球,警察和鉴证科办案能力一般,全靠现实阻力推进,偏故弄玄虚的刻意伪装,前几集还未见出彩的段落和角色,但也能继续追下去,不过内地以外的大尺度华语犯罪题材,也只能靠港台来办了,全部看完了还是台湾现实呈现和关照的那一套,完后一派和解气息,涉及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不新鲜但确实有警醒的意义,另外最后一集被林心如尬完又被张孝全尬,直接就跳戏了,角色张力吃重,总觉得他们努力在想怎么演和如何说好台词,有种间离的搞笑感,哈哈哈
很好看,喜欢林心如~
林心如演技爆发!剧情很紧凑啊。
可以提前预定年度最佳台剧,尤其最后两集非常有感染力,许玮甯特别好特别好,小女孩有点像周冬雨演技也在线,唯一的不足是林心如表演太过了让整个故事给人的震撼程度大减分
台剧越来越能打了,以受害者为切入点,“有的人死了比活着有意义”,探讨了蛮多东西,社会/人情/亲情/无良记者…张孝全和许玮甯的细节处理的很到位,林心如演的疯子也可圈可点。节奏有点高开低走,到了第六集劲就不足了。
因为林心如的参演,五星观望
“我们不要放弃好不好?”我心中本年度目前为止最佳台剧。网飞出品的几部华语剧里,罪梦者和这部是最喜欢的两部,但是也说不好自己到底是更喜欢哪一部的结局。张孝全在两部里面演的都是苦大仇深的角色啊,但是每次他演苦大仇深的,都很好。许玮甯很好啊,第一次看她,有点喜欢上。林心如表现很惊艳,但是我觉得稍稍有一点过。
3.5 一群想要放手的人,和几个想要抓住的人。每个被害者都加入了自己的议题和社会元素,联结在一起还是觉得不深刻,倒增加了推理的娱乐性,苏可芸比较有趣。许玮甯和张孝全稳定发挥,林心如的演出竟是有突破的。最后一集台词写得不好,活下去的意志讨论还不够公允
剧情很紧凑,林心如演技非常可,值的看!
男主是如何一下子从十多年对妻女不闻不问发展到忆女成狂的?这个情绪有点不连贯啊
台剧在复兴。。男主不错,每个角色都丰满林心如一点不像以前的林心如了,角色张力👍。
这部剧还真的蛮不错的,特别是林心如让人眼前一亮。虽然不是主演,只是特别演出。但是超强素颜出演,还化了老年斑、家暴后的伤痕等特效妆,是真的很不错,让人看了就觉得她是李雅钧,没有林心如的影子。最主要是眼神戏真的超棒,有一幕是摘下口罩笑了,那笑容看了都会有害怕。和以往不同,饰演这么一个有心理疾病的不正常的人,林心如确实表现得很好,一举一动、一个眼神都是戏,实力演员👍👍👍
已經是少數好看的台劇了 近來網飛的台劇都很爛 真的滿精彩的 林心如就是亮點 演技真的很好
上一部达到这种水准的华语悬疑推理剧,我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离奇案件、缜密推理、复杂人物、完整的社会群像链,这个类型能给出的基本都给出了。虽然部分情节点有僵硬处理痕迹,后段遗憾也不少,但放在华语剧的层面来说,的确要用“极度罕见”来形容。最值得表扬的就是这群演员,他们出演的全是极端人设,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患者,甚至还有郑人硕一人两角的情况。但大家还是能够对角色产生很深的理解和体认,即使部分表演有点“台式”过火,真挚与信念感是看得到的。反观大陆的悬疑剧,“过场感”很强,演员很难把他们的真心拿出来给人看到。
林心如演技很👍
林心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