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谁可洁白无比
我已经习惯了姜大卫导演的风格变换,发现《不一样的妈妈》是恐怖片的时候,没有很惊讶。但没想到看完整部电影,我还是被震撼了,实际上我可能连这种震撼都习惯了。
本片讲的是单亲妈妈为子报仇的故事。刘青云饰演的警察射杀了意外伤人的儿子,母亲开始一个个除掉警察身边的亲人朋友。这是一个强大而残忍的复仇者,她开着推土机活埋警察的妻子,稳准狠的干掉男主年轻的手下,表面上她却是尽职尽责的护士、宽宏大量的好人,在男主的质问下更是一脸无辜。
这样的妈妈,比起手起刀落、简单粗暴的复仇者高明得多,也可怕得多。电影没想过把她塑造成受害者或者被逼迫者,没有给“复仇”冠上正义的名号。儿子的死激发了母亲的阴暗面,事实上这本就是一位有心理问题的母亲,电影只是把她内心的扭曲展示出来,临近结尾这位妈妈问男主:“我不过杀了你身边所有的人而已,你怎么能烧我儿子的照片呢?”从这几句台词,将她内心的自私、极端和黑暗体现得淋漓尽致。
写到这里我忍不住要夸夸冯宝宝的演技,她在本片中的演绎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其他人的表现不差,但在她面前也不免黯然失色。这个人物对儿子的疼爱,丧子的绝望,参加警察婚礼的强颜欢笑,杀人时的狠辣,伪装时的虚假,到后面精神分裂的癫狂,都非常到位,给全片增添了不少压抑与恐惧。
当你像我一样,用四年的时间看了上百部恐怖电影之后,你会发现恐怖片吓人的桥段千篇一律,无非是黑暗中的猛回头,无前兆的鲜血涌出,苍白的幽魂爬出,血肉模糊的尸体突现,再配上女人的尖叫男人的怒吼小孩的哭泣等等。但就是用这些相似的桥段,有些片子能成为经典,有些片子则沦为笑柄,区别就在节奏上。何时灭灯开灯,何时发出突如其来的声响,何时奏起诡异的音乐,这种对观众心理的把握,无疑是恐怖片的关键。
《不一样的妈妈》就是一部节奏掌握得非常好的片子。它不涉及神鬼,自然无心卖弄特效,就靠灯光和音乐的变换,以及镜头的移动,来完成情节的张弛。观众的心,也就跟着一起忽上忽下。整部电影基调阴沉,复仇的母亲时而友好时而狰狞的表情转换,看得人胆战心惊。天桥上几句简单的寒暄,身为护士的母亲用手术刀割开年轻警察的大动脉,她转身离开,他满身是血的到地。众目睽睽之下生命的快速消逝,这一幕怎能不让人后背发凉记忆犹新。后面男主的反杀也十分精彩,双方展开心理战,像在观众心头敲着鼓,由不得你不紧张。
总之这部电影,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心理描摹步步深入,看完不会有战胜邪恶的快感,只有寂寥的沉郁伴随着母亲在监狱自说自话的身影。如上文所说,复仇者自然不代表善良,警察也未必是正义的化身。影片所做的,亦不过是仔细的剖析了一个扭曲的心灵,认真讲述了一个黑暗的故事。
《不一样的妈妈》是姜大卫导演最近的片子,拍摄于1995年,它跟他以往的作品又不相同,是一部成功的恐怖片,这位导演向来追求个性喜欢挑战,他的电影也证明了他在导演方面的才能。我唯一遗憾的是本片没有他的客串,有点想念他在自己作品里的身影。
2 ) 童年阴影
我记得是在ZLY家看的,当时是4或5年级,一个夏天傍晚,5,6点的样子,天快要黑的时候,印象太深刻了,因为实在是被吓得不轻。
十几年前看的电影,我活了二十多年一共只看过4部恐怖片(竟然都是和Z一起看的),只有这一部是一直看到完的。电影的色彩,大致的声音轮廓,到现在我都清晰的记得,暗暗的灰色的,医院是白色的,护士的手套是白色的。
之前不知道电影的名字,只记得有一个刘青云,有一个杀手妈妈(也不知道是大名鼎鼎的冯宝宝,只记得她演过一个叫金花的角色,我喊她金花,以至于事后不管金花演什么那戏我都不敢看)。
开头不太记得,因为不知道是恐怖片,所以开头印象不深刻。刘青云似乎演的是一个警察,他有没有女朋友我不知道,但是他有一男一女两个搭档,这两人死的时候是我最害怕的时候。冯宝宝戴着医用手套,戴着口罩,用刀片割断了那个男人的脖子;用注射器给那个女的注射了一针什么药,事后,出去走了一圈,把注射器,手套,棉花球,分别扔在了不同的垃圾桶里(我曾经提过我扔掉小抄就是这样做的)。
刘青云没有证据,查不出她来,最后不知怎么的——Boston Leagal里面经常提到一种情况,人在过度恐惧下,会忘记当时发生的事情,哪怕自己杀了人——估计我由于过度恐惧,把很多段情节过滤了;要不然还有一种可能,小学时候认识的字太少了,没大看懂字幕。。。
反正最后,妈妈暴露了,在足球场上?她儿子有一个巨大的照片,刘青云要把照片给烧了,妈妈不肯,要杀了刘青云。。。最后被抓了。当时就觉得这个结局有点牵强,如果导演想让我这辈子都想不通那部电影的话,应该让刘青云死在冯宝宝手里,冯还是没被抓起来。
男女搭档被杀的时候,彻底颠覆了我小学时代的一个观念,以为在电视作品里好人就不会死。
我和周缩在床上,又想看完,希望凶手被绳之以法,又想赶紧逃走,但是两人都不敢去开灯,因为有点远,也不敢下楼梯,楼梯间太黑了……唯一一部看完是被逼的!
我另外看过的3部:一部没看完,也不记得名字,只知道看了一个开头我肯定他是恐怖片,我心慌得不得了,当时还有2人分别是周和吴,她们俩愿意继续看下去,我提前告辞了;第二部,在更早之前了,四年级以前,是部鬼片,清朝太监鬼,涂了红脸蛋,手臂可以伸很长,(我后来看见一个化肥广告,里面是化肥把底下的僵尸熏出来,把我吓死了!)还有一个白头发的外国鬼,被烧死了,好吧,看到那里的时候我再一次提前离开了;第三部,啧啧,是部A片,中国的,人和鬼OOXX,真是无语,棺材里鬼的僵硬的手指伸出来的时候我又被吓到了,我强烈要求快进,跳过这一段,第一次看部A片,竟然也是鬼片,气死我了!
3 ) 憋屈的情节,到最后悬念解开,还是没能让人松一口气。
冯宝宝演的妈妈。自从儿子死了以后,就变得极度恐怖,极度神经质了。影片没有详细片中儿子和妈妈的家庭情况,但是看片头就知道是一个单亲家庭,而且儿子很任性不听话,似乎儿子同样也神经质人格分裂。最后儿子打伤球友,杀死了警察,还对张警官开枪,最终被当场击毙,也算是最有应得了。总之,这是个非常可怜又破碎的家庭。
妈妈发疯了以后,就开始疯狂地杀人,杀死张警官身边的一切亲人和朋友,每杀一个人,她还要告诉张警官,够扭曲的心理。先是警官他怀孕的老婆被杀(一尸两命),接着是女同事和男同事,最后他婆婆也死了。但是不论妈妈怎么杀人,警察就是没有线索,案发现场也没有目击证人,周围的人也不相信张警官的话,汗。从这里就开始感觉憋屈了。
但凡电影中的变态杀人狂,一律的都是心理极度变态,但是心理素质又极度的好,不论是杀人手段的构思、杀人现场的布置、又或是面对警察的盘问,都表现得极度冷静,一反平时家中的扭曲状态。而且这变态杀手让要给片中所有人以错觉,大家都认为杀手是无辜的,唯独只有主角一人知道真相,可惜所有人都是不相信主角的。晕……
片中冯宝宝饰演的妈妈就走的完全是这样的路线,刘青云也走的完全是杯具主角路线,虽然作为观众的我心里知道,知道最后凶手是会被绳之以法的,但是在这等待结局的过程中,心里还是感觉憋屈。另外有的类似影片中,主角被变态杀手逼久了,主角自己也变态了。像韩国的电影《杀人回忆》中,男主角也是个警察,凶手也一样的变态,主角一直跟踪犯罪嫌疑人,想要找到证据抓住现场,把凶手给制得服服帖帖的。可惜一直到影片结尾,他也没能找到证据,最终主角自己就发疯了,想要以暴制暴,来狠的,直接把凶手给杀人。虽然主角最终还是痛苦地放掉了嫌疑犯,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主角的心里也已经扭曲了,跟变态杀手长期地斗智斗勇,使得自己也变态了,自己的精神全面崩溃了。
在看影片的时候,我也担心刘青云演的警察会崩溃,但是凭着我对刘青云的直觉,他似乎一直演的都是稍稍冲动但是理智型的角色,所以我看电影的同时,我尽量地放下了担心。影片最终主角如我所料,没有变态,还是理智地抓回了变态妈妈。其中穿插的女配角叶玉卿也是让我放下担心的一点,因为有个神经大条的美女陪着男主角,我想他是不会那么容易崩溃的,所以也就不会被凶手逼成变态了。
影片的最后还是让人觉得很憋屈,冯宝宝饰演的妈妈角色,在片中的IQ极高,再加上心理素质超好。片中好几处,观众都感觉变态妈妈要说出真相了,以为她要露出马脚了,以为案情就要水落石出了,没想到变态妈妈总是很巧妙地顶住了,让人心中一紧,又是一阵憋屈。而每当这时,警察们的IQ又都变得极低,犹如一群弱智一般,还要表现出对凶手的强烈关心及同情。
叶玉卿在片中饰演的女配角也是智商不高的类型,粗枝大叶、嘻嘻哈哈的,本来以为影片会靠这个美女来扭转剧情的,哎,没想到她真是个花瓶角色。除了片中,她故意滑落浴巾,给男主角看了乳头之外,完全没有其他亮点和看点。(失望呀,本来就是奔叶玉卿来的,没想到她是演个大配角的)
电影最后回到了开头的画面,画面中变态妈妈在自言自语,镜头慢慢地后撤,让人看到了变态妈妈其实是在一个监狱中,把剧情给很好的交代了。即是说凶手被抓捕归案了。这样的倒叙手法很有趣,很多电影都用,而且百试不厌,挺有效果的。可惜,憋屈呀,这样的结尾没有交代剧情,我还认为凶手应该供出一切,掷地有声地承认了杀人,然后警察们作恍然大悟状,接着纷纷对男主角表示抱歉惋惜,最后恶狠狠地把变态妈妈抓起来。
这就是我认为比较白痴,但是比较爽快的结局了。
4 ) 我杀左你老婆,你点解要烧死我个文仔。
“我杀左你老婆,你点解要烧死我个文仔。我杀佐你伙计,你点解要烧死我文仔。我杀晒你身边既人,你点解要烧死我个文仔啊!”
整部电影,最后一幕冯宝宝的这一句话深深刻在我的心里。
是啊,为什么要烧死我的儿子。我只不过杀死你身边的人而已。
为什么呢。
"爱到极致是变态"这句话真的没有错。
试问有多少的爱能到达这种境界。
这是我所向往的,也是我所需要的。
5 ) 贴一下作业,写得不好,纯记录
在这部影片中,无论是张sir、文仔妈妈、还是文仔和JOJO,都具有一定意义的存在价值和分析空间,接下来将结合影片中的具体细节对这四个人物的人物性格、在影片中的心理变化进行详细分析。
影片中的文仔在以为自己杀了人后,极度恐惧,甚至为逃避警察抓捕以跳楼相逼;不慎从高空坠落入院后,一名警察讽刺其家庭环境不正常,无人管教,侮辱其母亲,文仔暴怒之下夺过警察的配枪将警察杀害。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文仔的性格敏感,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低下,心理素质差等问题。影片在开头曾由文仔妈妈交代,文仔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将这一背景,与文仔在影片中的行为表现相结合研究,便可对文仔的扭曲的性格的成因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巴巴拉·卡申研究了1970年至1980年这十年间出版的研究单身女性家长的家庭的社会心理学文献,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比起其他具有同等社会经济地位的孩子们,单身女性家长的家庭的儿童更具有感情调适的能力;除非本人因家庭情况而遭欺辱,在一般情况下他们都有高度的自尊心,智力也比较发达;但在青少年时期,犯罪率也较高。[1](j.罗斯·艾什尓曼著:《家庭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41-542页)
单亲家庭在剧烈的社会变动中毕竟是一个脆弱的、不稳定的社会组织。其结构的不完整,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从而对子女的成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许多研究指出,单亲家庭子女从事偏差行为的情形比一般双亲家庭为高。Lamb认为,离婚家庭的儿童往往有较高的心理失调现象,单母家庭男孩表现出特别强的攻击性,而女孩没有明显的差异性。来自单亲家庭的男孩表现出更多的反社会行为。[2](王世军:《单亲家庭及其对子女成长的影响》2006.09.04)
文仔妈妈作为一位单身母亲,其后期因丧子精神崩溃而对张sir展开一系列报复的行为,也可在这个故事的个中细节及故事背景中究其成因。影片开始不久有一个片段,文仔妈妈下班回到家,发现儿子在家却并没有开灯,立刻因为自己怕黑把所有灯打开,看到儿子与人打架后,对儿子是气愤地责怪和打骂。可以看出文仔妈妈看似坚强,实则内心是孤独而柔弱的。
在离异家庭中,单亲母亲经历着重大生活变故,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其自我效能感低,情绪极度不稳定,容易受到激惹。环境与情绪导向不良不然降低和破坏家庭正常教育职能,母亲对儿童的支持性行为较少,消极的控制较多,对儿童不良行为的感知和归因也较为消极,亲子冲突不可避免地出现。对幼儿而言,父母的离异与家庭结构的重大变化也使幼儿脆弱而敏感。[3](郑名:《离异家庭儿童行为问题与母亲教养方式的研究》2006.03.30)由此,文仔与母亲这一单亲家庭的家庭背景在一开始就成为促使后来文仔的失控以及文仔妈妈精神崩溃的巨大成因。
在文仔杀死侮辱其母亲的警察后,文仔妈妈任由文仔挟持为人质,与文仔一同躲藏于天台时,文仔妈妈还在安慰文仔,称为其录下了当天的球赛,并要为文仔顶罪。当张sir来到天台要求逮捕文仔时,文仔妈妈的反应是苦苦哀求,说不可以失去儿子。这一片段可以看出,文仔妈妈对文仔是溺爱的,并以文仔为自己的全部精神支柱。文仔被张sir击毙后,文仔妈妈的精神世界轰然倒塌,她每日熨烫儿子的球衣,幻想儿子依然在世,到足球场看与儿子同龄的孩子比赛,与儿子的照片睡在一起。张sir结婚这一情节是整部影片的第一个重要节点,在张sir结婚当天,文仔妈妈开始了其的疯狂报复。
而在影片后期,张sir为对文仔妈妈的报复进行反击而搬离原住所,文仔妈妈发现后的状态是迷茫、不知所措的,可窥得她在失去儿子后,取而代之支撑她生活的是对张sir的仇恨,这种病态的情感入驻她的精神世界后,对张sir的报复就是她每天生活的意义。她思维缜密,在人前沉着冷静,请张sir和JOJO于文仔生忌当天到她家吃饭,但任张sir如何企图激怒她,她都不露破绽,赢得了JOJO和警方的信任。
张sir的反击是影片中第二个重要节点,可简略为三步:搬家、毁坏文仔生活痕迹、烧毁文仔人形立牌。它严重激化了文仔妈妈的精神问题。当她看到儿子墓碑前的花被打烂,愤而追到张sir的家,却发现人去楼空后,将自己装扮成了儿子的模样与镜子中的自己对话。再度回到家发现儿子的生活痕迹被破坏,文仔妈妈情绪开始失控,后来被张sir引到足球场,眼看着文仔的人形立牌被烧毁,被迫接受儿子离世的事实,至此所有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张sir这个人物在影片中的遭遇可以说是无辜甚至是倒霉透顶的,失去亲人和朋友的打击曾让他一度歇斯底里,文仔妈妈一连串的报复所带来的压迫和恐惧对张sir的心理一定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同样是失去亲人,张sir却没有选择杀人以补偿自己,而是选择理智化解。不可谓不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
JOJO的角色设置明看稍显多余,但张sir之所以能够保持理智进行有力反击,少不了这一略带喜剧色彩的角色的陪伴,她不知者无畏的盲目的乐观精神,是张sir后期最需要感受的。
这部影片中没有绝对可恨可憎的人物。即使文仔妈妈这一角色后期残忍而冷酷,了解造成其性格及心理变化的成因后,似乎也不是那么无法理解,甚至是带着浓重的悲剧色彩的。
此外,影片影射出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社会问题,即单亲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问题。离异家庭母亲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与家庭生活,在养育中更多地体现出宽容、接纳、合作。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母亲的教育观念,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提高亲子相互作用的质量。
演员演得卖力,但导演拍得太漫不经心了,还有为嘛艳星都很有喜剧天份?
冯宝宝穿球衫很俏皮~~
虽然姜大卫出生演艺世家,继父也是hk被人称作尔爷的制片人,可惜他亲生父亲早早因病去世,他又与继父关系不佳,于是姜大卫很早就混社会了,可能真是因为混过社会,姜大卫特别愿意展现普通人的困境。这部其实就展现了单身母亲的困境,看似柔弱的林姑娘,可以为了儿子怒杀张sir身边多人,让他切身感受失去亲人之苦。但她又是那么柔弱,怕黑、不能接受儿子被打死的现实,依旧为他留饭菜,甚至穿起了他最喜爱的巴西队队服。而正是这样强大又柔弱的母亲,才让儿子胆小又易怒,最终才导致误会,酿成惨案。冯宝宝表演很惊艳呢。氛围烘托也很赞。开头结尾圆形结构,就很惊艳。叶玉卿好可爱啊,闹闹腾腾的,平衡了这部片子的恐怖气氛。刘青云高大威猛,虽然黑黑的,但是主角光环呢,我就知道他一定会没事儿的。
小时候看的,虽然很惊悚,可是最后还是被感动得掉了眼泪。冯宝宝演的太好了!
这样神经的妈妈难怪养出这么不懂事的儿子!比鬼更可怕的果然是人心!冯宝宝演技很棒
童年时期的电影,到现在仍然记得其中细节。一部关于母性之爱的扭曲讨论。
我就知道这女人一定会来报仇的!死囚式小混混的影子。再次虐打着石膏的病人。再次刀片杀人。再次能干的女人。念旧。对少年人身体的迷恋。生日宴后出来,刘青云靠着的墙壁上有shanghai打头的公司名字。冯宝宝有时让人想到秦沛。叶玉卿露一下点。编剧是谁?
1.整個敘事中作為權力執行者的警察(象徵性符號)一直處於缺席或者說不作為的地位,所以結尾更應該設定為以暴制暴,而不是現在的這種有點妥協的正義的“被”伸張;2.葉玉卿這一喜劇角色的介入,可看出整個香港電影娛樂業的成熟運作,一種商業上的積極大眾化取向,對於受眾的某種討乞;3.關於愛的悖論。
童年阴影怎少得了这部,被纸巾一抹就死了!
我看过这个片子!!
故事还挺严谨的,比如不在场证明,儿子的暴力成因之类的,原来是陈建忠的剧本。好莱坞惊悚片(特别是金)的常规套路,前面很紧凑,后面有些拉垮。冯宝宝的演技自不必说,但叶玉卿不经意滑落的浴袍才是香港电影的醍醐味。
不管是不一样的妈妈还是不一样的爸爸,只要能不走寻常路,就是不一样的我。
开篇直接,故事进程快,结尾有些突然。冯宝宝的个人秀,卿卿在里面好可爱,还自黑:现在歌唱大赛不都是靠歌技的吗?不是,我是靠脸的。
母爱可以很伟大,母爱也可以很自私。母爱绝对是相对的。
97前后香港涌现出了许多躁动的惊悚题材,像是银河那部讲身份焦虑问题的《恐怖鸡》,以及这部描写扭曲母爱的《不一样的妈妈》,单从逻辑来讲,手无缚鸡之力的冯宝宝能秒变杀人狂确实是不可思议,但整个氛围的营造还是很能get到类型片的点的,尤其冯宝宝和刘青云的追杀关系让人想到《危情十日》。
三星半。属于冯宝宝的“亲切的金子”,可惜影像乏善可陈,剧作也存在一些不严谨之处,但好在冯宝宝有十分内秀而锋利的表演,如果李英爱是借由自己的慈眉善目表达哀伤与绝望,那么冯宝宝在宝相庄严里传达的绝对是复仇的决心和快意,她不需要疯,但她看着你,那锐利的眼神和若有还无的笑意就是杀意,整个电影的节奏在她一手掌控之中,十分畅快,天桥抹脖的场面绝对可以杀进复仇之果断淋漓的名场面。
为子复仇的变态母亲,是个好故事,但是剪辑粗糙,复仇情节的细节漏洞百出。整个故事确实让人想起《危情十日》,但后者的情节推进明显合理多了。冯宝宝演技在线,叶玉卿真的放得开啊。7.0
终于知道什么叫不寒而栗
童年阴影
童年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