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尽
  • 优质
  • 红牛
  • 非凡
  • 光速
  • 金鹰
  • 新浪
  • 猜你喜欢

     剧照

    地球之盐 剧照 NO.1地球之盐 剧照 NO.2地球之盐 剧照 NO.3地球之盐 剧照 NO.4地球之盐 剧照 NO.5地球之盐 剧照 NO.6地球之盐 剧照 NO.13地球之盐 剧照 NO.14地球之盐 剧照 NO.15地球之盐 剧照 NO.16地球之盐 剧照 NO.17地球之盐 剧照 NO.18地球之盐 剧照 NO.19地球之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19

    详细剧情

      他的镜头是打开的心眼,在最细微处直视灵魂,看到巴西巨坑五万掏金者的集体面相,看到科威特油井冲天大火的真正英雄,看到非洲的死亡延续着生存。每次的拍摄方案都是经年的万里长征,是人神共舞,每次成果都引起巨大回响。合导的儿子伴着老爸远征,只见他用海象的视角,拍出但丁的地狱。再来到地球重病的现在,他重建了一座森林。云温达斯最心仪的传奇摄影师萨尔加多,就是大地之盐。获康城影展某种观点评审团特别奖,入围角逐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长篇影评

     1 ) 我们都是地球的盐

    这周看了关于摄影师Sebastião Salgado(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的记录片《地球之盐》,他被誉为21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师。

    Sebastião出生在40年代的巴西。在60年代,和妻子lilia(哈哈…)移居欧洲。他放弃了在英国世界银行的高薪工作,一切归零后,去往巴黎从事专职摄影,他的足迹开始遍布全球:拉美、非洲、中东……一个拍摄项目往往耗时数年,他远离家人,与当地人吃住在一起,如此这番,仿佛才能拍出最接近本真的作品,从那些被拍摄的对象的眼睛里看不到疑虑和厌恶,是一种最自然的呈现。80年代,他走到非洲,在埃塞俄比亚、马里,看到那些被饥荒干旱折磨的人民,生病与死亡等同,脱水、干枯的人体,生命如同枯草、槁木。

    如果说在80年代,Sebastião看到了人类的弱,那么在90年代,他则看到了人类的恶。1994年4月,卢旺达大屠杀,当时全世界媒体都聚焦在南非第一次民主大选,欧美甚至中国的冷漠、联合国的拖延,似乎没人在意这里正在发生着什么,三个月的时间,100万人被杀戮,昨天的邻里朋友,今天恨不得就用锄头、镰刀将你砍死。而Sebastião在这里,用相机近距离记录下这一场种族灭绝,在坦桑尼亚、刚果,他追随着逃难的人民,看到用父亲将孩子的尸体面无表情地抛向乱尸堆,看到人们用铲车铲起无数的尸体,跟泥土一样与泥土混在一起。在屏幕前的我几度无法正视下去,这时Sebastião说,“我与难民们在一起,奇迹地没有感染上任何疾病,但我的心和灵魂却病了。”这让我想到在同一年,南非自由摄影师Kevin Carter在约翰内斯堡用汽车尾气用导管引入密封的汽车里自杀身亡,而他就是拍摄了那幅著名的秃鹰与行将饿死趴在去救济站路上的小女孩的摄影师,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同时却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面对此种情况是应立马放下相机上前救助还是先完成工作使命?他留下的最后字句,“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

    而Sebastião历经了世间的黑暗和人类的残暴,选择活下来,只是再也没有办法拍摄肖像。他和家人回到巴西,开始照料起父母的农场,通过种树试图让干旱土地恢复生机。他们成功了,自然似乎缓解了他的疼痛,他重拾相机,只是这次,他的拍摄对象变成了动物和自然。也许是亲历了太多人生和不同的命运,他拍的动物也是那样地富有人情味。尤其让我感动的,是一张摄于加拉帕戈斯群岛(俗称龟岛,位于厄瓜多尔)的鬣蜥的足部特写,他说,”它让我联想到中世纪武士的手以及他们盔甲上的鳞片,看到它,仿佛看到我的表亲,我们最初都是由同样的细胞进化而来。”多么让人为之动容的一段话。

    看完影片,一石激起情绪的千层浪,以至于让我忧伤、怀疑、痛苦、愤怒和更加的焦虑。在无比敬佩Sebastião的同时,对自己也深深地厌恶起来,厌恶自己的苟且、犬儒与狭隘。反观我目之所及的非洲小岛,又是怎样的呢?去年,我也开始拍孩子的project,美其名曰“拍摄项目”之名,实则是在工作之时的用iPhone“偷拍”。如今想想,这样的照片,是有意义的吗?是富于感情的吗?还是仅仅满足我偷窥猎奇的无耻虚荣而无任何背后的思考?是感动了自己还是矫情了别人?或许你们会回答“然并卵”吧。

    这种扭曲的心理状态一直缠绕着我,直到在今天看到日本女指挥家西本智实指挥柴科夫斯基的“悲怆”才得以缓解。原来我也与Sebastião一样,需要找到一个庇护之地,在里面假装原谅了自己。

     2 ) 记录下一些有趣的地点

    战争,痛苦,生与死震撼人心,然而生命之美指引我们走向圆满。

    印尼西巴布亚省亚力部落(木头鸡鸡)
    厄瓜多尔萨拉古罗人(慢生活每天醉酒)
    墨西哥北部瓦哈卡州莫艾斯部落塔罗乌玛拉人(音乐人不用工作)
    西伯利亚鄂毕河涅涅茨人(游牧)
    GENESIS摄影集
    巴西帕拉省Zo`e(嘴唇插木头)

     3 ) 总有人,过着我们,敢想却不敢过的人生

    “这是一部关于摄影师的电影。 或许从这个词的词源说起。 在希腊语里,photo的意思是光。 而graphe意味着书写和绘画。 而“摄影师”就是一个可以用光线来书写的人。 他能够用光影来描绘这个世界。“ 开头这个关于摄影师的解释一下就抓住了我。 摄影师是一个可以用光线来书写的人。 他能够用光影来描绘这个世界。 当我们欣赏一个摄影师的作品时。 我们看到的是摄影师眼中的世界,他想呈现给我们的世界。 眼中所看。 就是心中所想。 心中所思。 通过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摄影师的内心。 眼中的世界。 是心中的世界。 心有多大。 看到的世界就有多大。 “大约20年前 我在画廊里发现了这样一张照片 那时候我并不知道它的价值 我只是觉得拍摄这张照片的人 一定既是一个优秀的摄影师 又是一名冒险家 照片的背面有一个印章,还有一个签名 赛巴斯蒂安·萨尔加多 我买下了那福图片 画廊老板又从抽屉里拿出了这名摄影师的其他一些照片 那些照片彻底震撼了我 特别是这张 一位失明的图阿雷格妇女的肖像 尽管我每天都会看到她 但每一次都会潸然泪下 它就挂在我的办公室墙上 我起码了解到了有关塞巴斯蒂安·萨尔加多的一些事情 那就是他对于人类的热爱 对于我来说 这非常重要 毕竟 人类才是地球之盐” 人类才是地球之盐。 “地球之盐“,源于《圣经》。意思是大地的原味便是盐味,喻义世界的美和希望。 “我相信如果我们将很多风格完全不同的摄影师 安排在同一个地方 他们会拍出风格完全不同的照片 当然,这是因为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 完全不同的地方 每个人都应该自己完全不同的生活经历 而形成了自己完全不同的视角 我相信我在这里的经历 也让我学会形成了自己的独有的风格” “塞巴斯蒂安在真正找到自己的风格以前 曾经尝试过体育摄影 婚纱摄影 人像摄影 甚至还有人体摄影“ 1944年,塞巴斯蒂安·萨尔加多出生于巴西,在自家的农场中度过了整个童年时光。 后来离开家乡,到外省上中学。并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莉莉亚——一生的同伴和挚爱。 后来他们一起去法国。塞巴斯蒂安修经济学,一直读到博士,毕业后进入金融界,拥有丰厚的薪水和美好光明的前途。莉莉亚修建筑学。正是莉莉亚用来辅助建筑研究的一台相机改变了塞巴斯蒂安的生命轨迹。 塞巴斯蒂安发现自己对摄影的兴趣远胜于工作。他们用所有的积蓄买了摄影器材,塞巴斯蒂安走上了纪实摄影的道路。 从此,这个世界上,少了一个高薪光鲜,泯然于众人的金融界人士,多了一个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摄影家,冒险家,悲悯的人道主义者。 有些人,注定不会走一般人走的路。 有些人,他们的目标和梦想从来不是金钱、荣华、富贵,房子、香车、美女。 他们心系苍生,他们勇敢践行,他们怀有赤子之心。 他们憎恶丑恶的战争,他们同情悲惨的人民。 有些人,注定会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世界上,总有人追求着我们敢想却不敢追求的梦想,做着我们敢想却不敢做的事,过着我们敢想却不敢过的人生。 正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生,看到了不一样的活法。 正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 “我最初打算在这里种树的时候 我以为种下一颗种子 会长出一颗小小的植物 但这并不是一颗小小的植物 而是一百万颗 而且不仅仅是这里 周围到处都是 而且每个月范围都在扩大 而这才是神奇的部分 最初这只是个小小的想法 接下来想法演变成最初的小树苗 并且小树苗逐渐变成大树 现在这个想法也变成了所有人的想法“ “大地治愈了塞巴斯蒂安破碎绝望的心灵 丛林渐渐丛生所带来的喜悦 重新点燃了他创作的热情” “我决定拍摄一个新的主题 “关注生态环境” 我拍摄这个项目最初的想法 是想揭示森林破坏或者环境污染 但事实上 这些并不重要 到后来我决定拍摄一个与众不同的项目 算是向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的一种致意 但令我们惊异的是 我们发现 地球上几乎有一半区域 仍然停留在创世纪之初的状态” “有很多朋友都劝我说 不要改变你的拍摄领域 你是社会纪实领域知名的摄影师 但你现在却进入了风光摄影和动物摄影的领域 我对他说 但这些领域不会死亡 我应该也学着拍摄一些这种类型的照片 我开始拍摄我的第一个故事集” “这是我第一个关于自然的拍摄项目 也是我第一次拍摄除了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 我花了很多时间在观察和研究 我想弄明白 我究竟是一只鬼 还是一棵树 或者是一枚卵石” “他想要见证大自然之美 见证这片土地 以及动物还有生物 如同创世纪之初一样” 经历了那么长久的创伤 如今 塞巴斯蒂安终于有了一个全新的、乐观的视角 来重新审视这个星球 这个项目将成为他们最伟大的作品 这是一封写给地球的情书“ 这个世界上,有人永远不满足,永远去探索,永远去发现。 他们永远去掀起又一圈又一圈美好的涟漪。 他们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美好的想象和期盼。 这一次, 塞巴斯蒂安从纪实摄影走向自然风光摄影。 给地球写了一封情书! 一封美好的情书! "这些印第安人简直就像生活在天堂里 这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 一个女人们同时有三、四个甚至五个丈夫的地方 当然,丈夫们也有好几个妻子 每个女人都会有一个丈夫可以打猎 一个丈夫可以猎鱼 一个丈夫可以种地 还有一个丈夫呆在家里 帮助女人做家务 这里的女人们都有很大的权力 她们同时也拥有男人们的部分财产 但加在一起数量也相当可观 和这些人呆在一起 我每天都会有新的、有趣的发现" 第一次听闻还有这样神奇的地方。 神奇! “这个男人 也是这些照片的作者 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伟大的规划和梦想 大自然的毁坏并非不可逆转 如今在instituto terra 已重新出现了一千多眼新泉水 有250万颗树木已经长成 野生动物也渐渐地回到这片森林里 包括美洲豹” 这片土地已不再属于萨瓦加多一家 现在这里已经变成了国家公园 它属于所有人 同时这也是一个示范 我们完全有能力恢复已经被破坏的星球“ 感谢有这样的摄影师。 感谢我们的地球。

     4 ) 地球之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你永远不会知道,在地球的某些角落里,有些人在以什么样的方式在和生命博弈,博弈的目的,仅仅只是活着。
     
             塞巴斯蒂安.萨尔加多从卢旺达离开时,他说:“我的灵魂病了。多少次我放下我的相机,为我所看见的东西而大哭”。看到这里,我满含泪水,伴着萨尔加多离开卢旺达的脚步,我跟着也想大哭一场。萨尔加多说:“我禽开那儿,什么都不相信,不再相信人类的救赎,我们都不配活着。”
             灵魂病了这种话,在这里真的不是娇情,当你看到了生命以那样的一种形式存在着,绝望的,无助的,低贱的,苟延残喘的,像牲畜一样,甚至连牲畜都不如。可以食不裹腹,可以衣不蔽体,跋山涉水,只为躲避战争,只为那仅有的一点可以不至于死亡的希望。
         
              开篇第一张巴西塞拉佩拉达的金矿的图片,不至只是震撼就可以表达,五万人的大吭里,狭窄的简易的通往地面的无数条梯子上,仅有的一条陡峭可以奔跑着冲向大坑底部的小路,健壮的劳作的人群里,有知识分子,大学毕业的学生,城市里工作的人,农场工人,这五万人聚在一起,密密麻麻的分布在照片的各个地方,各个角落,疯狂的,充满希望的,为了那可能有的金子,像奴隶一样生存着。可悲么?可叹么?浩瀚的历史长河里,谁又不都是怀抱着这样的金钱梦一代一代的繁衍生息着。一个金矿的缩影,我看到了整个人类社会的悲哀,人一旦和金子有了关系,便再也离不开它。谁又不是呢?

              上世纪的中国,中华大地的几次饥荒到底锇死了多少人,没有经历,我们并没有切肤之痛。上世纪80年代中,也就是我出生的时候,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萨尔加多的无数张照片记录,似乎可以看到饥荒中的中华大地。瘦骨嶙峋是最直观的反馈,绝望的眼神是无法直视的悲凉,数以万计不断消失的生命,炙热的太阳,干瘪的皮肤,死亡,不断的死亡。政府控制着食物,天灾毁灭着这片土地的人民,战争牺牲着青壮年的男人,飞机轰炸着还在苟活的老人,妇女和孩子,一片死地。 在这样的地方,一个孩子,孤身一人站在因干旱而开裂的大地上,手里拿着他的乐器和一把小吉他,破烂的上衣挂在身上,没穿裤子,裸露着,但是看看他的决心,他的姿势,他知道自己要去向何方,找到其它人,找到村庄,和它的狗一起。一个在生命边缘挣扎的孩子的形象,映射着世间万物,动物也好,植物也罢,只要和生命联系在一起,哪怕是苟延残喘,便不屈不挠的坚持着。谁都一样。

               上世纪90年代初,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 伊拉克撤离科威特时,萨达姆烧掉了数字百计的油井,那个时候,我才刚刚记事,可以从每天晚上7点的新闻联播里看到伊拉克战争。在萨尔加多的照片里,世界各地的消防员在科威特救火,但是还有不时爆炸的油田,燃烧的油火遮天蔽日,24小时里,天都是黑暗的,太阳无法穿透这厚重的烟火。这场以美国为首,多国参与,联合国批准的,为了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的战争,最终的结果是,绿洲消失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没有了,科威特人在逃过了战乱后,再次逃离了这片自己的家园。这些灾难,这些战争,人为的,自然的,都生生的逼迫着想要活命的人们。何人之过?何人之失?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们中华大地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路经济飞跃,人人安居乐业,97年的香港,99年的澳门,一片蒸蒸日上,日子火火红红。逃难,饥荒,战争似乎都在离我们远去。而在非洲的卢旺达,胡图族和图西族种族内战,在距离基加利150公里的地方,尸横遍野,和埃塞俄比亚的饥荒相比,死在枪口下的生命只多不少。而相似的情况在中华大地也曾经上演。恐惧中的人们离开家乡,开始逃难被迫迁徙。200万人到了戈马,一场更可怕的瘟疫等待着这群无家可归的人,人们想蚂蚁一样纷纷死去,每天1万多人从这个地球人消失,成堆成堆的尸体,铲车处理着那些堆放的尸体,就好像是铲着一堆一堆的土一样,毫无感情。生命在这里是没有尊严的。大屠杀之后,有25万人逃离了戈马,走进了刚果的森林,生命在延续,生活在继续,逃难的路上,有些刚果人在这片森林里搜刮着这些难民身上的美元,还有更多的人在死去,秘密的,毫无声息的消失在这片森林里,最后只余下4万人走出那片森林。如此情景之下,如此草菅人命的地方,有一张那样的图片,在铺天盖地的难民中间,有一位男人踩着缝纫机在缝着什么,我在想,是什么样的毅力使这位男人如此坚毅,在有可能下一秒就没命的地方,还能坚定的做一件衣服或者其它什么。顽强的执着,执着的坚强,希望总觉的会有的,但谁又能给枪口下的人以确切的生命的希望?
             
             萨尔加多说:“当你在拍肖像的时候,不仅仅是在拍一张照片,而是要呈现这张照片里的人。”

              萨尔加多离开卢旺达时,灵魂生病了,当我看完卢旺达时,我的心灵震颤了。我们永远只知道自己眼前的事物,工作,生活,金钱,亲人,朋友,领导,或者其它爱好之类,我们永远没有真切体会到,当生命要以天灾人祸而终结时,是何等的无助和可怜。即便我也自认为自己走了那许多地方,即便我也自认为自己去了很多贴近人艰难生活的偏远地区,于此相比,不值一提。浩瀚宇宙,神秘地球,离太阳的距离没有太近,以至于不会烧死,离月亮距离没有太远,也不至于冷死。从生命诞生那刻起,我们就是一个神奇的存在,生之我幸,难道还要无至尽的索取吗? 要那么多的金钱有何用处,有那么大的房子只是需要一张床的大小,有豪华的车子也只是代步的工具,有名牌的包包也只是装13的工具,所有一切,适度就好,这个适度,搭进了多少人的命,为了这适度,多少人一生都在营营苟苟。

            和萨尔加多在小时候生长的地方,在因干旱荒了的地皮上,花十年时间种出一片森林这样的事相比,我们是该想想,我们或许可以做些什么,在如此幸福的生活中。

             我们都是地球之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
    <图片1>

     5 ) 关于片名“地球之盐”的圣经原文

    新约中三部福音书皆有提及,分别为:

    马太福音5:13-16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马可福音9:50
    “(前略)盐本是好的,若失了味,可用什么叫它再咸呢?你们里头应当有盐,彼此和睦。”

    路加福音14:34-35
    “盐本是好的,盐若失了味,可用什么叫它再咸呢?或用在田里,或堆在粪里,都不合适,只好丢在外面。有耳可听,就应当听!”


    在一本叫做《基督宗教》的小册子曾读到这么一段:“……而另一个则是同样重要的‘分散状态’,他们走到教堂之外,成为耶稣要求他们去做的人,即成为‘地上的盐’,其作用则是使整个自然之味得以显示出来。”

    我想这一段已经将这“盐”的意味表现得很明确了。

     6 ) 《地球之盐》说给生命的情话

    【人在纽约】的街头采访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小女孩儿说,“每个人都问我长大后想做什么,但是没有人告诉我他们自己想做什么。就算我告诉你我想做什么,但等我试过以后就可能不会再想做了。你在我这么大的时候想做摄影师吗?我觉得不会。”这段对话唤起了我记忆深处的某一场景。 “小朋友长大了想要做什么?” “想当科学家,要当警察,当老师,当交警,当官,开飞机,开火车,当军人保卫家园。。。。。。”这是我这一代人在童年时做出的标准答案,每个小朋友都会复制上面的答案作为自己的伟大梦想,有时一个班级30个学生,能出来29个科学家,总之我不是我,我是一个无情感的概念,是流水线上的"栋梁之材"。不如问问“平壤崔成浩”,在那片隐藏经纬度的神奇的大地上,小朋友们或许还在沿用这一标准答案,事实上,谁说这样的答案消失在你的世界里了呢。 我曾在其他的纪录片里听到过别样的答案,战乱国家的孩子说,“我长大了,如果能回到家乡,我想做个放羊的牧人。”还有个阿富汗的女孩子说,“她想做赛跑的运动员,因为我喜欢跑,我跑得很快。”在欧洲,那位用二手Nikon-D90拍出“航迹”的英国小男孩儿,问他长大了要做什么时,他说:“如果能做专业的摄影师当然很好,可是当一个农民而把摄影当作爱好也会让我非常开心。” 想想,就“设想未来”这一话题,我们便可探索到生活的哲学里,对人生充满各种感悟与期待。如若把话题拆分延展,看一看拥有梦想之后,我们是如何靠近梦想又是因为什么远离了梦想,那其中的酸甜苦辣咸各种味道一定是异常特别的。当然,对我们来说到底有没有谈论梦想的资格呢?是的,梦想是自由人可以拥有的玩意,自己是什么情况自己去分析吧。

    书归正传,尝一尝“地球之盐”,你或许能品出它的生命之味,就算你是泡在被污染的盐碱地已品不出生命的甘醇了。 1944年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出生于巴西,最初,不管那是他自己的未来蓝图还是父母为他规划的人生,似乎已定下了不做律师就做商人的金色职业之路。后来遇见了女神,用女神的相机拍出了以女神为主题的第一幅作品,他不走寻常人生路的勇气在心中生根发芽了。最终,他再次证明了那些不轻言放弃的成功者所拥有的成功秘笈他也拥有,是的,在百分百属于自己的道路上坚持,不被台下的掌声与鲜花左右,但可以永远默默无闻地做梦想的信徒。 当然,谈感受不能打哑谜,简要概括,《地球之盐》讲述的便是一个人的人生。一位有天赋有实力能够坚守梦想,把世界真实地踩在脚下的摄影师,他与世界的对话。韩寒是想要与这个世界谈谈的,《地球之盐》的主人公,他是与这个世界谈了几个来回了。 与这个世界的正式“会晤”出现在1973年,那一年,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29岁,他决绝地告别了富足安逸的“金领”生活,带着相机,去往尼日尔,选择了造访未知世界的冒险生活。说到这儿,必须承认萨尔加多是个“幸运”的人。我们渴望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有多少人是不能够割舍掉身后的“牵绊”呢。哦,是的。父母让我们去过属于自己的日子了,似乎剪断了一根束手束脚的风筝线,可是在收拾行囊时,又会犹豫,这样浪迹天涯了,那么三十而立时就甭想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后再背着个胖娃娃了。这种置换,是否值得? 先放大追逐梦想的成本,然后预设最终蹉跎岁月,“一无所获”的结果。看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还是撕了吧。前一晚彩排的分手戏码正式上演时,剧情被彻底颠覆了,这一次不是“各自保重,只要你过得比我好”,就算眼泪鼻涕糊了一脸,一定要把“最浪漫的事”唱出来。你看,在想象的世界折腾一番,那也是劳心伤神的,还是洗洗睡吧,明天还要上班。这就是我们如梦的浮生。不是的!不要被我这故意粉饰的愚人的偶像剧桥段欺骗了。要知道,一开始,为了活下去讨饭吃的我们,梦想早已被主宰我们的人偷着走了,谈什么梦想呢,连自我都没有的。 而萨尔加多的“幸运”要从何谈起?我是有意狭隘地定义了他一生不离不弃的梦想。在他张开追梦的翅膀时,他已做好了远行的准备,那些准备是多么令人艳羡。他有满满的爱与祝福,只需安心上前线,没有后顾之忧,因为后方是他英勇“作战”的动力与资本。一直生活在巴西某盛产矿石的小镇,父亲有个可以自给自足的农场,少年时逃学,游荡,享受自由自在的青春。成长的岁月,父母给予他优渥的环境,给他爱与信任的目光,让他任性且自信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让他拥有了坚韧无畏的品质。 加之,他是家中七公主爱护着的唯一的王子,那样的成长氛围也激发了他更多的细腻与感性,这是一个摄影师值得骄傲的个性。成人后,遇见那么美那么聪慧的心上人,17岁的女孩莉莉娅是音乐学院的校花,他是有经济头脑的摄影文艺青年。两人情投意合,成家立业,灵魂伴侣又互为彼此最忠诚的守护者。这一切是他努力经营人生而应得的回赠,在看客眼里,那还是上帝的眷顾与宠爱。 是的,除了拥有幸运。他还拥有异于常人的摄影天赋,这种天赋恰巧被他感知到,并用心培植壮大了它,这也是他的实力。1973年至2011年,从尼日尔到印度尼西亚,萨尔加多的黑白摄影作品系列就像地球的各大版块,有质有序地完成了影像世界内的地图绘制。每一系列都是定格的历史,都在他脚步丈量的人世间,用镜头呼吸,是活着的人间标本。 从故乡巴西到非洲的尼日尔,他用照片记录了尼日尔最严重的旱灾饥荒。随后,他回到巴黎与妻子莉莉娅相聚并迎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之后又去往拉丁美洲,用六七年的时间走过与巴西毗邻的国家,他用肖像照片记录那些被工业化社会遗忘了的特殊的原住民族。在他的照片里,那些原住民的音乐,他们的服饰,他们的眼睛,他们的闲适,都像一帧帧静美的图画,跳离流逝的浮躁,留置于恒久的时空之外。 走出去,再走回来,不断地选择新的驿站。萨尔加多再次回到巴黎,他的第二个孩子出生,这是带来遗憾的幸福时刻,孩子的健康有问题,无所畏惧的萨尔加多为此痛哭。他们重回故里,巴西走出独裁的统治,整个社会处于重整的混乱期。萨尔加多开始记录巴西边陲的人文风貌、社会事件,他对故土的爱是自然而然的,但也注入了责任与悲悯之情。 1984年,他的镜头与脚步再次指向非洲,到达埃塞俄比亚,记录那里的饥荒,拍下人们见怪不怪的尸体,他所经历的一切,都深深地刺痛了他理想中互助互爱的人道精神,他对人类抱有的希望受到痛击,而这些曾经发生过的悲剧无法被一笔勾销,都封存在了宝贵的胶片里。再次看到卢旺达战乱中成片成片被刀砍被扫射的尸骨,萨尔加多的心“病”了。值得欣慰的是,仍有照片留存。因为再残酷的现实,它都应该被客观真实地留给后人,而这也是萨尔加多摄影的意义。 后来的后来,他又去了伊拉克、埃及、印度尼西亚、泰国,直到他透支掉所有的激情与希望,厌倦了无望的人性,拒绝继续探索冷酷的人世。他回到变成荒山的农场老家,妻子永远是他的守护天使,他们一起把荒山变成绿洲,地球在萨尔加多的手里呈现出另一种令人心动的姿态。 那位美洲原住民说得没错,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是被上帝认领,并提前拥有去往天堂通行证的上帝之子。就在此刻,我穿梭在脑际的记忆板块,回放《地球之盐》里令我无法忘记的故事、画面,我竟勾勒出了那样一个与众不同的身影。他一直游走在屏幕中,与所有人一样生活在地球上,貌似毫无差别。可是,他用三只眼睛留下的足迹,却证明了那是如“神迹”般的存在,他是从人类共同参与的生活中抽离出来的旁观者,是为神摄录地球容颜变化的使者。 因纪录片的名字《地球之盐》,我差点跟它失之交臂。而且,你若知道一些又不知道一些,像我一样,大致了解到这部片子是由大量数据、时间点、黑白胶片、旁白等粗粝生硬的版块组合而成,想到的或许是地理教科书;你亦想象不到,在静态远多过动态的映画里,它把人物传记的拘囿古板遣散掉,竟能化腐朽为神奇,直达观者的心底撞击出不眠不休的暗涌,真真不能不为之所动。 总之,《地球之盐》的确需要自己去看,即便无意体验那样的生活,也能从故事里感受到生命需要洗洗牌制造些惊喜的渴望。就像我能告诉你水就是H2O,是氢氧组成的无机物,无色无味,加糖有点甜加盐有点咸,你还是水做的,渴死比饿死容易。可但是,你耐心地逐条分析理解,都不如自己喝上一口。鉴于此,我以上说的都是说给自己听的废话,是看完之后情不自禁要表白的情话,你若心生一丝兴趣,还请独自前往感受一番。

     短评

    镜头总是热的,从人生在世上对金钱的追逐,对资源的争抢,到对生命的拯救,对物质的清醒,再到动物、人与自然延绵不止的疾病、饥荒、死亡,历年一段又一段跨越精神的征程,引向身为亲历者最大的自豪与痛苦。但身为真正的“地球之盐”,在对人类失望的阶段,又开始恢复森林的救治活动。如此一生的修行与作品,只能望其项背。而他背后的妻子,真的有过人的智慧、胸襟与能量。 @资料馆

    9分钟前
  • Mr. Infamous
  • 力荐
  • 照片没问题,读解照片的形式也没问题,萨尔加多被黑暗吞噬也没有意外。只是对一些人类社会问题的看法,似乎太过表面了。沦为环保纪录片,总感觉还是隔了一层什么奇怪的东西。

    13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 三星都给摄影,电影技法方面毫无新意,痛彻肺腑的陈述也并不能触及灵魂深处。

    1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 “这是我最后一次旅行,我已不再相信所谓人类的救赎,没有人类应该活成这样……我为我的相机,为我的双目所见落泪。”最后造一片森林修复灵魂的恶疾。人类是地球的盐,能毁灭自然也能创造奇迹。

    19分钟前
  • Aby
  • 力荐
  • 极尽谦卑的文德斯几乎是以学徒的姿态呈现了萨尔加多眼中的世界,光影先后经两位大师之手却如同未着痕迹,只是默默讲述自己的故事。因为直面过人类至为黑暗残酷的一面,才有对世间生灵万物毫无保留的深情,毕竟,我们之中的每一个就是地球之盐。之于观众而言,这样的电影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23分钟前
  • BLTEmpanada
  • 力荐
  • 电影太棒了,但主要还是萨尔加多太棒了。(可惜不是迷妹,不然见到真的维姆文德斯大概也太棒了。)每个像这样逼迫自己直视人类最黑暗面的摄影师都不知道有多强烈的召唤和信念,唯有崇敬,并感谢他们拓宽摄影的疆域。看完感觉自己都更有人性了……但难道又要什么也不做地任这冲动消逝吗,觉得有点焦虑。

    25分钟前
  • eleanor
  • 力荐
  • 他妻子更了不起,是这个家庭以及全部项目的总设计师和主心骨。

    26分钟前
  • 高玉宝
  • 力荐
  • 讲自然,其实也是讲人。光是想想,这个星球上仍有过着跟我们截然不同的生活却难以为我们所知的同类存在,就已足够神奇。

    29分钟前
  • Alain
  • 力荐
  • 一个摄影师的生平,仅通过他的一幅幅黑白照片,就可串连起他的一生,反映出他的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看出他的情感他的思想。他追寻着新闻热点去拍摄,他见惯了这个令人失望世界的生生死死,最后自己放弃了对于这些让人悲伤之事的拍摄,转向了自然,转向了环保。面对死亡时最难面对的是自己的内心。

    33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力荐
  • 生命是太珍贵了,以至于无所事事之时,总有罪恶感,担心自己在浪费生命。然而碌碌一生,难道就不是对生命的浪费吗?我佩服这个男人,能用八年时间去拍一组照片,不赚钱,不买房,啥都没有,就图个开心。他这样任性的挥霍着时光,我却觉得,他才是那个最懂得珍惜生命的人。

    38分钟前
  • 亚比煞
  • 力荐
  • "马太福音5:13-16 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 盐,需要提炼,冲泡,能改变一切味道,能防腐杀菌,可盐如果过了度,盐化的土地会变得一片荒芜。寥寥数字,把人,这个地球之盐的特质,说的再透彻不过了

    43分钟前
  • 我累特
  • 力荐
  • 给我深深震撼的不仅仅是萨尔加多的摄影作品,更是他缓缓道来的每个故事,看着他花了一个又一个十年记录这个星球最残酷的画面。灵魂承受了多大的劫难,才会说“人类的残忍让我们不配活下去”?好在竟然,他在另一个维度获得了重生。同样都是摄影师的纪录片,这部真心比薇薇安迈尔的好太多了

    48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 灵魂清洗,萨尔加多阅尽世间种种人类贪性催生的罹难悲苦,在最后选择回归于动物和自然。他一生的故事,看到了完整。别让那些不幸的事件,只沉淀为事件。别让悲伤的土地,放任干涸荒芜。在凝固瞬间的照片面前,我们也不该只是保持那一刻的哑口无言。

    52分钟前
  • bird
  • 力荐
  • 萨尔加多不止是神妙的光影叙事者,他诗意精确的言语同样有力量。在我眼中人类是地球的病毒,将天堂败坏成炼狱,但大师看遍饥馑苦难暴虐杀戮依然未曾陷入虚无,他说:我热爱人类,他们是地球之盐——这才是难能可贵。大地抚慰治愈了萨尔加多破碎绝望的心灵,他种下的森林是给这个星球的偿还,也是回馈。

    54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 跟大师活在同个时代是无比幸运的,凡夫俗子借由一双上帝之眼,得以凝视这个星球无数个令人泪流满面的瞬间。毁坏的雨林能重生,写满贫瘠和死亡的土地上也能开出文明之花,萨尔加多是上帝派来人间的卧底,不为了满足任何猎奇或艺术追求,而是用光为人性铭刻下永恒的证据。

    57分钟前
  • 樹一
  • 力荐
  • 本片的启示:1.摄影还得靠天赋,去专门学是没用的;2.摄影三宝:黑白颗粒高反差;3.再拍了基本一辈子后,眼界和胸怀已经上升到了一般摄影师无法企及的高度。

    58分钟前
  • 喜喜
  • 力荐
  • 棒,一家子大写的你球人!有机会一定去看大银幕哦。今儿法盟确实小了,虽然仍很震撼,但还想去资料馆二刷。对二闺女有了新认识。

    1小时前
  • 🌞娘卷卷🌙
  • 力荐
  • “当我过世的时候,我们种下的这片森林,将会恢复我出生时的模样。一切也因此得以圆满。这就是我一生的故事”—— 看过电影后,才理解了上周末在自然科学博物馆的那场摄影展。原来他是这样一路走过来的。对于一个见证过太多苦难的人,回归自然去做一名守护者,是最好的归宿了吧。

    1小时前
  • 子东文
  • 力荐
  • 用海象的视角,拍出但丁的地狱。再来到地球重病的现在,重建一座森林。当我过世时,我们种下的森林将会恢复成我出生时的模样,循环得以圆满。这就是我一生的故事。

    1小时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
  • “当我死的时候,我们种下的森林将会恢复成我出生时的模样,循环得以圆满。这就是我一生的故事。”

    1小时前
  • 张维托
  • 力荐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