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离家的渴望和无奈
作为一个看了一千多部电影的影迷,却一直懒于写正儿八经的影评,有愧于自己“电影品鉴”的名号,哈哈,所以想从现在开始,认真写一写影评,补一些影评,只当自己的怀念--无关紧要的话。
从别处看到一段话,觉得特别好:“有时候,一部影片只需要一个经典的片段就能成就它的精彩。当回忆一部看过的经典电影时,重现的就是那个片段,带我们重新回味了整部影片的情感和思想。 ”仔细想来,到现在为止,最终能打动我的镜头存在于泰坦尼克号中小李子最后在楼梯上的回头一笑,那种令人心痛的追不回的美会时时撕扯我的内心。扯远了,回到这部电影,最让我感动的是那段沉默的歌声--这一幕是有声无声世界真正的沟通,是真正情感的沟通,是无声胜有声的沟通。
这部电影可以有很多标签:青春期,音乐,家庭,聋哑,爱与羁绊……但真正让我喜欢的是离家--一个孩子对于家庭不得不做的事情。因为聋哑家庭的背景,这个主题被扩大了很多,才让我更好的感受这个让我忽略了但却从未摆脱的问题。
作为这个聋哑家庭唯一对外沟通的窗口,宝拉与父母的关系更加紧密更加相互依赖,而同时,束缚在家庭事务中的宝拉面对美好的外面世界时也会有更多的向往。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让我们看到的是不停是争吵和相互指责。而那段默片正是一个转折。先前的父母对于宝拉能听能说就已经觉得足够了,没有奢望她还能唱歌,所以对于女儿的天分并没有表现出惊喜而是一种”too much“的感觉,这也是缘于他们听不到宝拉的歌声。然而当在无声中”听“完女儿的二重唱时,他们从周围人们的反映中了解了这是多美的声音,而后的交流,从触摸喉咙去感受到宝拉最后的手语歌,让他们真的感觉到女儿歌声的美妙,同时也感受到女儿对离家飞翔的向往,这才有了最后拥吻后宝拉边哭边笑着奔跑而去。
父母不想让子女远离的感情应该出现在每一个家庭中,孩子想要出去看看外面大大的世界也是常有之事,但两者之间的冲突迸发的故事相信会有千万种,而这千万种相信都会有电影中的影子。随着我们长大,总有一些不得已的理由,让我们非得离开父母的身边,不管我们是否愿意。宝拉的纠结也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作为北漂的我也经常回想为什么不能回到爸妈的身边,然而现实总会让我们不得以带着泪离开,而现实的美好也会让我们泪中含着笑,因为我们都知道之所以要这样是为了某种更好的愿望。
最后说一句,情感总在深入沟通的时候自然流露,所以,在宝拉用手语歌唱的一瞬间,我流泪了,跟着贝利叶一家,那一刻我不会去怀疑他们的爱,只会感受他们的美好……
PS:这种对青春期的刻画才叫电影艺术,相比当下只用青春两个字去追忆青春的电影(什么花开,什么时代)……其实是没法比的。
2 ) You've seen how it can rain while the sun shines?
莎士比亚曾在李尔王中问道,你可曾见过阳光下的雨滴?
在阳光灿烂的周日下午,走进电影院,买一包爆米花,看一出喜剧电影,乃是极好。一看电影还是法国的,更加觉得会治愈。
这种法国家庭片,虽然有程式化之嫌,犹如经典的搭配如同白米饭配红烧肉,即使常见,但不能阻止你我吃掉三碗。
法国文化一直以人文称道。且看一个乡村中学的教育,光是外语教学就有两门(西班牙语和英语),选修课更是涵盖涉及更多的艺术和人文更多方面。若是没有学校里开设的合唱课程,整个故事也便无从谈起。
然后,受过良好的人文教育的人往往会变得有些“作”。变得爱抱怨,甚至回去想一些“人生到底为了什么的”那些终极的无法探明的问题。法国人家庭片中往往都有这样的人物和抱怨,往往在妙语连珠中探明出人生的真相。
聋哑人家庭和谐有爱的经营着家庭农场。俩人生出的大女儿却能说会道,更令人惊讶的是歌声如同天籁。学校里的音乐教师伯乐一般的提携她,鼓励她去巴黎求学深造。但青春期的女主角难以选择,一方面无法抛弃掉自身的家庭的责任,另一方面是远方和未来难以抵抗的诱惑。
然而对于父母来说,却更加难以接受,如同决裂——本来女儿的能说会道一方面给家庭带来了帮助,另一方面却让自己觉得格格不入,放佛不是己出。母亲在情绪崩溃的时候说,自己无法跟听力正常的人真正的心灵沟通。正是这句话,让我觉得,这不是一般般的喜剧片,它点出来人类之间难以沟通的隔阂感,这种话语在母女之间飙出更显得残酷和深刻。当然,喜剧片嘛,总是以笑结尾,哪怕带着泪。最后父亲还是带着女儿去巴黎参加了比赛。生活总要前进的,任何阶段都有结束的时候。
影片利用听力障碍的这个梗,在法国的听力障碍群中引发了抵制。盖因为了增加喜剧效果,聋哑父母的表演相当夸张——无视常人的行为准则。但正是这种我行我素的风格,加上一家人田园牧歌一样的生活方式,才更加觉得这种遗世独立的家庭风格暖人心肺。
影片另一个值得一说便是那永恒的,怎么看也看不够的青春期的美好。每次听那青春期孩子的唱歌,都大受震动。他们排练的时候,头发上散发出细腻的光泽,认真微妙的表情,真是太太美好。
3 ) 这才是 致青春
2014年,电影《贝利叶一家》,法国人的浪漫,笑中带泪的电影,容易忽略的好电影,这才是青春,这就是梦想,这就是现实和梦想的差距的写照,但是我们没有停下脚步,法国人告诉你,什么才是青春电影,什么才是“致青春”!(毕竟是音乐电影,音乐非常非常好听!)
找个安静的时间,好好的去观看吧,你一定不会后悔!
推荐指数:★★★★☆(9/10分),不要错过的好电影!
4 ) 歌词如此华丽,不记录下来怎么行。
Je Vais T'Aimer
爱到萨德侯爵也面容失色
爱到所有的码头妓女都面红耳赤
爱到所有回声都震耳欲聋
爱到杰里科的城墙也为之震颤
我会爱你
爱到你明眸中的地狱燃起烈火
爱到使所有神的诅咒万箭齐发
爱到你的胸脯高耸 圣人挺立
爱到我们双手合十虔诚祷告
我会爱你
我会爱你 让你怀疑自己从未被爱过
我会爱你 爱到你做梦都想不到的疯狂
我会爱你
我会爱你
我会爱你 像没有人敢爱你那样爱你
我会爱你 以我希望被爱的方式来爱你
我会爱你
我会爱你
注:
①萨德侯爵:法国色情文学作家
②杰里科:圣经中罪恶之地
以上来自ZiMuZu翻译。
------------------
这歌在片中的中文译名为《我会爱你》,只是百度用这个名字搜不到这歌,所以复制了一个法文名。也有别种版本的翻译,部分语句意思有些不同。
网上能搜到的资源都是男声唱的,个人还是更喜欢女声。求资源,不然只能一直留着这1G多的片子了。
歌儿很好听,但这片子讲的东西倒不是小情小爱。
5 ) 离开是另一种陪伴
家庭片已经有太多优秀的作品摆在那,这些通过描述家庭成员间的争吵、和解、依赖与爱,来反应家庭内部人际关系的电影,已经有着非常成熟也很难超越的框架。大多数时候,家庭成员间那些小纠纷,那些甜蜜负担式的责任关系,都是通过细碎的台词呈现的。但这部
《贝利叶一家》却极其独特的通过手语和动作,为人们同样呈现出了一个家庭内部的纠结与温馨,以及一个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
不得不说,《贝利叶一家》中那三个扮演聋哑人的演员,演技确实超群。有时,他们的动作都近乎身体戏剧式的夸张,但你一点都不会感到做作,在必须通过大动作呈现强烈感情表达喜剧意味,又必须符合现实的这个中间点上,拿捏有多困难,只有看了电影才能体会。
没错,这个电影有关残疾人,但却是一群快乐的残疾人,一点都看不出自卑的情绪,甚至,比大多数“正常人”都更快乐,更重要的是,他们并不是那种故作坚强的快乐。
贝利叶夫妇和他们的儿子都有听障人士,只有女儿宝拉是健全的,所以,这一家人与外人的交流,基本上都要靠女儿进行手语翻译。贝利叶夫妇是农场主,原本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养牛,做奶酪。有一天,一位音乐老师发现了宝拉的歌唱天赋,开始鼓励她去参加歌唱比赛,并且去巴黎进修。但女儿一走,其他三人的生活可能就会发生巨大改变,父母一方面担心自己的生活会变得不方便,另一方面也确实舍不得女儿远走高飞。
家庭、成长、青春、梦想与现实,所有这些经典的电影元素和类型全都被包容在这部电影中。大多数涉及残障人士的电影,要么描述他们的苦难,要么赞颂他们的坚韧,无论是哪一种,其实都在着力表现这群人的“异质”。而《贝利叶一家》不同,这三个听障人士从一开始就只是把自己听不到也无法说话的残障当做一种“特点”,或者说,是生理上的一个“现实”,从未有过自卑,更未曾要博得同情。这种性格,从根基上奠定了这几个人的可爱之处。
他们像普通人一样工作,谋生,遭遇小麻烦也享受快乐,甚至,在他们所在的这座小城选举市长的时候,因为不满现任候选人,作为聋哑人的父亲还精心准备参选。女儿宝拉提醒他,“你说不了话。”父亲开玩笑地比划,“奥巴马长得那么黑,不还是当了总统。”女儿说,“那不一样。”父女俩笑作一团。他们坐在一辆像玩具一样的、萌萌的挖掘机上,行驶在自家农场的夕阳下。
影片前半段一直在用温馨和平静的视角暗示,这样的生活似乎会永远持续下去。但当女儿的天赋被发现,人们才会知道,影片的后半段讲述的都是抉择。女儿本身有些内向,但唱歌让她变得自信而快乐。原本,她就像所有青春期的孩子对待父母一样,觉得他们亲密又厌烦,但当她发现自己真的要离开这个家庭的时候,才第一次发觉父母作为残障人士,是多么需要自己。到底该追逐自己的梦想,还是该做一个好女儿,这个抉择开始变得残忍起来。
父母必须面对这个重大的改变。他们也开始耍小孩子脾气,故意表达一些气愤,想让女儿改变想法。最终,他们想通了。女儿有自己的人生,她的未来不应该被系在父母的命运上,对于不确定的未来的探求,是一个人长大必经的过程。让女儿放心地离开故乡,才是父母能给予的最深的爱。
《贝利叶一家》中所有人的底色都是快乐而积极的,虽然他们也必须面对那些生活中的无奈,但他们从来没有怨天尤人,这一点是这部电影让人动容的主要原因。父母的快乐处事不必多说,那个处于青春期的儿子,也同样没有因为自己的聋哑缺陷而自卑,他照样想和女孩亲近,和旁人开玩笑。他甚至想出了利用教别人手语的机会,和姑娘亲热,你一点都不会觉得猥琐,反而会看到一个青春期男孩儿的可爱。电影中没有大红大紫的演员,完全靠演技和对情绪的精准拿捏征服观众。
女儿在赛场上,一边唱歌,一边用手语向台下的父母述说着歌词中的含义,那一幕,很少会有人不被打动。她最终唱着歌,离开了故乡,无论能否成功,都不会再有遗憾。从这个意义上说,女儿的出走,让这个“残缺”的家庭,完成了一次延伸,女儿替父母完成了他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也让情绪完成了一次完满的闭合。她在远处,仍然陪伴着这个家庭。
(文/杨时旸)
6 ) 一部温暖又励志的电影
当聋哑家庭出生的孩子,汇报演出的时候,父母虽然都听不到,和周围欢腾的人比起来有点格格不入,虽然不理解但为自己的女儿感到骄傲,当女儿用手语唱歌的时候,正是我要哭的时候,这时他们一家人才真的心连在一起了。
很温暖很浪漫的一家人。笑对人生的各种不幸遭遇,很不错的音乐励志剧。有笑有泪,女儿的歌声很美。
看了这部电影,被影片表达的爱、温暖的主题深深吸引,被贝利叶一家浓浓的亲情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
贝利叶一家是一个特殊的家庭,一个聋哑家庭,只有小女儿宝拉是健康人。
以前好难难以理解用手语交流的人为什么总是看上去很激动,后来才知道只是因为他们把寻常人用五官表达的感情倾注在了手里。这部电影以亲情为纽带,场景虽然寡淡,但蕴含着情感,聋哑的残缺并没有使他们幽怨沮丧,相反他们苦中做乐,笑对生活的日常,使我感动。
泪点低的观影前请备好纸巾。全片三处大泪点:1.宝拉与男同学二重唱被处理成父母角度的无声背景;2.爸爸用手抚摸宝拉喉咙来感受女儿的歌唱;3.最后宝拉比赛时手语同步歌声唱给父母弟弟“听”。
剧情有点顾此失彼,不过真是温馨有爱的一家子,最后女儿用手语唱“I'm Flying”的时候很感人。Michel Sardou的歌听起来~~~
当聋哑的父母坐在那里安静地看女儿唱歌,眼泪止不住地留下来
好在题材有趣台词幽默人物亲切。坏在结构松散故事程式少女演技生涩。demo,法国哪来这么多气质好身材好演技好的三好阿姨啊!我小时候常有机会观察听障人士,他们的表情和肢体是会比较drama以便沟通。Karin Viard真是演得又萌又准确。连比手语的节奏都特别好!简直要被阿姨迷死了!
#北京国际电影节#老套路的追梦故事,换了个角度新意立马提升。法国人浪漫的氛围里说到的限制级话题都变成轻松的点缀,结尾的催泪药丸药效震撼。爱不是牺牲,追梦的路上会变成巨人,要以更强大的身躯来爱你。
拍得太糙了,有种导演自己在快进,敷衍了事撸一炮睡觉那意思,也算不上音乐片。还有人说这片不是给"看大片"的那些人看的,乖乖,这明摆着就是个爆米花电影啊。
无聊无趣
作为我的电影节第一部赶场电影,它无疑是成功的。擦干泪笑着走在北京傍晚的大街上,就连加班都变得美好起来。尽管有着《普罗旺斯的夏天》和《阳光小美女》的影子,但优质绝妙的台词已足够被给予五颗星。同时残疾人,为什么《推拿》是那样的,这一部却是这样的?“听不见不是障碍,只是特点而已。”
笑中带泪的家庭轻喜剧,2014最容易忽视的好片,不浮夸搞笑的法式幽默。一家四口有三口聋哑,他们不离不弃、苦中作乐的姿态,分分钟被逗乐,而且全是那种让人感动的会心一笑…最后5分钟的唱歌,被治愈到决堤。“亲爱的父母,我将离开你们了,不是逃避,而是飞翔” #第5届北京电影节#
3.5 看海报一定觉得是一家合唱团吧,而且四个大头真不算有美感。虽说Louane Emera拿了奖,但真正演得好的是Karin Viard,从她说当女儿出生为她有听力而高兴开始,便煽情到不行。到最后,女儿非要跑回去跟家人告别,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外国人也看得懂小津的那些亲子关系。
聋妈对女儿说:当你出生后他们告诉我你有听觉时,我有多崩溃吗?我是那么厌恶有听觉的人!你爸安慰我说,没关系我们把她当成聋子样,她就会以为自己是聋子。你现在说你要去参加歌唱比赛!这个世界太完美!
相当惊喜。父母以及弟弟的演员不知道是不是哑剧演员,身体语言表达得堪称绝妙。这些听障人士完全没有一点对于自己的身体的自卑,只是把听不到当做身体和生活的一部分对待。女儿要去寻找自己的生活,他们也黯然神伤,但最终他们仍然明白,让子女远走高飞才是真正的爱。
片中所有歌曲的原唱都是Michel Sardou,听起吧盆友们!!
渐入佳境的片子,一家人乐观又有趣,完全不将聋哑视为残疾。对唱时切换角度“消音”就意在让人飙泪了,父亲在台下虽然听不到,但还是满脸自豪对鼓掌的人点头示意;以及晚会后把手放在女儿的脖子上感受她的声音。最后试音那段太感人,用评委的话来说:选歌不错!女主有点像弗兰西斯哈和兔牙哈。
笑中带泪,美好至极,在恐袭案之后再看更是别有一番感觉,伟大的法兰西,爱与勇气从未远离
聋人题材,挺少见的。静音那段真是神来之笔。
前半段笑声不断,片尾全场飙泪,满场此起彼伏的抽泣声。平淡却走心的法国电影很有爱,OST强推!
法国人对爱的表达总是恰到好处。想爸爸了。
结尾的那首歌确实很催泪,收于亲情,法国电影总是那么轻盈...
结尾的那首歌确实很催泪,收于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