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速
  • 金鹰
  • 新浪
  • 猜你喜欢

     剧照

    印度的女儿 剧照 NO.1印度的女儿 剧照 NO.2印度的女儿 剧照 NO.3印度的女儿 剧照 NO.4印度的女儿 剧照 NO.5印度的女儿 剧照 NO.6印度的女儿 剧照 NO.13印度的女儿 剧照 NO.14印度的女儿 剧照 NO.15印度的女儿 剧照 NO.16印度的女儿 剧照 NO.17印度的女儿 剧照 NO.18印度的女儿 剧照 NO.19印度的女儿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1 16:23

    详细剧情

      此纪录片围绕2012年12月震惊世界的德里公交车轮奸案,23岁的Jyoti Singh在车上遭轮奸和殴打最终因此死亡,四名成年被告被判死刑,纪录片采访了其中一位强奸犯Mukesh Singh、他的律师和受害者的父母。

     长篇影评

     1 ) 那些美丽而惊慌的脸

    看这片的时候,脑子里一幕幕回放当年在德里坐大巴去附近一个叫gurgon的小城找朋友、经过郊区一个小贫民窟的情景。尽管还离了一段距离,尽管早在电影里看过多次,还是被那种景象震撼到了。但印象更深的是,脏乱不堪的棚屋里,偶尔会闪出几张很美丽的淡棕色脸庞,眼睛明亮但里面除了无知、苦难和惊慌,没有其他内容。
    当时只是一阵惊艳,现在想,生在那么贫穷脏乱的地方,美貌只能是一种负担,越漂亮意味着越容易被性侵犯和骚扰。
    也许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印度是一个天堂与地狱并存的地方,既然能出现感动全世界的特蕾莎嬷嬷,大文豪泰戈尔,圣雄甘地,自然就会有这些灭绝人性还自以为在主持道义的强奸犯。
    片子里有个公益组织负责人,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他们(那些赤贫的印度人)…过着一种根本不值得为之活着的生活。”
    被害姑娘的父母,完全没有受过教育,却说出了非常富于智慧的话,从头到尾都没有激烈控诉,很伤心但是始终保持了一种宽厚平和,那种无言之痛令人感动。
    我跟朋友谈了这个片子,对方说,为什么要看这种片子呢?我是不会找来看的,记不记得有一句话是“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我说,我也想跟个小天使似的每天只在花园和白云里飞来飞去,弹弹琴唱唱歌就好了,可是我现在知道了这个事情。只要一想到,这个世界上,有人仅仅因为出生在不同的地方,就遭受那么大的痛苦,被那么残忍地剥夺了生命(被害女孩的肠子被扯出了体外),就觉得无法忍受,觉得如果不能做什么,至少也想了解一下。强奸这个问题,始终是全世界女性都必须面对的一种尴尬。大而言之,只要世界上还存在这样的事情,只要人类文明的均值还有巨大的地方差异,那么,对于贫穷与不公,对于女性和儿童权益的关注度,就不得不一直保持下去。
    这部片子并不算好的纪录片,视角不客观,两边的言论都非常极端,其实应该尽可能吸收一些更加中肯的观点,比如普通民众的看法。
    我是在B站看的,弹幕上很多人说,一辈子都不会去印度。不知道该怎么说,它不能代表我所看到的印度。尽管发生了这样的事,尽管脏乱差,但仍觉得印度是个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

     2 ) ”我们有最棒的文化,这个文化里没有女人“

    对印度一直有着“歧视”,我知道这是偏见,因为不待见,所以不会去了解,只能感受于那些有限的视角和体验,偏偏这些有限的表现愈发让我讨厌这个地方。我相信这部纪录片只是表现了某个阶层的印度,但是有这样一种阶层的存在就够恶心人了。没受过教育的胡扯也就算了,我很难相信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律师”可以恬不知耻的说出这样的论调,你们真他妈给全世界法律人士丢人,作为辩护律师,我理解给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服务的初衷,但这种基本自身三观歧视女性的辩护论调真是让我火冒三丈啊。一句话可以总结一切,他们自己说的”我们有最棒的文化,这个文化里没有女人“,所以不要跟我说对印度有偏见,这样的文化还是死远点吧,爱咋咋滴。

     3 ) 令人愤怒的,除了强奸案,还有根深蒂固的无知

    我看过许多部印度电影,大多是全民歌舞,欢喜感人,即使我知道印度历来有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有较高的强奸案发生率,但是我从来不敢往更坏的方面想。 我花了58分钟看完这部纪录片,尽可能地让自己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字,这58分钟让我感觉格外的漫长,心里充满了悲愤和恼怒,一遍遍地摇头叹息,甚至握紧了拳头。 我今年23岁,受过最大的伤就是右手肘磕破了皮,留了一块不太明显的疤。 而可怜的受害人,她是在同样美丽的年纪里承受了不应承受的苦难。这种苦难切断了她延续生命的路,也切断了整个家庭好不容易升起的一丝微光。 一个善良到可以饶恕并且帮助对他实施盗窃的男孩的生命;一个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拼命读书、兼职,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的生命;一个梦想着要成为医生帮助更多人的生命……就因为她的性别是女,因为她在晚上八点多还在公交车上,因为她反抗男人,她就应该遭受非人的伤害?! 而最令人感到可怕的是这种伤害的背后,那些男人一字一句令人发指的说:“她应该安安静静地接受强奸。” “一个女人在男人的眼里就是`性’” 在他们的眼中,女人只是可以肆意践踏的玩物。 还有一些无知的女人,她们眼神黯淡地说:“女人被他的丈夫保护着,如果他死了,谁来保护她?她又应该为什么而活?” 在她们眼中,丈夫是神圣,是自己的命,这不是出于爱,而是从小被根植于心中的男权主义。 贫穷已经把他们的内心摧残得所剩无几,从小被灌输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让他们最后形成了扭曲的人格。而这背后是贫穷导致的教育缺失,从而间接导致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愚昧无知,这种无知最突出的地方就在于太过崇尚男权主义。 那些男人,从童年开始,没有人教育他们男女平等,而是被告知女人应该让着男人因为女人没有男人重要;没有人告知他们伤害女性会怎么样,而是让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女人可以随意践踏,因为女人从来没有男人重要。 那些女人,从童年开始,没有人告诉她们可以奋起反抗,而总是被告诫是女人就得沉默地接受这一切,因为历来都如此;没有人告诉她们自己的生命有多珍贵,而是被告知女人要为男人服务,要生孩子,要做一切男人要她们做的事。 这样的思想导致每20分钟发生一起强奸案,导致众人冷眼旁观、无动于衷,导致那些犯了错的男人们丝毫不觉得自己有错,反而为此感到骄傲。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国古代裹小脚的陋习。男人总是不顾及女人裹小脚的疼痛,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才能让女人看上去好看,他们甚至会向别人炫耀自己的妻子裹着小脚走路的样子有多美,却从来不肯承认这种美是畸形的。

    而那些女人甚至是那些女人的母亲们,她们明知道裹小脚有多痛,却依然忍着痛非要把自己的脚缠得面目全非,并且固执地相信只有这样才能被好男人选中。 这是一种灾难,对女性的灾难。

     4 ) 强奸回忆

       姑娘遭此厄运惨死的时候,才23岁。比我还小一岁。
       从小到大父母老师经常叮嘱,晚上太晚不能一个人在外,不能一个人走出门。曾经在一个人走夜路回家的时候被一个骗子尾随,所幸只是骗走钱财,现在想仍然后怕。因为无论怎么说,女性生来较软弱,本就应该受到更多保护。看片子的时候不由得想起奉俊昊的《杀人回忆》。这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几个女人陆续在同一个地点,同样下雨的夜晚遭到强奸杀害,手段残忍。而这个案子的凶手到现在还在逍遥法外。当时看片子的时候就有人问,为什么知道有可能会被强奸,这些女的还要出门?
      就像《印度的女儿》里罪犯淡然地解释:“一个体面人家的女孩不应该九点还在外面闲逛,强奸这件事情女人的责任比男人更大。”“她不应该反抗,应该安静地接受强奸。”
       这种话听起来丧心病狂,但道理和以上的问题是一样的。难道知道有危险,而且是本不该有的危险,就要丧失自己的人身自由吗?就像弱小并不等于活该被欺负。要懂得保护自己,但这并不是强权和暴力可以被原谅的借口。
        此事件在印度引起轩然大波,但令人扼腕的是,仅仅一周年过后印度又发生一起轮奸案,这次的遇害人只有20岁。
        BBC一贯悲天悯人的视角,受害者父母,罪犯,罪犯父母,律师,政府官员相继发声后,这一事件顺水推给了社会责任。根深蒂固的思想,封建的传统,都使这种事情似乎成了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司法机关最后也把其中一名十七岁的罪犯定为少年犯,免除死刑。而事实上正是这种态度在一再纵容犯罪。妇女有权力争取自由和保护,一点点声音都将是推进思想和态度转变的动力。
         而这种事件在中国也随处发生。前阶段刚刚曝光的,男子强奸六个月婴儿,男教师猥亵小学生,令人发指。只是,如果同样严重的事件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恐怕,连游行的权力都没有。
       

     5 ) 《印度的女儿》:保持愤怒

    《印度的女儿》围绕2012年12月发生的震惊世界的德里黑公交轮奸案展开,由案情进展、相关人物采访与专业人士分析等部分构建叙事。作为一种力求改变现实的行动电影,《印度的女儿》使用了一些戏剧化手法,不断地拨弄着观众愤怒的神经,将印度社会中传统和现代的激烈冲突通过乔蒂辛格展现在世界面前。

    一. 客观性:事件回溯处理与纪录画面

    有时纪录片记录的事件已经发生,不免需要对于事件缘起进行回溯。社会事件和历史题材的作品为追求直观生动,一般会采用搬演的方式再现过去的事件,辅以资料和旁白介绍力求客观。《印度的女儿》中这样搬演则显得非常写意,却透露出另一种真实。在影片开头部分,女性旁白冷静客观地简述了案件发生的过程。画面中出现的则是被模糊掉的气氛信息:夜晚、昏暗的公交车、诡异的蓝色、任何时候都会发生的乘车动作,仅此而已。影片并没有选择一个特定的演员扮演乔蒂或是罪犯们,也没有直观地视觉化呈现出她和男友遭遇到的暴力。冷静的女声总结道,“在印度,每20分钟就有一名女性被强奸。”

    可以说,这样的强奸率就像乘车买票如此日常的动作一样常见。每一天都有夜晚,印度经济结构的变化使得女性参与工作越来越常见,女性出现在这样的时间和地点只会越来越频繁。这种搬演首先就将影片的讨论由乔蒂一人的案件扩大到社会化的层面,促使人们开始思考导致这个案件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当社会还习惯于把强奸归罪于女性穿着和行为的时候,影片给出的解题条件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年轻女性,与男子结伴走在八点钟的路上,这样正常的情形足以促发这样极其不人道的暴行吗?

    抛出问题后,影片随即切回到案件发生后的时间,即民众示威游行的画面,巨大的海报、女人嘴上的黑色布条、武装力量、高压水枪……真实的画面反而拥有更强的戏剧性。影片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印度官方究竟对此事作何感想?

    片名出现前,影片采用了冷静与暴躁、模糊与现实两相对比的手法将情绪大大提升。虽然目前观众只知道事件的主角是一位23岁的医学生,却已经为她的遭遇感到愤怒。包括对于男人们的生活状况、案发前的活动、女孩的生活细节和印度社会文化的展示,均采用与案情回溯的同样的方法,没有特定的演员,似乎只是日常发生的另一件事,却是件件都可能导致惨案的再次发生。整部影片大量采用的采访不仅使观众与乔蒂的父母师友产生共情,与其中罪犯一方的采访恰到好处地穿插,造成观念和情感激烈碰撞,可见这部影片是希望诉诸感情的,因为感情是最能够推动行动的因素。在这样的前提下,能够追求的客观性非常有限,捕捉主观的真实。

    二. 主观性:冲突、悬念

    通过强烈的对立观念表现冲突是影片最为重要的一种构建情绪的方法。影片提供了乔蒂与罪犯两个主要的对立的视点,还有受高等教育与不受高等教育、官方与民间等多个矛盾点,穿插讲述,营造冲突。影片伊始,乔蒂的父母就将乔蒂的童年介绍给观众,乔蒂的好奇心和梦想、她的求学艰难、她作为女孩的自我珍视,似乎一下将这个女孩活生生地带到我们面前。随即,罪犯之一的穆克什出现了,他的观念正如影片所需要的那样极端,与女孩一家形成尖锐的对立。影片拍摄者带着追求真实的愿望也同样地走进了罪犯的居住区,站在他们的角度再次回溯案情。那一天他们和往常一样喝酒寻开心。拍摄者走进他们的居所就好像走进他们过去的生活。他们从小接受到暴力的管教,忍受性压抑的文化氛围,与观众的猜想其实大致相当。在影片中还提到了另一个小男孩。乔蒂曾经阻止警察以殴打的方法教育这个偷窃的男孩。在此,乔蒂几乎已经被影片塑造成为未来的希望,且不仅仅是印度女性的希望。当影片的反面声音也顺应正面的猜想时,反面的声音就以及失去了本身的重要性。不为反驳,仅仅证明已有的结论,助推情绪再次升高。乔蒂离家前的细节伴随着母亲的旁白被穿插在罪犯的叙述中,懂事、乖巧的女孩和压抑的男人们剑拔弩张,终于对于案情的追溯达到了关键的时间点。两位罪犯的律师甚至比罪犯们更加激进,他们冷静地、体系地提出了他们所相信的男权文化。“女人就像是钻石,如果随便扔在路上,就不能怪狗将它叼走。”以及“印度的文化是最好的文化,因为这个文化中没有女人的位置。”他们的话相当于对犯人的行为以及这个群体提出了口号和总结。

    影片叙事过程中调动感情的另一手段是悬念。在追溯案情发展的过程中,影片不断地剥出罪犯的犯罪动机、女孩的身体状况等等信息,推动观众的情感达到最高处。在影片前半部分,女孩是缺席的。影片并没有交代女孩现在何地,身体状况如何。直到进展到案发时刻后,才由一位警察采访透露出关键的信息——女孩和她的男性友人都没有当场死亡,他们赤身裸体地在公路旁呼救着。乔蒂的母亲带着眼泪说道,“没想到她那么坚强。”影片选取了一位女性医生对乔蒂的伤势做出了介绍,并穿插着母亲落泪的画面和穆克什的反应,对观众形成刺激。虽然母亲落泪并不一定因为听到女儿的伤势,但是剪辑中无形营造了这种氛围。在影片前部分穆克什讲述自己的观点时,影片也将街上男人们的笑与女性时尚摄影海报进行组合,似乎印证着印度社会对男权文化的认同。

    影片中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于相关人物和专业人士的采访。相关人物包括乔蒂的父母、导师、罪犯穆克什、罪犯的律师、其他罪犯的家人,影片不仅顾及受害者的生活状况,更是将镜头转入到罪犯的生活里,拍摄他们的生活场景,倾听他们的成长故事,力求在可能看法观念一边倒的主题上挖掘更深的根源。专业人士中则有心理学家、案件审理组成员、作家、医生、官员、国会主席、警察局副局长、检察官、印度进步女性协会秘书等等,在这些人士之中,影片选择了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性别性流产和女性底下的社会地位使得印度受过高等教育并担任要职的女性人数并不多,但是影片却几乎选取了与同等男性比例相同(甚至更高)的女性采访对象,并没有按照真实的社会性别比例选择。案件受害者乔蒂是一位医学生,如果不是这场暴行,几乎可以认为她也是这些女性中的一员。大量的女性抗议的声音,已经为观众预设好了思考的视点。

    最后,在影片中还提供了中立的一种官方视角。官方是受男权文化影响的,却不得不出面维护社会稳定。官方的形象最初是以高压水枪和武力的形式出现的。冷静的男声称印度的首都德里为“强奸之都”,但紧随其后警察局副局长却冠冕堂皇地说道,“这是个非常安全的城市,和其他国家的首都一样安全。”官方提供了一种更加荒诞的解释,他们拒绝对此事进行反思承担责任。印度国会主席——一位女性,以官方的口吻地表达了希望乔蒂可以康复的愿望。德里首席部长——同样是一位女性,点到为止地分析了这种观念的形成的家庭因素。她们的微妙身份显示出更大的戏剧性和张力。

    三. 行动电影:文化反思

    影片中几位专家对于罪犯的轮奸行为作出了文化和心理上的解释,他们提到的词语包括“反社会”、“权威”、“耻感”等,接受采访的犯人穆克什也坦言,“只是想给他们一个教训。”由此影片才真正由介绍介入到的分析的层面中,通过乔蒂的案件,影片上升到分析印度文化传统的层面。罪犯们通过轮奸与暴力的形式维护他们认同的印度男权文化。对于女性,被强奸是一种难以启齿的耻辱,甚至在政客的口中“不如去死”。可以说,这种文化冲突以及发展为相当激烈的社会矛盾。

    纪录片中有一种行动电影的说法,这种影片的目的是对于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一种干预。其中最为有名的作品是《海豚湾》。尽管《海豚湾》中血染碧涛的场景触目惊心,也只令日本那个海湾的居民停止猎杀海豚了数个月而已。他们不愿意为外界干涉而终止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说到底保护动物也只是历史短暂的新兴世界文化。当食人族还存在的时候,因为踏入食人族而被吃掉的摄影师能够得到附近文明社会的法律保护吗?与上面几种情况切实不同的是,《印度的女儿》中的抗议者,并不是来意不明的外人,她们也是无可否认的印度公民。在《印度的女儿》中,罪犯的辩护律师把乔蒂的行为归为看了太多的外国电影,受到外国影响太过而忘记了印度社会的规矩。印度女性中也还有大量像罪犯家中妻子一样毫无自我意识的人。行动必须开始,但要不要随着世界文化的步调走,影片并没有再进行讨论。《印度的女儿》最终只是也点起了情绪的微弱火光,而没有形成指明方向的火炬。

     6 ) 不仅是女人和男人,更是文明与野蛮

    首先,对于本片,最好的影评便是摘抄,因为语言已经无力:


    ***************************为什么要强奸?************************

    “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个体面的女孩是不会晚上九点还在外面闲逛的。比起男孩,女孩更应当为强奸负责。”——罪犯A

    “男人和女人是不一样的。家务才是女孩该干的,而不是夜里去迪斯科和酒吧闲逛、(不是)穿着错误的衣服。大概只有20%的女孩是好的。”——罪犯A

    “女孩像花,娇嫩美艳。男孩像刺,坚硬刚强。女孩应当受到男孩的保护。但如果你把花放在阴沟里,它就会腐坏;放在寺庙,它就会被崇拜。”——律师

    “一个女孩竟然和一个不知名的男孩一起约会。在我们的社会,我们从来不允许女孩在晚上六点半、七点半或八点半后,和一个不三不四的人一起走出房间。”——律师A

    “如果实在非常重要或非常必要,她可以出去。但必须和她的家人一起,譬如,她的叔叔伯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律师B

    “他们背离了他们的文化。他们沉浸在(西方)电影文化的幻觉中,以为他们可以做任何事情。”——罪犯A

    “她不应该被摆在街上,就像食物一样。
    一个女士,或者, 女孩、女人,比宝石、比钻石更宝贵。(至于)如何把这钻石保存在你手里,取决于你。如果你把钻石放在街上,当然,狗会把它叼走。你是无法阻止的。”——律师

    “你在谈论的是一个男 ”人” 和一个女 “人” 。很抱歉,我们的社会里,没有(女 ”人“ 这种概念)存在的空间。
    一个 ”女人“ (只)意味着,在她眼里我可以与她即刻性交。“

    ”我们有着最优秀的文化。在我们的文化里,女人是没有位置的。”-律师

    (这个穿着现代、口吐英文的律师,是真!心!这!样!以!为!的!)


    ****************为什么会施暴?*****************

    (他们不仅强加她,还用铁棍伸进她的身体,把手伸进去把她的肠子拽出来。最后导致她在巨大的痛苦中死亡。)


    罪犯是这样平!静!地!叙述这一切的:
    “他们打她,把她拖到后面。然后一个一个来,先是……然后是……。后来从她下面掏出一条长长的东西,是她的肠子。他们说,她死了,快点把她扔出去。先是准备从后门扔,但后门打不开;就把她拖到前门,从前门扔了出去。”
    “我们十分钟后回到家,约定如果警察介入了,谁也不说出来。
    那有许多血。座位上、地板上、手上。我们擦干净车、洗好手。然后我睡觉了。”



    (人愤怒地说“这实在太野蛮了。他们把铁棍插进去。我实在不能理解!“人”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 镜头切换给罪犯:)


    “我也不知道这为什么会发生。(我想)主要是(为了)给她们一个教训。”

    “他(其实只是)可能想做一些破坏。就是把手插进去、打一打。只不过像这样的动作。把他的手用力地放在里面(而已)。” (律师A边比划边说)

    “这个主要的思想基础是:这是我们的权力。我们只是在一种欢乐的状态下。每个人都有权享受乐趣。大人物,你知道的,那些有钱人,用钱做这种事。而我们有勇气,所以我们用勇气来做这种事。那就是他们的感受。”(律师B理直气壮地推测)


    “我哥哥以前做过这种事(应该指强奸)。但这次他的意图不是强奸或打架。他有权力解释给他们听。他问那个男孩,为什么他要这么晚和一个女孩出去,那个男孩说,这不关你的事。然后他们就打架,就强奸。他们觉得,如果他们对这俩人做了(所谓的)“错事”,他俩也不会说出去。 因为(对他们而言)太羞耻了。而(这样)他们就会得到一个教训。”


    “当她被强奸的时候,她就不应该反抗。她应该默不作声,允许强奸(才对)。这样他们就不会把她扔下去,而就会只是打她几下了。”——罪犯


    (学者的解释:“他们(印度人)有一种关于“强奸”的耻辱文化。被强奸是一件非常羞耻的事,甚至比死还可怕,受害者会宁愿去死,因为她们以后就如同行尸走肉。”)



    展示了这件事引起的巨大抗议和反应的画面后后,切回罪犯:

    “到处都有更恶劣的强奸。但对他们,什么都没有发生。在某某,他们强奸后把她的眼珠挖了出来。有时候他们会对女孩泼酸;在某某,他们把一个女孩强奸后活埋了。难道那些没错吗?如果我们有错,那他们更有错。”-律师

    “死刑只会让女孩的处境变得更加危险。现在,他们不会像我们那样(留活口),他们强奸完会杀死她。而以前,他们强奸完,会说“留下她,(反正)她(也)不会告诉任何人。现在,他们强奸,然后杀死她。”-罪犯

    (按照他的逻辑,他简直可称之为“善”了。)



    “如果我的女儿或姐妹参与了这种婚前行为,自轻自贱,丢尽了脸面,我很有可能把这种女儿或姐妹带到我的农舍——在我所有的家族成员面前——放汽油烧死她!”
    “这是我的立场。我仍然坚持这样的立场。”

    ——判决之后律师依然这样确凿无疑、”一脸正气“地表态。



    ************罪犯家属的反应***************

    “我们怎么知道这场犯罪会把他从我们身边带走?孩子毕竟是个孩子。”

    罪犯的母亲这样说。

    (受害者父母的反应:当听到他只被判三年的时候,我们又害怕又恐慌。我们就像被折断翅膀的鸟。既然印度的法律规定12、3岁的女孩就可以婚嫁,为什么强奸女孩的男孩17岁就不能受到应有的惩罚呢?)
    (抗议的画面:绞死他!)


    “我确信我丈夫不会做这种事。坏事会过去的。”罪犯妻子悲伤地说。

    在展示抗议和“印度女儿”的标语后,镜头再一次切换给她:

    “难道我不是这个国家的女儿吗!难道我没有活的权力吗!难道你们绞死了他就能制止强奸吗?!你们可以绞死所有的强奸犯吗?一个女人是被她丈夫保护的。如果他死了,谁来保护她?她将为谁而活?我也不想活了。我的儿子,一个孩子,他什么也不懂。我必须要把他绞死。否则,你叫我怎么办?”她愤怒地说。

    【她的愤怒,在于她根本不能想象”女人“还可以有另一种存在的状态;在于她不仅接受了”好女人“”坏女人“的标准,并为自己是这个标准中的”好女人“自以为傲;在于她不明白一个良性的道德体系中应以生命为重,应给予并尊重个体的选择权;她因此也根本不能明白,为了“国家的女儿”,到底是什么意思。】
    【既然“一个女人应当被她的丈夫所保护的”,那对于那个没有丈夫保护的受害者,当然就是咎由自取;既然“一个女人是为了他的丈夫所活的”,比起那个单身的受害者,有着丈夫和儿子的她,当然要更加可怜。你们的口号是为了国家的女儿,可“我”这个女儿,实在是比那个咎由自取的女人更珍贵一些;而你们却为了她让“我”的利益受损,这怎能让我不愤怒呢!】


    “在忍受了这么多痛苦把他养大之后,我们希望他可以给我们养老。这难道不是所有的人养孩子的原因吗?即使什么都没有,至少,他(还可以)完成我们的葬礼,让我们入土为安。可现在,我却要亲眼看着他化为灰烬,看看我(可怜的)的命运吧!”罪犯的母亲“老泪纵横”。

    “这是Akshay Thakur和那个少年的错。他俩在车上放了酒。” 另一罪犯的父亲说。


    (罪犯与他们的家属,自始至终,没有听到一句对受害人的愧疚与同情,对罪犯的自责/谴责和后悔。)


    ************政府和路人的态度***************

    “我们的城市和世界其它国家的首都和城市一样安全。”
    (上一帧画面是政府用暴力镇压抗议)

    而路人的反应,也是对这样的事见怪不怪:

    “12月16日这天,非常冷。我当时在这一片巡逻。听到有人喊救命。我看到是一男一女赤身裸体躺在那。我就去对面的旅馆拿了一张床单和一瓶水。我把床单撕成两半,盖在他们身上。”
    “当时聚集了三四十个人,但没有一个人愿意帮忙。我甚至说“请帮下忙吧!”,但没人前进一步。“
    ”过了一段时间,警车来了,他们被送往医院。”



    ————————————————————————————————————————————————

    为什么???????????!!!!!
    怎么可能??????????!!!!!


    那些罪犯、那些家属、那两个律师,他们真得没有“人性”,只会想到自己,不会“同情”别人吗????他们难道不会哭泣,不会难过、没有移情能力吗?????

    不!

    最不幸的是,这些“恶魔”,不是“可以排除出去的恶魔”。而是“也是人,也是‘我们’中的一员。”(官员或学者发言)


    他们不是“反社会”,而是在他们的“观念社会”里,根本把被强奸者的权力、把女性可以独立的概念,排除在了“考虑范畴”之外。

    我们可以确凿无疑地看到,这种野蛮、残暴、愚昧,是完全无法用现代理性来沟通的。女性低贱的极端父权体系,在这些人的脑海中根深蒂固。这是他们解释“人类”、解释两性关系、解释世界的基础。这是他们一切逻辑的基础。


    罪犯、罪犯家属和律师,与受害者、出离愤怒的抗议人群,彷彿不同世界的两批人,这二者的”沟通“,彷彿是立足于完全不同的两种时空维度上的。

    而前者,显然在印度为数众多,性别严重不公、性压抑、是一个社会整体的舆论氛围,贫穷酗酒和犯罪是这个社会的常态。而其它尚未犯罪、不愿犯罪的人,也会这一切熟视无睹、不以为然。

    政府,当然就更加毫无忌惮地忽视。



    所以,道德、理性无法有用。
    “自始至终,我没有在他们身上看到一丝害怕、羞耻、后悔的痕迹。”
    “这些人事后根本没有一丝一毫悔意。法律必须要惩罚他们;否则他们更无所畏惧。”


    但刑罚与暴力,也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但是,就算一个混蛋被移除了,社会就会好转了吗?不。”
    “这个社会,他们的观念要改变。”

    无法改变他们,而只能禁绝和惩罚他们;但以暴制暴,依据他们的解释系统,又会激起更大的对立与仇恨。



    这简直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不准确地概括,也许野蛮与文明,甚至可以说是”传统“与”现代“。



    如果把罪犯妻子和母亲,与受害者对比来看,一切更加明显。

    (受害人是独生女。
    “别人说,为什么你们为一个女儿庆祝出生,简直就像她是个儿子;你们为什么会为一个女儿卖地?”
    (地本来是按传统做她的嫁妆,被请求用来做了她的学费)。
    “他们是一个传统的家庭,却有着现代的观念。”她的朋友说。
    她勤工俭学,“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别人问她如何坚持下来的,她说“I have to;and I can。”
    她说“她有很多梦想”。)

    (一次她被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抢钱包,警察捉到了他,开始暴打他;她制止到,“这样(打他)他能从中学到什么呢?”她问他为什么抢钱包,他说想要新鞋、新包、汉堡,她全部卖给了他,并请他以后不要再偷盗抢劫。)

    【这里要展示的,不仅仅是她的勤奋、上进和善良,更是她所拥有的另一套与那些闭塞印度人截然不同的理念和价值观。】

    (与之相对,
    “村里的人们相信,亲吻是不好的。”
    “我不好,他们就打我;哥哥后来是电工,他教训我的时候,就电击我”。
    “他们自幼就可以见到看到男人殴打女人、看到妓女、听到强暴;到处都是这样,是稀松平常的景象。”)




    最可怕的甚至不是仇恨与暴虐,而是施暴的人自诩为正义。


    这不仅关于两个性别,更关于两种世界。


    从反复切换的画面:抗议的队伍里有愤怒的男人,而受害者的家属里也有毫无悔意的女人,更鲜明地彰显了这一点。


    正是观念的差异,才让二者没有任何可做交谈基础的”共识“。

    这不仅是性别不公,不仅是贫富差距,不仅是精英与民众的鸿沟。

    生理的性别不是划分人群的最佳依据,而是”头脑“中的观念,是不同的思维体系,让各自互为“异类”。


    (其中有一处对话涉及到精英主义的维度:“我对她一无所知。但现在这些文件说她是个医学科学生。所以我才开始知道。”-罪犯)
    【但我认为这并不能成为理由。精英-底层大众割裂的绝对和深刻,使得这种差异已经非传统意义上的阶层差异,而是很大程度上混杂了所各自代表的文化冲突。对于母国的文化资源,他们共用的更多只是表面的形式,譬如抗议者以印度歌舞的节奏来喊口号,但更深层次的思维方式、解释系统,已经有了根本的不同。】



    片子最后给出的答案是”教育“。教育提供了特定文化系统的解释符码的输入端口,让新的白板不再有机会染成另一种颜色。可是这个过程里,又会有多少Jyoti Singh被继续地谋害和牺牲呢?又有多少继续像那个28岁和17岁的罪犯,愚昧地害人害己而不能自知呢?又有多少继续像那个年轻的母亲和年老的母亲,纵容残忍而无任何歉意呢?





    女权是人“权”的“权”。而其后所支撑的,是一整套现代的有关“人”的理念。无论这套理念的发源地在哪里,都可以在此之后,在不同的世界里,各自互共同进行不断的反思和完善。文化是在交流中发展的;文化总是正正生成的;而不是封闭自大,视任何“异己”为敌对。

    用任何曲解了的、简化了的文化相对主义、爱国主义,也都无法不能掩盖这些戕害女性、压抑人性、颂扬不平等的“文化因素”里的野蛮与残暴。



    Jyoti Singh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受屈辱的、受磨难的印度女性,还代表着那群吸收了其它文明有益因素的,与”旧“势力不断战斗的“新印度人”,也代表了世界所有受着封闭文化桎梏并与之交锋的新的生力军力量。



    这不是女权对男权的抗争,更是文明与野蛮的较量。





    Jyoti Singh,印度的女儿,卒于2012年12月29日。她不仅是“印度”,也不仅是 “女儿”。





    附则(附片源):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416424/

     短评

    阿三的种姓文化以及对待女性的态度,在自由平等博爱的现代普世价值大流前,尤其灭绝人性惨无人道。印度政府据说禁了此片,更是司马昭之心!8.6

    4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 觉得里面强奸犯和他们辩护律师的言论可笑和可耻吗?愤怒吗?觉得印度男女平等思想落后吗?那请停止转发“女大学生防狼手册”,停止提醒女性不要在地铁穿的太“清凉”,停止拷问女性“你做了什么导致你被家暴”。中国社会里其实有太多同样的表达,只是披上了“温柔”的外衣,这样的毒药更可怕。

    9分钟前
  • St.hanshaugen
  • 力荐
  • 沉重和震撼,整个人都不太好。最难改变的就是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在中国,其实最不幸的是藏在骨子里的男尊女卑被这个社会默认,被每个人默认,没有人去争取,没有导火线,一切看起来像一汪平静的水,而事实上,婚嫁问题已经成为了很大的社会问题……

    14分钟前
  • PennyPig
  • 推荐
  • 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是意识形态的产物,这片就是带着强烈的批判意识,技巧寻常但却有效。最让我震惊的,不是犯罪人的毫无悔意;而是一个受过教育的律师说出“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文化,(因为)我们的文明里没有女人的位置”这样的话。一想到中国的出生性别比高过印度,看这片就像在看一面镜子。

    17分钟前
  • mOco
  • 推荐
  • 印度的警方说:德里是个非常非常安全的城市,和其他国家的首都一样安全,就是普通意义的安全,现在甚至更安全。政客说:印度是一个非常民主非常自由的国家。强奸杀人犯的辩护律师说:我们有最棒的文化,在我们的文化里,没有女人的位置。如果我的姐妹被强奸,被玷污了清白,我会亲手倒上汽油烧死她。

    20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 对印度一直有着“歧视”,我知道这是偏见,因为不待见,所以不会去了解,只能感受于那些有限的视角和体验,偏偏这些有限的表现愈发让我讨厌这个地方。我相信这部纪录片只是表现了某个阶层的印度,但是有这样一种阶层的存在就够恶心人了。没受过教育的胡扯也就算了,我很难相信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律师

    23分钟前
  • 画瞳
  • 还行
  • “她的名字在印度语里是光的意思,她出生的时候,我们被赐予了光和幸福”。

    27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 为这个世间仍有的漠视与男权感到莫大的可怕,正因为文化的历史悠久导致根深蒂固的男权主义,没有丝毫愧意的死刑犯,受过高等教育仍然说出女人晚上五点后就不应该出门,好比一块肉在狗的面前晃,被叼走了只能怪你这块肉,而狗是无辜的,可怕!!而实际上,另一个文明古国,深埋的男权也只是被表象遮蔽

    31分钟前
  • 岚小壹时光琐碎
  • 力荐
  • 东亚三国手牵手,谁先平权谁是狗。别忘记南亚好弟兄,印巴,印尼啊,泰国越南啥的,谁也别嫌弃谁。都觉得自己文明是地球上最棒的,我们最棒的,所以女人是没有地位的。世界人口第一、第二大国,都是杀婴、杀女婴大国,也别忘记穆斯林好兄弟,都是女性地位低,堕女胎,杀女婴。女人是延续人类的力量,我们的生育能力是男人没有的,却把牌打的如此烂。应该广泛堕男婴才能翻身,不让这些暴力犯罪分子出生面世。这姑娘生前看的最后一部电影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算欣慰,这是她感受到的最后的美好。

    36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 莫可名状的悲愤,歌舞的民族,尼玛示威呐喊都唱出节奏了。如果这就是所谓文明古国的历史包袱、人伦价值观,这些污垢无异于癌症。希望生在一个只有几百年历史的年轻国家,大家一起上路,一起平起平坐,一起开创各种可能。而,另一个文明古国也别得意,五十步笑百步,而已,lran……

    4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 世界上最恐怖的,不是暴行,而是不自知的愚昧。大家都说生在中国,是地狱模式,但看看其他更落后的地方,不得不庆幸,至少,我活在中国,当然,世界上有比中国更好的,更幸福的,更自由的地方,但那些地方,都是靠着一代一代人创建出来的,你,为了这个时代,这个国家,做过些什么?

    45分钟前
  • 通叔
  • 力荐
  • 五十步笑百步。共勉吧。

    47分钟前
  • 纠结咪
  • 力荐
  • 把脑子洗坏的人油盐不浸。

    52分钟前
  • 小小农
  • 力荐
  • 有很多话想说,却不知从哪儿开口。想讥讽,想咒骂,最后还是沉默了,不知说什么好。

    56分钟前
  • 三狗大将军
  • 力荐
  • 看了这个片,连跟团去游印度的想法都要打消了。

    59分钟前
  • 我呼吸的空气
  • 力荐
  • 父亲说曾经抱她入睡拥她在怀陪她玩耍 最后却要亲自点火为她火葬 这是多难忍的事 母亲说她曾笑容劝慰 你们的小女儿已经要成为医生 苦日子终已到头 最难过的也就在此 她已经前程在望 却遭此横祸 她遇到了最好的父母 却没有逃过社会现实的劫数 印度太可怕了

    60分钟前
  • 贾哩哩
  • 还行
  • 两个妈妈眼中的泪水令人心碎,她们都没有错,但她们却遭受着最深的苦痛。改变病态思想的根本是教育,这一点在中国也一样。

    1小时前
  • 岛上的夏奈
  • 力荐
  • 非常规整的纪录片,话题选的及时,拍的不错。看现在开始有些评论又开始整那种“至少中国没这么差”的调调了。醒醒吧中国近几年女权状况很恐怖好么,日益俱下,甭一百步笑五十步了。另外,咱天朝能去游行吗?呵呵。另外,印度语是本身没有强奸这个词么?语言没有强奸这个概念好恐怖,因为强奸肯定存在的

    1小时前
  • やま
  • 力荐
  • 幸福的发达国家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发展中国家各有各的不幸,在这不幸之中,印度这点和中国非常相似:底层草根出身的家庭都会倾其所有供子女上学读书,然后全家就指着这个翻身了。就冲着把这片给禁了,印度没资格称自己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

    1小时前
  • Anondot
  • 推荐
  • 我们现在看他们,产生的感觉,和远处的人们看我们,产生的感觉是一样的。

    1小时前
  • 季轩
  • 还行
  •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