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完整音频👉 佛4:Taylor Swift vs Lady Gaga
欢迎大家在Podcasts/荔枝/小宇宙上搜索【佛4】关注我们~
Taylor Swift和Lady Gaga算得上是流行乐女王的绝代双骄:两人几乎同一时期出道,同一时期走红,但回头去看两人的成长轨迹,却可以说是完全反过来的:
Taylor Swift刚出道时是乖乖女,然后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越来越aggressive,而Lady Gaga从出道的时候就尤其张扬个性,甚至可以说很具有攻击性,但随着个人的成长,她反而越来越内敛,并且显露出“老艺术家”的沉稳气质,所以中国粉丝们纷纷称呼她为“鳖谷一”。
打动人的创作(几乎)都是自身的真实经历出发,因为只有真情实感才能让人relate。就像Lady Gaga在她的音乐纪录片《五尺二寸(5 foot 2)》中说的:“做音乐就像做手术,要探索自己内心,甚至要把心掏出来,每一次都是锥心之痛。”——创作歌手们将伤口以及艰难振作的经历示人的勇气,和以自身创痛为土壤去鼓舞他人的才华,包含着一些比流行音乐更赤诚的东西。
所以他们让我在VMA上把Paparazzi唱得性感一点的时候,我非要边唱边流血致死,因为我要你们记住名气是怎样伤害了曾是诺玛简的玛丽莲梦露,还有安娜妮可史密斯,还有…你知道还有谁吗?…这段不准剪进电影里。
可以看出来Gaga对“名气”这个东西是有不同解读的,《The Fame》整张专辑都在讨论“名气”,看似在歌颂金钱、物质、奢侈的生活,享受fame,但其实她的言不由衷更有无限的讽刺——而这一切,都是Gaga在名利双收的同时、最切身感受到的被榨取的痛苦。
Taylor的创作也同样真诚,只不过她的灵感来源于自身的感情经历,也就是大家喜欢调侃的“把前男友写进歌里”,我相信很多人都在吃瓜过程中看见过非常详尽的科普,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个人曾经也因为Taylor的各种绯闻而对她抱有一些负面的想法——整体舆论的风向就是如此,在我真的think it through之前,对“霉霉”的印象就已经是负面的了。
“Kanye事件”爆发之后,Taylor经历过一次特别严重的全网黑;那天和朋友闲聊,被问到对霉霉什么感觉,我当时想也没想就脱口而出:“前男友挺多的。”说完这句话大家都一起笑了,但是我在自己笑声里尤其的尴尬、甚至羞愧,因为当我说出那句话之后,心里立刻出现了一个声音在质问我自己:前男友多怎么了?
以前看到各种偷拍Taylor的约会照片和新闻标题时,也觉得她前男友多,但等我真的到了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明白其实这其实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对一个男性有好感,两个人去约会,这时这个男性只能称为date;和date约会过两三次(或者更多次)之后,双方如果想确立关系,这时才能被称为“男友”——美国约会文化对这些称谓和身份其实是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清晰的定义,而那些八卦报刊只是把Taylor的约会放在了聚焦灯下,并且予以夸大、污名化而已——因为讲真,我也约会过十几二十个男性了,这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的。
背负着感情关系的喜悦、失落、难过的Taylor,在此之上还要背负这些感情关系给她带来的舆论压力,在这样的感受下创作出的《shake it off》、《reputation》等歌曲,就明显是后一种真情实感的精神压力所带来的灵感。事实上,看着Taylor的各张专辑、各种歌曲,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她的成长轨迹,而能跟她一直relate的我们,其实也是在跟Taylor一起成长。
Taylor Swift在自己的纪录片《美国小姐(Miss Americana)》中说,女艺人比男艺人更多次的重新塑造自己(re-invent themselves),不然她们就会失去观众。一个男艺人可以一首歌唱一辈子,仍然会有人听、称赞他们忠贞不渝,但如果是一个女艺人,难免会被“听腻”,不得不戴上“老女人”的枷锁。
我作为一个曾经黑过Taylor的霉粉,近几年随着自己女权思想的成熟,也开始渐渐体会到Taylor的愤怒。在《美国小姐》中,Taylor的一段非常普通的讲话,让我瞬间后颈发麻、留下眼泪,她说:
....(我一直)尝试消除自己脑海中的厌女,这个世界上没有slut,没有bitch,没有什么bossy——对不起我有点扫兴——天哪,我为什么要说对不起!
这段完全就是我内心的常态!我也是经常会自己跟自己在思维里“打架”:很多时候我知道自己突然严肃下来会很扫兴,但事实上大部分时候我会突然严肃下来,是因为我被那些听来“好笑”的笑话offend到了;我会因为我被offend到而感到抱歉,但同时也因为我需要为被offend道歉而感到更加offended和愤怒。也正像Taylor在《美国小姐》中说的:我们(女性)一直被训练、学会不断道歉(We are trained to say sorry)。
然而这几年的Taylor有一个很大的转变,那就是人们能明显地看出她“想通了”,她开始不在乎别人用什么眼光去看她、评价她,她开始不再为这些嘈杂的声音去改变自己,从而让自己变得“招人喜欢”。Taylor在和制作人讨论《The Man》的歌词的时候,脱口而出的歌词:what's like to brab about raking in dollars, and getting bitches and models....然后她说:
This is fun cuz that's how they call you. They called us all these.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一秒想起了《东宫西宫》里阿兰说的那句:我可以是仙女,也可以是女囚——其实这些本质上跟“slut shaming”是一个道理,因为你是不是slut,你是不是仙女,你是不是女囚,决定权/话语权不在你——你(女性)是什么,是男权意识说了算,跟你到底是什么一点关系都没有。
Taylor站到了流行音乐的巅峰,她开始感受到越来越多来自于这个社会的”厌女“所带来的压迫,所以她成为一个女权主义者,为女性发声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Gaga身上,但Gaga还承受着另一个更加深重的压力和痛苦——那就是,Gaga是一个性侵幸存者。
被性侵的阴影永远不会完全离开任何一个幸存者,所谓幸存者,就是不得不带着“被伤害”这个结果长久地生活下去的人。刚出道的时候,Gaga不想让音乐制作人只把她看做是一个花瓶,所以每当上层要求她表现得更加性感,她就会在这个性感的造型里加入一些怪诞的元素。
要是他们想让我卖弄性感,像一个流行偶像,我就自己加些怪诞的风格,这样我会觉得自己还有控制权。
原本我以为Gaga早期那些弔诡的造型是为了博人眼球,看完《五尺二寸》这个粉丝为她剪辑的纪录片之后才恍然大悟,早期姿态扭曲的Gaga正是在以这种她独有的方式,在向流行音乐界宣泄她的不满、表达她抗争。这简直是太酷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Gaga越来越有名气、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她选择了“返璞归真”,因为在造型上她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和控制权,她不再需要以这种诡异而曲折的方式抗争音乐的商业化;她越来越强大,所以越来越自由,在出道10年后,Gaga终于重新获得了完整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的权利。
在2016年奥斯卡现场,Gaga邀请了众多和她一样的性侵幸存者们站上舞台,演唱《Till it happens to you》;幸存者们在聚光灯下,互相紧握着手,给彼此力量,也象征着他们就是要活得光明正大的表态,因为他们不该、也不能被shamed!
《Till it happens to you》是纪录片《The Hunting Ground(猎场)》的插曲,这部纪录片讲述了美国校园里女大学生被强暴,但由于校方或国家利益关系,导致施暴者无法被绳之以法的悲惨社会现实。在(相比Gaga的其他歌曲)不算激烈的旋律中,Gaga指节分明的双手敲击着钢琴,声音凝聚着被压抑的愤怒、反而更有力量地唱:
Till it happens to you, you don't know how it feels. Till it happens to you, you won't know; it won't be real. (除非它也发生在你身上,你不会知道这是什么感觉;除非它也发生在你身上,你不会懂,这种痛苦有多真切)
很多人对于明星参政其实有一些抵触,认为明星们是在滥用自己的影响力,还有不少的人持有“戏子怎么能妄议国事”这样陈旧的思想……
Taylor出生于典型白人州田纳西,形象也一贯是金发碧眼的美国甜心,很多粉丝乐于将她和特朗普联系在一起,称她为“美利坚小姐(Miss America)”,甚至还有人意淫她和特朗普结婚生子;而且乡村歌手也向来有不明确表达政治观点的传统,所以当Taylor明确站出来反对田纳西州的女议员Marsha Blackburn,其实是非常需要勇气的:因为当你表达出自己的一种倾向,就必然会失去拥有其他所有倾向的粉丝。
就像过去一样,我想继续为政治女性投票,但我不能支持Blackburn。她在国会的投票记录令我震惊。她投票反对妇女同工同酬,反对重新授权试图保护妇女免受家庭暴力、跟踪和约会强奸的《暴力侵害妇女法》,她认为企业有权拒绝为同性恋夫妇提供服务,还认为他们不应该有结婚的权利。这与我的田纳西价值观格格不入……请大家在为自己州投票时,选择最接近你价值观的候选人。
后来,Taylor和粉丝们的努力失败,Marsha Blackburn最终胜出,所以Taylor在沮丧和无奈之下,创作出了《the young》,用歌声继续鼓励年轻人加入到政治中,为自己的价值观“战斗”:、
Only the young can run; only the young should run.
最近因为特朗普的一系列傻叉言论,以及他治下美国的混乱局面,Taylor又在Twitter上直接在中期选举的档口喊话这个“最low美国总统”:我们11月就把你投票淘汰掉!
而和Taylor相反,Gaga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反抗者”,从她刚出道的叛逆形象,到她为LGBT群体写的《born this way》,为性侵幸存者呐喊的《Till it happens to you》……Gaga的很多粉丝谈及喜欢Gaga的原因都会直截了当地回答:Gaga救了我的命。
其实与其说Gaga是在为性少数发声,不如说她是在为各种不被社会接纳的少数团体发声。她的粉丝叫monster,因为他们——包括Gaga在内,很多人在这个社会(陈旧)的观念里就真的是怪兽:同性恋者、跨性别者、变性人、被霸凌的人、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抑郁症患者……
而Gaga为这些少数派发声的方法不是以像张惠妹的《彩虹》那样柔弱的形象出现,Gaga的歌声在不被社会接纳的少数派心里,几乎可以说是冲锋的号角,他们要大声地呐喊,冲上去撕碎这些桎梏真实人性的社会规范。
There's nothing wrong with loving who you are,"She said, "'Cause he made you perfect, babe" So hold your head up girl and you'll go far, listen to me when I say: I'm beautiful in my way, cause God makes no mistakes. I'm on the right track, baby I was born this way.
我常常很羡慕欧美国家的艺人们,拥有可以站出来高声呼喊自己政治倾向,而我国的艺人们却对这根政治准绳唯恐避之不及。这其中必然有很多制度和文化的因素,但更让我愤怒且茫然的,是最近互联网上兴起的逼迫明星出来参与政治站队的粉丝行为。粉丝们(甚至很多时候都不是粉丝)会在明星的微博下催促明星对一个事件(大多是国家层面的政治事件)表态,不表态就被视为“不爱国”,这无疑更加让人窒息。
我欣赏欧美明星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政治表态,但不代表我“要求”所有明星进行表态——而且这些表态在很多时候,只是指按照粉丝意愿进行站队。也许在国内政治和言论环境真的开放之前,我们都只能看着欧美国家的icon们泪流满面了吧……
本期完整音频👉 佛4:Taylor Swift vs Lady Gaga
欢迎大家在Podcasts/荔枝/小宇宙上搜索【佛4】关注我们~
看完以后想了很久,努力想摆脱爱她的主观想法给这部电影一个客观的评价。这里是8.9分(当时写这篇时),超出了我的估计,所以怀疑大家都是鳖屎。但最后依然给出了满满的五星。 她其实很矮,在Paparazzi 的MV里暴露过,永远踩高跟鞋,五尺二是她真实的身高,也是她真实的自己。 说实话整部看下来惊喜不多,因为绝大部分我之前都知道了,但还是在几处哭了出来。她给奶奶和父亲听Joanne,担心闺蜜离她而去,还有她的专辑被泻出,自己躺在床上做手术说着"毫不在意"。 然而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这是了解真正的她的一次机会,估计很多之前不了解她的人突然接触到最真实的她会非常惊讶,一下改变对她的看法,开始听Artpop, 听Joanne。影片提供了一个了解她的一个更加为人熟知的渠道和机会,避免让她像很多人一样因名气而受拖累。 大家对她的误解主要是前几年的"雷帝"和去年与达赖的见面。这让很多人失去了欣赏好专辑的机会,而我也不想再解释了。看到这两种新闻,先是愤怒,再是心累。或许她注定与中国的保守性格不和吧。 其实许多拍摄的细节也是很巧妙的。印象最深的是她一次和粉丝会面,然后钻进车里。中间闪回了很多之前相似场景的画面,服装或成功或失败,但都挡不住镜头和手机。只有当车门突然关闭,声音骤然降低,她把脚翘在车前面,"Silence".
还是想提一下我喜欢她的经历。 我进欧美音乐圈的时候她的Artpop都糊了一段时间了。记得当时让我迅速喜欢英文歌的两首,一是Rolling in the deep, 第二个就是love game. 其实The fame时期的她并不是真正的她,当时的我和现在感觉几乎不是一个人了,但喜欢她是一直不变的。 当时我连性是什么还模模糊糊(是不是暴露我年龄太小了),却听Love game,直觉让我初次听她的歌就避开了浮夸的外壳,所以才能迅速地理解她。 我对她的好感度是逐渐提升的,原因在于我逐渐发现我和她非常相似。我知道她的几乎所有看法和态度都和我的吻合,很多事情都是我原先抱着鲜明的观点,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她居然和我想的一样,自认为应该不是她改变了我。 这几年的过程中最美妙的感觉莫过于不论她变化有多么大,不论我变化有多么大,每一个时间段的我都很喜欢每一个时间段的她。从时尚,到正义,到勤奋,到善良,到前卫,到朴素,我和她似乎有着相同的发展轨迹。
突然意识到这是这部下的第二个长评,把豆瓣玩成单机的我有些恐慌。个人知识严重不足,希望能耐着性子看完,欢迎纠错,批评,提意见。
我时常觉得,Lady Gaga和当下的一众流行明星有某种本质上的区别。
一个明星私底下充满了不安全感,本不是什么稀罕事。但Gaga是我见过最纠结于自己的sexuality的明星,这就有点特别了。
14年Artpop时期她有一段与Porter Magazine的极短的访谈,我将其视为她艺术人格的本质访谈。她说:
“性方面的东西从未在我的生命中占据太大比重。它对我更像是纯粹的感官体验,而我一生都在努力认识自己的性,因为我总是感到与男性艺术家,与摇滚,与华丽摇滚文化更加相通。一般意义上的女性形象,我套在自己身上总是很不自在,至今都是。假发什么的让我看起来更女人更漂亮,我却觉得不舒服,因为我的音乐在我眼里不是那样的。对性向和性别不加矫饰,其中自有一种力量。对我而言,艺术家作为画布是不应有性别的。作为一个渠道,你应该抹除所有先入为主的性别观。尽管对有些人来说性真的是他们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是对我并非如此。身为女性只是我存在方式的一个次要方面,我更关心的是意识层面;是我即歌迷而歌迷即是我,人我一体;是所有人类彼此相连,而一人的疾苦便是世界的疾苦;是悲悯与爱。”
看到了没?她活得很认真且很有自我意识,而这是有违流行明星人设的。
上面那段自述也很容易招人嗤之以鼻:你歌词里MV里处处写满了肉欲,你全身上下哪一个部分没有被曝光过,还好意思说自己不sexual? 你大概才是最sexual的人吧!
但你仔细听她的音乐,会发现那些涉及性爱的部分都有着绝望的底色。
别忘了她是个在十九岁遭到制作人性侵,之后整个人生都在与心理创伤对抗的人。
在我看来,这就是Gaga复杂形象的渊源。柔弱的女性姿态会将她放在对男性威胁更加敞开的位置,因而她努力将自己的艺术形象去性别化,或跨性别化;而作品和表演上极多的情欲表达,以及装束上达到暴露的上限,更像是一种先发制人的自我保护,让她的性和身体不再能成为别人伤害她的手段。
从Bad Romance开始,“任人取用的身体”和“绝望清醒的灵魂”这种冲突就成了Gaga作品的一个母题(见Do What U Want, Government Hooker和Alexandro),而“娼妓”也成为歌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
The Fame时期,她和其他唱着娱乐至死的明星没有两样。然而接下来突然开始在作品中展示悲伤,诉说那些关于伤残女性的故事,和之前的自己分道扬镳。你能看到她在一步步夺回作品的掌控权——就是从在MV中不再卖笑,转而流泪的那一刻起。
愤怒和痛苦的情绪也进入了她的音乐。你能在她的许多歌曲中听到悲伤的桥段,这在流行圈也是罕见的。
其实很多人听Lady Gaga,并不只是为了把她的音乐当嗨药。她将伤口以及艰难振作的经历示人的勇气,和以自身创痛为土壤去鼓舞他人的才华,包含着一些比流行音乐更赤诚的东西。
所以《五尺二》里暴露的脆弱有什么好奇怪,那是她早就在音乐里坦露的一切。
这部纪录片里的她委实没有任何地方叫我意外,唯独触发我上述所感的是她的两段自白。一段在开头:
“我觉得我正处于一个人生的新阶段。所有关于男人的糟心事全都不见了。我就是不在乎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已经到了30岁,总之我自我感觉前所未有的好。所有的不安全感都消失了,我不再对自己作为女性的自我身份感到不安,也不再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感到羞愧。如今我觉得更加性感,性能量更强,反正那一类的鸟事通通变好了。”
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
在我看来,她这话里的每一个肯定背后,都欲盖弥彰着一个更大的否定。你只要接下去看片子,就会发现她这番话完全是打脸。
第二段是她在工作间隙与人闲聊:
“我每次走进一个制作间,十有八九,我一上来就会被归类。人们期待我做出’我那一类女生’会做的事,可我本来就一点都不符合那种期待。我做这一行不是为了符合你的期待,不是为了让你在我身上发泄痛苦的。你懂吗?我不是一个你想进来就进来的空地。我过去所做的一切,私底下都遵循着一个原则,就是当他们想叫我性感想让我通俗的时候,我偏要加进去点诡异扭曲的玩意,这样我至少还觉得我在掌控着自己的作品。所以他们让我在VMA上把Paparazzi唱得性感一点的时候,我非要边唱边流血致死,因为我要你们记住名气是怎样伤害了曾是诺玛简的玛丽莲梦露,还有安娜妮可史密斯,还有…你知道还有谁吗?…这段不准剪进电影里。”
再后来,她要在超级碗上大放异彩了,电影也就在这里结束了。好像真的像她所说的一切都好起来了一样。
不过没有好又怎么样,嘴上逞点强又如何,她在下一张专辑里照样会诚实如初。这点我从不怀疑。
Lady Gaga 作为21世纪欧美流行音乐最有标志性的人物之一,抛去外表,音乐实力在近几年也被大众所认可,成为欧美音乐实力派的代表。
对于粉丝来说 她如女神一般 身披荆棘之甲 所向披靡
但是这个纪录片却让我们看到完全不一样的 比凡人还虚弱的女神
原来 大家怀疑的整容 是因为面部神经出现问题
原来变胖 跳舞不灵活 是因为髋骨的那次手术引发的后遗症
原来Artpop之后发生了那么多的起起伏伏
原来每一次女神迎着镁光灯灿烂的大笑前
经历着那样的痛楚
英雄的铠甲刺穿了一切的不公又刺穿了女神的生活
但她还是努力的去为自己 为粉丝创造更多 更美好的东西
正如她歌词里写的那样
可能我并不完美 但是我有一颗钻石般的心
My religion: Lady Gaga
没有第二个人 能让我蜕变成现在的模样
我希望我能守护你到生命终点
Love ya!
这毕竟是影评,无论我多么喜欢嘎嘎女士,我也不能说太多的废话与过度表白。
这部纪录片拍摄于2017年超级碗前夕,超级碗像我国的春晚,是很多人梦想去的舞台,嘎嘎也是(奥斯卡,超级碗,麦迪逊花园广场全部梦想成真了),开始于嘎嘎准备她的第五张录音室专辑《Joanne》
嘎嘎在这部纪录片中表现了最原始最真实的自己,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人看了之后对她改观甚至路转粉。
何为真实?
她有严重的肌肉撕裂后遗症,扯着神经的那种痛,她只能哭着承受按摩让自己好一点;
她的这张专辑的灵感就是英年早逝的姑姑,姑姑的离去是全家最大的痛,嘎嘎除了缅怀姑姑外,还借着姑姑好好地看了看自己的生涯;
她跟Mark和机器姐等几个人在录音室做音乐,哎呀嘎嘎车技太烂把朋友Mark的车后面撞歪了,哈哈哈哈现在都还没赔呢;
她第一个金球奖视后就是拍《美国恐怖故事5酒店》得的,她这次是拍第六部,做一个女巫,她有点生气因为剧组不提前告诉她角色有口音的,她不喜欢没有准备;
专辑出来了她去了几个酒吧表演,酒吧太小了,人们就在外面叫她,嘎嘎进去前就在人群前逛了一圈,握握手拍拍照;后来又去了超市,指南表示不认识她,哈哈哈哈后面知道了又跟她合照,她还是照了,她狡猾地把说自己的专辑放在架子的最前面,却不小心弄倒了别人的,她悻悻地看着镜头;
啊Tony老朋友生日了,过去给他唱唱歌;
啊我要上超级碗了,发消息,做准备,啊前男友也发来花篮祝贺,好烦;
超级碗我来了!
很平淡的情节,而平淡对于LadyGaga来说就是最值得关注的东西,我们都想知道巨星的日常,啊好普通哦。
有的人害怕那些遥不可及的事物,于是嘎嘎从楼梯上面走下来给你一个拥抱。
啊,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喜欢她了,因为你被她拥抱过了。
梗概:作为大众偶像、流行巨星的的Lady Gaga,以离经叛道的造型横空出世,备受世人追捧。她好像每时每刻都光芒万丈,是粉丝心中最特别最酷的大明星。光芒背后,Gaga遭遇了无数次的背叛,伴随着每一次成功,也历经了许多次离别。在光鲜亮丽的定制礼服、精美妆容下,是因过度工作而损害的身体。在万人追捧的背后,是被亲近的人贬低,被崇拜的人恶语相向。
想法:
1.明星真不是人当的。你需要不断地化妆、拍照、出席活动,保持高质量的创作,面对无数人的谩骂还要在拖着无比疼痛的身体完成一大堆工作。
2.特别喜欢Gaga描述麦当娜指控时的比喻。一个人派他朋友来要电话很没出息,你为什么不直接come and kiss me。加入我的态度清单√(虽然可能没人问我要电话 笑 )。
3.看完特别感同身受歌手给自己家人写歌的这种行为,我们对他们有太多无法言说的情感,因此我们想要通过某种方式铭记他们,怀念他们。
总结:看完迅速入坑Gaga。纪录片里面的Gaga和大众印象中的太不一样了,它把明星又还原成了凡人。我们同样有那么多的痛苦,我们同样想在重压下证明自己。而且,在光芒之下,我们应该记得提醒自己,不要得意忘形。看似所有人都在追捧你,可是,比起你的成功,他们也更乐意看到一个曾经成功的人倒下。虽然人物性格不同,但这部纪录片和《十三邀》里张艺谋那一期的效果差不多,都是让人有看见真实的人的感觉。推荐张艺谋那期,国师很真诚。
She deserves everything she gets
Poker Face到Joanne——脱下长日的假面,奔向本真的疆界。
Lady Gaga的中场战事。她试图在Joanne身上达成与疼痛、与未来的和解,消除荣耀边缘的不安全感,但答案都未可知。她的能量会被稀释,却从来没有消失。她不完美,但她真的有一颗钻石心。我永远爱你。
「A+++」这死女人可能是个天使,怎么可能让人不爱她
This is the real real. Pain. Weakness. Sorrow. Family. Friends. Passion. Power. Hey Joanne, we love you and will always be with you.
看到我鳖说感觉所有人都在离她而去的时候,我真的哭了。Joanne Slay Forever.
治療同時化妝、袒露自我同時在乎他者能否接受,各種矛盾充滿在電影裡,嘎婆的自我要求好驚人。這部電影並不將她塑造成多巨大多影響歌壇歷史的歌手,亦割除slay的片刻,但因此更深地感動我。我會愛這位太太forever,她在我心裡是全世界最偉大歌手之一,respect,sincerely。
一个时代巨星的背后站着一个19岁的女孩,她的梦想从来没有实现但她不愿意砍断双手苟活于世,是她创造了Lady Gaga。她就是我们。
看完这部纪录片很难不圈粉,也让备受hardcore粉丝“批判”的<Joanne>有了重生的意味。原版LG5急停,<Joanne>横空出世,其中的自省和缅怀已经说明了一切——GaGa这个角色早已被她果断的抛弃,而艺术家的才华和神秘感却愈发闪耀,这是一位名为Stefani女人的故事,仅此而已。
很多人成功了以后,都想做回自己,却忘了自己成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当初选择不要做自己。
被病痛折磨到痛不欲生时,打开电视看起了川普——‘he can always knock me out’。这是一个关于一米五八的超级巨星,如何偷摸去沃尔玛把自己的专辑摆在别人专辑前面的故事。
她是不羁的Gaga也是真实的Joanne,荣幸成为little monster之一。中间泪目很多次,看完决定再买一张Joanne,背后真的太不容易。会更加爱她,心疼她,敬佩她
没有荣耀时刻的纪录片 充满了自我质疑 病痛和眼泪。巨星背后的软弱,太真实,她也害怕孤独被离开,lose matt lose luke lose Taylor,heart broken,心碎吗不安吗有人在乎你的病痛吗,可是我生来就等待着舞台上大放异彩的那一刻。即使举步维艰,也都是我
把几乎所有能使粉丝振奋的演出和荣誉都刻意回避掉了,观感非常真实。
Monster Mommy是平时喜欢裸上身的marijuana smoker
真心超搞笑;小巧可爱的她蕴含着无尽的力量;这个可能是当今最具创造力的艺术家承受着太多苦难和非议;她是传统的美人,也是非传统的美人。喊mammy跟一路要签名那女的太烦了;关上车门说silence让人心酸;给祖母听新音乐那段眼眶湿湿;I will fix u with my love
真好看 我爱她
刚在NETFLIX看完。清晰记得Joanne全专辑外泄时很多人指责GAGA团队为什么毫无作为,原来她当时忍受着那么大的肌肉伤病折磨。太心疼了。现在压根不想看到她出现在任何活动,好好养病。把病治好、身体养好,比什么都重要。
毫无保留,如此真诚……gaga送给所有粉丝的礼物……需要做的只是去看,然后继续加倍的爱她……
I don't know other shit, but guess what, she became an important and good side of my fucked up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