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华尔街S01E02》观剧金融指南
持续更新
后续更新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密斯特原】
大富翁是1903年一位女经济学家伊丽莎白·玛姬所发明的,但是大家不知道,其实最早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鼓励大家平均创造财富来完成这个游戏,当然这个版本不大受欢迎,我们已经看不到这个版本了,所以留下的就是现在的大富翁,「垄断」。
现在所有地产发展商都是用同一方法,买下整条街,先垄断再决定怎么发展,也就是我们现在玩的大富翁,一个人获胜其他人破产就可以结束这个游戏。
伊丽莎白·玛姬出生于1858年,自幼受到父亲的影响,学习了很多政治、经济知识。那时候玛姬的父亲作为律师跟着亚伯拉罕·林肯(美国总统)、以及《芝加哥论坛报》的约瑟·梅迪尔(当时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新闻记者之一,林肯的好友)在伊利诺斯州游走,与史蒂芬·阿诺·道格拉斯进行政治辩论。
在 1902-1903 年期间,为了反映当时资本主义家垄断市场的现象和危害,玛姬根据乔治主义的经济原则设计出了《大地主游戏》,用游戏这种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向人们演示富足的地主如何通过租赁变得更富有,而租客则变得更贫穷。她特别希望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能够对社会经济有所了解,感受到资本主义繁荣背后隐藏的社会不公,对这种现象保持质疑,长大后有所作为。
剧中所提到的第一个版本叫做「繁荣」,在繁荣规则下,土地并不只属于玩家个体,而是由所有玩家共享。因此,只要有一名玩家通过发展土地赚到了钱,那么所有其他玩家都可以分享到奖励。当场上资金最少的玩家也已经赚到初始资产的两倍时,所有人都一起赢得了这场游戏。因此,这可以视为一种「合作」性质的模式。
第二本版本才是「垄断」即玩家必须通过不断购买房地产,收取相应的过路费来积累财富,获胜的方式是其他玩家的破产。然而最后将游戏推广的公司只保留了第二个版本,设计者的初衷也被否决,「这一做法岂不是资本主义在讽刺资本主义」。
如果想要更加全面的了解大富翁,推荐阅读Mary Pilon所著的 The Monopolists。
1997年正值亚洲金融风暴,叶抱一教授在课堂上与两位金融管理部特别顾问一起玩大富翁,他们希望最年轻的经济学教授叶抱一能出来「救市」。
简单来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起源于泰国,泰国政府高估自己想要将其建设为东南亚乃至整个亚洲的金融中心,于是制定了政策允许外国金融机构的资金自由进出泰国,而不需要经过央行的监管。
大量的海外资金进入泰国,使得泰国经济一片繁荣,但这些资金并未流入实体经济。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资本开始大量抛售泰铢,泰国央行也作出反击购买泰铢稳定汇率,但随着外汇储备的消耗殆尽,泰国财政部长的辞职,市场恐慌情绪加重,泰国只得采用浮动汇率制,于是泰铢暴跌,整个东南亚相继被攻陷。
联系汇率是一种固定汇率(fixed rate),即将本币与某特定外币的汇率固定下来,并严格按照既定兑换比例,使货币发行量随外汇存储量联动的货币制度,香港当时是和美元挂钩。联系汇率脱钩即为不再与美元挂钩,而是浮动汇率(floating rate)兑换比率没有上下波动幅度限制,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行决定。
剧中所处的时间应该是1998年8月,港币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国际炒家的攻击变本加厉,此时外汇市场有300多亿的外汇卖盘,如果不采取行动就没有了。
这时叶抱一分析因为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原油和有色金融需求降低,会使得俄罗斯股票下跌,索罗斯持有很多俄罗斯股票,需要资金去保,而如果在香港把索罗斯的资金托住,他就有可能会输。叶抱一将建议提议给部长,部长同意了并说「虽然是错,但是会赢」。
其背景是8月14日起,港府毫无征兆的突然入市干预,发起了绝地反击。购买恒生指数中33种成分股,拉动指数攀升;在远期外汇市场上承接国际炒家的卖盘;动用外汇储备来维护汇率和利率稳定,承诺持牌银行可以将其结余的港币,按1美元兑7.75港币的固定汇率向金管局兑换美元。
港府的反击经过精心策划坚决而有力。随着市场信心恢复,国际炒家眼看战斗机会已经消逝,只好悻悻退去。从双方来看,港府此役花费了 150 亿美元左右,但是随着股市回升,购入的股票有相当的盈利。最重要的是入市干预成功保住了联系汇率,挽救了市场对香港的信心危机,使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叶抱一酒后吐真言,课堂说的不一定是合理的,这个世界根本没有自由市场这一回事,我们这些懂经济的人应该联合在一起,主动干预市场,维持市场的平衡。于是Cash由此成立,作为对付金融大鳄的白武士。
亚当·斯密最早在《国富论》中提出「自由市场」与「看不见的手」,一些经济学家便用这些概念主张应限制政府在经济事务中的操控,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社会一切经济活动通过市场机制自行调节。
而凯恩斯主义则主张采用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只有实行政府干预经济才能使现行的经济形态免于全面毁灭,才能使个人的动力得以有效地发挥作用。
当时这两派学者争论了很久,无法得出统一的结果,目前看来全世界也不存在完全自由的市场,政府应该合理适当地对市场进行调节是目前的主流。
2008年,文启山等人找到叶抱一,想请他帮忙处理手上200亿的资产。张融把叶抱一拉到甲板上指着一幢幢大楼,「如果我们倒了,整个城市也会倒」。
Too big to fail.
这里的200亿货指的应该是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一种证券产品,简单来说就是将房贷、车贷、伟德体育最新网站卡等等各种各样的债券组合在一起的债券,因为当时美国的房地产泡沫相当严重,甚至流浪汉都能贷款买房,一旦这些还款人无力支付利息,这些债券就会变为废纸。所以叶抱一称之为定时炸弹,而且开关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勤姐看到别人通过股票能赚大钱,自己也想参与,销售向她推荐「迷你债券」,看这包装十分“专业”,其实很可能都是垃圾。
这种债券其实就是上面200亿拆小的产品,是叶抱一给张融的策略。所以金融危机往往真正受伤的都是普通老百姓,大佬往往能够赚足退出。最后勤姐因为破产而跳楼自杀,也警示我们「如果不了解一样东西,不要轻易去投资它」。
2008年9月,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整个世界都收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进入高度紧张状态。韦航质问叶抱一为何帮助那些老板,叶抱一却说我们根本无法改变人改变世界,因为人的欲望都是无止境的。
在这里我们很难用世俗的标准去判断叶抱一的对错,其实根本没有对错,每一种选择都有好有坏。我相信叶抱一是根据自己内心深处的原则作出的选择,只要他能够坚持住自己的原则,对于他来说,就是做对了。至于别人怎么评价,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善能生恶,恶亦能生善。」
叶抱一被逼迫继续帮助霍坚等人,整个团队分崩离析,秀颐被杀,阿宁韦航两人被送往国外,叶抱一换来了当官的条件。
2018年,韦航策划推翻叶抱一。他的团队找到百传媒,教他们如何炒作赚钱,回报是揭露叶抱一的罪行。这种炒作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创造故事,著名导演、著名演员、著名IP,把他们全揉合到一起,造声势。声势大了,投资的人也就越来越多,股票也就越来越涨。票房、舆论等都可以被轻易操纵。
韦航没想到自己收到的关于叶抱一的罪行都是假的,完全功亏一篑。而叶抱一早已计划辞去经济发展部副部长,转去金融管理部当总裁,领导更大的项目。
香港金融管理局(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HKMA,简称金管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辖下的独立部门,负责香港的金融政策及银行、货币管理,担当类似中央银行的角色,直接向财政司司长负责。
《西西弗斯》(Sisyphus,1548-1549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提香」的作品。
西西弗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与更加悲剧的俄狄浦斯王类似,西西弗斯是科林斯的建立者和国王。他甚至一度绑架了死神,让世间没有了死亡。最后,西西弗斯触犯了众神,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
叶抱一在此想表明,每一个在金融市场的人都是西西弗斯,没有人可以一直将石头推到最高点,我们的一生很有可能就在这过程中荒诞的度过。「究竟是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就是荒诞,而生活在荒诞中,还是知道自己的生活就是荒诞,但仍然推石头上山,哪一种更悲剧呢?」
叶抱一最后说到「我想尽快把石头放下来」,在笔者看来,是想逃离出金融市场的荒诞,去真正执行一些好的项目,助力实体经济。
韦航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让我们一同期待剧情的进一步推进。
本文如有不准确之处还请指正。
-End-
后续更新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密斯特原】
-----------------------------------------------------------------------------------
(剧透不超预告片范畴)
先问一句,你们有多久没看港剧了?
或者,有多久没有关注港剧了?
去年的《玛嘉烈与大卫 前度》《夸世代》,最近的《逆缘》《深宫计》,有知道的吗?
要是都没留意,《东方华尔街》怕是不该错过了。
它主要聚焦于政商两界多名大佬以及与之抗衡的“金融白武士”。
在残酷的争斗中,又涉及甚至波及社会各阶层,如此一来,必然拉扯出一个浮世图景。
《东方华尔街》的品质,在近些年的港剧中属于上层。
对比今年的新剧,它只比8.4分的《三个女人一个“因”》略低一些而已。
喜欢港剧的,能在这部剧里找回曾经喜爱的元素。
而被美剧惯坏胃口的观众,也能在这部港剧里,找到美剧的风情。
这么说来,不给它捧个场吗?
本质上,《东方华尔街》当然是港剧。
哪怕故事发生在虚拟的东南亚高云城,但这“昔日的金融中心”还是给人无限遐想。
何况,主要演员都来自香港,说的,也主要是粤语。
而想寻觅香港风情的观众,都能在似曾相识的建筑、街道,甚至大排档上,一一找到。
剧集名字“东方华尔街”,既是对城市的定位,也是对剧情的提要。
这部剧讲的就是金融行业的故事。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
金融界的大鳄,厮杀后坐上各自的山头,又要在利益驱动下,合纵连横,打击异己。
与此同时,官商之间的交易与对峙,更是把大盘搅得昏天暗地。
上层的腥风血雨,自始至终没有停歇。
他们影响着经济大局,一举一动波及到的,还有底下的企业与个人。
《东方华尔街》虽然主讲上层风云,但是对于底层生死,同样会有顾及。
而就像是一个江湖,既然有恶势力与受害者,那么,也会有拔刀相助的侠士。
譬如师父叶抱一(吴镇宇饰)与徒弟韦航(张孝全饰),曾经联手组队,试图解救金融危机。
只不过,在官商大佬的牵制与干涉下,一腔热血不仅有可能被浇灭,还有可能变质。
十年过后,因血债、驱逐、上位等引发的误解和冲突,全都升级。
师徒不再,敌友难辨,这场商战添上许多扑朔迷离的人际纠葛。
但这些纠葛不是注水,而是化作这场多方角逐的变数,使得剧集更有悬念,也更有厚度。
曾经,TVB推出过许多出色的行业剧,金融、经济业的也不例外。
黄金时期,有《大时代》(1992)、《创世纪1:地产风云》(1999)和《创世纪2:天地有情》(2000)。
不得不提的是,此后出现了又称“秋官效应”(秋官即郑少秋)的“丁蟹效应”。
这指的是自从郑少秋担任《大时代》主角丁蟹以来,每当他主演的作品播出,恒生指数或A股都会下跌。
新世纪以来,也有《珠光宝气》(2008)、《绝代商骄》(2009)等相对热门的剧集。
它们会捎带一些家庭、爱情、警匪等元素来吸引观众。
而汲取了充足经验的《东方华尔街》会更侧重于金融、经济范畴的的硬碰硬,黑吃黑。
在时间上,踩着1997年金融危机、2007年金融海啸等节点,又跨到了2018年。
导演黄国强指出,“以前的金融商战剧都是说一些股票买卖”。
那这次,他想讲述“20年间的金融市场变迁”,以及“变迁之下,人的初心究竟有没有改变”。
有时代际遇,又有人心变化,《东方华尔街》不会是个枯燥而有隔阂的行业剧。
同时,又因为有比之前金融商战剧更大的野心,它也不会流于浅薄和婆妈。
这样的作品,虽说筹拍初期面临许多大咖拒演的境地,但后来组建的班底,堪称华丽。
金马影帝吴镇宇毋庸赘言,除了偶尔的综艺与剧集,基本上都在电影圈混。
能请出这位性格演员担纲主演,实在是惊喜。
与他对戏的张孝全是台湾演技出众的当红小生。可戳→专访《合约男女》张孝全
代表作《孽子》(2003)、《盛夏光年》(2006)、《女朋友○男朋友》(2012)圈粉不少。
近年跟香港班底频频合作,譬如导演林岭东、彭顺、关智耀,演员郑秀文、吴彦祖等等,已是熟脸。
而两岸三地的配角同样耀目。
香港有戏骨廖启智、罗家英、谭耀文、张可颐与潘灿良。
又有新力量陈家乐(《幸运是我》)、蔡洁(《踏血寻梅》《杀破狼·贪狼》)。
内地的余男,更是不消多说的好演员。可戳→难得如余男,可狂也可柔
台湾的桂纶镁这次跟张孝全三度合作,也是一大亮点。
在背后,还有在监制领域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疯狂的石头》《桃姐》《寒战》《追龙》)的刘德华。
这么一个新鲜而扎实的阵容,好戏是不用担心了。
《东方华尔街》从各方面来看,无疑是港片制式。
但是,出品公司当中,福斯传媒集团(以下简称“FNG”)赫然在列。
作为“21世纪福斯”旗下覆盖全球的多媒体业务集团,它通过外采、自制、合拍等方式制作过多部剧集。
这次进军中国市场,就以《东方华尔街》为先锋。
而这部剧,在港剧基底上,布满了美剧的元素。
首先它很迷你,只有短短的5集,加起来不过三个多小时,相当于两部电影的篇幅。
这对于一般都有20集的港剧来说,确实是罕见的尝试。
但在美剧范畴里,迷你剧俯拾皆是,譬如《幻世浮生》(2011)和《奥丽芙·基特里奇》(2014)。
此外,又有《大小谎言》(2017)这类因为得奖了或炒热了而决定再拍续集的。
回想当初,FNG在制作《行尸走肉》时,第一季也只有6集容量。
剧集得到肯定后,才开始续订长季。
然后在人气最旺的时候,推出衍生剧《行尸之惧》。
这一招投石问路,在急需推陈出新而试错成本又高的当下,不失为明智之选。
从《东方华尔街》来看,迷你剧确实有很强的延展性。
故事大,篇幅短,那在有限的时长里,必然要增大故事的密度。
如此一来,剧集剪辑变凌厉,节奏变迅速,最终呈现出所谓的电影感,不在话下。
而高密度的故事,意味着许多旁枝末节没有详说。
但其实,故事性摆在那,无论从任何一个时间点或角色上面,都能找到延伸的方向。
这对于拍摄后续或前传故事,或者单拎出个别人物作为衍生剧主角,都具备了可能性。
忠实观众培养出来后,这么一个完全开放式的文本,潜力很大。
美剧由市场决定剧集的生死与走向,福斯也是以这种方式来考量《东方华尔街》的战绩。
假如势头颓了,那就作为一个迷你剧,见好就收。
否则,续订第二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从目前的口碑与收视率来看,这部近年最佳的港剧之一,命途不会堪忧。
而FNG之后要推出的《心冤》等剧集,也有了更好的缓冲。
在港剧式微的当下,TVB与其他电视台都在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而FNG带来的这个新路数,相信能在振兴港剧上,起到许多积极的影响。
过几天《东方华尔街》就结局了,还不追起来?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侵权立删。原载于“万达电影生活”公众号。
金融,俯仰之间处处金钱,这是利益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人性最扭曲的地方。
本剧就像是披着金融的外衣,讲着俗套的恩怨情仇。对于金融,股市,危机的涉及,只是转述一些既定的历史事实,连一个金融参与者的深刻感悟的经历都算不上,更没有不同寻常的真知灼见。就像是水面上漂了一滴油,一直悬浮在表面,浸不下去。
人性,多么复杂的一个东西。可是在剧中缺被一刀切了。非好即坏,非黑即白,非善即恶。试想如果面前放了一百万,你能做到看都不看就走开,或是在第一个念头就去寻失主?这是反人性的,我想人都会一瞬间浮现自利自私的想法,而后又被理性的判断所否决。这是人性,人每天总是在善恶之间不断切换。一千年前这样,一千年后还是这样,历史变迁,科技进步,但人性永恒,古人贪名好利,今人贪名好利,后人依然贪名好利。所以华尔街没有新鲜事,金融危机不知疲倦地来了又走,走了又来。
简单和肤浅,是我最直观的感受。
我理解的金融:失败者在失败前除了贪婪还有自信,在失败后除了绝望还有希望;胜利者在胜利前除了睿智还有恐慌,胜利后除了兴奋还有不安。他们在利益和道德之间权衡得失,在希望和恐惧之间变换角色。他们是一群复杂的人,他们是一群活不明白的人。他们的人性扭曲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华尔街之狼》、《大空头》、《利益风暴》,这才是真正的金融,一个杀人不见血的地方。
东南亚的“高云城”,一个并不真实存在的地方。不过观众看了就会明白,《东方华尔街》所讲的或者说所影射的,其实就是发生在香港的故事。
在评价《东方华尔街》之前,我想先说一段并不久远的历史。
2010年左右,有一帮香港电视人曾经掀起过一场不算成功的“电视革命”。这些人里有导演、有编剧、有演员,他们加入大张旗鼓招兵买马的HKTV(香港电视),誓要打破长久以来香港本土电视节目被TVB一台垄断的局面。
无奈的是,HKTV多次申请的免费电视牌照被政府一拖再拖,导致这期间HKTV制作的《导火新闻线》、《选战》、《警界线》、《开脑儆探》等多部不同类型的电视剧,迟迟无法与观众见面。直到2013年,HKTV只好将这些作品先放到网络平台,开播后当属《选战》获得的反响最为强烈,这部剧的导演叫黄国强。
同年底,香港政府终于做出公布,但否决了HKTV的申请。这一令人咂舌的结果,引发了极大风波,包括电视台员工、演艺界人士在内的上万人更来到公民广场参与集会,继续为HKTV争取电视牌照。
在这场众人支持、希望香港电视可以百花齐放的活动当中,让人意想不到也令人鼓舞的是早已不再涉足电视领域的刘德华也站出来发声:“这一周,我见到职工会、台前幕后的同业,努力向政府争取你们的诉求,我见到你们非常克制但又非常团结,令我非常感动,我希望职工会能尽快得到一个交代,加油。”
后来,人们没等到什么交代。再后来,HKTV电视节目制作全面停止,台前幕后工作人员也陆续离职。
《东方华尔街》和HKTV毫无关系,我只是不禁猜测当年这场HKTV的风波是促使刘德华在2018年以幕后身份带着这部新剧重回电视界的契机。他可能看到了香港本土其实并不缺有想法、有才能、希望有一番作为的电视人,缺的只是一个平台。
于是,刘德华的映艺集团成立了专责电视节目制作的公司,拉来FOX和腾讯的投资,刘德华亲自担任总监,由黄国强导演与几位新人编剧,打磨出了《东方华尔街》。
《东方华尔街》虽然算作两岸三地的合拍作品,在看过第一集后,我觉得还是把它定义为港剧最合适。(在香港、台湾等地通过电视台播出也不应该算网剧)。长久以来,以TVB为主导的港剧一般在30集上下,这个数字是TVB节约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算计。加之面对高水准的海外电视剧,TVB模式化的合家欢港剧早已在香港本土、大陆、东南亚地区丧失了原有的市场竞争力。以集数定价的国产剧近年也都越拍越长,大多免不了变成情节拖沓的注水剧。但放眼世界,紧凑精短的迷你剧才是大势所趋。
《东方华尔街》只有五集。单考虑篇幅,就足以赢得观众的期待。涉及金融政治犯罪,是国内罕见又相对敏感的题材,所以由原定的“香港华尔街”改为《东方华尔街》,将地理背景虚拟化,最显然的目的是为了能顺利播出,而把它定义为港剧,不仅因为核心主创源自香港,更因为这部取材于亚洲金融危机的电视剧,实际上讲述的仍然是一个散发着强烈香港本土特色,内里充满侠义情结的故事。
*以下内容涉及前2集剧透
张孝全饰演的男主角韦航,出场时的身份为仰光交易所的创办人,然而他却不遗余力告诫穷人们:“不要再碰股票”。另一边,吴镇宇饰演的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叶抱一,在同僚面前毫无顾忌坦承自己收了几千万:“大家同坐一条船,我一旦出事,整个城市都出事。”
几年前,地产、建材两家大鳄文启山、霍坚与发展部陈部长勾结,投资30亿拿下“数码金融城”合约,然后转套给20多家承包商左手倒右手,从政府拨款中取利。现在项目超支,他们准备利用立法院批准政府再拨款继续捞钱。于是,韦航与叶抱一一明一暗联手配合,为他们设下了一个局。
通过叶抱一牵线搭桥,韦航利用谣言效应和大众跟风心理,半天时间炒高了一家饮品半新股,取得大鳄的信任,随后又下套放黑料,让他们赔掉了整副身家。叶抱一也将顶头上司的受贿证据送到反对派手里,卖人情的同时将陈部长拉下马。最后叶副部长撤回拨款议案,金融数码城被无限期停工。
如果说侵吞纳税人血汗钱的大鳄们倒下是罪有应得,那么小承包商和工人们因项目叫停而付出赔钱失业的代价则该由谁买单?于是,突然失去饭碗的工人们与抗议官商勾结的群众之间发生了冲突。叶抱一本想借机上演一出好戏平息事件赢得双方民心,不料却被执法部门暴力打断。
显而易见,叶抱一不择手段打击私吞国有资产的金融大鳄,并不是什么心系劳苦大众的当代海瑞。之前我们就从他与廖启智饰演的财政部首长的对话中得知,其实最低工资这件事已经拖了两年,只不过这次他为了能让立法院延迟拨款投票,才出手解决。
原来这次叶抱一和韦航二人联手对付文、霍这两个大鳄,是为了报十年前的私仇。而韦航复仇的下一个目标,也就是叶抱一。
翻开世界经济危机史,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都是不可不提的篇章。
随着不断的闪回交代,《东方华尔街》的故事也将这两段真实历史融入进来,叶韦二人之间的前因也越发清晰。
1997年,以美国索罗斯为代表的对冲基金公司瞄准亚洲,相继做空了马拉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的汇率从中盈利,而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刚刚回归祖国的亚洲金融中心,香港。在《东方华尔街》的世界中,1997年的叶抱一,在大学任教的经济学教授,韦航是他的学生之一。师徒二人与谭耀文饰演的卓意宁、张可颐饰演的章秀颐这两个金融管理部顾问一起,临时组建了金管部心战室,利用政府资源,成功抵抗了索罗斯的狙击。四人因打赢这场城市保卫战而结下深厚友谊,并抱着同一个理念成立了一间脱离政府体系和干预的公司“CASH”,立志于专门对付像索罗斯这样扰乱金融市场的资本大鳄。
可是这个世界上哪有绝对的黑白对错?有的只是相同的利益与不同的立场。资本大鳄靠吸食普罗大众的血为生,而CASH的所作所为,在打击资本大鳄的同时,也同样少不了拉着散户们一同陪葬。
转眼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房产泡沫引发全球性金融风暴,香港也未能幸免。此时,罗家英饰演的通信大亨张融请来以打败索罗斯为名的叶教授,希望他出手帮助他与文启山、霍坚三人避免这次金融海啸的损失。然而就是叶抱一的这次出手,间接导致了章秀颐、卓意宁一死一伤。从此叶抱一开启了从政之路,而他也和文启山、霍坚等大鳄一起,成为韦航眼里为CASH成员的报仇对象。
要搞垮叶抱一,韦航组织人马,锁定了一个叫百传媒的传统报业公司。韦航通过以股权换片酬,画饼拍电影的方式,大肆炒热百传媒股票,再拉投资赚钱。韦航计划将叶抱一的黑料通过百传媒公布,让他身败名裂。意想不到的是,叶抱一反而扶摇直上,被任命为新的金融部总裁。
以上就是前两集的大致情节,《东方华尔街》追起来并不轻松。它并不只单纯的讲了一个“韭菜割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故事,官场更是人情买卖的交易所。在这个虚幻的背景下,《东方华尔街》直白赤裸地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可以被轻易操控的股票市场,一个充满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的政治环境,几个自以为正义的救世主,以及一群乌合之众。这也许才是最真实的世界。
就前两集来说,如果对比同期的港剧、国产或合拍,《东方华尔街》无论在演员表现、还是拍摄制作等方面都称得上高水平。但是要以海外迷你剧作参考标准,《东方华尔街》显然存在差距,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少。比如开篇表现不同时期人物状态在衔接上有些突兀,所有反面人物均比较单薄,市场博弈的部分也略为浅显。另外创新不足,第一集出现的由于饮料产品污染使市民入院导致该公司股价大跌的段落,和同类题材美剧《亿万》在去年播出的第二季曾出现过的重要情节十分相似。总而言之,看得出《东方华尔街》是一部难得用心同时也有野心的作品,我也看好这部剧未来的上升空间。
2018.05
感想: 资本操控舆论操控金融市场操控房地产操控政治,只要他们需要,就可以制造假新闻制造假电影票房假数据 ,普通民众每个人都是没有薪水的路人甲和群演,只能跟着别人的剧本走下去,甚至还要倒贴钱帮他们演完这出戏,细思极恐。。
优点: 开局不错,节奏挺快,很开心有粤语版可以看,拍摄手法和镜头转换也有电影既视感,故事线交错紧张密集,演员演技不用说,每个眼神动作表情都有故事,第一集用短短10多分钟的剧情就交代了韦航利用5201 加杠杆做空了那两家开发商公司的股票,叶抱一揭露了官商勾结的事赶部长下台让这个项目没法拿到后续财政拨款 ,商战部分节奏感很强。
缺点:主角有点被过分神化了,简单来说就是光环太重,可能是集数少,所以金手指也是开了,毕竟第一集情节紧凑却有点儿让人觉得副本打的太容易了吧。。。虽然是交代韦航和叶抱一的恩怨情仇,顺便埋下1997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伏笔,但是感情线加的太突兀太冗长了,暗涌这首歌也挺违和的,你一共就5集而已并不想看你们感情戏!毕竟终究是网剧不是电影,有些棚拍场景看着还是挺简陋的~
先打四星观望,毕竟吴镇宇张孝全余男都是我喜欢的演员~
此剧无疑是内地剧的一个突破,对比那些流量剧,剧情就不是一个档次。但是,这个故事的构思太过庞大,你根本没办法做到5集把它讲完,总体观看就是叶抱一太装,从头到尾深沉,韦航跟个二逼一样,恨着自己不该恨的人,当然,这都是人设的问题,并非演员演技问题,演技肯定是要比那些小鲜肉要强的。
它讲的是一场关于金融的智斗,金融二字看上去高大上,但其实稍微懂点金融常识的都能看懂,那么问题来了,那些能建立起公司,身家几亿、几十亿的老板都是脑残吗?被主角随便一糊弄,立即就跟个小弟一样追随他了?这主角光环未免也太夸张了吧,别说什么上帝视角,平心而论,就算是来糊弄我这个小老百姓,我至少也得多考虑考虑,可这些老板二话不说,仿佛智商不在线,立马就被糊弄住了,我本来想说是剪辑原因的,因为太过精简了,所以就造成这样的侮辱智商的结果,不过,现在看来,其实编剧也有一定问题。
正如前面说的一样,这个故事本来就不是你5集就能搞定的事,硬生生的用这么短的时间来讲完一个故事,结果就会令人觉得那些老板都是脑残,有些侮辱观众的智商。
跟福克斯合作,想做到跟美剧一样的精简,但你也要看看剧本啊,美剧一集就一集的内容,讲的是细节,不会刻意的把一个西瓜装进一个可乐瓶里,不会像你装的这么厉害,太过将主角神化了,编剧不如去看看《亿万》吧。
说实话,这部剧看了是有点失望的,不过比起其他内地剧算是一种突破,值得肯定,但是什么样的剧情就需要什么样的拍摄方式和剪辑方式,不要刻意的去追求美剧化,难道你就不能做出中国式的精简剧?哪怕你是跟福克斯合作。
整部剧看完就像是在看那些几分钟快速解读电影的视频一样,甚至还不如人家几分钟的视频做的好,可叹,可叹。
开头剧情真的有趣,拯救我的剧慌症。
开篇画面就挺有质感的,吴镇宇演的真不错,情节也挺紧凑的,很期待接下来的
电视剧质感不错哎,剧情和演员都喜欢。准备继续看完。
香港老一套的内容了!
节奏快!剧情曲折有趣!还蛮好看的!这种片子还是要看tvb的啊!
这不还是“天凉了,让王家破产吧”型商战片吗?剪辑太乱了,看着根本不像迷你剧,更像是从五十集电视剧里剪出来的超长片花
开头很吸引人的一部网剧,很像以前看的窃听风云。很有紧张感,而且都还是老戏骨,演技都在线。香港hk能登陆腾讯视频,我也是蛮开心的。又是一部神剧。
卡司满意,看着挺爽,无聊刷一下还挺有意思
fox进军华语剧的野心之作。放在港剧中,确实难得的精品之作,无论是演员阵容故事格局,还是视听风格,都堪称难得的华丽之作,一帮香港的老戏骨加上大气磅礴的摄影,冷色调的风格与美剧式的片头表明了该剧在制作上的诚意,然而空有噱头,剧本平庸,节奏混乱,剪辑生硬,对于金融斗争的表现也非常幼稚
太棒了,完全就是电影的节奏,顺便表白张孝全,真是太帅了
张孝全吴镇宇荷尔蒙爆棚,节奏很快,港剧在这方面真的不错,会继续看下去
难得遇到剧情和卡司都满意的剧。
以前没看过港剧,看了之后发现以前那句现在的中国不会拍电视剧是错的,是内地不会拍!
“我地救佢地唔到噶!”——永远不要以为你能看透股票。再牛逼的精算师也没有估值的能力。每一个代码的价位都因为市场、人性、情绪而千姿百态,但无一例外的是:杀人如麻,见血封喉。儿戏的《大时代》已成历史。我们需要一部更当代的作品,告诉我们:投资是不可能的,股市就是赌场。
把余男、张孝全、桂纶镁的角色全换成香港本土演员,这部剧的整体观感会好很多。
好看!
好看,我大学专业是经济学,看这个还是没什么压力,但要仔细看,不能放过每个细节。看完涌现在我思想中的主题,面对陈腐,是温良改革还是革命,重新洗牌,是长痛还是短痛
迷你电视剧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时间短并且剧情紧凑,所以说在看这部剧的时候相信会让你有不一样的感受。
剧情紧凑烧脑,卡司很满意
电影级别的画质,蒙太奇剪辑手法,故事线交错密集,近几年难得一见的港剧,可惜余男演什么都是一样腔调,太出戏,这部剧男人演技都很好,女人除了张可颐,没一个能看。这部戏精彩的不只是金融战场,还有涉及舆论操控、议会抢票、工人讨薪,主创团队的野心极大,糅合多个社会尖锐命题,完爆内地的情感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