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死亡,也是一种温暖的相伴
这是一部中国人的“死亡“戏。
首先说说缺点。
喜剧+恐怖的电影类型,纯粹是这部戏迎合当下商业票房的卖身而已,而不是一位有理想的理解人性电影人需要做的事情。这种外在的恐怖卖点,纯属多余,如果一定要用恐怖的元素,去展现牛小波(包贝尔 扮)面对冷冰冰的现代殡仪馆时的心理变化更好些,而不是制造那些噱头。
再说说优点。
首先是题材,对于殡葬师这个行业,中国人很避讳却谁都离不开的一个行业。这部戏的英文名《Mortician》就是殡葬师。我们对待死亡的传统,是”生不如死“,活着的时候人情冷漠,虚情假意,不孝不义,死时却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丧事的隆重,更多的是做给活人看看而已。这部戏里,牛小波的舅舅,一位有名的殡葬主持人,却将这一切看清看透,更看轻了,为自己的临终选择了由至亲的人收起一把骨灰,在静静的叙说中告别。牛小波捧着舅舅的骨灰,看着舅舅用生命的最后时光拍摄下的告别视频,在笑声中拥抱告别。这段很温暖的人生告别,是中国电影中难得出现的生命温暖。
再说说电影表达的对于死者的尊敬,从整容师白玉洁对逝者遗体的尊重,到火化工老王对妻子遗体的依恋和陪伴,都能读的到导演对死亡的理解和尊敬。为妻子奉上的黄花,与妻子一同静静的躺在冷冻柜中携手下黄泉,让我们认识了死亡中的真情与深沉,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从此不再牵手行路。这都是国产电影对于人性理解和探索的亮点。
作为喜剧电影,景岗山出演的富豪葬礼,与《非诚勿扰》中李香山的告别会都是喜剧的手法,只不过这部戏中的葬礼是将人性中黑暗暴露出来的黑色喜剧,而后者则是人性中温暖的橘色。
导演拍这部戏时,如果能不考虑那么多,什么商业、票房、噱头....选择什么都想要,最终就是一个杂货铺了。如果导演能够坚持沿着人性理解的路走下去,将戏展开的更丰富和细腻些,在詹瑞文这位老戏骨的带领下,也许能拍出一部中国版的《入殓师》。
2 ) 《临终囧事》的宣传海报感觉不能突出其精髓啊!
首先在我看来,他是为了突出这个“囧”字而创造了一些些惊悚,虽然是建构在谎言这样的基础上,更像是人的心魔,对殡仪馆的偏见自己在脑内加工而成。
第二、感觉这个电影很像是老一辈(舅父、王叔、小白(女))专业的殡葬行业从业人员,通过自身的努力,通过不同的场景和细节体验让牛小波消除职业偏见,从而成长为剧中不断强调的“professional”的职业人的过程。
第三、这部片里的青春元素包括了“职业的成长、暧昧与失恋、死亡等。
第四、 爱感觉是这部片的主旋律吧,通过不同的人来刻画亲情的爱,夫妻的爱,同事的支持等,虽然借用了很多其他电影中的一些老的烂梗和桥段,甚至有些刻意的搞笑。
总结:我讨厌纯粹的恐怖片或者搞笑片或者是。。。。的片,电脑总要承载一些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在内才好!比我预期中的要好啊,还是可以看看的,比很多商业片要好啦!
PS:社工尤其可是讨论关于影片中从业者“professional”的强调与坚持,而里面涉及到的专业价值观、态度、理念都体现在影片很多很多细节里面,对于我们社工而言是值得借鉴与反思的!
烂梗+思维陷阱:(1)最开头的最开始的时候 估计大家看过类似的笑话:出租车司机然后碰到一个穿白衣服的情况很惨女人搭车去殡仪馆 在这一过程中感到非常害怕 到最后下车女人给了一张有血的钱 下车后司机突然发现没有看到人 吓的尖叫一声飞一样的开着车走了,实际上是个女人掉到一个没有盖井盖的下水道里去了。
(2)关于“”no problem “,在跟一位女士沟通的时候,小波本想说没问题但是发音成“no pro”,这岂不是在沾人家便宜。
(3)生人给自己办葬礼,为了检测自己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前面都是差评,最后面来了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孩子,对着棺材里的人讲”我爱你,我当年是因为什么什么而迫不得已离开你“,最后happy ending。
(4)王叔在把一具长时间无人认领的遗体火化而把自己妻子遗体保存,结果被那具无人认领遗体的家长发现,导致王叔要离开这个他一直工作的地方,回到房间拿出一瓶安眠药吃了,然后去到冷藏柜里与妻子一起躺着。这样一切感觉就是他要寻死与妻子一起同眠,实际上。。。
(5)小波被绑到椅子上,王叔要给他用电击治疗脸部,说以毒攻毒。多么像国外的某些大片呀,虽然人家大片不是为了治疗,而是杀人或者其他犯罪!
。。。。。。
(6) 在舅父说了半天,明明很悲伤的氛围的时候,小波问”谁是乔布斯啊?“,舅父答”一卖手机的“。
3 ) 生命就是一场囧剧
片子开始,我以为又是些下三滥的片子,但看下去,却慢慢有了些感动。故事结构稍嫌单薄和粗糙了点,如果,对生与死再诠释得深入些,或者会获得更高的评价。
临终囧事,其实哪只临终呢,生命本身就是一场囧剧、荒诞剧。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的生,绝大多数人也不能决定自己的死。而其间更多许许多多无法预知的意外。
想起不久前,有朋友说我脑子笨,做事拐来拐去最终都不知道做出了什么,他生怕我笨得不能理解他的话,于是在纸上画了一道直线,告诉我:聪明的人做事是这样的,直达目标。然后又画了一道弯弯弯曲曲的弧线,首尾连着直线的两个端点,说:普通人做事有时会走点弯路,而你——他在纸上画了一团乱七八糟的杂乱线团。
我笑了,对他说:假如这线的两头代表着生命的开始和结束,那聪明的人出生就直接去送死了。而我,虽然也会到达那终点,但沿途要看很多东西。我是为了看东西而来的,不是为了送死而来的。
我们不能决定自己这突如其来的生命,但可以决定自己眼中的风景吧
4 ) 哭笑中的真情
中国拍鬼片,最后都是难得见鬼的。这部片也是一样,而且从一开头就有叙述说:“……其实就是迷信”。所以呢,这部片中完全没有鬼,但由于叙述地点是殡仪馆,影片前段的格调、配乐都是比较阴森的,有一点点小恐怖。影片叙述方式有点像另一部港澳片《岁月神偷》,以第一人称描写主角牛小波的成长经历,其中又不乏一些喜剧元素。但由于这个故事的背景和场所,它又有了一些悲剧色彩。
片子中的牛小波的儿时被雷劈了下,从此不能笑。但叫人哭笑不得的是,演牛小波的人是包贝尔,这个天生具有喜剧因子的男人。所以,本片中的牛小波虽然不会笑,但怎么看都是笑感十足。片中,牛小波的母亲临终说,希望小波能找到一个好的伴侣,然后一命呜呼。至此牛小波成为一个只有舅舅作为亲人的孤儿,并跟随舅舅去了殡仪馆工作。此时影片拉开序幕。
殡仪馆中,牛小波有一段“很冷的爱情”,并在舅舅的培养下,渐渐融入了殡仪馆的工作中,也懂得了殡仪馆工作的意义和艰辛。虽然前段影片因为小波的胆小变得有点恐怖 ,但片子的后半段全以殡仪馆中的人情世故展开,恐怖味全无。最可惜的是,其中一段有些做作——一个患了早期癌症的大老板,突发奇想要为自己办次葬礼,让他指定的人参加,希望看看手下对自己的真实态度。结果他请来的人个个对他破口大骂,反唇相讥,只有一位早些年因病离开他的女子,瘸着一条腿,带着孩子来见他,表现悲情……这一段内容上的问题不大,但在安排上有失偏颇。第一是来参加葬礼的都是些小头目(片中人所述),那为什么他们还能说出那样嚣张的话语?其强悍程度甚至不得不令人怀疑这位大老板是个天字一号大混蛋,此处未免也太过夸张。第二是当骂人者都被老板的“复活”给吓跑之后,那个悲情的女人才慢慢入场——此时的她为什么没对那些人匆忙地离开充满怀疑?要让她有理由镇定地入场,那位老板就一定不能突然冲出来吓跑一群混蛋。
最终牛小波也没能 找到自己的真爱,这点令人惋惜。而小波的舅舅因为癌症而死,更将片中的悲情色彩渲染到极致。影片中最好的地方在于对殡仪馆工作人员的描写,其中不乏人间真情。在此之中,我们能看到殡仪馆工作者柔情的一面,能看到他们难过的一面,也能看到他们疯闹开心的一面。最重要的,影片能让我们充分认识这些工作人员,并慢慢理解他们。
至于生死观问题,我认为,人固有一死,生者自应向死者祝福,但死者已死,生者犹在,生者不应因死者之死而乱了自身的生活,生者须在尊重死者的同时,学会更好地去面对自身生活。
最后我有一点儿疑问——片子前段小波刚刚刚工作时,其舅舅先在死者家属赠予的信封中拿出了一大笔钱,然后才将剩下的钱扔给小波,此段看起来怎么有点舅舅贪财的意思……
5 ) 笑着流泪
看过入殓师之后,终于在中国发现了与它类似的片子而且毫不逊色,入殓师沉静忧郁,而临终囧事则笑中带泪。或许这就是中日关于死亡和终结的态度不同吧,他们很敬畏,而我们则更超然。
中国古代传承下来的临终仪式本就是隆重而又喧闹的,响器,哭丧,筵席以及其他的种种,竟会持续两三天之久,其仪式之隆重热闹,与婚礼几可分庭抗礼,现在南方有些地方依然沿袭这些习俗,而北方在简化又简化之后,依然要用一天时间告别火化及宴请,有一次在城市边缘的公园散步,突然听到调子奇特但悠扬悲伤的乐曲,一打听果然是因为有人去世,还记得《废都》中,庄之蝶曾经喜欢哀乐,很多人不能理解,但是那天听到的乐曲确实有别于平时听到的悲伤曲调,闻之令人忘俗。
我们的老祖宗遗留下的这些仪式,或许也代表了他们对于死的一种态度,死是悲伤的事情,但是死也是一个结点,从此人进入另一个时空,在尘世间的一切都应该被人知晓和铭记,死亡只是对某一时空的告别,一定会有一刻重聚的。所以中国的葬礼才如此敲锣打鼓,喧闹扰攘吧。
所以这部片子也是如此,虽然说的是人类最终的归宿,却不忘插科打诨,嬉笑怒骂,几个人在殡仪馆里短暂的相聚,小白离开是为了心中的爱情,大爷离开是终于放下,解放自己,舅舅的离开则是无奈与不舍,最后留下了小波一个人,他从年少懵懂走到了成熟稳重,成为一名合格的殡葬师,但是人生的路毕竟要自己一个人走过,那些笑中带泪的故事,那些牵扯不断的感情,却始终是路上最珍贵的礼物。
ps,忘记说下演员,詹瑞文不愧是戏王之王,所有的表演驾轻就熟,那句带着颤音的:卖手机的。让人听了不禁眼泪划过眼角,却又嘴角上扬,是为表演的最高境界。这个段落就像李叔同大师临终所说的:悲欣交集。应该算是不错的注解吧!包贝尔演的也很好,看好他哦!
6 ) 不知此事 囧在哪里?
话说,看这部片子是因为看见了包贝尔的名儿
但是结果觉得还是包贝尔在此片中表现还是值得一提
但是 整部影片结构稍显混乱 有很多故事情节 都不知所云
比如白玉洁 的出现和那段和韩松的恋情 还有诸多这样的在本人看来很多余的东西
导演对一些东西做了过多的说明 反而显得拖拖拉拉
影片迟迟不进入主题
准确的 说 一部片子下来 我找不到主题在哪
当然 作为少有的讲述殡葬师的故事的影片 这部电影人仍有亮点
比如 王师傅对自己的妻子 的爱情
小波对于白玉洁的爱慕 尤其是舅甥之间的情节 惹人感动
这三颗星 一颗给包贝尔 一颗给情节中的温情 还有一颗给主创的努力
天朝版《入殓师》,其实这部片子要表达的东西很多,亲情,爱情,人性,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对待生命的一种悟性,生者坚强,逝者安息,试着用微笑去面对生活,善待身边的所有人,真的很有必要!
想到爷爷的骨灰因为怎么也塞不进不合适的窄口罐子,然后洒落在领取窗口的窗台上,就觉得自己比这片子还傻逼十万倍。
呸,晦气!
我想看人吃翔……
影片最大的缺点就是创作者为了打一个恐怖片的擦边球而失去了踏踏实实讲述一个好故事的机会。主角在一家殡仪馆中看透生死,体验着世间的悲欢离合,冷冰冰的尸体,暖暖的人情味,看完之后有一种带着忧伤的温暖,要是日本导演来拍就好了。
唉。
做字幕時看了
我想要是我拍会更生活化一点,主角讲述故事的角度会更冷静克制一些,给结尾的哭戏更大的释放,笑着哭主角的表演很不到位。
其实是个小温情片/ 抛开最开始的恶搞,感觉导演有受日片《入殓师》的影响
小白,那是我家猫的名字啊
不能算是恐怖片 片名起的不好 整体卡司不够硬 包贝尔很可爱
国产的喜剧片很恐怖,恐怖片很有笑点。可想而知这部会是怎么样一个神片。
看下巴还以为是王宝强
想找一些温情的感觉 其实也找到了 就是开头的无厘头还是太戏谑了 后来也太过煽情 有点过犹不及的感觉吧 情节设置还是硬伤 有点仿一个台湾的剧名字不记得了
片头误导大家了,其实之后的内容还是蛮真实和感人的。难得有个这种题材的电影,加一星鼓励。
不好看但也不难看 除掉一些自以为是的中国式惊悚的话 会好很多。故事起码是完整的 煽情没有到位也就算了。中国人慢慢赶超韩国人 也变成癌症多发的国家了啊。
2013Aug4,吴中路,IPAD PPTV看剧情梗概想看这片子,结果开头几分钟就看不下去,文隽们还用这种八十年代录像厅水准的片子能混几年呢在大陆。
包贝尔长的就很喜感。。。不过一个喜剧片 恐怖元素会不会拍的太敬业了。。。差点吓尿我。。。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啊。。。
恐怖、搞笑、温情、对生死的感悟,各种元素糅杂在一起,遗憾的是没衔接好。前一秒还惊魂甫定,下一刻就要逗你笑,自然让人感觉不畅,观影舒适度打了折扣。剧情上也比较松散,后半段更是有点狗血。但总的来说,这种题材这种类型的电影还是值得鼓励的。张超真的是万年酱油帝。
中式临终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