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才看完第六集,越看越会想起这段经历。我其实没上过太多班,一共有五段工作经历而已,所以有些写出来恐怕显得少见多怪了。
我和女朋友(现在是妻子了)在成都相识后,我回北京收拾东西搬来成都,但她开始了研究生假期回了老家,于是我自己在成都先用个把月的时间落脚。这是我第一次独立生活,头一个月住在青旅的四人间,顺利面试入职了一家景观设计外企公司的成都分部。
这段工作经历我好像没怎么讲过,不管是在社交网络上还是现实中和朋友的交谈里。公司的人很少,我并未跟所有人都说过话,例会的情形几乎没有印象,用力回忆应该不超过十人。这个配置相当于以前在北京工作时的一个小组,只不过原来组长的位置分成了这里的外国主管和一个中方副主管,其余的角色是类似的,设计师、工程师、市场运营,上述角色比我年长不少,互称英文名,几乎不闲谈,非常职业。我是设计助理,和我同样位置的只有一个比我略大些的男同事,也是我私下里唯一有交往的人,我们可以一起去便利店吃午餐(其他员工大多自己带便当),当时正处2014巴西世界杯期间,我们也聊聊球,他也许还说过这份工作挺不错。我记得他是江苏人,斜分的半长发,像一个功夫片里勤恳的小徒弟或是八十年代的工人(没有贬义),我留了他的手机号。午休时他说可以试试赌球,很小额地下注玩玩,这是我以前没想过的。
在北京上班时百人有余大公司里总很热闹,同事间边做图边聊天是常态,更像是大学宿舍的延伸。但我终究不热爱这份工作,也没法承受频繁加班,干了半年我就辞职去成都旅行,不打算再干景观这行了,但初到成都发展没办法还是投了本行的简历。这里的氛围截然不同,早上到公司简单问好或点头示意,接下来直到午休前都很沉默,大家各自面对电脑点击鼠标、在键盘上按快捷键指令,有人时不时站起身去打印。外国主管有独立的办公室,半透明半磨砂的玻璃隔断,我能看到他总在打电话。我怀疑我记错了,不然我怎么会没有工作内容,我只记得做过一个灯具或招牌的建模和后期,只和斜分头小哥交接,他好像第一次有了下属。午休和小哥下楼前能听到年长同事们的一些家常话,下午又是同样的沉默。没有加班,我尽量不第一个走,我走时还有一些人没走。
才去了没几天我就出了趟差,除了中外主管和我,好像还有一个同事,但我毫无印象了。坐高铁去南充,在路上我用磕磕绊绊的英语和主管讲了讲我为女朋友来成都的事情。去南充是实地看项目,一处滨河的规划设计,甲方是某领导,还有文化部门的老同事做顾问,他们指点江山,说到他们我会想起穿摄影背心的牛群。我忘记是领导还是顾问,带着很年轻漂亮的女性,不知道是秘书还是女伴,看项目时她开着车远远地慢慢跟着,吃挺气派的午餐时我总偷偷看她几眼。回程途中主管也许和我聊了更多,总归我觉得前途明朗。
回到成都公司后我似乎更无事可做了,没有什么关于南充的活儿安排给我。规划层面的事我毫无经验,没什么可参与的,直到细部设计和建模出图时才会轮到我,我这样想。别的同事看起来挺忙碌,包括斜分小哥,我这样称呼他是因为我也记不得他的名字了,或许当时我也只知道他的英文名和中文姓。我无所事事,时不时就和女朋友聊几句,聊我无所事事之类的。有几次一个外国工程师拿着打印的图纸回到工位时从我背后经过,看到我玩手机,就皱皱眉。他好像有个西裔的名字,头发花白戴眼镜,穿皮凉鞋。我想这样恐怕不太好,就尽量少看手机,翻阅起公司电脑上的公共资源。里面有公司以前的项目,我就学习学习,这终于像是有事可做了。我不记得怎么的我更换了工位,从皮凉鞋的必经之路移到了角落的位置,后面靠着墙,旁边也没人,离斜分小哥也更远了。既往的项目我都看得差不多了,到角落里我就肆无忌惮地翻起公共资源里的其他内容,我最感兴趣的是以往活动照片,一些出差或节日的聚餐或出游,我看到了同事们“生活中”的样子,抻长脖子瞄瞄他们以和照片中的人物对应。下班后我和中介见面去看房,可以看三四处,然后吃饭再回到青旅,我第一次自己租房,非常谨慎,总共看了二十几处才敲定了早先看过的一处。这里离青旅不远,我拖着行李箱步行搬家。从这个月下旬起我从自己的住处赶公交上班,试图摸清92路车的时刻表,路上要比工作期间远为愉悦。
到月末的某天下班后,中国主管叫我去会议室谈话。她有一个挺优雅的英文名,不漂亮但看起来也很好,我有些不好的预感。果然她开门见山告诉我没有通过试用期,首先我工作不积极,没活干也并不主动找事做,另外有同事反应我常在工作时间玩手机,我自然想到了皮凉鞋和皱眉头,心里骂得很难听。我做了一些无效的辩驳,后来不争气地哭了,还说了“再给我一次机会”或“我该怎么跟女朋友交待”之类没出息的话。那时候公司里其他员工都走了,透过会议室的玻璃隔断我能看到远处办公室里的外国主管正在神情严峻地打电话,并不看我这边。
第二天我就不用去上班了,几天后我就收到了当月工资,和我面试时在表格上填的期望薪资数目一致,不需缴税。我收到了斜分小哥的短信,他问我主管和我谈了什么,你怎么没来上班。我没有回他,如实说很丢人,也想不出别的借口,但他之后也许会知道我怎么没去上班,其他同事可能也会知道的吧。
剧名人生切割术,可是人生真的是可以切割的吗?
剧中给出的方案是将记忆分割,可见记忆与人格是强绑定的。你的人格来自于你的过往经历与记忆,记忆没有了那部分人格也就死亡了。
所以对于工作的人格,生活的人格不存在,反之亦然。
虽然不知道怎么只留下工作相关的记忆还能保持人格的健全和正常。
从第一集的测试题目来看赫莉只能记起美国的州名这种绝对客观的知识,但是所有有关个人的记忆与经验全部丧失,有的只是绝对理性的部分,那这个人恐怕会比谢耳朵更像机器人吧,用绝对的理性来对待工作本身。
这部剧最让人毛骨悚然的是对于工作人格来说,生命是007无休止的工作,没有休闲。即使身体经过了睡眠和8小时之外生活的修养但是精神没有得到丝毫滋养。想象不到这是怎样的无间地狱。
而人类真的可以对自己做这样的事情吗,仅仅因为“我感觉不到”这一点。
假如被奴役的人是自己是否就没有了可指摘的地方,这么说的话,自杀在某些国家也不应该被批判为道德瑕疵了。
记得爱死机还是黑镜里面,有一集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女主把自己的人格备份一份做成了AI成为自己的管家,类似于小爱或者Siri。因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也最能够全面的照顾好自己。
但是这个被装到AI里面的人格却十分痛苦,因为她就是一个7*24小时不休止伺候主人的工具人。
人格与时间线一样,分开的那一瞬间就变成了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另一方的喜怒哀乐哪怕死亡都与己无关了。就如同最后一集伯特的“退休”,其实就是工作人格的死亡。
这部剧目前我不太理解的是这个“公司”的设定,为什么要用如此非人性化的方式来管理这些可以说007吃住永远在公司的员工。(对于工作人格来说,公司就是他永远的家,他的家人只有同事和上司)这是非常不明智的。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为了让员工有更好的产出也应该让他们有更舒适和更愉快的工作体验——“以厂为家”,才是更聪明的办法吧?
当然这种归属和认同感不是通过剧中这种神化创始人的方式缔造的,虽然这里包含着巨大的对现实的讽刺。确实非常多的企业还没做大做强,已经开始急着神化创始人了,比如前段时间文峰集团那件事,简直贻笑大方。可是现实中我们确实会不经意的把成功人士捧上神坛,虽然细究起来其实很多人只是刚好碰在了风口上,成了一只会飞的猪。
最后我觉得这种制度最细思极恐的是,在公司里,封闭的地下环境,不见日月,你会失去时间感。
当没有参照物的时候,你相信的只有墙上的时钟。那么你怎么敢保证公司只奴役了你8小时,理论上只要他想,它可以奴役你24小时,直到你的肉体拉响警报。事实上,佩蒂的台词里有暗示或许公司已经在这么做了。
你的权利保障只在于外界还有没有关心你的亲友——比如发现你很久没有出现,可以怀疑是否一直在“加班”。假如你的社会链接断掉,那么公司可以无所顾忌的奴役你,而你一无所知。
这也许是一个关于当今社会人类原子化的警告,就像老人院无人问津的孤寡老人可以任由护工虐待,你永远需要你的社会关系作为你的一根保险绳。
还有,记住,永远不要愚弄自己的大脑和意识,这是你之所以为你能保留的最后一样东西。
类似于黑镜,Severance 想要用奇妙的科技幻想恶心观众,敦促思考剧中的道德实验。它成功做到了这一点。
从第一集 Helly R 被抛入一个名为分离层的人间炼狱时,观众就从故事设定里感受到了冰冷的,被剥削的恶心。到了最后一集,听到伊根老总像个僵尸一样说要让每个人享受 sever,成为 lumon 的一部分时,更深一层的恶心再次浮现。
影视作品铺垫了这么久终于露出独裁者,屠杀个体的马脚;印象最深刻就是 庵野秀明 的 新世界福音战士 了,把整个地球的人都给屠了,为的是完成他复活老婆的愿望。这么一种“人类共同体”在科幻作品里也已经被设想过了。但我想这违背了人类的本质,那样一种融合的东西不是人。
为何人类基因里的缺陷,导致总有独裁者出现在人类社会里。他们宣言要建立命运共同体,贬低其他人的价值。建造博物馆、纪念馆进行历史崇拜教育,为了宣扬自己的绝对正确,不可置否。
伊根家族就是如此,花费科技力量以推动奴役人的行为,发明分离技术生产奴隶,还在分离层建立永恒博物馆(perpetual room),在这个世界上创造真实的地狱。这令我反思,我身边也有一些像地狱。
自从年初,坏消息不断地传来。我在恶心、愤怒、哀伤、恐惧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就像是一场大型的残酷猎奇真人秀,向你展示着人是如何贪婪地、用尽一切所能恶心、施暴、抢夺他人的自由。
而一些被夺取自由的人在 “伟大的话语” 中迷失自我,陷入奴隶主的叙事中无法自拔。拔刀指向同样弱小的同伙,也令我感到震撼无比。最终这种惊讶在被消化后又成为了一股恶心飘散在心底。
Severance 里展现了 1984 般的爱情,而最终也被科贝尔女士恶心地掐掉了。勇气和反抗在爱的唤醒下成为角色的行动准则。在爱的呼唤下 Irving 摆脱了对伊根的忠诚,转身走向自己的幸福。这样的转变令我愉快,这也使得最终几集的收尾变得激昂,充满斗志。
(第一季完)
亲历着互联网大厂裁员潮的今春,来自工作的压迫感和负面情绪无孔不入地浸入生活,甚至一直不敢把这部剧追更下去。但无论怎样,生活总要继续,现实需要直面。
五一假期最后一天,终于一口气追完,在仍令人心里打鼓的紧张背景音中,看到MDR四人从分裂怀疑走向团结一致,看到Your Identity携文字之力量如地下世界的神谕一般开启民智,看到最后一集Innie将在外面的世界掀起一阵飓风。
除开Lumon公司对Innie的系统性暴政之外,后半季也集中讨论了Outie对Innie的暴政,Outie作为主人格是否有权压迫附属人格Innie,褫夺其人格性、视其为真正的“工具”人,将工作之苦、分娩之痛尽数压之其身。
这种充满伦理风险的记忆分离手术如同《美丽新世界》中的嗦麻,让Outie可以选择只拥有幸福喜乐的那一半记忆,切割出一部分自我加以奴隶,仅凭轻飘飘的“不记得”三个字就逃脱出理应承受的深重负罪感中解脱出来。
但随时会出现的安保人员,又让Innie们的生活呈现出一种《1984》式的The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质感,乃至后来MDR四人的出逃与反叛,也呼唤着一条注定荆棘满地、险象迭生的觉醒之路。
除非他们觉醒,否则永远不会反抗;但除非他们反抗,否则不会觉醒。——乔治·奥威尔 《1984》
而将这样一个高度组织化、高度压迫性的权力系统嵌入现代公司制的框架,考虑到“公司”这一法律概念的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这一场景下,工具(公司)的人格化和打工人的工具化竟奇妙地交织在了一起。
甚至于,Lumon公司对经历过记忆分离术的员工也适用临时加班制度,代表公司可以随时让Outie切换为Innie,而Outie与Innie都无法自主要求完成这一转变;与现代社畜的生活又何其相似。
除了工作和生活绝对切割的记忆分离术接受者员工们之外,伊根家族及其附庸(上司Cobel和安保人员Milchick等)其实是清醒而完整地接纳了这一套压迫逻辑,他们凭借所谓的自由意志在维护着这个权力系统,乃至赫莉的Outie也是伊根家族一份子、她一次次出于家族利益(或许也有取悦父亲)的动机强硬粉碎Innie的出逃行动。
但赫莉 R却是反叛这个系统的重要人物,当然,她的遭遇也显示出任何人在地下世界的生存境况会是多么绝望而无力。这个设定,不但呈现了人与系统的抗争,也是人自我内部的抗争,充溢着哲学隐喻与历史内涵。而最后一集,马克、赫莉及欧文三个Innie出现在外部世界时,他们都有对镜自照的画面,“认识你自己”也正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关键一环。
愿我们都拥有,自由而体面的工作;工作是人的一部分,而非相反。
(更至第3集)
惊悚片看得少,但职场沉浸式戏剧每个工作日都在上演啊。从第一集开始,设定就是细思极恐、懂得都懂。或许职场本身就是惊悚片,只是人在局中看不破。
主要人物与情节
开局是一身通勤装的女员工晕在巨大的办公桌上,俯拍让观众都拥有了上帝视角——呵,玩物。但那是个人啊。然后是对醒后的她连环发问。
是幼儿园小朋友也能回答的简单问题,听到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女员工不自觉流露出蔑笑,但下一秒她慌了——她不知道自己是谁。回答完5个问题,她心中恐惧愈盛,她对自己、对自己生活过的世界通通一无所知,她只是个心慌意乱的UNKNOWN(“未知”)机器。而扬声器里的人声告诉她,她给出了满分答案。
失去Outie(Lumon外的社会自我身份)记忆、但还没积累Workie(Lumon地下楼层的工作自我身份)经验的赫莉发出了灵魂拷问——我是什么肉猪肉鸡吗,所以没有名字。喔,你有的有的,她颇有资历的小领导说,还给了一堆因果不明的论据——把你养大、给你自我意识还给你做美甲——你怎么会是牲畜,你有名字——其实是长得像名字的代号。
这段对白就算单拿出来放来真实的工作场景也毫不违和,毕竟真实世界的tech大厂也是花名当道,意图将员工完全地从公司外的生活中剥离开、全情投入地作为资本燃料发光发热。
赫莉第一次试图离开失败的这段楼梯间对话,又是精妙的一段工作论。资本的代言人说,你不是无法离开,你只是自己选择回来了,是你自己选择的。别无他选的选择,竟也是一种选择。切合了最近打工人猝死的新闻,身处互联网工作圈、身边真的不乏个人选择的论调,令人从心底悲凉起来。
赫莉像鲶鱼效应里那条鲶鱼,将变化因素带入了Lumon公司。同时作为一个新人员工,她的视角也正贴合观众视角,她的震惊、反抗和逃跑,也正是面对这个设定的符合普通观众预期的反应。片名“人生切割术”的定义,也正是借助赫莉给自己的视频信被揭晓。
Workie赫莉当然也没有接受Outie的疯狂,她还在一直尝试逃跑,带来一系列戏剧冲突的同时也引出了一个个人之为人的哲学问题。
而话筒背后的人呢——马克,赫莉的直属领导,另一只社畜。他清晨在停车场失态痛哭之后自愿走进大楼,想交换8小时没有痛苦回忆的自己。外面的生活太过痛苦,他自愿向工作献祭。但真的如愿了吗?或许吧。毕竟进入Workie分离区后,他完全忘记了几分钟前在停车场的崩溃,笑容逐渐自信,摸到口袋里擦过眼泪的纸巾时还一脸疑惑,来了个快乐的投手姿势满不在乎地扔进了垃圾桶。
可后来佩蒂对他说,可以看出他的Workie仍旧是痛苦的,只是并不知道在痛苦什么。当然被切割人生的Outie不知道这些,他只是为了切割自己的痛苦病急乱投医放弃了一部分时间。
佩蒂是马克的上司,但这一天他不见了、没有原因。公司只告诉了马克后果——他升职了,顶佩蒂的缺,其他的都属于冠冕堂皇“不需要你知道”“不该你关心”的事。
进入工作内容部分,事情仿佛就更加荒诞了。他们所在的MDR部门(Macrodata Refinement Department, 宏观数据精检部)都负责些什么呢——找到你觉得恐惧的数字。
在如今这个数据为王的时代,这些工作内容听起来很蠢却很写实,说不定还非常恐怖。找到恐怖的数字——不就是后台分析部分的工作吗。点击鼠标、敲击键盘的你说不定根本不知道前线如何作业,但仅仅通过一堆数字和报表,就得出了结论砍掉哪条事业线或者关掉哪座城市的业务,于是就有一群社畜同仁饭碗不保。在庞大而复杂的系统面前,作为一个具体的人存在似乎太难了,每个人、每个场景乃至每个动作都被抽象成了一串串数字,找到那个令人恐惧的——然后拖进文件夹(干掉)。
Lumon各部门之间完全隔离的状态,也浑似现在各大厂搞的信息密级制度。你在一个公司工作,忘记了自己是谁,也不知道同事是谁,甚至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自然也不知道自己每一次点击的后果)——这也算人的生活吗。直到“理解”这一切的存在是自然而又合理的。
如同三年老员工尔文,目前看是一个可悲而又彻底的顺从者、监视者和告密者,被公司系统完全地控制住。但这样一个形象,放在不但是公司老员工、也是生理年龄较大者身上,却又不是主管,似乎也隐喻着社畜的大龄困境。为何献媚的姿态更加彻底,因为老无所依,因为越是老弱越是没有抗争的依恃了。
而迪伦,是个干劲十足的年轻业务骨干,生怕新人觊觎他的华夫饼派对。这也能投射到现实职场中的一群人,年轻热血、野心勃勃,被公司一些无谓的荣誉称号和小恩小惠吊得死死的,沉浸在个人价值的虚假繁荣中,也或许是尔文的年轻版本,体力精力和反应速度都还跟得上重复枯燥工作的那个时期。赫莉被华夫饼派对奖励惊呆了,一如屏幕前的我们也惊呆了,但迪伦高傲地让她不要垂涎了这荣誉之饼,因为他势在必得。可反思我们自己的职场处境呢,不也是如有雷同、毫不巧合吗,职称、荣誉和蝇头小利,吊了我们一年又一年。但换句话说,不加入华夫饼争夺大赛,又还有多少选择是向底层大众开放的呢?
至于佩蒂,应该对应着新人赫莉在Lumon内部的搅局者身份,作为一个觉醒的老员工,是一个反叛者形象,人生切割手术接受者第一个打破workie vs outie界限的开创者。他在外面找到了不认识他的马克Outie,预计是他的引路人。
对画面和镜头不太有研究,但这部剧里的环境和配乐,秩序井然到让我等小白也无法不留意。
Lumon大楼,从门前的停车场开始一路铺以严整的对称感,加上不让员工产生过多私人羁绊的严格保密文化,错时上下班、部门间严格隔离、私人与工作记忆血腥割裂,使得打工人总是独自行动在巨大而压抑的背景之中,透露出面对一种高度组织化的压迫系统人的无能为力。若想改变,岂不无异于蚍蜉撼树,身处这样的处境之中竟还要人承认自己是有选择的吗?
分离区被设定在地下室,没有自然光源,也没有自然关系,一切都是人造,一切都是系统化的。而通往这里的方向是——下沉。就好像是,workie是被痛苦版本的另一个自己Outie流放了,任他在不自然的世界里自生自灭。在这里,主张人的一切权利都显得荒谬可笑,不过是一个个空洞无力的词语,跟精检员们一个个拖进文件夹的数字没什么两样。
没有尽头的甬道,没有温度的白炽灯光,搭配虚假的楼梯间出口。这幢大楼仿佛是吃人的怪物,应和了赫莉那句“我是牲畜吗是食物吗”。是的吧,吃到骨头渣都不剩。
物理结构环境,也高度对应着组织环境,分离割裂、庞大压抑的。如同一开篇赫莉出场的那个画面,困局是层层叠叠、仿佛无止尽的。
哈莫妮(Harmony,和谐,也是充满讽刺)——马克workie的上司、也是他outie的邻居,在公司里显得盛气凌人,在外头监视着马克的一举一动,应该是个没有分离记忆的高管,但第三集面对娜塔莉——可能是Lumon的发言人时立刻矮了一头。神秘的实权组织“董事会”(The board)甚至从头到尾没有出现的“感觉”,只有扬声器的沙沙声和代言人的解读。而老板气十足的哈莫妮面对着这台扬声器时,表现得跟马克一般局促。
系统性的压迫,总是一层层的。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工作占据了时间精力的大头,从工业时代的超时工作到如今的996制度,工作越来越无度地侵蚀着人们的生活。甚至于,每一次令人振奋的工作法案改革或是社会新闻事件,都只是催发着资本学会更隐蔽的压榨方式,乃至于在文化阵地上的攻城略地。
直到在面对着超时工作导致猝死的新闻时,同是打工人的群体都自觉生发出一些洗白资本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论调,尤是令人齿冷心寒。被工作榨干的现代打工人兄弟,竟连唇亡齿寒的道理都不能理解了,只是一味地沉浸在摆弄不知所谓的数据、争取不知所谓的称号和一层一层没有尽头的爬格子,活在有朝一日坐拥这个系统的妄想之中然后不断被系统化地吞噬。
在这样的故事背景里,这样前所未来的大变局之中,作为人类,我们如何认识自己,又如何面对自己?人类,区别于牲畜的自尊,到底来自哪里?工作和人,到底何者是手段,何者是目的?人之为人的价值感和尊严感缘何而来?什么才是构成人的基本要素?
而由工作-生活平衡话题引开的,如果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将工作和生活完全割裂,是不是真的会踏入更美好的社会?科技进步在各领域全面铺开,对人类到底是祝福还是诅咒?如果人的意志和记忆一分为二,是不是有资格进行一场自己(Outie)对自己(Workie)的暴政?人是否有权利处分自己的意识,容许其中一半的自由意志被剥夺、被拘禁?
而片中,Lumon之外的社会大场景中,电视上、宣传小册里,也在广泛讨论着这些议题。
能看出马克是出于逃避痛苦的动机接受了记忆分离术,但也能看到Lumon提供的薪酬条件非常优渥连住房都一并供应,可是新人赫莉一开始的发问振聋发聩——我是牲畜吗?有吃有穿有住,乃至西装革履还能做美甲,就已经是人之为人的充分条件了吗?以及这样的选择,我们就真的对痛苦免疫了吗?放弃了自由意志、活在无知之中,不甚其解地面对世界,我们安全了吗?在马克身上还有一个隐藏的话题。痛苦可以被终结吗,可以被理解吗?要如何去拯救一个陷于痛苦之中的身边人?
还有,层层系统背后那个不开腔的扬声器背后,又是什么呢?是人吗,还是没有实体的算法,还是别的什么?人生于世,可以不去理解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吗?
盲猜赫莉和佩蒂、作为两个变数,都会推着马克,去寻找一个个答案。或许能够战胜痛苦和虚无的,唯有创造和突破。
十分钟前看完了这一季的最后一集。
当Mark拿着相框,奔跑着,大喊着She's alive。然后画面定格,出现了Ben Stiller的名字。
前期所有的冷淡画面,冷淡描述和冷淡对白,都如同堆积的白色荒草,在一瞬间被点燃。
之前觉得Mark很娘娘腔,走路如此,行事如此,对话如此。而Helly又过于激烈和强势。
但到最后,你会发现最温柔的Mark才拥有更持续的力量,Helly走路时左右摇摆的身影也如此迷人。
整个剧的剧本节奏,人物线,拍摄方法,剪辑,构思,工作与生活的暗喻,分离人格的对立与融合,以及公司的阴谋与悬念都恰到好处。我一直觉得,喻义恰当才是完美无瑕。一张纸撕成20张是拼图的乐趣,撕成1000张的拼图则是一种痛苦。每个人对这个剧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入口,这就是最好的作品,让读者与成型的作品去生长和呼应。过度的喻义,如同现在的Wes Anderson提供了新的电影文本,拍给专业人士看,但失去了观众和阅读的乐趣。
面对这部剧,如同面对喜爱的女人,谈的越多越清晰明确,反而对喜爱是种损伤。面对真正的喜欢,应该是少年般的语塞和木讷。
写到这里,就足够了。
可以说是,疫情以来,最佳美剧,好看。
每个周五的期待告一段落,期待下一季。
还有364天。
卢蒙公司开发了一项分离技术,可以将员工的「工作」与「个人生活」记忆完全切割开来,并受空间限制。身处公司,只有工作的记忆;离开公司后,只有个人生活的记忆。主人公马克便是接受切割术的员工之一。他那原本按部就班的生活,也随着部门组长皮特的突然离职,和一位与众不同新员工的加入,被彻底打乱……
关于本剧现实意义和社会隐喻的讨论比较多,但其用心的细节设计,也非常值得考究。
在此盘点一些可能在第一遍观看时会忽略的重要细节。
注:
- 本文非剧情介绍,而是含有大量剧透的细节向分析
- 4/11 更新了第二部分,第一季结局以及细节补充:#31 - #50
- 4/13 更新修改了赫利最后道歉的理解
本回答重要的资料来源:
领英主页:
衍生短篇小说,apple books:
【剧透预警】
【剧透预警】
【剧透预警】
这点主要是为了点题。本剧本身便是从该分离手术细思极恐的应用以及后果展开说去。
外面的人 outie 无法肯定地知道里面的工作到底是什么;里面的工作人格“打工人” innie 则像是奴隶般一直不停地工作,被剥夺了睡觉、下班休息的体验,也被剥夺了基本的选择和质疑权。
剧中提出了至少三个细思极恐的场景:
a) “加班“:自以为分离后就完美地从物理上分割了工作和生活,但没想到公司还留了一手“强制加班”,即无需空间限制,便可以启动 innie,直接剥夺 outie 的身体掌控权;
b) 孕妇:不仅应用于工作,还可以应用于分娩、外科手术等会带来巨大疼痛的场合,创造 innie 来承担痛苦,而让 outie 轻松生活(第六集男主妹妹再次见到“孕友”却换了个人似的)
c) 一直工作的人:因为内外人格无法正常交流,innie以为把身体掌控权交还给了outie,但却不一定有“outie“的存在,即一直工作、不走出公司的人,完全为公司所控制(第七集的真相揭晓)
卢蒙公司外包是生物技术公司,有生产药品、洗护用品等,但实际部门职能却让人迷惑,比如主角团的MDR,3D打印&整理画像的OD,甚至还有那个培养小羊的部门。衍生短篇故事中暗示有的部门可能从事商业间谍活动,乃至恐怖袭击,但没有实锤。
公司的影响力也非常大。正剧中,势力范围遍布整个小镇:
在衍生短篇故事中,暗示公司通过大数据,专门给身陷困境的人发放招募广告。
公司大楼的俯拍,颇像大脑横截面,象征对大脑的控制与“分离”。
而且这个大楼,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地方。
只不过剧中应该进行了CG修改,修改成两侧都有湖,变得更加对称,更像人的大脑。
在剧中、领英主页、工作手册中,都反复强调的9大核心准则,人的4大元素/脾气。
9大核心准则:
4大元素/脾气:
剧中也有一些对应4和9两个数字的设置:
基尔登高望远的画,所望向的湖泊形状,恰好是现实中的五大湖。
所以欧文和伯特聊起这幅画,说到感到不安,害怕他掉下去,也是因为假如能从这样的角度俯瞰五大湖,那么基尔所在的高度恐怕得非常高,甚至到太空去了。几乎是从上帝的视角,俯瞰北美。
登高望远的姿态,也和第八集完成指标后,庆祝动画里的基尔一模一样。总的来说,就是在烘托创始人高大伟岸、堪比“上帝”的圣人形象,潜移默化地让员工产生景仰之情。
历届CEO的任期时间,基本都是任期结束后便不久死亡,不知是先死亡,还是先卸任。
而且关键的换届时间,都恰好对应了美国历史的重要时间点:
是因为关键时间点导致了换任,还是因为新上任而“促成了”历史转折点,没有定论。如果是后者,那么卢蒙公司就更有点“光明会”的意思了……
基本就是不知道个人的具体信息/记忆,但保留着基本常识。有知识,无记忆。
第四个问题比较奇怪,但是回看第二集就会发现,是黑人小哥在带赫利去做手术途中,插入了一个“知识点”,所以考察的是“短期记忆”。
官方领英账号帖子中展示的四人组工作ID,SVR'D代表着被分离者(severed),与黑人小哥、老阿姨等看似没有分离的工作人员区分开来。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员工代码,08应该是分公司代码(短篇故事中讲述了卢蒙在kansas还有分公司),后面三位数应该是对应员工序号。欧文最老(自称工作了三年)序号是454,马克两年位居其次(927),最新的赫利则是数字序号最大的(988)
MDR部门主角团四个人的名字:
姓的首字母组成 sRGB,对应标准三原色,standard Red Green Blue;名的首字母组成 HDMI,对应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都和成像有关。
特别是 sRGB ,因为在公司都只称呼对方的姓氏首字母,HDMI也许是巧合,但sRGB一定是故意设计的。而三原色颜色,在后面分析中是很重要的一环。
MDR电脑工作界面,如何布局,在工作指南里写得很详细。
关键的一点是,F处标记的“坐标”,指南中说的是“在数据库中的相对位置”,但倒数最后六位16进制的模式,让人联想到16进制颜色码,即代码对应特定的颜色。
于是有人搜集整理了本剧中出现的一些“坐标”以及对应人物/剧情。
乍一看不明觉厉,但首先,最与众不同的,是最后一个,欧文“走神”看到黑色液体时,他的电脑坐标对应的颜色,是区别于其他蓝绿色的粉红色,也呼应了“走神”的特殊性。
其次,根据之前首字母组合意识到RGB的重要性,这里坐标对应颜色也基本可以归类于三种颜色,绿色,蓝色,红色,而不是介于他们之间的其他颜色种类。
以上再加场景(公司内大部分工具布景都是蓝绿色),就有关于三原色的推论:
而根据这一推论再看看RGB在剧中的其他对应,包括且不限于
另外还有一说黑白。因为三原色相加,是白色(光学)或者黑色(色彩),而通过总结归类,有推论说剧中白色往往代表着谎言,黑色往往代表着真相。
这一说稍微有点牵强,读者自行定夺。
关于工作内容,有两个重要的点,在工作手册里有详细的解释:
a)数据归类是基于四种元素来分的,而不是剧中口头简单所说的“数字很恐怖”
而这四类,在前面第4点提到,是在大家参观永恒区时,基尔谈起自己“最伟大的成就“时,提到了人是由四种元素组成,他称之为脾气,从中“推导出一个人的灵魂”。
就是说,通过找到四种元素(悲哀、欢乐、恐惧、恶意)的比例,便可以“解析”一个人的灵魂/性格,联想一下,便可以从此对人进行“重构”,为其所用。
b)数据归类是有评判的,可能选择的数据会不达标。
不是觉得“恐怖”就恐怖,而是有评价标准,如果不匹配,则会显示不成功。但不代表公司本来就知道“正确答案”,而是更像是“试密码”,正确答案不知道,但可以试错,直到成功。
而这种“试密码”的模式,就和解析性格也对的上了。一个人的四种元素比例是不知道的,但可以通过试错的方式找寻正确的比例。
所以我倾向于理解为,MDR的精炼数据,精炼的是人的大脑/性格/灵魂数据,通过试错解析人类,从而达到“解构再重构”的目的,和卢蒙的大脑技术也对的上。甚至解析的目标,可能就是,或者就包括MDR工作人员自己。
另外,结合衍生短篇小说来看,还有可能,是从事着商业间谍活动,通过试错解析竞争对手的技术仪器,或者找到对方的秘密,从而达到商业上的胜利。
至于其他部门的职能,比如本季平分秋色的OD,已经偶然发现的“小羊”部门,前者似乎是制造部门,提供基本用品,后者则一脸懵逼。
说到这,再提一个有趣的推论。结合Petey留下来的地图,和赫利做手术的大脑X光透视图,会发现,分离芯片放的位置,大概是地图中永恒区的位置。而光学设计OD部门,则大概是在正前方眼球的位置 —— 整个部门的设计布局,都在模拟“人脑”。
这一部分依旧是工作手册内容,除了MDR具体工作操作指南以外,还有较为常规的“要求”,其中这三条较为显眼:
a)洗手/肥皂:非常细致甚至严苛的吸收要求,每天至少洗十遍手。
b)着装:要求单色调,黑白灰蓝/淡色,呼应RGB重要性之红色系颜色象征外界。
c)部门间交流:不鼓励,原因是“避免传播病原体“,可能是对疫情时代的meta指代,但总的来说是不希望员工在公司内生病,并且不希望部门间交流(比如散播谣言,故意给员工“造反”画作,甚至还起了特定的代号,266)
虽然分离手术让内外两人格不共享记忆,但一定程度上,潜意识和情绪/情感可以打破这个壁垒,只不过两个人格可能不知道,对方人格留存下来的潜意识,具体代表着什么。
比如主人公马克,在外面以泪洗面,难以抑制内心的痛苦。而在公司内部,Petey也看出了马克眼神中的悲伤,但却不知其由;马克在健康咨询时,捏出了妻子遇难那棵树的模样,但却不知其代表意义;马克和凯西女士能感受一种吸引力&关心,但却不知为何。
第三集永恒区基尔的语录中,也有所暗示:
History lives in us, whether we learnt it or not.
表面上说的是历史会沉淀在我们身上,不论我们是否吸取教训。但对应上述内容,也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历史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论(内外的)我们是否知其为何物。
第二集由大妈提醒的没亮的第三个灯泡,象征着马克没觉醒的“第三种人格”,即内外人格融合过后的新人格。
这一推论,在片头动画中也有所展现,最后一幕,原本分离的内外两人格,逐渐融合,最终变成了一个,也就是第三个。
三这个数字也是被反复提及。
前面所谈到的RGB,三原色在剧中的代表/所指,三个灯泡对应的人格觉醒,大妈办公室墙上一分为三的画作,甚至是第一集马克留宿妹妹家时,外甥房间的“三张床”。
这三张床,在剧中这里说的是为了让孩子逐步适应成长的变化,减少“换床”的创伤。而对应之前提及的三原色对应:
而马克正好在第二张床上,而他本身现在也是处于 outie 和 innie 共享一个身体的阶段。
而“孩子逐步成长”的三个阶段,对应的就是员工,从有外面的人格,但分离出内外共存,直到最后外面人格消亡,完全由内部人格取代。像大妈、黑人小哥这样的员工,说不定就是……
这样做的意义,就是完全创造出“属于公司”、完全听从公司指示的服从性内部人格,不会因为个人私事、情感而影响表现。如此改造员工,让人不寒而栗。
凯西女士的身份揭晓,确实是本季的一个重磅炸弹(马克的妻子居然没有死,甚至还成为了全天候在公司工作的行尸走肉),但抛出的是更多的疑问:
首先,科贝尔大妈的用意是什么?
显然是科贝尔故意增加了马克和凯西的接触:偷来马克地下室保存的亡妻蜡烛,似乎想勾起他的记忆;第八集看到马克和凯西还是不相识,却有些失落。除此之外,公司一开始坚称“融合”不可能,直到科贝尔偷来芯片证伪;故意接触马克妹妹,似乎也是为了挖出马克的更多故事。种种行为,都像是为了实现“融合”铺垫道路。
其次,凯西女士的死亡,是意外还是人为?
凯西女士/杰玛,是两年前车祸去世。而巧合的是,短篇衍生故事中,想要揭露公司真相的peggy,最终也是车祸去世。真的是巧合,还是卢蒙公司的“惯用伎俩”?凯西女士的时间线也有点对不上。她自陈有着107小时的生命,减去MDR观察赫利的八小时,并以半小时咨询为单位,说明一共进行了接近两百次咨询。就算工作日一天只有一次,也不到一年。但是杰玛是两年前去世。
两个猜想:
欧文第二集走神后接受健康咨询,凯西女士在陈述一些outie事实中,其中一件在后续第八集得到了验证:“你喜欢雷达的声音” —— 欧文的宠物狗,就叫“雷达”。
而这一环节中,要求“平等对待”每一条内容,不显现出偏爱。很可能是因为这些内容中,有真有假,只有平等对待,才能说明innie的情绪得到了控制,没有产生对outie外面生活的向往。
顺便一提,马克在第八集的健康咨询中,提到了“三分钟搭起帐篷”,而前两集地下室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标记“野营”的盒子,印证了这条内容。
欧文第二集的脏指甲,一开始以为是像马克一样去温室会见Petey,所以手弄脏了;其后又显现了对园艺的喜爱,又以为是做园艺留下的泥土。
直到第八集才真相揭晓 —— 原来是每天都在重复绘画,用了黑色颜料(对应走神时出现的黑色液体),留在了指间。
同样也呼应了第13点工作要求中,每天至少洗10次手的要求,可能也为了避免innie和outie通过手上的一些痕迹,传达了不该透露的信息。
其中,
欧文绘画时的这个镜头,类似第四集科贝尔大妈取petey脑袋中芯片的镜头。
而画中的内容,则恰好是凯西女士”退休“、在“测试层“的画面。
在说画的含义之前,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虽然欧文自己说工作了三年,但是官方主页发帖介绍员工时,却说欧文是九年前加入公司的。
而且这个帖子后面这句话
truly transformed into a model employee
"transform“这个词就用的挺妙的,有所暗示。
结合上一点欧文画的是测试层的画面,推断欧文曾经被“重启”过,所以工作时间才对不上。
工作的第六年,发生了什么事故,导致了“重启”,或者是第八集管理员操作界面上的“调职分公司 branch transfer”。
虽然前六年的工作记忆被抹除,但是他的outie出于某种原因还记得“重启之前”的这幅画面,但是不知道含义,只感觉到“恐惧”。所以反复绘画,希望提醒到自己的innie。
欧文日复一日地画这幅画,是为了让这个画面刻在自己的脑海中。前面第14点谈到了,虽然内外两人格不共享记忆,但是“潜意识”“情绪“可以打破这个壁垒。而欧文就想把这个负面记录在自己的潜意识中,如果自己的innie看到了这个画面,能够“本能”地躲避逃离。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欧文画画时还有两个动作,晚上喝咖啡,听摇滚音乐,都是为了提神醒脑,为了熬夜,所以才使得白天工作的innie欧文感觉困倦,“容易走神” —— 说明走神的时候,潜意识最容易趁虚而入,所以公司才回极力避免员工上班走神,不是为了业绩,而是为了防止“破次元”。
虽然欧文的“相好”伯特被强制退休,理论上当天应该就结束了的。但是在第八集最后,迪伦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界面上出现了伯特的名字,并且芯片是处于激活状态的(亮,而非灰色)
赫利在公司外面的真实身份,应该是身居高位,第八集结尾我们看到她出现在卢蒙年会上,相信大结局会有更多的信息披露。这里主要强调一下,除了,关于赫利特殊身份的几点细节:
a)特殊的白玫瑰
赫利第一天下班时拿着的白玫瑰,是电梯口黑人小哥给的,应该是特殊待遇。白玫瑰象征纯洁、高贵,可能是为庆祝员工第一天“新生”,但难以想象会送给其他男性员工……
b)样貌、发色酷似卢蒙CEO
第三集参观永恒区时,赫利和两任女CEO都长得有点像,并且在参观时,特别在下面一句台词中,把镜头切给了赫利,
无论是真的伊根家人,还是卢蒙大家庭的员工,
也许赫利,就是“真的伊根家人”,即公司继承人(之一),但参与分离项的目的,“扎根基层”?还是成为CEO必须经过的一步?
但是,与这个理论所矛盾的细节则是,第二集开场黑人小哥给赫利介绍公司、基尔等等,如果赫利真的是Eagan后代的话,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在本季前期讨论为什么赫利表现得与众不同时,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赫利做手术时,手术指导屏幕上显示的是“所选工具太短” —— 所以也许是手术出现了失误,才导致赫利的异常?
更进一步,会不会是“反对者”故意安插了赫利进公司,捣乱局面,所以在手术室安插了自己的人员,导致手术“失误”,引起了后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呢?
只是随着剧情发展,这一猜想似乎和赫利身居高层的身份对应不上,除非赫利不是卢蒙的人,而是竞争对手的高管/人员。但又和她第八集最后出现在卢蒙派对上产生了矛盾。
第四集最后赫利采取极端手段上吊自杀,根据剪辑对比,可能是马克无心的一句话给予了灵感:口语“get the hang of 学会做“中的“hang“也是上吊的意思……
第三集参观永恒区的微笑墙,欧文说是受到卢蒙帮助的顾客的笑容,但是卢蒙并不是牙科医院,
而且近距离拍摄微笑的样子,更像是第二集开头,黑人小哥拍下赫利的照片……
并且迪伦说到自己喜欢的一位女士微笑不见了,可能对应着一位员工的正式“退休”。
第八集展现的华夫饼派对,包含了内在人格通常无法做的三件事:
其中高潮的裸露舞蹈,就是在重现关于基尔的一幅画,来自第二集,欧文与伯特第一次在健康中心相遇时,挂在墙上的那幅画:
跳舞的人,也许就是“被分离”的员工,那可就有点《西部世界》的味道了……
至于受奖励者,扮演的就是画中的基尔/创始人/“上帝”,戴着头套,鞭打着俗人。
而且鞭子上还赫然写着卢蒙公司的九大核心准则,要把这准则,鞭挞进每个凡人的心中。
迪伦虽然一开始不屑于马克的浮雕礼物,说那根本称不上是奖励。
但在第八集,胜出的迪伦,选择了镌刻他们四人组的浮雕,令人动容地“被打脸了” QAQ
休息室/惩罚室,他们在忏悔的间隙听到的声音,居然每个人听到的不一样:
特别是考虑到第六、七集迪伦见到了外面的儿子,为了儿子大打出“口“的疯狂状。说明即使innie的他还不太理解,但儿子对他来说是最重要、最在乎的。所以他听到的婴儿哭泣声,也许就是回忆/潜意识中,儿子婴儿时的哭泣声。
同理,赫利应该身居要职,第23点永恒区的镜头暗示,都容易将她的outie身份,放在一个传统大亨的女儿、想要得到父亲重视却不得的身份上,那么愤怒男人声,可能就是她父亲/祖父的声音。
【其他】
衍生短篇故事中,员工Peggy逃跑想要揭发卢蒙,联系了记者Daria,然后记者和编辑Jim联系,被拒绝发稿,然后Peggy离奇死亡,就没有了下文。
特别需要注意的两点:
可以推断,这个编辑Jim和黑人小哥Seth大概率是亲戚关系,Jim直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告诉了Seth,让卢蒙公司“控制”了事态,最后息事宁人。
本集“逃”到外面的三个人,虽然行为、身处环境各异,但有个共同点:
有那么短暂一刻,他们都愣住了,盯着镜子中的自己,脸上不禁流露出疑惑甚至诧异的神情(马克、欧文尤为明显)
这样设计的原因,可能有
a)“体制化”后不适应环境改变
即使公司内厕所也有镜子,但那儿的背景始终是固定的。数年如一日,内在的人格习惯并适应了在那种背景、灯光下看到的自己。而当终于来到外面的世界后,在不同的灯光、背景和着装下,眼中的自己突然“变了个样子“,所也会感到惊讶。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欧文、马克反应比赫利更强烈:他们两人分别工作了三年、两年,时间远远比刚来不久的赫利要长。在无数次“休息室朗读“、日复一日的单调视觉背景下,被”体制化“得更严重,所以反应更明显。
b)镜子测试:自我意识的觉醒。镜子测试本是用作测试动物智商/认知能力的一项测试,
通过动物是否能够辨别出它在镜中的像是它自己,判断其自我认知能力。
而本集这里镜子前的注视,显然通过了镜子测试,但更重要的是以这种形式证明了内在人格拥有自我意识,他们是能思辨的人,而不是海伦娜在录像中对赫利所说的“我是人,而你不是”。
本集坐实了欧文父亲是海军的真相(照片中的父亲正穿着手中拿着的这套水手服),并且可以合理推测欧文也曾是军人。
欧文房间里的勋章/奖章,被细心的网友查到了出处[1]:墙上装裱挂着的,是海军奖章(Navy);而桌子上打开放着的,则是陆军奖章(Army)
墙上挂着的,应该是父亲的,以做纪念;桌子上打开的,应该是欧文自己的。不排除制作上的失误,因为欧文更可能是海军,但总的关键是,他出身于军人家庭,并且自己也有军人背景。
关于欧文曾经是军人/海军身份的暗示,包括
1)第二集凯西女士陈述事实中的
2)宠物名字是“雷达”
喜欢雷达的声音,既可以理解为作为海军喜欢雷达检测时的哔哔声,也可以理解为喜欢宠物狗的声音。甚至是说,因为喜欢雷达的声音,所以给狗取了“雷达”的名字
3)1100
提到时间时,不是说“11点“,而是说”1100" eleven hundred,是军人常用的军事时间(military time),说明欧文语言上的老习惯被保留了下来。
4)见到上级立马站起
前几集每次见到Milchick,他的上级时,就立马起立,并且战得笔直(和其他三人形成强烈对比),说明曾经军队纪律生活给他带来的“肌肉记忆”也被保留了下来。
5)不得“越级”
发现违禁书籍,不想越级报告,也是类似上一点,纪律性的体现。
所以,为什么欧文的军人家庭、军人身份这么重要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正是因为有着军人背景,欧文即使离开队伍,纪律性依然扎根脑海,甚至在个人记忆被清除之后,潜意识中依旧遵守纪律、服从上级、忠心耿耿。
其次,严肃的军人背景和禁忌的“情窦初开”形成了戏剧冲突。欧文是早年参军,在那个甚至连"don't ask don't tell“都还没有的时代,内心深处的情愫被压制了下去。“深柜”已久,在公司“分割”之后,不经意间将埋藏的秘密唤醒,一发不可收拾。
甚至,欧文那般景仰基尔的原因,也和自己在军人家庭中长大、敬仰军人父亲有关。潜意识中,基尔成为了他心中的父亲。而本季后半段欧文的态度转变,也是代表着被传统父权压制下的自我意识觉醒,打破禁锢,重获新生。
最后一集的奔赴,联系背景来看,也就不是完全的“恋爱脑”。即使公司内外,物是人非,但伯特依旧是他最相信的人,去找他是完全说得过去的。而欧文敲打房门时的那阵阵呼喊,不仅是呼喊着埋藏在伯特心底的那个消失的爱人,也是呼喊着冲破牢笼的自由与希望。
与曾经忠诚的“工作人”欧文对比明显的是,在外面的“生活人”欧文似乎是反叛的一员。
不仅日复一日熬夜绘制测试层画面、喝咖啡听摇滚,想要警告自己的 innie,还搜集了卢蒙曾经员工受伤起诉的新闻,和切割员工的名单,进行着自己的秘密调查。
不仅是这个新闻简报中提到了受伤,在第八集华夫饼派对开始之前,欧文阅读了工作手册中的一段文字,也提到了“受伤”,即下图的前两行:
员工可能会受伤,甚至遭受了可怕的灭绝人性的事故,但工作场合都有着风险。但无论如何都要继续用爱工作,完成崇高的使命。
读完欧文便嗤之以鼻地将鸡蛋夹碎在书中,露出轻蔑的微笑。那一刻,他在为伯特被“灭绝人性”而复仇爽了一把,但事实上也许和“生活人“终于恰好共情,为他们所受的伤害而愤怒。
整理下欧文的相关线索
所以推测,欧文在第六年工作时遭遇了意外,不得不带到测试层重启/改造,但somehow记忆错乱,这个画面留存在了“生活人”欧文的记忆中,让他恐惧不安,也是让他觉得自己“因工受伤”,想要起诉但迫于卢蒙势力庞大,于是联系一些员工,希望找到和他类似经历的人(即地图上标注的那些人),一起共同起诉,才有些胜利的可能。
讽刺的一点,欧文是四个人中,“历史遗留”最突出的一位,但却说在第三集参观永恒区时,说到“没有历史的人是不自然的。自己没有历史,心中却充满了感恩”,显然是错误。
事实上,就先现任CEO詹姆斯所说的那样,
历史永远留存在我们身上,不论我们是否从中学习或吸取了教训
双重含义的“历史”,耐人寻味。
包括且不限于:
第三集参观永恒区时,
”卢蒙家人“同样在最后一集出现
首先明确一点,赫利是伊根家族中第一个做分离手术的人:如果别人比如现任CEO詹姆士做了,那么肯定上台演讲宣传的就是他,而不是刚30岁的赫利。
基尔更不可能了,连演讲之前主持人介绍时,都说到“基尔没有见识过,但这个芯片包含了他的种种优点……“。所以通过分离手术实现永生的说法并不成立。
其次,赫利做这件事的目的,其实主创在访谈中已经给了官方解释[2],原文如下。
The purpose of what she’s doing is to sort of show that severance is good enough for an Eagan. This isn’t something that we would just do to the unwashed masses. This is something that the CEO’s daughter is willing to do and is excited to do, because it’s a total benefit to her life. That’s the message they’re trying to get across. there’s so many weird cult-like dynamics. And it becomes sort of about Helena having to prove her loyalty and prove her worth and prove her commitment to her ancestor’s vision. So on a practical level, it’s basically a big PR move, but it is also Jame testing his daughter in a weird, manipulative way. - Dan Erickson
主要是两点:
这也就和视频中海伦娜所说恰好相反,讽刺的“越否认,越接近真相”。
厕所和父亲的这段对话挖了不少坑,引得观众脑洞齐飞,什么“詹姆士脑子里装着八任CEO的灵魂”、“永生说”,挺玄乎的。
但总的来说,他的这段话,至少有以下这四个关键要点:
1)在床上哭了
父亲听到海伦娜/赫利自杀的消息,在床上哭了。
首先一提的是,赫利自杀的消息是之后通过监控发现的,那时赫利已经重新上班了,所以詹姆士没去医院探望也情有可原。
那么是因为消息紧急,所以深夜打搅?不太可能,而更可能是因为詹姆士年老体弱,长期卧病在床,所以听到消息的时候还是在床上的。
那么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董事会”需要中间人传话 —— 防止病菌传播,引起疾病。同样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卢蒙工作手册中有着“一天至少洗十次手”的奇葩规定,为什么海伦娜上台时,詹姆士站在远离人群的后方,而不是靠近舞台的正前方。
2)“基尔的孩子”
人们都会植入这个芯片,成为基尔的孩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通过分离手术,分离出来 innie,通过各种奖励惩罚使其顺从,成为基尔的孩子。就像本季一开始的马克和欧文一样,崇尚基尔,对上司Milchick也是言听计从。
而且还可以利用该技术的后门设计,“加班”、“转移分支”等操作,让言听计从的“工作人”随时夺取身体控制权,乃至通过三大步骤逐渐剥离“生活人”,成为像凯西女士一样的全天候工作人。
3)“祖
目前印象最深刻的台词 好消息是地狱是人臆想的 坏消息是人想的通常都能创造出来(剧节奏很慢 但又十分吸引人 )
特别库布里克那种科幻惊悚,寡淡到极致的剧情,不明觉厉的高概念,莫名其妙还是很想看下去,本·斯蒂勒能拍出来这个还是有点狠的
用极端夸张折射出一些企业资本家控制员工的可怕现实
职场惊悚剧,终于看到了想看的题材了
看完后决定多摸鱼,让工作人格和生活人格多多交流和融合
#下班后谁也别想找到我。留下太多让人期待的悬念了,期待下一季!
当你不认为“你”的自由被侵犯后,你还会去保护“你”认为的自由吗?
第一集非常惊艳,讲述故事方法让人意料之外。非常新奇的科幻概念设定。第二集剧情冲突的点慢慢隐现,有的后劲不足的感觉。主要角色选角都非常quirky,很对味。希望后面几集Ben Stiller别让人失望!
职场版心慌方,主题曲太魔性。然而人家就算是这样都是八小时工作制,我觉得还是人性限制了编剧的创造力,来咱们这走一遭肯定能拍出更惊悚的。PS女主是怎么做到正常走路都像走猫步的,姐真飒啊…… 第四集更新:各种规章制度出来后,相信大家都会觉得眼熟了….“基尔”简直是高级黑….完结更新:多线叙事反抗统治者,这才叫爽剧!
在那种一直有性感美女弹窗的在线网站看,没注意集数把第八集当第一集看了,然后234567无缝衔接看完也没发现看错了,我还鼓掌:好牛逼的倒叙啊
既《1984》又《美丽新世界》。人性由什么定义?记忆。捍卫记忆就是捍卫自由。它不可被外力篡改、截取、添加和挪用。一场冷峻的审判。人们被装进卢蒙的“盒子”,就像被扔进精神病院的人如何证明自己没有精神病?
只需理念一句话就创作出一部电影!你不需要工作,是工作需要你;马克思说资本控制下的打工人的劳动,就是人的异化,也就是非人,因为失去了自由,打工人失去了对劳动过程的控制。就算是爱好当工作,自己干就是完整的人,因为自己想停就停,想干就干;如果给人打工,不是想不停就停的话,那这工作就从爱好变成了惩罚。打工就是打工人的异化,这部剧就是将这句话扩大化、形象化、戏剧化了。驯服囚犯的最佳方式就是让他们相信他们是自由的。然后操纵他们做我们想要让他们做的。国外的社会治理不就是这一套的各种变形嘛嘛?The surest way to tame a prisoner is to let hem believe he is free好看想法好玩。而且结合了当下996.人工智能劳资矛盾自由与独裁。各种因素,打破颠倒重组
从职场戏切入,其实仍是一个卡夫卡式噩梦在“科幻时代”的复活演绎,繁复的职能部门叠床架屋无法窥其全貌,正是永不抵达的城堡的象征,几代资本历史如一个遥远未知的、无肉身形体的巨兽高高盘踞,以家族性的技术垄断的形式操控人类情绪,并将机械时代最宝贵的情感压榨利用,各种配置完全是现代企业的缩影,也可以扩展格局至更高权力层面;相较于近乎邪/教般的掌控、监视、规训、洗脑,个体为逃避创伤或达成目的而主动选择被切割、被异化,或许是另一层面的惊悚——outtie对innie的自己说“你不是人,我才是人。”清冷影像基调太适配人类孤独之声式的画风,白色办公室内的规整构图,迷宫般走廊里的幽深黑暗,变焦镜头的运用。
还没看过第一季的人是幸福的,如果知道第一季这样结束,那我宁愿自己还没看过。
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所说:“(打)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因为根据这个前提,很明显,(打)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打工人都懂
资本主义打工人的科幻惊悚剧集,上班时不记得外面的世界,下班则不记得上班的生活这设定总还比工作随时随地要“工作生活平衡”一点?第一集里面男主作为小头目隔墙提问女主的情景非常互害了,情节推进很慢,目测后面男女主会发展出恋情来。本斯蒂勒导演,他们这些喜剧人严肃起来还都挺吓人的(
近年来最怪异,最黑暗,最难以捉摸的科幻剧,在电影院和几百人一起看季终集效果惊人的好。主创主演都到了,几个fun fact: 主创dan原来是在造门工厂工作,五年前开始有这个想法因为极其厌恶上班;距离开拍六周迎来疫情,结果从三月拖到十一月;所有的戏都是一起拍的最后再剪辑分集,所以对于演员挑战非常大,尤其主角;妹夫的那本人生宝典一共写了50页;Ben Stiller说当觉得里面公司情节过于荒谬时,dan总能举出现实里的例子说服他,比如安利,又强调,我们不是在影射Apple,dan补充:对,是Google。Dan说他脑子里已经设想了十九季的内容。Apple已经宣布续订第二季。
牛逼到无以复加,完全无法预设是本·斯蒂勒的作品,高度提纯的概念,毫不含糊的表达,教科书级的调度,所有视听方面的元素都极简到冷淡,并异乎寻常地贴合主题与类型,令人震撼,脑补了数种或套娃或反转的走向,冲第三集开头近乎完美的调度,我赌导演不会烂尾
发现本·斯蒂勒是一个被低估的导演,平时总觉得他是一个明星,做导演的片子印象中有点鸡汤,看完他在这个剧里导演的几集,才发现他的能力远不比如此。他的镜头调度做的远比绝大多数市面上的电影都要优秀,让中间几集另一位导演的水平瞬间变得平庸。如果本·斯蒂勒导演整季,这个剧无疑会是年度最佳剧集,没有之一的那种。第一季最后生育线和爱情线的伏笔都有料,开始期待下一季了。
上班这件事本身就是一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惊悚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