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慰安妇之于日本兵
第十四集 可爱的明天,说的是缅甸战场。里面有中国远征军,但画面不多。在那片丛林里,英国人,印度人,中国人,缅甸人,美国人,日本人,互相残杀,很残酷。
片中采访了前日军下级军官,他说: 战场上的娱乐放松? 有的。有日本来的艺伎,但数量很少,只够高级军官有份。中级军官有军官俱乐部,可以先酗酒再狂唱小曲。看来这个日军熟谙英国文化,他甚至知道英军流行的战地小曲,并把它和日军战地小曲做了比较,访谈到这里他甚至有点开心,就像现在的追星族一样。然后,又复杂地说,不过我们士兵是不需要这么复杂的娱乐的,只要有钱,我们就去找,就是你们说的慰安妇。因为明天就会去死了。。。
说到慰安妇的来源,他说: 大多数都是高丽人,士兵们都很尊敬她们,因为除了她们还会有谁想到这地狱战场呢。。。
2 ) 法国女人
第十七集 黎明 这集说的是诺曼底登陆。这么大的历史事件可惜没有留下很精彩的影像,出现最多的就是登陆前的物资准备和登陆后的推进,就像一个物流公司在运转,这头上货上客,那头卸货下客。我们绝对要感谢斯皮尔伯格,他给后人们还原了奥马哈海滩的惨烈。
对几个镜头印象颇深,因为战争没法让女人走开,法国女人也不例外。
之一,海滩边沮丧惶恐的德军帅哥战俘,他的法国女友死命抱着他痛哭,昏厥瘫倒在地,周围的美军同情和无奈地看着这对马上要分离的恋人。
之二,断瓦残垣的路边,两个法国女青年拿着香槟酒或是白兰地向美军致意。坦克们没法停,绝尘而去,步兵们时不时有人停下来接受致意,喝一杯后匆匆离去。
之三,巴黎街头落单的德军士兵负伤倒在街头,怀里还抱着枪,人们试探着向他围去。男人们缩在后面,一个妙龄女子走在最前,抽走伤兵的枪,把他翻个身,男人们这才一拥而上。
3 ) 最好的二战纪录片
记忆中最好的二战纪录片。这套纪录片的强大在于采访的那些当事人都是二战中的风云人物。当初是94年在电视上看到这部广东电视台引进配音的纪录片,那时候还小,光是看热闹,觉得采访人物最没劲,后来在大西洋之战那一集中赫然发现采访的一个老人下面的署名竟然是卡尔·邓尼茨。才知道这片子中这些“嘉宾”是何等强大。后来始终找不到广东台配音的版本,只有原音。
可惜毕竟是英国拍的,对太平洋战场明显不重视,而对英国战场介绍的却十分详细。
4 ) 二战迷绝对不能错过的纪录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战争最高峰时期,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有17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组成的轴心国集团。战火遍及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
尽管在1939年9月前,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反法西斯的抵抗已经开始,但一般认为战争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开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而告结束。
《二战全史》是一部在1974年英国一家电视制作公司制作完成的宏伟巨作应该是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权威的纪录片。该纪录片通过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轴心国分别在欧洲、亚洲、中东所挑起的战争,表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在海、陆、空的各个战场上英勇抗击法西斯侵略者宏大场面。从宏观的角度记录了二战的起因,过程及结束。最让人值得赞颂的是,此不纪录片相对中立,对当时发生的很多大事没有特别明显的立场,你会看到欧洲同盟国和轴心国的兴衰。
以前看历史记录片的时候,总有一种不真实感,被演绎的人和事,离得太远;而这部纪录片,掺和大量详尽的资料,当年珍贵的视频,最震撼的是,一个个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出现在屏幕里,身入其镜的讲述,包括二战名流们,高级军官,普通士兵与大众;历史是被所有的人推动着前行着。
整部大约26小时的影片中没有一个重复镜头,全部镜头均取材于当时的战时宣传影片或照片。该片的解说为著名英国演员劳伦斯奥里佛爵士,相信听过他诠释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死亡”的人对他的声音应该有印象。此外该片的资助人是大英博物馆,每集的拍摄都组成了单独的制作小组,有各自独立的编剧、导演,然后经过专门聘请的历史学家审评,再加以精心制作。中间还穿插了大量的歌曲,可以窥见到当时风貌和形式,既真实又人性,简直是大型历史题材记录片的典范,四十年后观看毫不违和。
看完这部纪录片,对20世纪中期历史不太明白的地方,一下子会豁然开朗。
例如越南战争,这是二战的尾巴,没有二战,就未必有后来中国的援越南。在二战以前,东南亚南亚几乎都是欧洲的殖民地(越南归属法国,印度归属英国等),二战中,英国,法国,荷兰等国相继衰弱,而东南亚南亚在二战中组建了自己的抵抗组织或者军队,此消彼长,才使得二战后印度,菲律宾等国家相继独立。而法国还想支配越南,二战后进驻越南,结果引起越南的战争,世事变化,后来法国撤离,美国又被拖上战车,之后中国才援助法国的。
后来发生的很多事,也许几十年前就埋下了伏笔,也算是蝴蝶效应的其中一种情况吧。
现在二战期间时期的人大部分都已不在了,这部纪录片,在反映二战的纪录片中,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翔实,客观,有温度,反战的价值观,已深入我心...
二战迷们,不能错过的纪录片,值得细看。
5 ) 美国巧克力和德国面包
第十九集 钳形攻势 说的是阿登反击战和市场花园行动。著名的脖子挎着MG42子弹带,目光凶残又绝望的武装党卫军小哥出现了真实影像。没错,他穿着脏脏的豌豆迷彩战斗服,酷酷地叼着香烟,凶狠又疲惫地盯着摄像机,边上还站着几个一样充满着死神气息和邪魅,一样疲惫的的德军战士。看到这一幕,很容易你就变成德粉了。
但是,接下来的镜头就变得幽默了。年轻的武装党卫军士兵们开心滴对着镜头大嚼着美国巧克力,美军战俘们微笑着翻着自己的背囊。德国老兵回忆道,我们有足够的面包,而美国人有很多巧克力,他们要跟我们换。这下我们有巧克力吃了,美国人也有面包吃了。原来如此。。。
6 ) 希望和平永驻
战后近30年拍的片子,很多人是那场战争的亲历者,从他们口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每个阶层人民身处战争中痛苦与无奈,片中很多画面应该是战争过程中拍摄的,能把人们瞬间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非常珍贵。93年左右的时候,忘记是哪个电视台播放过这部片子,印象非常深刻,特别是片头一张张照片被烧掉的画面真是本片的点睛之笔,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转瞬化为灰烬,深感身处那个年代的人们的无力,也更加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和平年代。片子看过后,我深刻的感到应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国家发展好,不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再次承受战争带来苦难,希望和平永驻。
70年代英国的纪录片,肯定有冷战思维。比如西线事无巨细,连英国灯火管制死了几人都说了,但东线几次大战都没有提及;再如市场花园行动寥寥数语,却大篇幅谈华沙起义多惨烈,指责苏军见死不救;亚太战场只有几集,还专门花时间说了苏军的军纪。不过有很多当事人的回忆和珍贵的影像资料,是不错的纪录片。
第一次全面直观三维立体全时空全角度了解二战,对于所谓代表正义的协约国与代表邪恶的轴心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这起人类史上最大型最惨烈最血腥最凶残的战争,实际上是一起国家复仇而未遂事件,正义一方也是由不正义始,各种求全与绥靖与隔岸观火,甚至丑恶如苏联,居然为虎作怅,直到火烧自家门。
我反复看过的我以为世上最好的记录片。某集,一个德国女人说起战时她因为害怕只同意收留了一对犹太夫妇两天。第三天一早,犹太夫妇悄然离开。后来她知道这对犹太夫妇在火车站买票时被抓,并被送往奥斯维辛处死。她说:我痛恨希特勒,因为他把我变成了杀人犯。讲述这样的历史,是需要勇气的。
卡司无比强大,就差没采访希特勒了
这样的历史纪录片是得早点拍,73年的时候还能有那么多第一手的采访,要不过去了就没了。最大的遗憾是中国说的太少,不知道是不是和拍摄时间有关。
对二战相对全面的一部纪录片,不过一看就是典型的西方思维,部分观点和我们有些出入,而且对东方战场几乎不关心,20多集的纪录片,关于亚洲和太平洋战场的介绍不到五集,或许真的亚洲战场的地位不够,但是作为一个在二战中付出惨痛代价的国度的民众,感觉被轻视了。。。
讲的比较客观,虽然站在西方人立场上来说,但是立场没有对错之分,讲的很不错的
资料全得!!字幕粪得!!!
最珍贵之处是对战争参与者的参访,包括纳粹德国和日本。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E11中对邓尼茨等潜艇指挥官的采访。当谈到狼群战术运用之初的成功,他们脸上得意的神情,你才意识到侵略者对于战争的一种态度。
大量战时影像资料和二战亲历者的现身说法,最真切的还原了战火摧残的年代,太多人为的偶然共同酿就历史的必然,付出巨大代价换得前车之鉴,值得所有活在当下或是将来的世人为之思考。
A-
非常好看,比时下拍的回顾二战的纪录片好看太多。
明明中国是很有贡献的嘛,拖了这么多日本兵力,居然26集里才出现不到20分钟,跟意呆利一样可怜><…嘛,除了有点儿太过西方视角之外,这么细致入微关注个人经历与心理的人文视角的二战史还是非常不错的~
感觉和中国拍的最大的不同是,英国人会请一些相关的人物来对当时的情况作出说明,而中国的那部总是找一些专家。。。
极好,艺术水准
全套720P收藏着,果然二战中国不是主角啊,勿忘国耻!PS:这部纪录片客观印证了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缺失。
珍贵史料,既真实又人性,大型历史题材记录片的典范
无论有怎样的后见之明,如此豪华的被采访者阵容都将永远也不可复得了。
有施佩尔和荣格的采访
引进版把劳伦斯奥利弗的开场白删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