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为了家人,杀人不是问题
个人觉得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电影刚开始的时候你看到的只是一个流浪汉,睡在自己的破车内,偷偷到别人的家里洗澡,到游乐场捡破拦和食物,晚上靠着应急灯看书入睡,完全就是一个悲微无害的人,可当他接到警察通知说杀害他父母的凶手出狱的时候并警告他要躲到安全的地方的时候,他毅然的收拾行李,并尾随出狱的凶手并杀死,他等待的结果希望凶手的家人报警并抓他,可以他没有看任何媒体上杀人的消息,直觉告诉他凶手的家人会进行灭绝性的报复,为了让他妹妹一家人免受报复,他自己开展一次从自卫到反击的杀人行动,最后结局还是挺惊悚的,因为你到电影结束始终也不会相信德怀特会把所有人都杀了,除了自己异母兄弟.
这电影还告诉以下几个事实:再破的车,只要架上电池,加上油,把气加足,真的可以到处跑.美国人可以拥有一支或N支枪.千万不要爱错人,要不然后果很严重.
2 ) 一个简单的复仇故事
一个流浪汉,白天在海滩上捡空瓶子,晚上睡在一辆旧车上,车牌是一个向上的箭头,不认识。这天,杀死他父母的仇人要出狱了,他给破车灌了油,把藏在边上的电瓶装上,开去监狱的地方,远远停在边上,有一辆加长的老款的不知道什么牌子的车接到了仇人,他就在后面跟着。前面的车子停在一个酒吧,流浪汉跟了进去,乘他上洗手间的时候就用小刀在他脖子上划了一条口子,但不是要害,两人打斗一番,最后被他刺中仇人的太阳穴,血往外直飙,这不是结束,其实才是开始。
3 ) 若即若离的美国味儿
想想也不大明白这片是哪里特别吸引人让我一口气看完的。并且,这到底能算一部惊悚片吗?可是如果它也不算惊悚片,那么我还是一口气看完就更奇怪了。
一个很简单的复仇故事。连起因都轻轻带过。男主长着一副刚从常青藤毕业准备留校当教授的弱鸡模样。当他还没剪头发和剃胡子之前,他杀了第一个人。这个人刚从牢里放出来,据说此人杀掉了男主的父母。看男主开着破车,战战兢兢跟踪那人的样子,真想不到他能如此容易就得手,而且只是用一把刀,更而且在光天化日之下的酒吧厕所杀了人之后可以毫发无损大模大样满身鲜血地走出来。算了,就当酒吧厕所十分偏僻,可是为什么他还要用杀人凶器去戳穿别人的汽车轮胎呢,杀个人都没怎么受伤,硬是戳轮胎把自己的手给戳一大口子。真不知道该为他的智商捉急还是运气捉急。然后发现自己车钥匙丢尸体旁边了,他只得开着自己刚刚戳过轮胎的车逃跑,然后又发现这车里居然还有个人,他们匆匆见面又匆匆分别,但阅片无数的我们都清楚这个人会在结尾处起到某个决定性的作用。
影片到这里美国味儿基本没有。美国惊悚片主要用撒狗血和惊声尖叫来博眼球的套路完全不见踪影。男主台词很少,流浪汉造型与影片氛围比较贴合,呈现出一种不明所以的冷峻感。观众能感觉到男主在杀人过程中其实是害怕的,但也很奇怪地认同了他一定要杀人的决心。也许挑选演员的时候之所以要选个看起来比较弱鸡的,就是因为知道观众们总是会站在看起来弱势的一方吧。
然后男主把头发和胡子剃了。正式成为教职员工。愚蠢和平庸感直线飙升。
和他妹妹的这段相聚简直可以不提,都不知道他们在叽歪些什么。还不如那个要番茄酱的胖子,好歹有点喜感。总体说来就是男主担心那死人的家人要来复仇,所以要妹妹带着孩子赶紧离开。他本来以为那家人会报警,可他们没有,他们决定自己带着枪来找他。不仅男主想问,我也想问,为什么呢?男主的车也留下了,钥匙也在,还有血,还有目击证人,报了警绝对能抓进去啊,后来那个寻仇的人回答说,为了不把事情闹大。这逻辑,简直分分钟摧毁你的脑壳。
这个说不想把事情闹大的人说完没几分钟就被人打穿了脸。不是男主,是男主的朋友。所以每个人都要有个胖朋友,他们忠厚真诚但又残酷淡定,不仅肯借你枪,关键时刻还能帮你杀人。话说男主换了造型之后战斗力好像也变弱了。先是在妹妹房子里守株待兔,做了半天的准备工作但最后反而被别人射中了一箭。在这场夜战戏码中,我们不仅要忽视男主的无能,也要忽视那个拿着枪站在男主对面却没有打中他的倒霉蛋,也就是后来被打穿脸的那位。在这里,美国味悠悠地飘了出来,也就是惊悚片中,在一些十分关键和紧张的时刻,因为各种逗比和无稽的理由使人存活或者使人死去。遇到这些情况,我总是禁不住想到编剧,他们大概也会矛盾会纠结的吧,可最终还是得让故事继续。于是让我们都忍忍,忍忍就过去了。
男主带着他的俘虏,又开回了那辆破车,这辆车不知是不是有什么寓意,为何要它贯穿始终,我反正是没看出来。我只是惊叹于男主开出的神路线。常常有种不知为什么他就去那里了的赶脚。他找到高中同学,他的胖朋友,又杀了一个人,最后来到那家人的房子。
等待,再杀,其实结局算不上高潮。只是真的有一瞬,以为男主会停止。其实只要导演有这个意图引导观众,找几个模样乖巧温驯一点的女演员演那回家的两人,完全可以做到,这样就能制造一个稍微出人意料的高潮。但并不是,当我一看到那两女人的脸就明白她们必死无疑。OMG,她们完全有资格客串任何一部恐怖血浆片,她们的脸就是恐怖片的名牌,写着“我要给你看我的脑浆我的肠子我的内脏我的鲜血我就是杀人魔和杀人魔的变态家人”,所以,还有什么悬念呢?没有。男主被他弟开了一枪,临死前还嘟囔着车和车钥匙。搞不懂啥意思。结尾部分美国味又消失了。美国惊悚片的结尾大多有个显而易见的高潮,俗话说的打boss。也就是你来我往,血肉横飞,而不是像这样,等待再等待,前戏再前戏,最后二分钟便结束了,连正面交锋的镜头都很少。
我想整部片支撑我看下去的大概就是男主那种晃晃悠悠的不确定的调调。他仿佛总处在要被怎样而不是把别人怎样的边缘地带,你总担心他下一秒就要被发现或被KO就要败露了,但他愣是飘乎乎地把事情整成了。虽然早就能预测到他的结局,但还是不得不陪着他一点点地走完这复仇之路,并且会为了他最后目的的达成而感到些许欣慰。
影片色调偏冷,节奏偏慢,男主的表演贡献良多。不适合太无聊的时候看,因为它提不起劲来,没法让人有聊;但也不适合太不无聊的时候看,因为它会像杯温开水般淡而无味,喝了跟没喝一样。
4 ) 当复仇成为唯一目的
极为简练的人物语言对白,冲突不断又悬念迭起的故事情节,使得电影从头到尾都非常抓人眼球,最终真相被揭示出来后,却是要去面对亲人自相残杀的无奈,整部电影非常符合“blue”这个词,蓝色,忧郁,悲伤,报复,仇恨,孤独,寂寞,这不就是男主吗,父母被犯罪家族(韦德一家)的一个儿子枪杀,男主感觉人生一片黑暗,在自己破旧的车子里度过了十年流浪汉的生活,当他从负责管理他的女警口中,知道当年的杀人犯将要被放出来的时候,他那本已被熄灭的心又重新燃起了火——复仇之火。
通过跟踪和一路尾随,男主用刀子解决掉了那个背负着杀他父母之罪进入监狱的“罪人”,但是由于自己的车钥匙在扭打过程中被扯掉,他只能借犯罪家族的车逃跑,但是不料,车中还有一个犯罪家族的小儿子,小儿子说“不是那个所谓的“罪人”杀的人,真相远远没有那么简单。”放走了犯罪家族的小儿子,一方面是为了寻找真正的真相,另一方面又是担心妹妹与两个孩子的安危,男主驱车赶往妹妹的住处,去之前他想买枪,可是钱不够,索性买了张明信片寄给妹妹,在去之前,他还挂掉了他畜养了十年的胡子,改头换面的他只有一个目标,找到真相和复仇。
“如果你疯了,或许我可以原谅你,但是你没有,你懦弱。”“我知道这是私仇,正所以你会搞砸,不必晓以大义,不要谈天说地,你拿枪指着你就拿枪打。”“我宁愿你找我,否则你早就挂了。”“如果我家出这种事,我也可能是这样做,但我帮你并不代表我认为它是对的。”“我想你尽力了威廉,但我仍然要做个了断,尽快,我想,很奇怪,这痛的没箭来得痛。”“把指纹擦掉,我的车在路头的树林里,但是得摸黑去。”
其实故事内容很简单,就是男主因为父母被杀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所以待在自己的蓝色的车子里,过起了流浪汉的生活,一天,负责管理他的女警察告诉他,当年杀了他父母的罪犯将要出狱。
在罪犯出狱的那天,男主一直尾随着那个所谓的罪犯来到了一家歌舞厅男主在厕所里用刀杀了那个人,那个人是韦德家的一员,在杀人之后,男主走出无厕所,用刀扎爆了韦德家的车之胎,不料等他上了自己的车子之后,他才发现自己的车钥匙在刚刚的打斗过程中丢在了现场,无奈之下,男主只能上了韦德家的车,然后开车逃跑,我那有汽车后座,还有一个韦德家的小儿子,小儿子表示,不是那个韦德杀的他父母,杀他父母的应该另有其人。
男主找了一户没人的家庭,潜入进去,洗了个澡,换了个衣服,把蓄了很多年的胡子刮了,男主本来还想买把枪,可惜钱不够,然后男主去了妹妹家,他妹妹有两个女儿,男主与妹妹见面,告诉妹妹自己把那个顶了杀父母罪的那个韦德给杀了,还表示之前给妹妹寄了明信片,但是妹妹表示因为快递问题她还没收到,他让妹妹带着女儿暂时离开,然后他躲在妹妹家,果不其然,当天晚上,韦德家的报复就来了,来了两个人,男主俘虏了其中一人,被另一个人用箭射伤,但是男主抢回了自己的车子,而且逃跑了,男主将俘虏的那个人锁在后备箱中,本来想自己将腿上的箭给取出来的,可是最后就算是用剪刀拨也拔不出来,无奈之下只得求助医院,在医院被治愈以后,男主带着后备箱当中的那个人去找了自己的胖子朋友,男主想找胖子要把枪,胖子真的是个很好的朋友,不仅给男主枪,还让男主去自己的土地上,让男主练习枪法,在胖子的私人领地,男主放出了后备箱中的人,后备箱中的人是韦德家的大儿子,男主本来想让他把韦德家的人叫到一个地方,然后他们了结这桩事情,结果韦德家的大儿子却用计谋骗过了男主的枪,眼见男主将被韦德家的大儿子枪杀,胖子及时出手,一枪毙了韦德家的大儿子,但是在临死之前,韦德家的大儿子也说出了真相,其实杀了男主父母的是他们的父亲,但是韦德家的父亲当时已经患了癌症,所以就让其中一个儿子顶罪了,为什么他们的父亲要杀男主的父母呢,这个很简单,因为男主的父亲和韦德家的母亲有私情,知道了男主的复仇计划以后,胖子给了男主最好的装备,还让男主学会了用枪的技术,最后胖子本来想偷偷跟着男主的,不过男主却提前把他车上的电瓶给下了,男主还让胖子把他拍的男主曾经和一个脱衣女郎在一起的照片给烧了,这就是把过去的美好全部毁灭,现在男主的内心只有复仇这一个想法。
男主成功的来到韦德家,他们一家人都出去打猎了,把韦德家所有的武器全部扔到河里去以后,男主又把韦德大儿子的尸体给埋在了韦德家的墓园,然后在已经病故的韦德父亲的坟墓上撒了尿,也算是发泄了心中的愤怒。
等到韦德一家回来以后,男主首先用枪杀掉了,跟着大韦德妻子和韦德大女儿的男随从,但是不料却被韦德家的小儿子从后面偷袭受了伤,其实这个小儿子是男主同父异母的兄弟,男主让这个小儿子离开,把该说的都说了,大韦德的妻子摸出了在沙发底下隐藏的枪,开枪打死的女儿,然后和男主同归于尽,小儿子摸黑去找到了男主的车,他将开着男主留下的“蓝色废墟”,成为又一个新的流浪汉。
结局是男主寄给妹妹的明信片送到了妹妹家,但是妹妹家中仍然没有人,希望他妹妹带着女儿早日回来,看到男主留下的明信片。
完。
5 ) 吃人的兔子
主角就干了两件事:复仇和对抗复仇。
拆分开来则是三件事:杀人、护卫和抵抗。
开篇时,主角以流浪汉形象出现,孤魂野鬼隔绝在人间之外,如同穿行在人类城市间最卑微的老鼠和野狗,鬼鬼祟祟,捡拾残羹冷炙,由于长期不开口说话而口齿滞涩。这样状态下的人,活着只是为了等死,没有什么可失去的。所以世界上纯粹关于流浪汉的电影并不多,这群人的故事,要么发生于正常人与流浪汉的互动,要么就赋予流浪汉看似一无所有背后必须达成的需要。
主角的需要就是复仇。
杀害双亲的仇人在监狱里待了不到二十年(从私生子年龄判断),主角难以接受凶手不偿命的判决。片头警察对这个流浪汉的宽容态度,是体制和法律无力的安抚。更无力的是主角,他选择用自暴自弃,躲开整个世界,离开亲人朋友,聊以宽解对考妣的愧疚,赌气式的用堕落挑战一切不公。放逐自己的肉体也放逐了灵魂,身侧后景虚焦的摩天轮与这个已死的异类完全无关。
复仇是他重生的唯一出路。
因此这个即便蓬头垢面时都看不出凶相的流浪汉杀了仇家后立即重回人世,如果不是剧情峰回路转,他大概就要慨然以衣冠楚楚的人类形象投案自首,彻底交代自己唯一的使命了,对他而言应当是最完满的结局。妹妹说他很虚弱,这个原本成长在幸福家庭的男孩,最后一次脸带笑容出现在照片里时仅仅是个孩子,之后就要一肩扛起血海深仇,仇恨过于沉重,以至于落入到生活里立即饱和,其他正常人本应享有的一切全部溢出。尽管如此,他居然没有被彻底腐蚀成杀戮机器,依旧保有善良和对世界怀有根深蒂固的期望。这就是主角特异之处,他一直与世界格格不入,无论是形象醒目的流浪汉,蹩脚的枪手,慈悲的杀人狂。兔子急了也咬人,只是给人追急了,咬人并不是兔子的天性。
大仇得报,主角接下来的需要变成守护。
主角在影片里走过的生命从来没有一秒钟为自己活着过,命运上紧了发条他只有机械舞蹈,所有反抗都是徒劳。
长期流浪生涯练就了灵敏警觉和一手驾轻就熟的伏击,伏击前提是要等目标进入打击范围,虽然“击”是目的,但伏击战术本身就包含了放生思想。主角的悲天悯人同背道而驰的现实世界不断摩擦,故事为了平衡他完全不合时宜的性格,一再升级其手中武器和杀人技巧。一道升级的还有主角的伤势,从被自己的刀划破手,到大腿中箭,再到腹部中弹,每当他举起更强的武器,创伤像报应随之而来。历次鲜血淋漓仿佛都在告诫主角“醒醒吧!”,他依旧在幻想里寻找已不复存在的出路。那段翔实的枪支介绍就是立在他面前冷冰冰又硬邦邦的现实,是公理是真理是权力。
泰迪说出真相后,主角才知道自己陷进去多深。他从复仇者,由于杀错人变成被复仇者。回溯起因竟是如斯不堪:父亲被仇家捉奸连累母亲被杀,最初执行复仇的是如今他的复仇对象;误杀挑起新争端后,真正应该复仇的仍然是起初的复仇者,似乎主角家族才是一直以来仇恨制造者。当主角明白自己才应该是被杀的那一个时,他再一次试图寻求和解,主角发现真正的仇人已死,冲着其墓碑撒泡尿了事,这个略带戏谑的动作既表达出主角愤懑和无奈,也是平息仇恨有意收手的体现。故事至此进入情绪缓和期,似乎看到了好结局在招手。
最后主角被迫举枪杀人,因为他已经滑到仇恨天平的另一端,成为被复仇的对象,他最后一个需要就是守护宗亲。双方都能做到的反而是放走与两家有交集的,实则是孽种的私生子,这个设定极具讽刺意味,两边拼得你死我活,而代表着仇恨根源及其产品的私生子却由于与互戕双方都有血缘关系被共同保护。血缘关系是故事最着力铺设的草蛇灰线,主角所有行为,从复仇到守护都是为了自己这路血脉,实际上整个仇恨的源起,惩处通奸行为也是出于维护血缘纯正。
最后一场血战,主角本有机会杀掉对方三姐弟然后逃脱,但在被威廉击中后,他大概意识到,自己作为另一段仇恨的挑起者,唯有牺牲自己,才能彻底终结仇恨轮回。他用死亡点化了私生子威廉,没有让同父异母的威廉为其养父一家复仇而同室操戈的人伦惨剧上演。他倒在血泊里,低声念叨“钥匙在车上”,当他终于不再执着于仇恨时,却已经深深陷入仇恨泥淖,挣扎不出。钥匙起初就在自己手上,一步落错,至死方休。
兔子不吃人,就只有被人吃,没有道理可讲。《蓝色废墟》整个大规模惨案究竟赖在谁身上?那就是一堆废墟而已,没有逻辑,没有头绪。电影海报,巨大龟裂的“蓝色废墟”字样下,泰迪持枪作势欲杀倒地的主角,血色晚照里,映出两个纸片一样脆弱的黑色剪影。
我们无从知晓剧中人物上一辈的感情纠葛真相,也无力辩解法律道德框架内和外的爱情是否质地如一,更无法权衡争论了整个人类文明史的血统信念和道义法则。或许彼时通天塔轰然坍塌,所有答案早已深埋地下。
6 ) 总觉得差了那么一口气
说起来这片子算荒诞与现实两半。一方面时不时黑幽默一把:比如男主第一次复仇后开车慌不择路逃了一半却发现仇家小儿子还躺在车上;在仇人家一边守株待兔一边不忘喝水撒尿唾弃别人的坟墓。一方面某些细节又现实得紧:以实际行动血的教训告诉观众,被十字弓射中后想要像大片里那样自己处理是不可能的,哪怕欠账收费也要去医院;大闹一场后回妹妹家甚至不忘关水龙头、打扫碎玻璃。
个人很喜欢这类白描般内敛的电影叙事,靠镜头与人物表演来推进故事,能以这种表现方式完成处女作的导演值得期待,安静克制的画面构图也显得精巧。美中不足的是,剧本“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内核太单薄,撑不起导演构思的野心。意大利新现实的电影之所以“极简”的同时还能让人回味无穷,是因为它展现出了更悠远深邃的内涵,而本片对“复仇”这一主题的挖掘仅限于表层叙事的“点到为止”。
另外这种“白描”叙事,一般的导演会以角色为中心,将观众的视线牢牢绑定在主人公身上,共同悲喜。但本片的镜头总是有种游离不定的“疏离”,观众能大致理清人物行动的逻辑,却无法对角色本身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看完之后,无论是Dwright还是他要复仇的对家,都没有留下深切的认识。
片中唯二导演把焦点对准他们的角色,就是男主的好基友与被男主绑架在后车厢的亨利,因为只有他俩是给了一定(还不是足够)时间让观众能从寥寥数语里推测形象的。其余时候还没有沉浸到那个情绪里,镜头就已经追寻下一个目标了。
片中的镜头运用细想也蛮单调的,最典型的大概就是那滥用了的“平移”……不过这个导演玩悬疑真的是一把好手,还是吊着你一口气半天下不来的那种。Dwright在妹妹家楼梯下咬着手电筒匍匐前进,和亲自找上仇家后在空无一人的房子里等待敌人上门的场景,那气氛营造和节奏玩得真的溜。
在无卡司独立片里,无论是镜头感还是声音混响,真是所有方面都做到了极致。导演以后大有看点。
慢热小成本片,摄影很好
简单,粗暴
稻草狗大开杀戒,反类型小试牛刀
流浪汉返乡报家族世仇,孤胆也需好友助。缓慢节奏所塑造的紧张气氛极其巧妙,加上匕首弓箭步枪爆头等硬核血浆场面,老派诗意
冤冤相报何时了~
一普通孬爷们(又孬又爷们)独自走上为父母复仇之路 惊悚不失笑点 枪爆头刀插眼都够劲 导演小哥身兼编剧和摄影指导才华横溢 人也特幽默 就是酒量一般
简单的故事被拍得很有气质,但总觉得差了口气
冷静沉着的叙事风格没有让电影走向平庸,相反的是观看过程竟如此欢畅,结尾对以暴制暴,冤冤相报何时了作了升华,狠狠讽刺了NRA,摄影,剪辑,配乐,演员都很出色,五星期待导演新作品
不错啊,为啥评分如此低
演了是个鸡巴毛
“无聊、沉闷、薄弱、无气氛。”这是某些豆瓣影迷的综合评价。事实真这样吗?去他妈的当然不!剧本全部对话加起来不超过10页,摈弃对白借助着人物的动作和欲望构成了强烈的戏剧张力,结尾的payoff更是意味深长。暗藏在简单、空洞的画面之下其实是极其复杂的极简技巧,普通的观众看不到也根本就不知道。
被骗了
家族之间的仇恨,有这么一个朋友真好,有枪会安慰人帮训练长得还有安全感…那么问题就是,谁让他们如此肆无忌惮?
什么叫生死之交……用得到的时候一句话!
Jeremy Saulnier 节奏再快点就好了,看到后面老走神……
不妨直接用在电梯里听到的几个姑娘的对话来评论。姑娘A:"好多年没看过这么难看的电影了." 姑娘B"我当时为啥买了这张票呢?谁说有昆汀气质的?屁啊." 姑娘C:"这电影让我想起来今天在豆瓣上看的如何煮一颗文艺的茶鸡蛋." 我全同意...
极简的对白,精采的悬念,突发的暴力和恰到好处的黑色幽默,讽刺了一个荒蛮暴力枪支泛滥的蓝色美国社会。结尾如果能再更有力度一点就好了。
还算合格的处女作。复仇公路片,极简的故事。仇恨像遗传病一样在下一代中感染蔓延,而仇恨的根源却竟是爱。
比《绿房间》好,类型方向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