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校园,却看不到教室,也看不到上课的场景,黑白的画面让人觉得好像是在穿过漫漫长夜,不知道尽头在哪里。
反复在我脑海里重现的,是远处的发着微光的窗户,是深夜的空地上架起的电影荧幕,是黑暗中围坐在一起彼此劝勉的年轻人。
刚开始我一直在等着写信的女孩L出现,我听到她的声音,也看到她的字和画,我在屏幕上的那些女孩里寻找着,哪一个是她呢。为什么她的名字只用一个字母代替,是因为她是的种姓所以她的名字不允许被写下吗,还是因为害怕被发现被迫害而不得不隐去名字。L从头到尾也没有出现,可是她所经历的,是屏幕里的每一个年轻人都在经历的,她写下的思考,那些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绪,也同样流淌在每一个年轻人的心里。
尼赫鲁大学的暴动发生过后,其他学校的学生们举着火炬聚集在一起,有一个女孩在人群中讲话,她说“我们必须反对暴力,我们必须反对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愚蠢行径,在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中,我们必须去反对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老师、教授、家人、亲戚,无论对方是谁,如果我们不这么做,不断妥协的话,右翼势力就会继续攻击我们”,她的年纪应该只有二十出头,黑暗中她的眼里满含泪水,她的声音不时地带着嘶哑和颤抖,刚刚目睹了流血的同伴,刚刚接到被捕的同伴打来的诉说着无助和恐惧的电话,她一定也还在惊魂未定之中,但她还是想要站在这里,坚定地对剩下的同伴们说出这些话。
L在中间一封信里写,她和朋友们围坐在篮球场上,她有了新的同学,他们真诚地听着其他人的讲话,他们开心地聚在一起,用蛋糕、音乐和舞蹈来纪念已故的电影前辈,讲到这一段时,屏幕上也突然有了色彩。我很感动,为这样珍贵的友谊,为那些温暖快乐的时刻,为那些真挚热烈的情感,可同时又觉得不敢相信,这样的时刻和那些不断在发生的反抗、镇压和迫害事件的反差太大,它们好像不在同一个世界里。如果是在别的电影里,听到深夜里的虫鸣,看到很日常的生活场景,应该很容易让人觉得惬意吧,可在这个片子里,我总是在这样的时候感到不安,不知道这样的时刻还会持续多久,不知道接下来会有什么可怕的事情要发生。
L在最后一封信里写,“我无法入睡,我的胸口觉得好闷好闷,我好害怕……”,她讲自己做了很可怕的梦,在梦里,她和朋友们一起参加抗议,突然有警车向他们开过来,警察用高压水柱对着所有人喷水,朋友们一个接一个地融化消失在水柱里。和L读信的声音同时出现在屏幕上的,是警察对大学师生的又一次镇压行动,录像的画面里,计时器不停变动着数字,慌乱的人群挤到一个出不去的角落,警察不停用棍棒击打他们,人群四散逃窜,直到最后镜头里只剩下警察,画面终止在摄像头被他们砸掉的一刻。现实世界里发生的事情,比梦境里的还要可怕,可是对L来说,她只能把所有的恐惧和悲伤都写进寄不出去的信里,写给可能已经因为无力反抗而背叛自己的曾经的爱人,写给自己心里希望的那个TA。不知道在写完最后一封信之后,L和她的朋友们,又遭遇了什么。
3.5 “在非黑即白的世界里,保持一些感性/理解的能力,保持我们的良心。 ” to our friends and those in film schools 虽然最后的演讲挺感人的,但前段还是很离地
關於15年印度大學生的revolution,是Archive的力量,是Fiction的迷人。影像如夜一般昏沈,浪漫與暴力都只投下了陰影。「It is reality. I’m not saying it’s good or bad...」 書信的部分、塗鴉,都是虛構,而導演說這樣的愛情在身邊看到過太多太多。一邊為了迎合剪輯的節奏來撰寫文字的方式顯然是有弊端:到了後半段 fiction的魔法完全消失了 因為它不被需要。
像学生作品
很聰明或者說討巧採用了書信的形式串連素材,溫柔動聽的女聲旁白。前半部分更聚焦在情感的釋放,集會的素材,拍向窗外的空鏡頭,同時用各種聲音素材與畫面對位,預兆敘事的發展,如雷鳴聲與電視機裏的新聞播音,再加上Bgm 的渲染,前半段的影像情緒鋪陳確實非常曼妙。後半部分女聲逐漸淡去,鏡頭的素材專注在學生罷課的運動部分,情緒感被稀釋。學校監視器的那顆長鏡頭怵目驚心。愛情的消逝與運動的結束在影像中幾乎是同步的,「你可以面對政府的高牆表達意見,卻無法對抗我的父母表達愛」。最後結束於老師的教誨。拍電影的人,不要困於此時此刻,也不要停留在此地。而對於觀者的我們而言,彼時彼刻正如此時此地。
不是在拍诗电影,而是在诗意地拍电影。温柔的絮语和不安的幻影相勾连,几乎是为了拼命汲取超自然之力去清扫这炼狱里的虚无,因为没有什么比这无处不在的真实更为可怖的了。这何尝不是我们的电影?【2022十佳No.9】
呢喃,抽样和拼贴是表现政治压迫的艺术捷径-10/01/22 at MoMA
「人们真的需要一些可以仰视的人,而我现在已经没有了……时代把我们放在了这样(抗争)的位置上,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去做出反应,并不断前行。」爱情跟希望一样被抽掉了,但在这昏了的世道中,同道中人也是明灯。不是追问什么,而是被什么追逼,不是诉求什么,而是被什么折磨。有太多感同身受的情绪在变本加厉,一盏灯熄灭,又一道光照下,我们继续穿过簇拥的幽灵,献上再一个夜晚的无知。
非常好
民主挽歌,爱情挽歌(假如它存在的话)/ 每个画面就像它出现时一样迅速而恐怖地消失了。我看着一个密切注视着我们的女警,晚上她会回到家,因为一整天的劳累而疲惫,她还要为全家人准备晚饭,她瞌睡着入眠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明天,她会早早起来,为家人准备午餐饭盒,她会送小孩去上学并亲吻着和他们告别。我想知道,她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如今在运动中,路障两侧的人真的是如此不同吗?这是我和她最近的距离,而我们之间的距离,其实只是她的制服而已,我为她感到难过,但她很快就会拿起警棍攻击我的朋友,她会抓着她们的头发和手臂,而这再次提醒了我,警察不是来这里保护我们的。
#HKIFF# 私密的革命记录,写法特别但感觉没有带来更多。压迫者和反抗者的故事哪里都有何时都有,要留下fleeting memories of violence我觉得更需要specific的东西,而不是大量配合演出的空镜去模糊具体时空
印度电影电视学院的学生运动,主导概念来自于个人信件/日记的呢喃,声音还引用了大量的新闻播报、虚构的环境音效以及同期声,在此基础上与一系列纪录影像联动,大量的镜头选择对准学生们的日常与生活环境以建构起空间,另一极则是剪报、手绘、新闻、监控所展示的时间印记,有效平衡了私人化的个体抗争经验与宏大时代下的抗争潮流,即温柔又刚强,恰如一篇绝妙的散文。
对时代的回答,印度电影电视学院的学生们活的比较真实,而电人们只能转发满江红,流浪地球2持续高强度mental masturbation 。肾亏了吃药能补,脑亏了吃什么补?
【HKIFF46】以私密书信的角度切入很动人
带有私人色彩的左翼反抗电影。宿舍里未寄出的情书?信件的部分只是“虚构的真实”。真实与虚构、声音与图像柔和地被组接在一起,黑白影像犹如表现主义的幽灵,描绘这个变幻太快的时代。
应译作《不知不觉一夜过去》。“我们的记忆跟不上时代的速度”。
#Cannes2021QuinzaineDesRéalisateurs
世代的交替,黑夜白天的更迭
2021戛纳导演双周
没有结果的跨种姓校园爱情,永恒不会寄出去的书信,配上那段时间的新闻简报和素材,带来一部强有力的纪录片。这样的事件总是似曾相识,值得被记录,被看到!
前半段太拖沓 中后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