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如果看红楼梦可能也会莫名其妙:每个人的下场一开始就暗示了,有啥悬念呢?出场的人又多又乱,情节却没有啥推动。
高斯福庄园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表面上像侦探剧,其实只是贵族时代的一曲挽歌,表面上鲜花着锦烈火烹油,里子却尽上来了,最后人死鸟兽散,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如果是小说肯定很好,拍成电视剧也不错,非要拍成一部电影就有点太局促了,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和脑补才行,所以有人说是神作,有人觉得无聊,就看各人脑补功力了。
1932年的英国。高斯福德庄园(Gosford Park)。这里正准备举行一次狩猎会,被庄园主人William McCordle和他的妻子Sylvia邀请前来的都是典型的英国社会“中产阶级”式的中上层人物。而随着William在书房被谋杀后,似乎人人都具有作案的动机,这个表面上莺歌燕舞一派和气的庄园内部各怀心事的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也逐渐若隐若现的浮出水面。 尽管本片过多的出场人物极有可能造成脑部的暂时性无序,但高斯福德庄园的确拥有一个构思精巧而非常有创造力的剧本,完全跳脱了某种类型片的繁缛框架。它的重点,非常明显不是要追探这个谋杀案的始末(要是你把此片完全当作那种侦破片来看你就真out了。。。好囧),而是想通过这一桩看似意外的事件去深入挖掘出庄园内部那些不安定的却也微妙的种种关系。Upstairs与Downstairs的界限表面上泾渭分明实则有着太多莫名却确实深刻的联系,许多细节都在不经意间暗藏着玄机。就像海报上Chicago Tribune的点评,"a masterpiece & a richly entertaining murder mystery"! 这里不去过多的讨论剧情,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激烈的道德冲突与批判的确是需要你自己去反复推敲和琢磨的,它像是30年代英国社会的缩影,在那样一个刻板、压抑、传统的社会,充斥着的上流社会的黄色笑话、华丽的音乐还有璀璨的灯火在更多的时候都被批上了一层病态的糖衣。价值观的碰撞并不会带来更多所谓人性的进步与解放,毕竟在那样的年代禁锢在内心的涌动永远只是苍白和脆弱的。 不得不再提到一下本片的导演Robert Altman,面对这样一部出场人物众多且无绝对主角、条理性和纵深度都很讲究的电影而言,他再次展示了擅于协调结构繁琐的剧本的深厚功力。高斯福德庄园的主题是悲剧性的,而在Altman的调控下高斯福德庄园一片从容不迫的揭示着内在的核心而绝无沉闷臃肿之感,琳琅各异的人物性格也被刻画得充实和丰满。同时Altman也毫不隐藏的鞭笞着英国上下社会阶层之间赤裸裸的物质与性、利用与被利用的丑陋本质。再去看看本片演员名单上大牌们,Maggie Smith、Helen Mirren、Michael Gambon、Kristin Scott Thomas、Clive Owen和Emily Watson,一堆英国演技派的同台飙戏让高斯福德的表演性几乎无懈可击。 Henry Denton曾经这样问到Downstairs,"How many people here had parents in service? And was that why they chose to go into it?",这显然是个愚蠢的问题。阶级和等级早就升华成为了无可动摇的绝对价值观,既然无力同制度和上流抗争,也许容忍退避与迁就就不失为最务实最理想的选择。毕竟这样,他们至少还可以成就为 "Perfect Servant"(按Mrs. Wilson的话说就是这样)。虽然这样的代价未免惨重——"I have no life,…尽管每个人都明白他们的生活是被偷走的而并不是"没有",不过又有谁会特别在意这些呢? 高斯福德庄园人物关系简述: 【Upstairs】 William McCordle:高斯福德庄园的主人,曾逃避兵役,爱好打猎却甚至"Can't hit a barn door"。年轻时引诱了多名女工与之发生性关系,所以像他这样的色鬼不知道Robert Parks是他的儿子也正常 Sylvia McCordle:William年轻貌美的妻子,城府级深,与William的婚姻更像是场作秀,与Henry Denton在巧克力和牛奶的问题上趁势调情并私通 Constance:Sylvia的姨妈,为人势利说话尖刻,在餐桌上主动向William表示要与其"单独交流"但遭拒绝 Lavinia Meredith:Sylvia的姐姐 "Commander" Anthony Meredith:Lavinia的丈夫,正面临破产后的尴尬,一直在说服William为其在苏丹的生意中投资 Louisa Stockbridge:Sylvia的姐姐,与William显然有段不伦之恋,在William死后悲痛欲绝 Raymond Stockbridge:Louisa 的丈夫,冷静、有风度 Ivor Novelle:William McCordle的侄子,好莱坞的演员,钢琴技艺不错,作风优雅 Morris Weissman:Novelle的朋友,一位来自加州的电影Producer,正在拍摄影片Charlie Chan,因为不明白许多英国的俚语而出尽洋相,一个装腔作势的家伙 Isobel McCordle:William的女儿,性格倔强但也有软弱的一面,与Freddie Nesbitt关系暧昧 Freddie Nesbitt:典型的人渣,"没有工作、做事也不麻利",但似乎抓住了Isobel的某个把柄,要挟其让William为他安排"锦绣前程",与妻子貌合神离 Mabel Nesbitt:Freddie的妻子,似乎非常热爱艺术,对Ivor Novelle充满仰慕与爱怜 Henry Denton:一开始打着Morris Weissman的男仆的身份,后来承认是一名体验下层生活的演员。一个非常令人讨厌的家伙,说话总是傲慢无礼且咄咄逼人,与Sylvia犹如干柴烈火一拍即和,挑逗Mary Maceachran时却吃了Shit。非常不习惯旁人看他的眼光,"Why dose everyone treat me as if I were one of these stupid snobs?" Inspector Thompson:负责侦破高斯福德谋杀案的警官,但似乎嘴上的工夫比干实事的本领更强,对Upstairs的仆人们更是轻视无比,"only a people with a real connection with the dead man" Rupert Standish & Jeremy Blond:高斯福德的访客 【Downstairs】 Jennings:总管家,努力塑造自己威严的形象,有某段难堪的过去,好像还为此进过监狱 Mrs. Wilson:女仆的总领,称职的仆人,"I know it before they(指Upstais) know it themselves"。年轻做矿工时是厨师,被William McCordle蹂躏。不过她年轻时并不叫Wilson,而是姓Parks...个中原由不用多说。对于Robert Parks刺杀William她的意见是,"Not much of a crime to stab a dead man…They can never touch him, that’s what’s important——his life." Mrs. Croft:女厨师,Mrs. Wilson的sister,与Mrs. Wilson积怨颇深,拒绝承认曾在工厂打工…年轻时在工厂时是一位管理员,也被William McCordle糟蹋,不过孩子在年幼时患猩红热死掉 Elsie:负责伺候没有仆人的Upstiars,自恃清高说话也很有些出挑,与William有某种难以言传的暧昧情愫却说自己"I didn’t love him, I didn’t mind him"。在餐桌上当面脱口回敬Sylvia而被打入冷宫,不过被解雇对于她来讲应该是种解脱 Mary Maceachran:Constance的贴身女仆,乖巧、纯真,善于思考,与Robert Parks互生好感 Robert Parks:Raymond Stockbridge的贴身男仆,在孤儿院长大。作为William McCordle 和Mrs. Wilson的儿子,表情一贯冷峻,深奥、古怪,对William补的那一刀应该是他所为,而对此他毫无愧疚之意,其解释是"Can’t a man hate his own father?" Probert:William McCordle的贴身仆人 Lewis:Sylvia的贴身仆人 George:负责掌管安全柜的男仆,个性十足,对Henry Denton充满厌恶之情,甚至故意把咖啡撒在他的腿上 Arthur:小心翼翼,但似乎对Jennings没有安排他去服侍Ivor Novelle颇有微词 Dorothy:踏实、谨慎,其父亲曾是Lord Carton的佃农 Bertha:直率而且有趣,在片中她至少与两个男士有染不过这纯粹是为了感官上的刺激 影片开始如同潺潺流水般的钢琴伴着细雨静逸得让人有些隐隐不安,与之呼应的是结尾的一片风和日丽,几代人之间难以言喻的恩怨似乎也一笔勾销。问题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矛盾、疑惑与创伤就从此平息了吗? 高斯福德庄园荣获第74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
了不起的群像!大致上会让人生出这样的情境,一群蚂蚁闻风而来,它们相互碰碰触角,然后又各自离开。
英国庄园主仆系统大普及,雅思听力范本,看到1/4时理清所有人物关系简直累成狗(已经算快了),短时间内迅速进入腐国社会的必备电影,能写出这个本子来也是够神的,千万别当成推理片来看,会非常失望。本片还是写的还是大环境下的微妙群像,庄园人生百态。四星给导演的控制力。
奥特曼着实太炫技了,普通导演就那一大帮演员就会吃不消吧,而剧本也能把这些人物都讲得立体和清楚呈现不同身份的众生相,犯罪的揭晓有些反常规,就像撒了个大网捕鱼结果却用小钩钓,用很明显的表演痕迹连接人物,美国制片和编剧兼职的角色自我指涉的桥段厉害,更加用外人的眼光演绎了英国上流。资料馆
看的我头疼。人物那么多,台词那么多,人物都分不清楚,哪有经历分析剧情。
人类电影精华。剧本多线并进,环环相扣。奥特曼屌炸天的导演技法令人叹为观止,每个镜头里次要角色最细微的动作和表情都表现得恰到好处,背景信息给出得比较自然,观众和角色对事实的知晓程度反复交替,创造出丰富的戏剧张力。
初中时因为人物关系过于复杂没看完就放弃了。后来再看,发现是相当精致的群戏,叙事如行云流水,无论是场面调度还是剪辑,导演的功力都相当了得。另外,电影大牌成堆,观赏价值极高。
就算老子一直在惊呼:“啊影帝!啊影后!”,你也不能让老子看完一遍还没对上号吧。
人物关系有点乱,没看太懂,但是感觉到了各阶级之间巨大的差别。
细节里藏着魔鬼
人物好多,信息量太大了
所有的破案元素都有呈现,封闭的谋杀环境,暗怀鬼胎的每个人,冠冕堂皇的华丽上流社会,表情内敛克制的名流,无数个迂回曲折走廊背后的黑暗龌鹾,平静下的数十年前的爱恨.贪婪可厌的老妇,年轻单纯的女仆,同床异梦的中产阶级夫妇,欲望泛滥的各色人等,在这个小世界里演绎着短短人生片段.
英国资产阶级群像。
千头万绪的台词,绕不清的人物关系,“贵圈太乱”的终极呈现。真相之前,每个人都有嫌疑。“I Lost Him”
前一小时需要集中200%的精力去捋顺人物关系。当然冲突爆发以后真是相当精彩,这各种混乱的深宅大院加主仆关系啊,台词永远话里有话。各位戏骨的倾力出演自不必说,过瘾。是需要看第二遍的电影
看这个片,雅思听力和阅读起码8分以上。
4.5。得益于复杂空间带来的调度自由,终于在奥特曼这看到了我认为吕美特版《东方快车谋杀案》逐而不及的群戏电影感高度。而在“电影文学性”上,这种兼容阅读感的观影体验更是上至《巴里·林登》下至乔·赖特之流都给不到的。打猎一段受《游戏规则》影响无疑,绝对需要且会看两遍以上的大师之作。
英国片有时候就是具有百看不厌的特点。
这部片子值得我像对待穆赫兰道一样打算看第二遍甚至更多遍
贵圈好乱
这个电影范儿很好,但是作为一部推理电影简直是荒谬,那些繁杂的裙带关系已经搞得人头大,而最令人发指的是这些裙带关系最后都没用,凶杀案在一半的时候才发生 而且查查谁没有不在场证明还有那直白的动机猜到凶手易如反掌